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应慎行

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应慎行

2010年03月12日 新闻晨报


  □晨报特约评论员 郑风田

  转基因农产品既不能妖魔化,也不应该放任化,对口粮等主食作物的转基因产业化问题应该坚持安全第一,慎之又慎。

  自去年11月底农业部门颁发转基因水稻、玉米生物安全证书之后,有关转基因争议就持续不断,而今年1月31日公布的一号文件提出“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引爆国内对转基因空前的争论,这次“两会”转基因也是最热的话题之一,既有数名委员联名提案要求禁止转基因主粮生产,也有委员提出转基因商业化挡不住,3-4年就要上餐桌。针对目前的种种争议,3月10日农业部召开记者会,对转基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承诺不会太快进行商业化。

  为什么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应该慎行?

  转基因安全性还存在很大争议,尚无共识,目前全球已推广的转基因品种基本上也不涉及人的口粮。目前全球尚无任何一国敢把主食的转基因进行商业化种植,包括转基因技术最发达的美国。欧洲最近批准的转基因土豆、玉米等都是用作饲料。印度也刚刚因为国内的抗议声太大而停止了转基因茄子的商业化。而目前已商业的转基因大豆油中实际上也是不含转基因成分的,因为转基因部分在豆肤里。如果我国贸然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进行首个转基因水稻品种商业化种植,承担的社会压力太大。大米是中国人的主食,每年我国要消费1.7亿吨大米,涉及到太多人。有网友讲得好,核技术很好,但如果你往人堆里扔核弹,公众就不干了。转基因技术我们不反对,但如果非要急于向十三亿人碗里扔转基因,那就难免公众反弹了。

  目前来看,转基因作物的增产潜力远没有宣传的大。以这次批准的“Bt水稻”为例,据说产量可比普通水稻提高大约8%,这个增产效果其实很有限。目前影响我国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太高而收购价格太低。稻农们一年忙乎下来,除去成本一亩地能够有一百多元的收入就不错了,劳作一年的收入还不如出去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如果国家哪天真的缺少大米了,而农民也能真正从种植水稻中获得好的收益,南方的一季改为两季三季所带来的生产潜力还是很有挖掘空间的。与这些价格收益带来的潜力相比,目前转基因水稻所带来的10%以下的增产潜力可以忽略不计。

  食品类的作用影响是慢慢积累的,没有一二十年的长期对照观察试验,仅在小白鼠身上做一两年试验就断定转基因有害无害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科学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名单一直未公之于众,据说三分之二是转基因科学家,里面涉及的很多人是正在申请专利或申请通过者,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成员非常少。这很让人担心,谁来代表消费者而不是研究者或生产者的利益是一个大问题。

  印度政府宣布否决转基因茄子商业种植的是环保部长而不是农业部长,这点很值得玩味。不是印度没有农业部,而是农业部门一般管农业生产,他们的主要关注点应该是增加产量,而环保部门可以作为一个相对中立者对农作物产量的增产技术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会更多地考虑转基因作物对人类的健康、环境及多样性的影响。目前我国转基因作物从品种审定到推广批准基本上都被转基因研究者所把持,缺乏独立的无利益攸关的最后把门者,这种机制缺失应引起我国决策部门的警惕。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3-05-02/638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转基因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