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成功学为何大行其道

    美国人戴尔-卡内基(1888-1955)是最早的成功学大师,也被称为人生导师。成功学自卡内基之后,成为现代成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戴尔-卡内基以成功学而获得个人的成功,他的出现和个人成功,有一定的具体原因。自从卡内基以后,成功学日益走向欺骗和荒唐。
    戴尔-卡内基的成功第一个原因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缺陷。全民义务教育由西方社会诞生,并推广普及到全世界,它的形态就是如今的学校教育系统。义务教育从一开始就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传授知识,培养科学人才。例如,早期义务教育成果斐然的德国,在很短的时间里,科学人才大量涌现,国内科技水平大步提高,整个国家的实力也获得迅速提升。由此,我们看到了义务教育的明显倾向,即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它的目的主要不是受教育的学生,而是国家的总体竞争力。换句话说,建立在义务教育基础上的国家教育系统,更强调知识体系、学科建设,对于受教育的人来说,更注重技能教育,而不注重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这样的人生教育。卡内基成功学的出现,就是对这一国家教育体系缺陷的弥补。
    因此,我们就看到卡内基成功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然而,稍微看一下卡内基成功学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发现,他的人生教导和总结,与孔子等儒家教育思想相比,只是一个极为肤浅的入门理论,靠着一些举例说明,提纲挈领地建立几条规范,并不具备系统性。这里就要讲到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一个区别。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更注重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与现代教育偏重传授知识,恰好形成了不同的方向。而且,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对于如何做人的教育,不光在课堂上进行,也在家庭和社会中完成。这一注重人格和人性的教育,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从来不缺乏的。卡内基成功学在人生教育方面的理论,基本上没有超出这个范围,它所使用的概念,也就是道德、诚实、真诚等,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他人”这样的所谓“黄金法则”。
    对于西方社会来说,卡内基人生导师这方面的内容,确实是长期缺乏的。在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以前,西方社会这方面的教育内容,往往由宗教来担任。但是,进入现代社会,宗教的地位大为下降,学校教育又以知识为主,人生教育便出现了空档,卡内基正好乘虚而入。对于中国来说,本来,中国传统的教育不仅不缺乏这块内容,而且,这块内容恰恰还是中国传统教育最突出的特点。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教育在知识传授方面的相对不足,尤其是在工业化社会中的差距,加上各种抛弃中国传统、鄙视中国传统的社会理论,中国传统的教育也被彻底视为落后,从而自己放弃了这一块教育内容。到如今,浅薄的卡内基理论进入中国,让很多中国以为这是国外的先进。却不知,这种国外“先进”的人生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的这部分理论相比,实在是非常小儿科。
    在西方社会,有一类人几乎不需要卡内基之类的人生教育,这类人就是犹太人。国内现在也有一些关于犹太人教育、犹太人经验等方面的书,虽然大多非常浅薄,但是,它说明了一个问题。犹太人由于特殊的历史遭遇,他们的教育有很大一部分是靠自身传统完成的。犹太人在欧洲各民族中,是最注重教育的。而且,他们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并没有因为现代义务教育的出现而中断,反而形成了互补的局面。犹太人几乎不需要卡内基之类的成功学教育,因为,这些肤浅的内容,早在犹太人的童年或幼年,已经由父母、家庭、社区等共同完成了。由此我们也能看到,人生教育本来应该在人生启蒙阶段完成,例如中国有所谓“蒙学”,而现代社会,由于学校教育的严重倾斜,人生教育的内容,不得不变成成功学的成人教育,等于是给成年人补一补早该完成的最基础的课。西方社会是没有办法,对于中国来说,又何必彻底毁掉传统的人生教育呢?如今,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讲《三字经》,曾几何时,那都是中国社会小孩子的必读课,哪里用得着一个大学教授向成年人来讲这个人生入门的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说,仅仅从教育如何做人这个角度,中国人近百年来,彻底抛弃传统,刻意割断自己的历史,造成历史的断档,如今又捡回卡内基之类肤浅的人生教育,实在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当然,我们也可以往好处上想一想,毕竟现代社会与中国古代社会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中国古代的人生教育内容,也有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地方。卡内基的人生教育似乎与现代社会结合得更紧密一些,这也可以算卡内基成功学能够在现代社会获得成功的特点。但是,不管怎么说,卡内基成功学的人生教育,依然是肤浅的、缺乏系统的。中国人真正要解决人生教育问题,更应该是让自己的传统与现实结合,使传统的人生教育像犹太人那样,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生机,而不仅仅是把卡内基的那些只言片语当成人生经典。
    卡内基成功学被广泛接受的另一个社会背景是。在他的那个年代,美国正处于最兴旺的历史发展时期,美国正处于难得的历史上升期,各个社会领域,成功的机会比比皆是,社会现实与成功学的人生教育互相呼应。虽然我们无法准确判断,两者究竟谁是因谁是果,但至少,它们的确同时出现,从而迎合了社会大众的某个普遍心理。但是,由此也带来了成功学的一个悖论:人人都能成功吗?面对这样一个悖论,我们首先感到疑惑的是,在成功学范畴中,究竟什么是成功?卡内基作为成人教育的成功学,离开了人生教育这一块,一旦落实到“成功”的具体内涵,立即就显得含含糊糊。在卡内基的年代,“成功”似乎还可以勉为其难地说成是:自己设立目标,然后实现这个目标。因为,那个年代,美国社会的确还有很多新兴的领域亟待发展,这个说法还能得到一些印证。在卡内基之后,所谓“成功”日益集中地指向唯一的东西,那就是发财。其实,这种特点在卡内基时代已经出现。卡内基时代“实现个人目标”的成功,可以是当上了作家、画家、企业家、律师、医生等等,都算实现了个人目标。但事实上,它们只是发财的不同手段而已。卡内基时代成功手段的多样化,掩盖了发财这一共同的本质。而卡内基时代过去后,这个本质日益凸现在成功学的第一线。那么,人人都发财的成功,可能吗?
    前几年,有一个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朋友向我身边的年轻人介绍说,现在有一本美国最新的书非常时髦,有志于尽快获得发展的年轻人都应该读,因为,几乎全美国的CEO们都在读这本书。这本书叫做《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与另一本《基业常青》互为姊妹篇。这是一本狂妄的书,在成功学的道路上大步迈进。这本书的作者指出,“成功”已经成为人们的障碍,安于“成功”,已经阻碍了人们向卓越(Great)的追求和发展。巧的是,当时我正好出差,在飞机场买了这本书,很快看完了。因此,当我回到办公室,年轻人向我提起这本书的时候,我不至于一无所知。我对他说:如果一个人告诉你,按照他提供的办法,你就能成为拿破仑,你信吗?哪怕拿破仑亲自给你上课,哪怕你天天跟在拿破仑的身边,成为拿破仑最可靠的亲信,你也未必能成为拿破仑。那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之辈教育你如何成为拿破仑,会有什么结果?
    《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除了教人成为顶级卓越的CEO外,还教人如何将一个企业做到世界一流企业,并且永葆青春,永葆活力,成为百年兴旺的常春藤企业。我继续向这位年轻人表达了我的看法:所有百年兴旺企业的创业者和守业者,毫无疑问,都没有读过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刚刚出版。那么,那些创业者是怎么做到的?显然与读不读这本书没有任何关系。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能否成为顶级CEO,能否建立百年兴旺的企业,完全是未知数。而且,几十万、上百万的人读过这本书,在这些读者中,未来会有几个人能“卓越”?这个少得可以忽略不计的比例,究竟是读这本书的结果,还是其他方面,例如社会、个人、历史条件的综合结果?再说,企业也是有生命的,兴旺和衰退是企业发展的正常现象。鼓吹永远不败、永远兴旺的企业,等于是方士们向秦始皇鼓吹长生不老。它的确会有市场,就像会有很多人如秦始皇一样相信长生不老,但是,结果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可能的就是,像秦始皇给了这些方士很多钱一样,现代渴望百年兴旺、渴望卓越的人,给了这个理论的提出者很多钱,比方说,买他的书。
    鼓吹成功学,本身已经成为鼓吹者个人“成功”的一条捷径,它所利用的,就是人们成功的渴望。然而,成功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定义的东西,所有的成功导师也不想让成功的定义太明确,他们情愿把成功搞得模模糊糊,以方便他们胡说八道。当他们以类似拿破仑之类的案例,向人们宣扬他们的主张以骗钱的时候,他们强调拿破仑的某些性格、决断,成功和失败似乎都是个人因素的决定的。但是他们丝毫不提,为何拿破仑会在那个年代出现?为何拿破仑只在法国出现?拿破仑的失败究竟是个人原因,还是历史和时代原因更为重要?甚至有一些历史学家也受此影响,将一个局部放大成全体。比方说,有历史学家研究认为,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时,由于痔疮犯了,无法安心坐下指挥战斗,所以才失败了。这是无法验证的历史结论,恰似无数成功学的指导一样,他们只给你无法验证的虚幻。
    成功学的兴旺,首先是现代国家教育的缺陷造成的。现代国家教育内容中,人生教育内容的缺乏或者失效,是成功学兴旺的关键。但是,成功学在这个领域向人们提供的内容,实在是非常肤浅,在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方面,尤其是儒家文化面前,现代成功学在人生教育方面充其量只能算一个预科班的入门。成功学兴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现代社会刺激人们产生人人发财的欲望,而事实上,它是不可能实现的。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3-05-02/1723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成功学  主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