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哲学

打印

人民日报:唯物史观会抹杀学术个性吗?

    学术园地应该是百花盛开的。马克思有句名言:“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这位唯物史观的创始人,以极为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对客观世界多样性和学术领域多样性的看法。他鼓励学者潜心钻研,结合自己的学术兴趣和独特感受写出各具特色的著作,让学术园地五彩缤纷。   

    前些时候读到一篇论述当代学术的文章。作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提倡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使学者们失去了学术个性。事实果真如此吗?这显然是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唯物史观要求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并要求把问题严格地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来考察。这就意味着要大力破除教条主义,如实反映客观历史。唯物史观强调理论指导,同时强调要充分占有材料,对材料进行鉴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要求发扬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不人云亦云,不简单地重复前人的结论,通过严密的分析、归纳,提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科学见解。客观世界千差万别,加上学者研究的视角、探讨的重点、掌握材料的多寡等不同,其研究结论必然不相雷同,由此不断推进学术繁荣。   

    从学术实践来看,我们不妨以新中国成立后影响甚广的三部中国通史著作来澄清这一问题。这三部著作都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但学术风格各不相同,都为中国现代史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学术园地里风姿独具的绚丽花朵。   

    一是范文澜所著《中国通史简编》。这部著作是在其延安版基础上精心修订完成的,共3编4册,累计印数超过百万,长时间成为人们学习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范文澜原先精熟于中国传统经史之学,他学习马列主义又特别强调创造性运用,使之与中国的历史实际相结合。这部著作有5万多字的《绪言》,论述了“初期封建社会开始于西周”“自秦汉起中国成为统一国家的原因”等重要问题,作为全书的理论指导。人们读后确实感到,作者是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来分析中国历史的。《中国通史简编》还特别重视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活动和逐步融合的趋势。如在唐五代编中,特意专立三章,分别论述西藏高原的吐蕃国、漠北的回纥国、云南的南诏国和大理国。这部著作文字精练生动,具有浓厚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二是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主要撰写人邓广铭、邵循正、汪篯、田余庆、许大龄等都是研究各个时期历史的专家。撰写过程中,主编对体例、内容以至文字表述等认真把关,又一次创造了集体著史、主编负责的成功经验。这部著作论述全面系统,内容繁简适当,对史实的分析中肯细致又摒除空论,重要史料都向读者提供又绝不庞杂,体现出鲜明的学术个性。它在20世纪90年代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文科教材评奖的特别奖,确属当之无愧。   

    三是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这部著作共12卷22册,总字数约1400万字,参加撰著的专家达500人,被称为“集一代之智慧”而完成,充分展现了上起远古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恢宏历史。《导论》一卷论述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问题,作为全书的指导。在体裁体例上,白寿彝创立了“新综合体”,既继承了传统史学中纪传体等的优点,又根据时代需要进行再创造。《中国通史》所具有的贯通古今、内容宏富、体裁体例独创的学术个性,获得学术界高度评价,被誉为“20世纪中国史学压轴之作”。   

    新中国成立后撰成的这三部中国通史著作,共同特点是重视唯物史观指导并进行创造性运用,在学术上勇于进取、大胆创新,展现出鲜明的学术个性。这足以证明,唯物史观不但能指导学者探求更具本质意义的东西,也能促使学者更加凸显自己的学术个性,形成史学园地百花齐放的局面。唯物史观绝不会抹杀学术个性。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x/2014-09-26/2818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4-09-26 关键字:哲学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