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光:政策导向与医疗体制改革的互动
来源:天益
这儿有一个互补性,我讲的题目叫做大转型,中国的双向运作,目前其实很简单,就是用理论家的基本概念来重新解释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历。
这个作家1944年,哈耶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他出的的一本书有60多年了,他里面的一个最基本的观念就是自我调整的市场完全是一个乌托邦,这样的体制不可能存在很长,如果存在很长就会毁灭人类和自然。所以是一个很威胁的东西。
他同一个概念就是双向的运作。保护的手段是一些保护性的立法和其他的政府干预和方式,他的理论在中国很长时间没有很多人的兴趣。我记得84年我把这本书带回来请朋友翻译也没有人有兴趣,这本书的中文版一直到去年才出来,说明中国人可能需要看这本书了,就是2007年浙江出版的这本书。用他的观念来看这本书的话,可能有另外一个视角。很长时间,中国确实经历了一个大转型,这个大转型也是由双向运动构成,换句话说就是简单说明一方面由政治的强力来推动市场的改革。哈耶克的讲法是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他其实用了英国的例子。另外引发反向的运动,就是要自我保护的运动,我们用这个来看,我们可能看到中国过去60年的的历史,从大的方面可能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49年到84年,这个主要就是伦理经济,这个时候也不要由国家直接来提供福利。第二个时期是85年到98年到99年前后,这个基本上把效率和经济增长放在优先的地位。99年以后,我觉得中国就开始看到了一种新的运动,就是反向运动,同时也出现了社会政策。他的结构大概简化的说大概是这样一个结构,就是说不需要国家提供公共福利,不需要国家有社会政策是有单位和城市里面的单位和城市里面人给他们提供福利,你没有任何单位可能就没有任何的福利,单位跟地方政府是占约数。
84年以后发生了比较大在指导思想上的变化,以前可能注重的是公平和安全。但是84年更多放到了社会经济上面,就是要把饼做大。如果跟市场相关的东西作为一个划分的话,79年和83年出现的主要是消费品的市场,尤其是农贸市场。84年和92年就出现了市场体制。到93年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不仅是市场体制,可能是市场社会。就是社会经济原则不仅在经济领域里面试用。
然后我们有一个例子,就是从卫生和健康方面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把健康的总支出看成三份,一个是社社会保险,一个是政府财政的支出。我们看到非常的清晰,在改革以前甚至在80年代以前,份额实际上是比较小的。比如说到85、86年的时候才有四分之一左右。一直到本世纪初份额就非常高。2001年前后达到了60%左右,在所有国家里面,按份额来算,个人的钱就出得太多了。我跟别人有一点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没有太多的私人医院。从这个定义上来看它是市场化的。
以前的体制基本上没有打破,伦理近来体制就打破了,就是单位和个人和农村质检部之间不存在包起来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单位情况好的话可以给你报销医疗费和其他的费用,但是你一旦单位不好,理论上虽然可以报销医疗费,在90年代根本就不能报销。由于这样往市场化的方向走,出现了一种可能性,就是市场显然只为有支出能力的人服务,在这样情况下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不平等的扩大,包括收入方面的,包括财富方面,也包括健康和教育还有其他的一些方面。这是带来的看的比较多的系数算的各式各样的不平等,我就不说了。
90年代我也研究,大部分是跟不平等有关的。99年以后,我觉得我们看到的一种新的东西,就是反向的运动。反向运动大概它的目的就是要把主要的一些福利或者服务让它成为非商品化,手段就是再分配的手段。新出现的体制就是把中间的环节去掉了,就是老百姓,当然是过分简化的体制,老百姓按照自己的收入和能力来向政府交税,同时政府提供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援助和社会服务,变成这样的一种体制。
我们也看到从99年以后,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的社会政策,有些时候我们会说中国在21世纪之前可能只有经济性的政策,没有任何的政策,真正出现社会政策可能在过去这些年。比如说2002年大规模的推广城市低收入保障,03天以后费税改革,04年降低农业税,后面有义务教育,先免费在中西部农村,然后所有的农村然后到整个城市。还有其他的一些廉租房06年出现等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以我看无非是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降低不平等,一个是要降低人类的不安全。当然时间有限,我不能一方面一方面讲,我看到在岗地不平等和人类不安全的问题上在过去不管有说法,而且还有成效。
我们首先看到一个例子就是地区差异,刚才有人讲到了,我们看到解决地区差异的手段是增大中央对中西部的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的钱绝大部分去了中部和西部省份。结果就是我们如果用差异系数来看审计的人民GDP的差距的话,我们发现从04年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就是地区差异开始显得缩小了。缩小有不同的解释,有好几种动因在里面,一个是统计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前按照各个省的人口,所以04年有一个大的下降。
刚才也有人谈到地区之间经济发展重心发生转移,可能也造成了收入分配的效果。仅仅是统计口径可能解决不了,可能还会有下降的趋势,这也是一个很了不得的成就,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地区差距出现了一个转向,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还值得解释。
另外一个是安全方面也出现了变化,我还用这张图,就是医疗的,我们看到01年的时候,政府个人得开支是60%左右。到2006年的时候降到50%左右,现在的趋势,前几天中央刚刚公布医疗改革征求意见稿,虽然有很多争议,有不同的说法,但是总比以前的情况要好,如果实施的话,显然有利于中低收入的人们。
一直到2002年年底中央决定用财政的钱重新建立合作医疗,才回复的比较快一点。同时在环境保护上面,我同样看到一些新的例子,这张图是看中国的的环境污染方面的支出。我们看到不管从决定额上看都有一个趋势。所以如果简单的小节一下,现在中国政府既有财政的能力,也有了政治的意愿来引入更多的社会性的政策。虽然不管是政府的财政能力还是政府的意愿还不够强。
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在两方面做出改善,但是终于在中国出现了社会政策,我觉得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转折,一方面往市场经济的方向突飞猛进,同时也出现一个反向运动,用这样的视角来看,我希望对我们重新看中国的历史经验也有所帮助,谢谢各位。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研讨会暨国家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于10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举行,该文是王绍光发言的纪录稿。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3-05-02/12704.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