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江涌:大国崛起需要突破的关键障碍

大国崛起需要突破的关键障碍

江涌 原载《中国经济评论》
 

不久以前,国际国内舆论普遍鼓捣2008年是“中国年”,“中国好运年”,“中国奥运年”,还有“中国崛起年”…,一些国人更是兴奋得不能自已,畅想着中国崛起的美好愿景。但是,老天爷偏偏爱跟中国人开玩笑,新年伊始,就给那些忘乎所以的中国人来了个“下马威”。瑞雪原本兆丰年,如今却给中国带来了一场灾难。令中国上下手忙脚乱的不只是自然界的“大雪压青松”,而更有国际社会的“乌云压城”。大雪阻挡的只是民工回家的路,而乌云阻挡的则是中国崛起的路。

大国崛起就是要成为强国,成为受世人敬畏的国家。就历史经验来看,大国崛起一般历程坎坷漫长,至少需要突破的两个关键障碍:

一是超越自我。大国崛起首先是国家“硬实力”的显著增强,从而具有“以力服人”的本钱。强大的经济力量、强大的科技力量以及在这两者基础之上形成的强大的军事力量,使任何觊觎者不敢轻举妄动,否则将可能付出沉重代价。这是最传统的“坚船利炮式”的大国崛起模式,历史上的西欧列强以及东亚日本的崛起都属于此类。其次,在“以力服人”的基础上配合“以利服人”,即给他国以经济上的好处,这就是美国的“大棒+胡萝卜式”的崛起模式。战后,美国以“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以“道奇计划”帮助日本,以“第三点计划”讨好中东等第三世界国家,从而建立起霸主地位。不难看出,西方大国使人顺服的“力”与“利”都是所谓的“硬实力”。

其次,大国崛起需要国家自信心的显著增强。实力的增强,配合以应对各种矛盾与突发事件能力的增强,带来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自信心的显著增强,也就是大国自信。国际强者无须仰人鼻息,无须看别人的脸色来行事,无须不断用国际舆论与评价来校正自己的决策与行为。因为有了能力与自信,崛起的大国常常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成为创新型国家,成为各类智慧产业的创造者与领先者。

二是有效突围。尽管人类已进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但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并没有根本改变。由于国际资源、国际市场的有限,当后起之秀的崛起速度超过国际资源、国际市场本身拓展速度时,意味着国际秩序面临改变,矛盾与冲突由此难以避免。传统上,旧秩序的主导者总是会通过军事配合政治、外交手段加以“硬抑制”。经由两次世界大战以及难以数计的局部冲突,一二再的“零和”博弈使得大国之间的兵戎相见越来越少,代之以经济与政治领域的竞争越来越白热。“软抑制”取代“硬抑制”,西化、分化、弱化、丑化等等凡是能有助于削弱或延缓对手崛起速度的手段,无不是“物尽其材,材尽其用”。

纵览世界近现代史,一些霸权国家(如英国与美国)的崛起,是全方位的综合崛起,即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多方面近乎全面的领先崛起。而一些大国(如德国与日本)的崛起,通常只是在某一领域的崛起。并非德日不想全面崛起而成为世界霸主或与霸主平起平坐,而是难以排除外界的强大干预,致使自身崛起战略存在严重问题,尤其是把崛起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这种缺乏自信、自强的发展战略最终使他们全面崛起的计划夭折。崛起梦的破灭,有天时与地利因素,但是更多是人和与人为因素。谋事在人,成事事实上也多半在人。由于谋划不周,德日痛失全面崛起良机,然而国际局势瞬息万变,昔日的“弄潮者”如今只能成为新兴大国崛起的看客。所以,今天的德日对于新兴大国的崛起,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长久以来,中国人敢为天下先,而且大多数时间一直为天下先。只是到了近代,鸦片战争尤其是甲午战争,中国人的自尊与自信被完全摧毁,崇洋媚外由此大兴。新中国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成为使列强不敢随意欺侮的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世界为之瞩目,如今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多项经济指标位列国际前茅,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为国家的崛起而倍感自豪。然而,随着中国越来越融入国际社会(中国诸多领域比很多发达国家还要开放),向西方社会靠拢的身段不断柔软,承担越来越多的与自身实力不是很相符的国际责任,向世界不断解释自己和平崛起的强烈意愿,但是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世界遏制中国崛起不遗余力,甚至变本加厉。北京奥运,中国理想为展现自己新形象的契机,却被西方用来渲染“黄祸”,集中敲打中国、敲诈中国的平台。就连一些无比亲善西方的人士也感到迷惑,当然更令广大抱世界和平之志、持科学发展之观、怀合作共赢之心的爱国人士义愤填膺。

大国崛起之路是用实力铺垫的,这应当作为一条永恒的真理。中国尽管经济总量可观,但是人均财富微薄,尤其是国家核心竞争力脆弱。多年来,由于采取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从而在科技、外贸、资源与市场乃至制度创新上,形成了对西方的高度依赖。西方正是掌握了中国的发展命脉,看准了中国的软肋,所以才可以肆无忌惮地敲打、敲诈中国。由于利益集团的影响,国家经济决策的独立性正面临严峻考验,宏观调控与治理能力受到严重侵蚀;由于产业与引资政策的失误,企业在高端、高利润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十分薄弱,在国际分工中近乎痼化于劳动与低技术密集行业;由于教育与组织人事的失误,国民整体综合素质提高缓慢,精英阶层中盲目亲善西方思想严重,国际竞争意识缺乏,竞争能力不足。因此,目前的中国实力还远不足以支持中国于现阶段的快速崛起。

但是,中国的崛起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鉴于德日等国家崛起中的经验与教训,中国应当为国家崛起作长远战略规划。战略规划不能因人而异、因政而异。在“硬实力”尚待不断强化之际,应大力发展“软实力”。把握时机,强占先机,化解危机,以“硬”撑“软”,以“软”补“硬”,以柔弱胜刚强。充分利用六千年悠久文明的优势,利用后发优势,利用体制灵活的优势,克“以力服人”之短,扬“以利服人”之长,提高“以理服人”的能耐,增强“以德服人”的魅力。尽管大国崛起历程坎坷漫长,但是如果真的是天道酬勤,德厚载物,那么世界下一个崛起大国当中国莫属,然而中国人还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3-05-02/982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大国崛起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