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等:唱响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红旗文稿笔谈
《红旗文稿》编者按: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动力和支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力量源泉。民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把弘扬中国精神这一铸魂工程抓紧抓好。本期刊发三篇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我们为什么唱响中国
玛 雅
一
一百年后,当后人打开今天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人类社会剧变的壮观场面——苏联东欧在20世纪末的轰然坍塌和中国在21世纪初的震撼崛起。前几年,始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又席卷全球,裹挟着整个世界经济一泻千里……风雨飘摇中,有一个身影趔趄了一下,却依然站立。这就是曾经被西方打倒在地,却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中国。
一百年后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会发现,苏东的坍塌和中国的崛起,是二战结束半个世纪后世界上影响极为深远的两大事件。两个事件共同改写了历史,改变了世界——前者宣告了一条道路的失败,令“历史终结论”者欢呼不已;后者证明了另一条道路的成功,打碎了“历史终结论”者的梦幻。两条道路之间,存在着无法割裂的血脉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于,能不能与时俱进,能不能从具体约束条件出发,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通向理想境界之路。
正如中国领导人一再强调的,自1949年以来的中国发展历史不可割裂。中国之成为今天的中国,既与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的改革开放道路有关,也与毛泽东那代领导人建构的国家制度框架有关。毋庸讳言,60多年来,在意识形态的浅层、在国家工作重心和目标上、在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等方面,中国上演过数次“左”右“变脸”。然而,中国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底色”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直到今天,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走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上。
在这条路上,6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经历过一次次挫折、震荡和损失。但不论怎样跌宕起伏,都未构成对方向本身的否定,而只是告诉世人:一种理想和理念,要从经典作家的书本走到现实,绝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其间必然经历曲折和反复,需要在不断试错中校正偏差,掌握进度,走向成功。
从1949年到今天,人民共和国走过了60多年时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积贫积弱的穷国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强国。新中国的头30年,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为后来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不仅创造了持续30多年接近二位数高速增长的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没有发生战争,没有对外扩张掠夺,内部保持了稳定。这在人类现代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精彩一幕。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唱响中国,是为了以事实和分析告诉人民,6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什么,创造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从而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激发和增强追求中国梦的正能量。我们之所以要唱响中国,也是向世界表明,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自己的方式,从另外的起点和路径,同样走近了世界文明的制高点。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同的道路,对应着不同的历史轨迹、文化脉络和现实国情。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各国唯有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才有希望、有未来,历史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
二
当今世界,中国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中国的崛起,世界已大不相同。美国人一向认为,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仍将是美国的世纪。的确,过去半个多世纪美国强大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扶持并成就了一个发达的西方。有能力“输出富裕”,是其软实力的根基所在。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这种能力在衰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部分取代了美国的这种角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在国际关系领域意味着,谁能够创造财富,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谁就能拥有话语权,拥有制定规则的权力。按中国当前的人均收入水平,中国本来还不足以担当这种分量的角色,但由于中国人多体大,由于共产党有上下动员的能力,由于举国体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长,中国可以提前参与到划分全球蛋糕的游戏中。这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制度优势所在,是社会主义中国能够影响世界、对人类有所贡献的根本所在。当然,前提是,中国能够保持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同时要具备与所希望拥有的话语权相对称的自我保护能力——经济上的、军事上的、思想上的。
而今,中西方思想界都在检讨自身现有的制度模式,探索新的制度模式。在这当中,中国模式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对非西方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具有吸引力。而另一方面,中国模式尚存在许多不足,有些方面还很脆弱,正面临国内国际各种严峻的挑战。我们国内的问题很多,困难重重,诸如思想上对道路、制度和方向认识不一致,经济上进入了结构调整的困难阶段,社会建设也遇到大的阻碍,尤其是,腐败正严重侵蚀着执政党的肌体,破坏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国际上需要我们与其他国家相互适应,寻求建立新型国家关系,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创造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在这个时候,终结了“历史终结论”的中国模式能否经受住历史的考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能否实现,成为中国严肃的思想者们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完善中国模式,建立“后西方话语时代”的中国话语体系,也应该成为中国严肃的思想者们的理想与追求。
历史没有终结,未来对世界每一个国家来说都存在挑战。每个国家的战略重心,都应该是办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开幕词中,毛泽东指出:“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在经历了60多年的努力奋斗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成功而独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样的成功和独特告诉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没有理由被唱衰的国家,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没有理由对自己国家的未来感到悲观的。恰恰相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百年复兴的伟大目标,“两个一百年”的使命将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完成。
(本文选自《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作者为凤凰卫视出版中心主笔)
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核心价值
朱志明 刘磊 蔡毅强
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人民群众是完成这一伟大系统工程的主体。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系统功能最大化可能而且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但最持久、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方法则是以系统价值观促使要素功能最大化和产生系统向心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价值观的引领,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中国精神不但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正能量和最大限度地汇聚中国力量。
1.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价值。
实现中国梦必须要为人民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不但包括由国家基本资源、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等构成的“硬实力”,而且包括由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影响力、感染力、导向力以及国际舆论的营造力和国际形象的塑造力等构成的“软实力”。目前,文化的地位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文化战争也成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都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抓住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而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由此可见,中国精神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价值,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精神的扩展延伸,前者抽象为一种信仰和信念,后者具体为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抽象的价值观必须转化为具体的文化现实,才能更易于为人民所理解和接受。实现中国梦必须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将中国精神的核心价值融入到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中。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各族人民为结束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欺凌压榨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中国精神作为核心价值,激励亿万中国人民投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最终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丰富和发展中国精神,赢得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并实现了3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今天,继续复兴伟业,更要把中国精神作为核心价值、文化软实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优势,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
2.中国精神是激发个体正能量的核心价值。
能量有正负之分,正能量有益于理想实现,其能量越大贡献越大;负能量有碍于理想实现,其能量越大损害越大。价值观是行动的“导航仪”,行动是价值观的外在展现,任何行动都将不可避免地涂上价值观的色彩,而任何价值观都必然影响着人的行动。好人做好事,在于其好心;坏人做坏事,在于其坏心。这里的“心”即是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产生不同的行为表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既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也有所谓“良鸟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骑墙派”,更有“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自私小人。同样,在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既有积极推进的正能量,也有消极阻碍的负能量。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激发个体发挥正能量。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争取民族解放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是因为他们以中国精神为核心价值,心怀爱国情操,情系人民群众。没有这种核心价值,就不会产生这种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价值行为。中华民族之所以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而依然耸立,就是因为中国精神支撑着大多数人做出“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选择。
3.中国精神是汇聚中国力量的核心价值。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实践,必然也必须要植根于中国人民共同的思想认识基础之上。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没有共同的思想意识就不会产生强大的群体聚合力。一个国家和民族之所以能称之为国家和民族,主要不在于地缘关系而在于基于历史所形成的思想共识。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是保持民族自我认同的“根”和“源”。几千年以来中华民族世代传承,源远流长,靠得就是这种民族特质的维系。如果这种民族特质丧失了,中华儿女就会丧失民族的自我认同,就达不成思想共识,中华民族将会亡国灭种。近代中国的被动挨打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这正如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的:“如果搞得乱七八糟、一盘散沙,那还有什么希望?过去帝国主义欺侮我们,还不是因为我们是一盘散沙?”古语有云:“夫太山不让砾石,江海不辞小流,所以成其大也。”中国梦的实现好比是众人推车爬坡,有人产生的是向前的推力,有人产生的是向后的阻力,心不往一处想,力不往一处使,必然形不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群体合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唤起全国人民复兴中华伟业的行动自觉。马克斯·韦伯曾把人的理性行动分为目的合理性行动和价值合理性行动,支配目的合理性行动的是工具理性,支配价值合理性行动的是价值理性。工具理性是指把某一对象当作实现另一目的的手段和工具的思维方式。价值理性是指把某一对象本身当作一种固有的在它之外无任何其他目的的纯粹价值信仰的思维方式。中国精神的自觉履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思想根基、动力支持和价值基础。有了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目的合理性行动就会转化为价值合理性行动;有了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合理性行动就会更加稳固。而有了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自觉行动,“积小流以成江海,积跬步以至千里”,必然凝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就要将中国精神作为核心价值,激发个人正能量,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和凝聚中国力量。物质的富裕不能以价值的缺失为代价,经济的发展不能以自我的迷失为代价。我们需要加快步伐、马不停蹄地勇往直前,但我们更应该牢记“我们是谁”,“我们为了谁”,“我们来自何方”,“我们将走向何处”。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史积淀的产物,虽历经千百年仍旧展现出勃勃生机。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中华民族要想实现伟大复兴,必须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民族优秀文化,必须为这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倍加努力。
(本文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项目、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弘扬中国精神 促进中国梦实现”[项目批准号:13@ZH036]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中国梦开启和平发展的国防战略
杨 达
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几乎和所有国家的梦想一样,都内在地有着世界性的特点。如美国梦,两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美国也因此相当程度地获取了其世界领域的价值输出的制高点。中国作为一个不同于西方模式的国家,中国梦所引起的世界关注就更加强烈,其世界性的色彩也就更加浓重。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中国的国家实力越弱、复兴意愿越抽象、复兴战略越模糊,美国对中国的施压越会三心二意;相反中国的国家实力越强、复兴意愿越具体、复兴战略越清晰,来自美国的压制会越认真。这是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国际环境。
中国梦赋予和平发展道路特定的国防内涵
正是今天的中国梦呈现出中华民族较之以往更清晰的复兴愿景,引来世界更强的关注度,因此,赋予我国和平发展道路特定的国防内涵。
其一,核心利益的战略基点更加明确。中国梦作为民族复兴愿景的清晰表达,使得和平发展道路对于中国的战略性价值凸显。和平发展于中国的选择今天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大选择。民族复兴这一中国国家大战略的核心利益,便自然地成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基点。基于这一基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个基本坚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和平发展道路时曾强调的“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其二,主权安稳的战略底线更加清晰。主权的安稳是核心利益安全的根本保证,在今天民族复兴的核心利益成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自开启以来再明确不过的战略基点时,主权安稳自然成为这条道路自开启以来再清晰不过的战略底线。不难得出结论,如果在战略底线遭到践踏时仍委曲求全地维持所谓的和平,那必然使更多的核心利益受损,这样的和平发展显然就违背了民族复兴这一中国国家大战略的根本。
其三,综合实力的战略保障更加确定。世界历史反复证明,和平从来都是以实力为基础的,离开了实力的和平,往往只能是那种通过让渡核心利益而乞得的短暂和平。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晚清政府只能通过不断地割地赔款来暂缓列强瓜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今天的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所承载的民族复兴大业会遭到外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等的强力冲击的挑战下,坚持这条道路,显然离不开国家综合实力的战略保障。
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国防路径
正是世界视阈的中国梦赋予了和平发展道路特定的国防内涵,中国在未来和平发展的圆梦道路上,国防使命任重道远,更需要依靠和平发展的大国防路径。一则伴随今天国家利益影响因素的增多,国家的安全利益随国家利益的拓展而不断延伸,国防便突破了它传统意义的领土、领海、领空范围而向海洋、太空、电磁空间拓展;二则伴随中国和平发展进程的加快,国家的安全利益随国家间战略冲突的显性化和多维化而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国防则更突破了它传统安全视阈的防务,而向传统和非传统安全视阈的总体防务扩展。因此,中国和平复兴的大国防路径,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行动内涵:
1.围绕国家核心利益的安全,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军事威慑力的国家军事防务体系。
和平时期国防的作用是威慑,要求不战而胜。伴随中国复兴进程的加快、复兴愿景的清晰、复兴进程中与一些国家的利益冲突的显性化,对这种不战而胜的国防威慑力的要求则越来越高。因而,建设具有强大军事威慑力的国家军事防务体系,是当前大国防建设的最基本的行动内涵。而这个防务体系建设,应该具有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的考量。在战略层面上,应该有一个具有强大威慑力的国家军事防务战略,要有能够让世界清晰了解中国动武底线而又不清楚会何时动武、在多大范围和力度上动武的战略。在战术层面上,要有应对一切战术意外的军事准备,要本着模糊的战术不等于零战事的警惕,作好在利益各方反复博弈的拉锯中可能出现的脱离理性控制而擦枪走火的应对准备。
2.围绕国家主权的安稳,走好和平发展的外交之路。
今天的中国,伴随发展进程的加快和目标的明晰,总体上要有一个多元的、多层次的国家利益遭遇挑战的系统应对战略,军事国防以外的外交途径不容忽视。因此,走好和平发展的外交之路,是中国大国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多层次国防环境应对中维护国家主权最常态化的大国防行动。
3.围绕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构筑强大而稳固的民族共识和团结。
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作为历史悠久大国最深层、根植于中国各民族的追求。“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梦想国家的强大成为人民福祉的保障,让每个人都从国家的发展中收获自己应得的成果。探究这种民族意识的形成,是因为中国复杂的历史,尤其是屈辱的近代史构筑了中国人特殊的“家国观”,使得“中国人”的概念里有着相当高的集体命运含量。今天实现国家和平发展进程中,更需要凝聚全国各民族的共识和团结,而中国梦既是国家梦,又是民族梦和个人梦,因此能够构建强大而稳固的民族共识和团结。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3-11-25/23829.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