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复兴”以毛泽东时代为标志

“复兴”以毛泽东时代为标志

云淡水暖


“复兴”一词近来酷热,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也冠名“复兴之路”,但是,“复兴”究竟是什么含义,如何理解“复兴”?草民觉得有些不太明白,于是,查了一下在线词典,解释曰:衰落后再兴盛起来、重新兴盛;使重新兴盛。那么,这其中就有一个时间概念,还有一个“兴盛”的判定。

以目前基本的认识,这个“衰落”的时间节点被定在1840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也是把“衰落”的时间节点定在1840年,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自从一八四O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也是定在1840年。

但是,谈“复兴”,绝不是要回到1840年以前,历朝历代的所谓“盛世”的形态,那些个“盛世”,是以极少数封建帝王将相,商贾奴隶主占有绝大多数社会财富,骄奢淫逸,底层劳动者被血腥盘剥,命如草芥为标志的“盛世”。

今天来谈的“复兴”,正如人们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理解一样,是指一个新的社会形态替代旧的社会形态的“创新”,照此逻辑,今日所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始于1949年10月1日,因为那时起就预示着一个“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彻底颠覆数千年旧社会形态的新的、进步的、向上的社会形态的“创新”的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说: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根本的标志,就是“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最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和执政基础的前提的确立,在《宪法》中是这样描述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人剥削人的制度已经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得到巩固和发展。

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人剥削人”的制度,被消灭了,建立在“人剥削人”的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被打碎了,还有什么比这个在中国的土地上,在中华民族的躯体上更加具有“创新”的历史意义呢.。所以说,“复兴”从“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开始算起,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若非如此,岂有它哉。

当然,有人会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具有的“创新”命题,但辛亥革命解决了辫子问题,然并没有解决“一盘散沙”的根本,也没有解决帝国主义半殖民地的形态,更没有改变“人剥削人”的前提。

所以,大讲“复兴”,要有方向感,也要有历史感,积极、向上、先进的东西要坚持,如果有所失落,再找回来,这叫做“复兴”,野蛮、黑暗、落后的东西如果有回潮,将其打下去,也是“复兴”。

比如“包身工”现象,夏衍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亲眼所见:

【…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出来,而且大半都是老板的乡邻…像“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她们还在那儿支撑,直到被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包身工》)

夏衍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也是亲眼所见:

【我在北京参观了一处女工宿舍,看到她们床边有书籍、雪花膏、香水等,我替她们感到了幸福。…在那个悲惨的时代,今天的青年们还没有出世。人吃人的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工人给资本家当牛马、当虫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

这一新一旧之间,谁在走“复兴之路”,一目了然。现在有无数的“多元化”语言,“普世”呀、“人性”呀、“大爱”呀,似乎是“复兴”的标准,但如果劳动者落到个“包身工”的境地,那不叫“复兴”,叫做“复旧”。

那么,《四川日报》报道的“民工遭非人待遇 每天劳动19小时监工带电警棍”、《新京报》报道的“暗访童工:日夜颠倒中劳作 经常挨饿疾病缠身”、“四川民工举报当代包身工 记者展开调查时失踪”、《生活新报》报道的“揭昆明黑心砖厂:老板暴力奴役 工人像畜牲”、《兰州晨报》报道的“农民工的背煤生活:25年目睹数十位同伴死亡”、《新快报》报道的“加班时间超法定极限6倍 当代‘包身工’惊现广州”……,就不是“复兴”而是“复旧”。

旧中国的娼妓制度存续了2600年,是最黑暗,最无人性的一种制度,建国60周年的系列电视纪录片中,就有新中国彻底禁绝娼妓制度的内容,《新闻午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报道,题为“妓女比例曾居世界首位 1951上海创下禁娼史奇迹”,描述了1951年11月开始的上海“禁娼运动”,在改造娼妓的运动中,甚至动用了当时极为珍贵的抗生素为她们治病,而当时抗美援朝前线也极为需要这些药品。就解放妇女,净化社会风气而言,一“娼盛”和一禁绝之间,谁在走“复兴之路”,一目了然。

《凤凰周刊》,公开发表过一篇报道“中国禁娼黄皮书”(http://www.xici.net/u3558008/d9637642.htm),该文作者总结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政府查封妓院、改造妓女,仅用几年时间彻底根除了旧中国遗留的娼妓制度。但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地下卖淫现象死灰复燃,中国政府不得不重新开始20多年的禁娼运动,但收效甚微,卖淫嫖娼人数及伴生的性病、爱滋病仍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979年,中国销声匿迹20多年的卖淫嫖娼活动重新出现在最早改革开放的南方城市广州,警方抓获卖淫嫖娼人员49人。1980年,广州卖淫活动开始蔓延到周边城市,福建省也发现了暗娼13名,全国性病发病统计为8例。】

客观、理性地说,“地下卖淫现象死灰复燃”这就算不得“复兴”,也是“复旧”。

从历史节点上讲,“复兴”从毛泽东时代开始,从现实需要讲,像“包身工”,卖淫嫖娼丑恶现象,也应当“复兴”到没有这些丑恶现象的时代。而以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成昆铁路精神…为标志的时代精神、文化,是很需要复兴一下子的。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3-05-02/719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复兴  毛泽东时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