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张庭宾:“品牌无国界”是虚伪的单边逻辑

 “品牌无国界”是虚伪的单边逻辑     

                               

                                     张庭宾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时日演绎至今,舆论争夺已经白热化,其中多家网络门户网站的调查中,80%左右的网友投票反对。与此同时,相当比例拥有话语权的精英们力挺此并购,认为这是一场你情我愿的商业并购,乃至认为网友的反对是源于未洗干净的“民族品牌”意识,大有耻笑鞭挞“民族品牌”落后概念之意。

                    某些话语精英与网络舆情的对立令人深思

    在笔者眼中,这种蒙上相当色彩的精英群体与网友的舆论对抗甚为罕见,当拍案惊奇。一些话语精英讲起来似乎头头是道,可广大网民却并不买账。而对于新浪网站超过30万网民的反对投票,某些精英也不买账,乃至连网民能否代表社会公众意见也拒绝承认。尽管他们很难找到比一个门户网站就超过30万的反对者更能代表社会民意的了。

    作为一个舆论观察人士,透视此怪现象背后的逻辑是一个挑战。在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资的背后,它仅仅是商业逻辑吗?否,这一行为至少包括如下几层逻辑。

    一,商业逻辑。这个逻辑现在被支持者讲得最多,从商业逻辑上,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很简单,它是一个生意,只要买卖双方均觉得合算,你情我愿,愿赌服输就可以了,双方有权签约,锁定交易的预期和过程。从这个逻辑上讲,汇源果资的老板有权做出卖出的决定,并不需要负什么道义责任。

    然而,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商业逻辑,那也简单了。但美国否决中国企业收购尤尼科石油一事显示,商业活动并非只有商业逻辑,还有其它逻辑。

    二,消费者的逻辑。消费者天然反对形成垄断危险的并购。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已经联手垄断了中国可乐市场,并在汽水饮料市场占有优势份额的情况下,如果再并购占有纯果汁43%市场的汇源,就可以很轻松地绝对控制纯果汁市场。由于饮料行业的营销渠道同一性,这势必进一步强化可口可乐在市场中,特别是渠道、品牌中的霸主地位。以后再难有其它竞争者能够抗拒它的垄断扩张。有人认为饮料业门槛很低,错!这种观点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渠道霸权的极高门槛。

    一个公开的商业活动,并不仅仅是买卖资本方两个人的游戏,它首先牵涉到消费者的利益,它也牵涉到市场经济反垄断的基本原则,消费者有权对此发表意见,并影响国家审批决策。当然也牵涉到国家利益。

                      “品牌无国界”是虚伪的单边逻辑      

    三,国家经济主权利益的逻辑。国家经济主权有两种逻辑,大国逻辑与小国逻辑,小国逻辑是夹缝中求生存,有奶就是娘。大国逻辑是必须扶持本国强大企业与民族品牌,必须掌控国家的经济和金融主权。迄今为止,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强国,如美、日、德、英、法等国无一不是依靠本国强势企业崛起。它们的企业虽然国际化了,但其总部和上市地基本都是在母国。而其母国的政治家们无一例外地以最大的努力帮助其扩张国际市场,包括中国市场。

    如果中国国家和人民认同小国逻辑,那把所有的民族品牌都卖了也无所谓,把所有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卖了也无所谓,但如果我们已经宣誓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就必然是大国逻辑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然要靠中华民族品牌的伟大崛起,难道能通过中华民族的优秀品牌逐一消亡来实现吗?

    有种典型的舆论——外资也好,内资也罢;外国品牌,本土品牌,都发工资交税,何必分什么你我内外?这是只知一、二,不知三、四、五。

    工资分配是资方与劳工的一次分配;税收是企业与国家的二次分配。但是,外资企业利润的三、四、五次分配就与中国无关了。第三次分配是利润分红权,可口可乐并购了汇源后,则它的利润归可口可乐公司的美国股东主要所有,比如巴菲特先生;第四次分配是美国股东盈利后的消费分配,他们会在美国买别墅,交纳的消费税归美国所有;第五种分配是遗产税或捐赠。2006年,巴菲特捐款额度已经达到了435亿美元,主要用于在美国的公益慈善事业。要知道,捐赠款的去向在很大程度上受捐款人的民族文化的影响,就像“王老吉”一咬牙为汶川大地震捐款1亿人民币一样,我没有听说那个外国富豪为中国地震慷慨解囊的。

    “民族品牌”的真正价值正在于此,它通过文化归属感决定了资本所有者的最后分配。这也是世界各老牌经济强国力挺本国优势品牌的核心原因。换言之,这也是某些强势国家资本舆论千方百计瓦解中国“民族品牌”价值观的原因。对手的价值观都自动解体了,它们的攻“牌”略“市”还不手到擒来,如入无品牌对手之境?

    四,无国界逻辑。这个逻辑被广泛传播,即品牌无国界、资本无国界、记者无国界等等。倘若实现世界大同,国家、民族已经消失,人不用签证能在地球上自由飞翔,那也是我的梦想。

    且慢,现在国家还在,民族还在,民族品牌概念就怎么就被耻笑了呢?就怎么成了被用完就扔的废纸了呢?倘若品牌、资本这些生产力要素真的无国界了,那么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也应该享受同等待遇,一起快乐无国界了。可为什么欧美等国极力在中国获取资本无国界待遇时,对来自中国的偷渡劳工严防死守,我们是否该问一问那58名中国人——2000年9月在英国多佛尔港车厢中闷死者——是否真的无国界了?

    当劳工国界,高新技术国界壁垒森严,那么单方面鼓吹资本无国界、品牌无国界的道义逻辑基础立刻土崩瓦解。因为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是强势国家、强势资本的单边虚伪“自由”逻辑。

                 国家有责任为民族品牌提供有竞争力的国际环境

    那么,还是让可口可乐并购汇源还原事实的真相吧。这就是一场利益博弈而已,是朱新礼与达能、可口可乐间的博弈;是可口可乐与行业竞争对手的博弈;是资本市场投资投机者的博弈;是消费者与垄断者的博弈;是美国资本和中国资本围绕中国饮料行业控制权的博弈。每一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动用各种舆论力量,为促成或抵制这一并购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以一个单边逻辑掩盖和否认其它逻辑就不正常,尤其是借机瓦解“民族品牌”的存在合理性就很虚伪荒谬——要否定“民族品牌”先否定国家边界和民族差别再说吧。换言之,如果一个人连中华民族、美利坚民族都不承认,连中国和美国的国家存在都不承认,那他有什么资格参与中国的国家决策呢?他凭什么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影响中国国家决策呢?

    此并购的最后审批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三种可能:批、不批、长期拖延实际不批。对此我不想妄加猜测或引导。但是有一条,如果实际否决了此并购,中国政府有责任为汇源等本土竞争主体提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形成的环境,这种环境应该不亚于美国政府为可口可乐提供的有竞争力的国际生存环境。

    从这个层面上讲,政府的作为不仅仅是一个是否被动否决的问题,而更要看中国在对本国优势企业竞争力提供的支持如何与美国竞争。包括税收、金融体系有效性等方面。此前,内外资税负统一并规是一个重大进步,否则,在本土企业遭税赋歧视,外资获得超国民待遇的情况下,又要求中国企业家坚守“民族品牌”,那也是虚伪和荒诞的。在当下,本土企业资金流普遍严重短缺,外资企业却没有后顾之忧,这就是一个突出的不对等竞争问题。如果此类问题不解决,即使不批,汇源品牌仍有可能被可口可乐通过市场竞争驱除,饮料业市场中的有效制衡反垄断仍难实现。

    最后我想指出的是,网友反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尽管源于朴素的情感,但其背后的逻辑基础是严肃的,是能够成立的,但这些逻辑为什么会被一些精英所忽略和排斥,这才是真正值得深思的问题。(作者为资深财经媒体评论人  联系邮箱ztb6666@tom.com)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3-05-02/1559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品牌  汇源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