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洲:要储备委员会不要中投公司—评中投为日本救市
要储备委员会不要中投公司—评中投600亿美元为日本救市
据《每日经济新闻》(NBD.com.cn)9月2日头条:
“据日本媒体报道,中投目前正与日本有关银行讨论开设交易户口的细节,积极办理与日本证券公司相关的结算手续,以争取在今年内对日本企业作股权投资。中投表示,将拿出2000亿美元资产的1/3用于海外投资,包括投资日本等海外市场,涉资总额600~700亿美元。
日本分析人士指出,中投公司投资对象将主要集中在资源和环境技术关联性强的企业。并且认为,中投投资日本企业并不是要获得其经营权,而是单纯的财务投资。”[注1]
中投公司成立虽不长,但不仅从未干过一件好事,给国家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却前所未有。公司还未正式成立,其负责人楼继伟就急着造光(2000亿美元)全部家当购买美国垃圾金融资产。第一笔30亿美元投资美国黑石,不仅无投票权知情权和董事席位,高价购入,现已亏去近半,而且黑石立刻用我入股资金兼并我骨干国企。此后中投又伙同央行等共买进5000多亿美元美国公司机构垃圾债,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去年美国次按危机爆发后买进,当时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部长阿方索·杰克逊于去年7月13日匆忙赶到北京求援解套,仅一周后,21日《经济观察报》就登出了楼继伟等1000多亿美元金融投资组合,并且还是选秀外包给外国投资机构运作。一年后,我现持有的美国公司机构垃圾债竟增至5000多亿美元,正面临灭顶之灾。这么明显的牺牲自己巨大的国家利益去为华尔街救火,只能说明楼继伟等太爱美国太不爱中国了。
中投公司的灾难性外国证券投资现在仍未停手,以巨资给美国救火还嫌不过瘾,现又拟以六、七百亿美元为跌跌不休的日本股市救火。美其名曰“抄底”,实则为资金严重缺乏面临危机的日本送钱,日本金融大臣对此感激不尽 [注2] 。而此时中国的股市已跌去三分之二,可见中投楼继伟不仅爱美国,而且爱日本,就是不爱中国。
应该指出的是,日元也是长期看跌的弱势货币,其原因是日本故意采取长期低利率政策而使日元成为专用于国际投资(投机)的世界货币,从而尽享变相发行世界货币的巨大经济利益,以及弱势日元带来的出口利益。因此也同美元一样,蓄积了长期贬值的动能,其过量发行程度虽不及美元,日本经济也比美国经济扎实,却仍不能改变其长期贬值趋势。尤其美国经济危机的发展必严重殃及日本经济和过量发行的日元,因此投资日元资产也是逆大势而为,凶多吉少。何况弱势日元符合日本利益(次世界货币的发行利益和出口利益),日本有意对其维持;更何况美国及西方的经济危机目前还在继续发展,远未见底。日本政府若以巨资拯救其危机,则原本就已过量发行的日元将更过量,大增其恶性通胀危险。(所以日本政府的危机救助计划很保守,可见中国以巨资相救不仅是雪中送炭,更是输血救命。)日本人比美国人更精于算计,我们与其打交道何时占过便宜?日本股市又完全在日本政府和财团控制之下,以日本民族主义之狭隘强烈如何肯让我占便宜?因此,我为其救火只能被套在那儿为日本经济白做贡献。虽分散了单一投资美元资产的风险,但仍是不安全的危险投资,其下场未必就比投资美元资产强多少。
美国的经济危机不仅将严重影响日本经济,而且也必将殃及欧洲经济,因此,对西方国家金融产品投资不仅是高风险投资,而且都是逆大势而为的危险投资!我国银行海外投资理财产品(QDII)亏损面超过95%就是证明[注3]。
不论做何生意,顺势而为方能盈利,逆势而为早晚赔个底掉。在当今国际游资(尤其是美元)大量充斥全球的情况下,资源产品是供不应求,而美元、日元等资产是供大于求,这是最基本的供求大势。(其根源是美元、日元等过量发行引起全球性通货膨胀。)而当前资源产品价格回落和美元又走强,不过是一时的技术性回调,与美国为维持美元地位而不得不采取阶段性强势美元政策有关,这只能是阶段性的,暂时的,而非大势。若将此当大势操作,小资金进出灵活也最多全身而退;而大资金逆势而为则必遭重创。
因此,对美、日等西方金融资产,只应(择机)作空,决不能作多。目的是逐渐减少美元、日元金融资产,并在此过程中盈利。
而对资源型产品却只应(择机)作多,既增加战略资源储备又盈利。但决不能作空,否则将如前两年期铜一样被逼空。
而中投楼继伟所确定的以西方金融产品为主的外汇经营方针却是一个完全逆势而为的方针,犯了商家大忌。其否决了价格必然长期看涨而我又十分短缺的战略资源,却偏要全力增加供大于求必然贬值的美元、日元等资产。即使这些资产不是“毒垃圾”,我们的钱也不是被用来兼并我国企,仅将美元、日元等金融资产作为主要投资目标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方向性原则性错误。
因此,先抛开楼继伟等爱国心和责任感的问题不谈,仅其经营方针的方向性原则性错误就至少说明此人缺乏最起码的市场判断和经营能力。
而中投的上级领导将此专司逆势而为之投资方向确定为中投职能,则无异于构建一专以对外淌血流失财富为己任的灾难制造机器。加之此机器有爱美、日而不爱中国之妖魂,难怪中投干不出一件好事而只干大坏事。
新公布的《外汇管理条例》总则第十条 “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依法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遵循安全、流动、增值的原则。”为何该条例墨迹未干,中投就敢公然违抗?拒不反省投资美国垃圾金融资产的惨痛教训,仍不顾起码的安全性要求继续冒险投巨资于危机中的西方金融证券?有人说这第十条“隐含地界定了中投公司所持外汇的‘非储备’特性”[注4]。
若此人说错了,不是这么回事,新《条例》第十条对中投适用,则即使还没有造成损失,也应对其违反安全原则从事高危巨额投资严肃惩处。
若此人没说错,真是这么回事,则新《条例》制定者也忒阴险了,明明知道外汇管理、经营应“遵循安全、流动、增值的原则”,却居然绞尽脑汁玩弄文字游戏,千方百计欲束其安全原则于无用之高阁,置我巨额外汇储备于灾难之险境,则新《条例》制定者是明知故犯,有意破坏,性质恶劣,应受法律严厉追究!
本来新《条例》第十条就是在我巨额外汇储备出现严重安全问题(我5000亿美元美国公司机构垃圾债因两房等即将破产而难逃灭顶之灾)后才加上去的,5000亿美元的惨痛代价才换来这条早该明确的原则,其教训已足够刻骨铭心。
现此代价巨大的第十条居然又遭如此践踏,足见我外汇安全处于何等险境!我曾在评论新《外汇管理条例》的文章中说“尽管这条原则明确的太迟了些,但有此原则总比没有好,不管怎么说,明确此原则总算是一个进步。可惜的是此最重要之安全原则却未能体现在制定外汇管理条例——这个最重要的外汇管理事务的指导思想中。这不仅表现在总则第一条外汇安全或金融安全目的的缺失,而且在整个管理条例中存在着严重的外汇和金融安全漏洞。”[注5] 现在看来,就是在这第十条本身也被设置了“严重的外汇和金融安全漏洞”。
既便如此,根据漏洞严重的新《条例》第十条也足以对外汇管理局—《外汇管理条例》的执法者严肃惩处。就在《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中投公司拟600亿美元投资日本的同一篇文章中,还有关于外汇管理局巨额外汇投资的消息:
“就在中投窥伺日本市场的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也计划投资25亿美元入股美国基金公司知名基金——德州太平洋集团(TPG)成立的新收购型基金。该集团是为深发展的外资股东——新桥投资的大股东,联想前首席财务官马雪征是其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和合伙人。据悉,TPG是将于下月宣布成立的新收购型基金,规模达200亿美元,外汇局已承诺投资25亿美元。”
外汇管理局以25亿美元投资高风险的美国私募收购基金,不仅风险巨大,而且可能再重演黑石以我资金兼并我骨干国企一幕。外汇管理局此举既严重危害我金融安全,也严重危害我产业安全。
此外,央行及所属外汇管理局90亿英镑(160亿美元)投资英国股票 [注6],也是高危投资,美国经济危机引发的西方全面经济危机还在继续发展,日本、英国等股市也远未见底,现在去投资无异于自填虎口——白送。
外汇管理局无疑严重违反了刚刚发布的《外汇管理条例》第十条的安全性原则。且执法犯法,罪加一等!
我们看到,不管新《条例》第十条有无漏洞,都不能阻止掌控我巨额外汇的大员们继续进行灾难性的胳膊肘外拐投资,甚至连其执法者都没把它当回事。它之所以被写入新《条例》也许本来就是掩人耳目的摆设。
关于外汇安全
关于外汇安全的重要性,我已经说过很多了,这里再予以强调:
由于外币世界范围的流动性,因此只有外汇财富才能很方便地瞬间大量流失到国外去;又由于大量流失外汇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必导致本位币汇率的大幅跌落,从而大大改变外汇与国内商品之间(间接的)的比价,使外币持有者极廉价买走大量国内优质商品和资产,因而将再流失其它国内物质财富。所以流失外汇财富比丧失其它形式的财富更容易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和银行挤兑风潮,并由金融危机发展为全面的经济危机。最终造成的损失也将远远超过那些流失的外汇财富十几倍乃至数十倍。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经济灾难一般都是因外汇出了问题。如:拉美、俄罗斯、东南亚等。因此,外汇安全,应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首要问题。
而中国的外汇流失,除流失外汇形式导致的财富流失问题,还有更严重的财富直接流失问题。这是因为:1.我目前腐败的法制环境形成大量贪腐收入导致巨额资本外逃。2.买办权奸卖国造成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超大规模财富利权外流。因此,届时而引发的恶性通货膨胀和银行挤兑风潮将更加猛烈。
因此,外汇安全无疑因我特殊国情而具有比一般国家更大得多的战略安全价值。
而掌控国家如此巨额财富的精英大员们却故意混淆外汇储备的财富内容与外汇形式的区别,把应改变的财富形式偷换成不惜损失财富内容,将我外汇财富当作多余的无用物,甚至当作(引起通货膨胀的)“祸水”“血瘤”而弃给他人。新《外汇管理条例》正是以此“拓宽外汇使用和资本流出渠道”“平衡外汇”主旨体现其毁我利他之阴险目的。
尤其中投公司,绝非仅损失外汇形式,而是直接损失巨额外汇财富。兼有损失外汇形式及其财富内容双重危害。其以巨额资金对美、日等送礼输血,带给其免于因危机而彻底崩溃之巨大经济和战略利益,却造成我足以引起日后恶性通胀经济崩溃的巨大国力损失。我短期内丧巨资如急性大出血,而美、日则及时得我大量输血起死还阳,因此我必为他人灾难垫背而先垮,无偿救其出水火而陷自己于苦难。美国和日本即使发生经济灾难,因其法制健全,政治经济制度完善高效,及科技发达家底雄厚,至多几年就可恢复。而我法纪废弛,政治腐败,经济体制扭曲,效率低下,资源耗尽,环境恶化,内部矛盾极端尖锐,且又被外国控制了金融和经济命脉,财富利权外流滔滔不绝,若发生经济灾难,必天下大乱国家分裂,数十年难有翻身之日。
(此等不惜置祖国于死地之罪恶,或许正是欠下大量卖国孽债之内奸惧怕有朝一日遭人民清算而图谋彻底消灭债权人(祖国)之毒计。)
为何要平衡外汇?
冠冕堂皇的理由自然是解决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和外汇占款的通胀因素问题。但此真正应该实现之目的却被偷换成了“平衡外汇”,手段和目的颠倒了。购买外国金融证券固然可减少外汇,但其能减少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和外汇占款的通胀因素吗?根本不能!
只有将外汇用于扩大进口,才能减少顺差,及顺差产生的外汇占款和通胀因素;减少顺差造成的货币兑换市场上外汇相对于人民币供大于求的部分,即人民币升值压力。
而如果将外汇用于国外金融投资,外汇虽然减少了,但央行买进这些外汇时放出的外汇占款却仍在,无进口商品去吸收这些外汇占款,如何减少通胀因素?自己将外汇投资于国外金融市场,无人因此买外汇卖人民币,又如何能抵消市场上外汇相对于人民币的供大于求部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长期以来,我们之所以存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外汇占款的通胀因素,恰恰就是不能积极使用外汇储备扩大有利于我的资源产品进口,以及不能减少不利于我的资源产品出口,即不能以有利于我的方式缩小外贸顺差造成的。因此,所谓外汇平衡问题不过就是我们迎合美国利益的外汇管理政策造成的伪问题。
因此,以境外金融投资的方式平衡外汇,只是在减少和消灭外汇,而对平衡外汇应实现的目的——解决外汇占款通胀因素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却毫无用处。
由此可见管理层及其制定的新《外汇管理条例》以“平衡外汇”为宗旨而“拓宽资本流出渠道”,其用心之险恶。
中投公司到底有什么用?
中投公司楼继伟唯一政绩是以最快速度最大规模给洋人送钱,这一点古今中外无人能比,连李中堂李大人都难望其项背。中投还未正式成立,2000亿美元就快造光了,效率如此之高!对此中投筹备组内部也颇有微辞,如此经营模式国家要中投公司干什么?外汇管理局外汇投资中心不也干的这些事吗?[注7]
长期以来,正是央行将外汇占款(人民币)对应的外汇财富借给美国人,这部分外汇形式的财富就没法变成产品形式的财富去吸收对应的外汇占款,其通胀因素也因此而生。(因此,不是外汇占款产生了通胀因素,而是将外汇投资境外金融证券产才生出通胀因素。)对此央行不是改变外汇使用方法,将外汇变成(对抑制通胀意义重大的)基础资源产品去吸收外汇占款,而是以央票对冲收回这些外汇占款。等于央行不顾自己国家的发展需要,将资金严重匮乏的中国国内的钱收集起来,借给资本雄厚的美国人,央行为此向国内付出央票利息,再收进投资美国债券的利息。但美元长期贬值,美国债券利息不够抵偿美元贬值的损失,央行却还要对国内付出人民币利息。长此以往,不仅中国人民承受着资本外流造成的基础投资严重不足,失业严重,及被外资廉价兼并民族产业经济命脉的巨大痛苦,央行自己也不能承受其逆大势而为的低效率(负效率)造成的严重亏损。
应指出的是:央行的对冲操作根本不能消除投资美国债券产生的通胀因素。以央票收回的人民币都是有主儿的钱,央行不能将其没收,而只能是借,为此还须还本付息。当最初几年无还本负担而只需付息时,通胀因素不是消除了而是延迟推后了。待既要付息又要还本时,却因外汇没有用于进口商品去吸收这些还本付息款,对冲操作便暴露出其荒谬。央行的亏损也因还本付息负担越积越多而更加严重。现央行因投资巨额美国债券亏得仅剩32亿美元(即约224亿元人民币)的资本,已不够抵消亏损。 因此须财政部注资。[注8]
但央行及管理层不仅仍不改变外汇使用方法,以利国利民利自己(的部门),反而处心积虑继续奉行美国利益至上的既定方针,于是中投公司应运而生。
只是这个中投公司没钱,于是就由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借款给中投,中投再以此借款金额向央行买进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用于投资美国等西方金融证券。
于是既有了卖人民币买外汇的主儿(代央行)对西方金融证券投资,替央行背了2000亿美元贬值的损失和1.55万亿元人民币还本付息的负担,也将央行已对冲过的1.55万亿元人民币再次对冲收回,紧缩了1.55万亿元人民币(2000亿美元的外汇占款)。
央行则既转嫁了美元贬值损失及对冲操作沉重的还本付息负担,又能加倍为美国利益服务— 一方面继续以巨额外汇为美国输血,支持其岌岌可危的美元和美国经济;另一方面则实现了美国一贯诱导我实行的利他损我之货币紧缩政策。(只有紧缩货币,才能消除我社会利润空间,造成普遍萧条,既可使我国内大量储蓄因无投资机会而继续流往美国支持美元(为渊驱鱼),又可人为制造经济波动以利其剪我羊毛。)
由管理层协调的央行、财政部、中投这三方配合运作,将投资美国债券与紧缩货币结合了起来,美国因此而获双重巨大利益。我则因此而获双重巨大灾难。
以运作外汇储备为名发行1.55万亿巨额国债搞二次对冲,吞噬了我几乎二十年的国债建设资金,(1.55万亿元相当于10年国债建设资金,此外还要白白赔上每年1500多亿元的利息负担,又是10年国债建设资金。) 却没有带来任何产出,如此浪费和低效率必将大大减少今后商品供给总量(尤其是瓶颈部门),无疑是巨大的长期通胀因素。
而且二次对冲将巨额资金用于制造经济衰退还将产生3倍负乘数作用(-4.65万亿元)的巨大经济损失,并大大恶化已经很严重的失业问题。从而大量失业人口继续起着压低出口商品工资成本,为外国贡献经济价值的作用。我国内大量储蓄也因无投资机会而继续流往美国支持美元。(美国次按危机爆发后,央行和中投反而大大加快为华尔街输血速度,使我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灭顶之灾。)我经济命脉因企业普遍经营困境正面临廉价被外资控制的厄运。(我股市暴跌三分之二并继续下跌,已显见内外勾结欲使外资全面控制我经济命脉,为西方列强转嫁经济危机,消灭祖国债权人之阴险意图。)
(世间竟有如此吃里扒外“金融技术”!利益全归他人,灾难全留祖国。且其用心之险恶,构思之巧妙,配合之默契,妄为之胆大,无耻之独有,足以令全世界为之瞠目!)
管理层对外则宣称:(发特别国债运作外汇储备投资美国金融)减轻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外汇占款的通胀因素。果真如此吗?
自己内部倒倒账,左手倒右手,固然可造成央行卖出2000亿美元并收回1.55万亿元人民币,但对市场供求却不产生任何影响。市场上卖外汇的该卖多少还卖多少,该兑换走多少人民币还照样换走多少。以此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岂非自欺欺人!?
至于央行二次对冲收回1.55万亿元人民币,与没有中投时一次对冲一样,央行不能剥夺持币者的所有权,收回只能是借入,即使将其冻结也还须还本付息,但这2000亿美元因投资西方金融证券却不会带来任何进口商品去吸收1.55万亿人民币还本付息的金额,因此根本不能消除这2000亿美元因投资境外金融证券而产生的通胀因素。
要将此1.55万亿元人民币缩回去冻结起来就要有人承担损失。过去承担这个损失的是央行,现在则是中投。(反正它命中注定就是个赔钱机器。)央行转嫁给中投1.55万亿人民币的利息负担,及2000亿美元贬值的损失,加在一起不算还本负担每年还有至少10%的利息负担。即中投每年盈利必须超过10%才能不亏损。
可是中投却以其投资美国垃圾债券之巨额亏损(亏给美国人)拯救美国经济,造成我永久性巨额财富损失。我亏损掉的巨额财富连同其每年的利息收入永远都回不来了,(免了美国人占我巨财还本付息之责,) 而央行紧缩掉的人民币却是借国内的钱,还要还本付息。因此这巨大损失无疑将通过最严重的通货膨胀而分摊给每个中国人。
中投之所以成为专司自毁家财之超级对外输血机,正如前文所述,是其(专买西方金融资产)逆大势而为的外汇经营宗旨,及为履行此宗旨的人事安排——以楼继伟等爱美、日而不爱中国之精英为其舵主所致。
纯粹是买办卖国的需要才建立的中投,是我中华民族一巨大财富失血口,只要此机构存在一天,中华民族的财富就会通过其源源不断输送给美、日等西方国际资本,直至淌尽最后一滴血。中投必须立即关闭!
国家战略资源价值储备是维护经济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巨额外汇储备如何管理使用的问题,实际上可更进一步概括为国家财富储备的形式变化及其管理使用问题。外汇储备作为国家财富储备的一种形式,保值、增值、并兼顾流动性,应是其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
缺乏财富储藏功能的世界货币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本应具有世界财富储藏手段的职能,但它不争气,偏偏有长期贬值趋势。这是世界货币发行国尽占其发行利益后的必然宿命。其货币只有在该国国际收支赤字的情况下才能流向世界,执行世界货币的功能,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得到发行世界货币的经济利益(占有他国商品劳务)。但其每一个因国际收支逆差而流向世界的货币,最后都会构成货币市场上供大于求的部分,从而都是其贬值趋势的动力,否定着其作为(能升不能降的)世界储藏手段职能。进而也否定着其自身世界货币的性质。美元长期贬值的趋势也是如此。(这说明一个基本原理:世界货币的功能及其普遍的人类利益与一国独自发行的货币功能及其特殊国家利益互相排斥。世界货币只能是世界利益,而不应是哪一国的私利。)
美元长期贬值大势难以逆转,因而动摇了其地位(即人们的持有信心),其贬值趋势也更快更明朗,其世界货币地位也因此就愈加动摇……地位动摇和贬值趋势互相强化,形成恶性循环。更进一步显露出美元的过量发行。
近十年来,美国以大量金融创新产品去吸收其过量发行的美元,却也因此创造出更多的债务货币,由于西方金融一体化而引起西方金融衍生品和债务货币日益泛滥,日元也成了专用于国际投资投机的(次)世界货币。
国际游资(美元日元等国际货币)和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品充斥全球,资源产品因此(相对于充斥的游资)供不应求,形成全球性通货膨胀。
随着虚幻的金融衍生泡沫破灭而发生的金融危机,必将引起更严重的通货膨胀,西方金融资产也将比其货币更严重贬值。因一时的流动性紧张和阶段性强势美元政策导致的资源产品价格回落,不过是一时的技术性回调。这就是当今最基本的经济供求大势。
因此,国家的财富储备如保持在不断贬值的美元、日元,甚至更危险的西方金融资产上,则与其财富储备的性质绝对冲突。
财富储备的各种形式
1.各种国际货币
目前,美元世界货币的性质只是还保持在其国际流通手段的功能上,因此我们的外汇储备(美元、日元及各种国际货币)也只需保持满足国际支付能力所需要的流动性并能应付紧急事件就足够了。其余的外汇储备应及时利用其国际流通手段的功能转变为财富储备最适合的形式。
2.一般财富的价值储备
这是指纯粹世界财富,世界范围的一般价值物储备。由于美元迟早必丧失其世界货币地位,又无任何一种货币可以取代美元充当世界货币,黄金,还有白银,必重返世界货币宝座,成为世界一般财富的代表。其世界流通手段和财富储藏手段功能的巨大需求将使其升值空间十分巨大,对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积极储备完全符合国家财富储备性质的要求。
金、银等也有其它具体使用价值的用途,其储备也要考虑这方面需要。
3.兼有具体使用价值和特殊时期一般价值物角色的战略资源财富储备
这主要是指大宗基础产品储备,如:粮、棉、食用油、布、各种必需的矿产品、金属产品(钢材、铜、铝、铅、锌等)、燃料产品(石油天然气产品、煤)、焦碳、木材等等。
这些大宗基础产品由于使用的广泛,其初级产品的原材料性质,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生产生活和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及商品整体的物价水平,因此可称之为战略资源。
由于这些大宗基础物资是社会必需品。因此,其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一般都不太敏感。相反这些需求弹性较差的大宗基础产品,其价格对供给(相对于需求)的余缺状况的变动却有着很灵敏的反应。这些基础的东西供给一紧张,价格马上就涨[注:9]。甚至超过其具体使用价值的意义而具有一般价值物保值增值并能与任何商品直接交换的性质,即代替货币执行一般等价物的功能。像粮食、牲畜、布匹、金属等,每逢饥荒和战乱,就经常排挤货币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角色。正是由于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宗必需物资并未彻底退出一般等价物的角色,因此其既是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也是作为特殊时期最具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贸易),而与那些“国际”货币材料一同成为古时国家的战略资源和价值储备。也理应成为我当代战略资源和价值储备。
这些大宗基础产品价格的上涨将全面抬高商品生产成本,并对全部商品的经营利润和供给状况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形成全面的通货膨胀。而这些大宗基础产品的充足储备对维护社会安定,及对抑制全面通货膨胀则具有长期积极的影响。
除大宗基础产品外,一些重要的稀缺工业原料如稀土、稀有金属和矿产品等也是既有重要的具体使用价值,也会在其极为紧缺时充当一般价值物(其价格也会因此而暴涨)。美国、日本、韩国等对此有深刻认识,因此廉价从我国大量进口了够用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稀土和其它稀有资源进行大规模储备。大有搬空我稀有资源而尽为其所有之势。我却为一时蝇头小钱失去了可长期发展的巨大资源财富。
不论是作为纯价值物的金银储备,还是兼有具体使用价值和特殊时期一般价值物的资源财富储备,除我国不产的物品,有相当一部分是不用花外汇进口的。但国家若不对其积极储备进行保护,则很可能导致我珍贵的资源被廉价出口换回不断贬值且我早已过多的外汇,如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出口我们宝贵的(且不断升值的)稀土、黄金,及严重污染环境的焦碳等产品换回不断贬值的美元,资源损失及财富价值损失都十分巨大,因此而扩大的外贸顺差也对宏观经济很不利。对其积极储备既可保住资源和财富价值,也可以于我有利的方式缩小外贸顺差。
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价值储备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
国家战略价值储备对支持国计民生,发展生产,增强国力,抑制通货膨胀,维护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和各项事业稳定发展,具有极为巨大的意义。
春秋时管仲治理的齐国之所以雄霸天下,善于经营管理各种重要战略资源(包括货币材料)储备是一重要原因。齐国吐出的都是自己储备充裕而市场紧缺价格高涨之物资(包括钱币),吞进的都是自己储备偏少而市场充裕价格低廉之物资(包括钱币)。而且积极以生产支持储备,以储备平衡波动促进生产。在与他国的贸易中,齐国的战略储备也同样是在各种战略物资及各种“国际”货币之间进行有利于己的比例变换。这样国家的战略储备经营总是在平衡市场供需调节物价的过程中获大利,国家的战略储备资源也越来越雄厚,社会产品(尤其是战略储备物资)的生产和流通也越来越顺畅高效,这些大宗基础产品的增长极具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了齐国经济的成本,齐国的经济实力也越来越强大。
以我当前国力,无疑是可决定市场价格的大庄家。因此,将外汇储备的经营并入国家统一的战略价值储备通盘筹划。认清供求大势,根据国家各方面的需要和变化选择有利时机调整各类财富形式(外汇、金银、资源财富)的储备比例,将主要储备总是保持在其价格长期趋势必涨的财富形式上。
对西方金融资产,只(择机)作空,不作多,所持空头仓单盈利时可平一部分仓,但决不开仓作多。目的是逐渐减少美元、日元等西方金融资产,并在此过程中盈利。
而对资源型产品却只应(择机)作多,在仓单盈利较大时可平仓,接现货与多头平仓相结合,既增加战略资源储备又盈利。但决不能作空,否则将如前两年期铜一样被逼空。
如此运作,完全可做到在不冒任何风险的情况下既实现价值储备的安全快速增值,也充分满足我以低成本大量获取各方面资源的需要。
再结合各种重要资源财富的周转利用和生产流通,以储备平衡供需,以强大的国家储备能力支持生产(尤其生产周期长的农业),以发展生产支持储备。定能将通货膨胀彻底消灭于无形之中。
应成立国家储备委员会
但国家统一的战略价值储备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需要很多部门和地方政府协调一致,并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适应并主导市场化瞬息多变的形势。
这是整个国家的大生意,需要有一个权限很大能协调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统一迅速采取行动的政府机构。但原国家储备局权限太小,只有储备仓库的经营和管理职能,因此不能胜任国家战略价值储备的要求。因此,还需成立一个新的其权限在国家各大部委之上的机构——国家储备委员会。
由于国家价值储备的经营管理事关重大战略利益,因此其应属国家最高机密。再者,为避免我巨大的国际市场影响力造成我自抬买价,自杀卖价,有些具体运作方式也需隐蔽秘密,分散进行。因此国家储备委员会的组织形式也必须与此相适应。
国家储备委员会的职能应是广义的国家战略价值储备,而不是狭义的部门储备。应既有自己经营管理的仓储系统,及国内外市场的商贸机构;也可通过调节储备物关税及相关环节税的变化控制进出口,自己则在国内收购或出售;或自己不进不出,而仅以政策变化调节社会储备;还可委托各部委、各地方、各企业、部队等代储代销代购。既可储备现货,也可利用期货期权储备期货资源。还可结合具体储备目标搞生产性经营、增强其产量产能。并以强大的国家储备能力支持国内生产(尤其农业生产),平衡供需波动。
总之,储备方式应灵活多样,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公开与隐蔽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需要隐蔽则隐蔽,需要公开则公开;需要分散则分散,需要集中则集中。
储备委员会控制的是储备物种类、及具体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状况,及为此而采取各种进销周转措施。储备委员会应负责对全国战略价值储备状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不论其是否自己直接经营)。
为此,国家储备委员会除自身的经营权外,还应有以下权力:
1. 迅速调整关税的权力,以调控储备物进出口。
2. 决定外汇储备及外汇政策的权力。
3. 由于战略价值储备物都是人民币对应的物质财富,因此对这些财富所对应的人民币的供应——即货币政策有发言权。
4. 协调各部委、各地区、各单位、执行落实国家储备任务的权力。
5. 迅速协调落实交通、铁路、外运等运输能力的权力。
6. 及时得到财政支持拨款的权力。
7. 监督、检查、评估全国一切相关单位执行国家储备任务状况的权力。
8. 投资经营储备物生产的权力。
总之,是代表国家意志支配巨额财富的进、销、存、周转、流通、生产、利用的一切权力。因此,这只能是凌驾于各部委之上的国家储备委员会。其主管应是国家经济主管。
由于管理国家战略价值储备的储备委员会事关巨大战略利益,是国家最重要的政府机构之一,并拥有巨大权力。因此其领导核心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是以国家利益为天职而对其效忠尽责的真正爱国者。
储备委员会必须有铁的纪律,对背叛国家利益的内部人员必须给以最严厉的惩处。
储备委员会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受国家(经济)安全机构和人大以各种有效适用方式进行的监督。
当前国家最缺乏最需要建立的职能机构是经济安全委员会。(或国家安全机构建立经济安全职能。)这是针对当前我国因买办卖国经济安全方面国家意志严重缺失而言。然后就是应建立专司国家战略价值储备的国家储备委员会,针对我国家价值储备职能的严重缺陷。
并非有了相应的国家机构就一定会有相关的国家职能。象央行、银监会等也都是国家的重要部门,但因其掌控在买办内奸手中,所维护者非我国家意志和利益,而是他人意志和利益。如果国家储备委员会也掌控在买办内奸手中,与当今中投和外汇管理局又能有何不同?如我们前些时偏偏要在石油价格最高的140多美元/桶时以建立储备为名大量进货以接国际金融资本的出货,而此前在长达数年之久市场价格较低时却不去建立储备。若如此经营,即使有了国家储备委员会又谈何价值储备?还不是一样为他人送钱。
而像中投公司这样的机构,其负责人卖国应受法纪惩处自不待言。其机构成立宗旨就严重违背国家利益,专司逆势而为淌我宝贵财富血液毁我利他,此乃我国家肌体中毒瘤,应立即切除!
——————————————————————————————
注1:见9月2日《每日经济新闻》(NBD.com.cn)头条《中投600余亿美元抄底海外 首次进入日本》(记者马骏骎 发自上海)
注2:“如果中投公司投资于日本,将是一件‘值得感激的’事情,在中投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高西庆今年访问日本期间,日本金融大臣渡边喜美(Yoshimi Watanabe)表示,中国经济增速达到两位数,而日本则相形见绌。”——2008年09月02日《21世纪经济报道》《日本金融大臣感激中投瞄准日本资源、环保股份?》记者 谭璐 香港报道
注3:见《新京报》2008年09月09日 苏曼丽文章《九成半银行系QDII亏损 部分产品亏损接近60%》
注4:见鲁政委《新<外汇管理条例>评述》《金融时报》2008年8月25日
注5:见杨芳洲《新外汇管理条例大大增加了我已很严重的金融风险》
注6:见2008年9月8日《参考消息》第8版《英报称中国“偷偷进军”英股市》【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9月7日报道】题:据披露,中国银行持有价值90亿英镑的英国公司股票。
注7:“目前在筹备组内关于投资方向仍有不同认识,有成员认为,这一方式和方向与国家外汇管理局旗下外汇投资中心的操作没有什么差别,如果采用这种模式投资,成立汇投公司意义不大。” ――见2007年07月21日《经济观察报》记者李利明文章《外汇投资公司方向初定 以保值为首要目的》。
注8:见2008年9月6日香港《明报》专讯《美报:人行缺钱 须财政部注资》“《纽约时报》一篇报道指出,中国在过去7年疯狂地买入约值一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库债券,以及两房按揭抵押债券,在人民币升值之下,有关投资大幅缩水,令中国人民银行仅仅32亿美元(即约224亿元人民币)的资本,已不够抵消亏损。 因此须财政部注资。” http://www.mingpaonews.com/
注9:大宗必需品需求弹性越小——即需求曲线越陡,其供给的松紧余缺状况变化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就越大,越灵敏。
——————————————————————————————
杨芳洲
2008年9月21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3-05-02/1471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