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张黎上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今天,我们一起研讨网络时代的国家治理。我是位老干部,按照一位老首长的说法:“退休了,好好休息,过去的事不记,现在的事不管,将来的事不想”。但是,这个题很有吸引力,我发个言,抛砖引玉,就算当次义工吧!讲的不对的,大家批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主席就这个问题作了重要论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一次伟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史上的一次飞跃。

  一、长期执政和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否科学高效,关系到这个国家的兴衰,关系到执政集团的成败,尤其是能不能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更是一个至关重大的问题。

  治理体系和能力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 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能力,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农业社会,自然力是生产力的基础,包括人力、畜力、风力、水力等。由此产生的长城、烽火台、 狼烟、驿站、郡县府治、察举孝廉、科举取士、府议、衙参、朝议、金殿对策、风议谏议以及贤君、能吏、孝廉等,都是那个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产物。 在工业化时代,机械力是生产力的基础,学科分化越来越细,社会分工逐步扩大,电话、电报相继出现,单靠一个人的智力,无法对社会情况作出全面判断,无法对 社会实施有效治理,因此,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以及军队司令机关应运而生,领导者借助庞大的机关和管理层次,才能更好地实施治理。现在,社会已进入网络时 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学科门类成积数分化,人们的意识和需求更加多元,影响国家治理的要素空前增加。特别是网络化、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被广泛应用, 信息传递不断加快,人们的联系更加紧密,个性化、多样化随时展现,有人形容,现在已进入自媒体时代,即: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的主体。过去领导能控制舆论, 现在一条信息,领导和群众同时获取,再用过去那种下情上报、上情下达的方法,已经过时。比如,一所学校出现风波,过去都是逐级报给领导,领导开会研究,制 定解决办法,再通知到其他学校。现在往上报时,领导还没看到,其他学校已经知道,再去发通知已经晚了。因此,网络的发展,既给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机遇。我们只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治理体系和能力是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中华民族在国家治理和治理能力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如集中统 一、令行禁止、重视礼治和德治等等,但是,我国的封建社会太长,工业化起步较晚,小生产的影响广泛存在,这也会使国家治理能力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重人 治、重权威、家长制、一言堂,以及决策中存在的随意性、偶然性、局限性、片面性、盲目性、意气用事等等,都是这些不足的表现。在网络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 们只有积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治理体系能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够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治理体系和能力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不竭动力。我们党是执政党,执政的水平如何,能否长期执政,取决于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是否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在当前,就是要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执政党是负责决策和制定策略的,政策对,事业就发展;政策错,就出现挫 折。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切身感受到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如当年的大跃进,改革后的自由化问题,这些年房地产的折腾,鼓励买汽车优惠又限号限行,以及养猪杀 猪的恶性循环,等等,几乎一个政策管不了三年。因此,我一看到三中全会的决定和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就感到这个问题特别重要,是关系到我们党能不能长期执政 的重大问题,抓到了关键处,抓到了点子上。因此,第二天在人民网的访谈中,我就谈了这个问题。毛主席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认真抓好这个问题,我们 党长期执政就有不竭的动力。

  二、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促进治理能力提高

  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包括法律法规、思想道德、价值体系、思维观念、机构设置、决策办法、监督反馈、领导方式等方 方面面,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是网络时代的国家治理,也就是说,怎样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进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后,对信息技术支撑手段,讨论的还不多,实施办法也很少,有必要多加讨论,研究办法。现在,各级党委、政 府及机关各部门,都有网站、自动化办公和电视电话系统等,但是,怎样利用信息网络建设各级政府的领导工作平台,横向联通党委、政府、群团组织及其所属各机 关部门,纵向沟通各级党委、政府、机关和基层群众,并逐步实现点对点互联、互通、互视,凡是政务公开的部分,都可在这个平台进行。比如,领导调研,既可以 带工作组深入基层,也可在这个平台上,随机点选某个基层的干部或群众对话交流,这样得到的情况,可能更真实;讨论某些问题,既可以集中起来开会,也可利用 这个平台上,与相关人员一起讨论交流;至于大量的会议、贯彻讨论和汇报,相当多的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

  这个平台,既可以提高党委、政府的工作效率,也可以提高干部的工作水平,同时又能极大地促进社会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促进思维习惯转变。过去,由于交通和通信手段的局限,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是点状的,领导者通过对点的 认知,进行概率思维,指导工作;社会联系不够紧密,各地的差异性较小,了解几个重点,就可以指导面上的工作;领导者因为分工的不同和地位优势,个人的知识 和经验积淀,一般要比下边多,掌握的信息要比下边早;再加上由于层次管理的需要,有情况要逐级上报,作出决策再按级下达,信息反馈由领导者掌握,在这种条 件下形成的思维习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网络时代的需求。大家知道,在网络时代,社会联系日益紧密,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个性特质充分展现,人们可以不分民 族、性别、年龄、贫富,通过互联网,在任何时间与任何地点,互通信息,交流思想,获取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见解。一个火星可能引起一片大 火,一个偶然事件可能引发一次社会动荡。在这种条件下,领导者的思维方式一定要转变,真正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实现概率思维到网络思维的转变,考虑问题、 掌握信息、制定政策,都要全面、稳妥、缜密,做到横要到边、竖要到底,既考虑到大的方面,还要照顾到个别地区、个别群体的特殊要求,增强全面性、系统性、 预见性。同时,要像普通群众那样融入社会,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意见,反映群众诉求,做到了解情况快、决策快、反馈快。各级干部通过运用领导工作网络平台, 可以更好地促进这种领导思维方式的转变。

  二是促进治理能力提高。网络时代,对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的领导能力提出了崭新的要求,传统的治理能力已经 远远不能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提高新形势下的新能力,既需要联系网络时代的特征进行学习,更需要亲身参与网络环境,运用领导工作网络平台进行实践,这种在 使用中促进能力提高的方法,可能更快速、更有效。网络时代,情况瞬息万变,亲自参与网络运用,才能更好地提高掌握情况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现在,相当 多的人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和措施,领导者只有亲自浏览,才能更好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当代网络信息的 内容非常丰富,历史与现实、天文与地理,各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特点,应有尽有,各级干部认真学习研究,联系自己面临的情况进行综合提炼,就能更好地提高 科学预判的能力、把握规律的能力;当代社会,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不断高涨,党委、政府决定的落实情况,很快会在各种网络上反映出来,哪里落实最快、最 实?哪里落实遇到问题?原因在哪里?各级干部只要运用网络,就能了解到相当部分地区和单位的情况,这对提高他们的贯彻执行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肯定有积极 的作用。现在我国的上网人员越来越多,各阶层、各行业的人都有,有人统计,互联网用户已达8.83亿,其中有院校师生、知识分子、普通群众,数量更大。各 级干部通过网络,了解他们的情况,掌握他们的动态,知道他们的愿望,采集他们的意见建议,用于自己的工作改进,这对干部联系群众,集中群众智慧的能力,肯 定大有帮助。

  三是促进治理体系改革。我国现行的编制体制,是在工业化基础上建立的,并带有农业时代的痕迹,有许多优长, 但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横向分工过细,社会上有一个行业,机关就要设置一个部门管,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是,学科分工越来越细,这样,机构必然 越设越多(如我军过去以步兵为主,后来炮、装、工、化,电子、陆航的出现,增加电子对抗部和陆航部,现在又要增加网络、航天);第二,综合部门太少,科学 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学科分裂越多,交叉性越明显,在管理方面越需要高度综合。但是,现在机关的综合部门太少,就是办公部门、研究部门,而且基本是为领导 服务写稿子的,这样,党委、政府决策,只能依靠业务部门进行,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通常由业务部门拿出方案,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提交党委或政府讨论决 定。部门由于业务的局限,很难统揽全局,再加上部门利益的影响,所以它提出的方案,难免有片面性、局限性、随意性,而被征求意见的部门,多数走了过场,这 样的决策实施后,难免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这就造成了党委、政府决策朝令夕改,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的问题。比如,强调刺激消费买汽车,是工业或商 务部门的事情;要求限号摇号,是交通和环保部门的要求;鼓励养猪,是商务物价部门的意见,要求杀猪,是农业部门的意见。另外,现在机关的设置是,业务部门 与部门是同级的、固化的,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这样,在需要解决交叉和综合问题时,就必须在部门与部门之间设立各种委和领导小组,这无疑又使机构进一步 庞大,机关行文必须以党委或政府的名义,各种委和领导小组协调的东西,不能以党委和政府的名义下发,这样还需要开个会或领导签署的联合行文解决,这就造成 了会议多、文件多、领导事必亲躬多。第三,纵向层次过多,现在,地方有国、省、市、县、乡,军队有军、师、旅、团、营、连、排,遇事要逐级上报、逐级下 达。而网络时代的特点是,信息传递快,实时即达,只有扁平化的体制,才能适应这一客观要求。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编制体制改革,但是,受传统观念、利益格 局的影响,改革效果总不理想。通过要求各级干部学习网络知识,熟悉网络时代的特点,运用领导工作网络平台,开展工作,横向部门很自然地联接到一起,相互贯 通;纵向部门顺畅的交流信息、商讨办法,冗余的层次会突出显现,这对横向部门的精简、综合,纵向部门的缩减,逐步实现机构综合化、体制扁平化,将有极大的 促进作用,机构的大量精简、合并,人员的精简,将会是大幅度地,小政府、大社会的实施,将会顺畅得多。

  四是促进监督反馈及时。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监督,但是监督的机制相对滞后,总的情况是各级党委、政府自己 决策、自己执行、自己反馈、自己监督。觉悟高的,反馈情况的真实性可能高些,监督自己可能严格一些;但是觉悟低了,就做不到。往往信息反馈朝着有利于自己 的角度倾斜,统计数字总是朝着有利于证明自己决策正确的角度去说,朝着有利于证明自己要上的项目正确的角度去说。监督也经常走了形式,以至于有人说:我们 的统计水分太高,监督也出现了“同级监督太软、上级监督太远、群众监督不敢”的现象。现在中央派巡视组监督,这叫第三方监督,它与被监督的实体没有利益关 系,实施起来就有力得多。随着网络的发展,社会透明度越来越高,党委、政府运用网络领导工作平台,实施政务公开,用人情况、大的工程项目、大的经费开支、 民生重点,上级、下级、群众都能随时点阅,一目了然,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提出,这必将大大提高监督的及时性、有效性。

  五是促进工作作风转变。我们党历来重视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但是,脱离群众、不从实际出 发,唯书、唯上、不求实的现象依然存在,热衷于开会、讲话、表态、发文件的状况仍有市场,表态快、调门高,上级的文件还没学,自己的会议还没开,早把表态 和贯彻落实情况的文稿写好了。如果拿出部分精力,科学地运用领导工作网络平台,只要不保密的,上级的讲话,各级可以同时聆听、同时领会,各级只要联系本地 区实际,提出相关要求即可;各级的讨论落实情况,上级从网上点击会场视频,就可以看到,究竟他们讨论了没有?态度真诚不真诚?落实措施得力不得力?都能清 楚地看到。而且,随意选择地区或部门的会场,想做弊也来不及,这样得到的情况更真实,也避免各级层层开会、层层写报告,滋生大量的形式主义。领导了解下级 或基层情况,既可以去视察、走访或暗察,也可以随意通过视频链接与各级交谈、对话、沟通了解,甚至可以点击链接到乡镇村庄的农户,进行走访谈心,这样得到 的情况可能更真实,党委、政府在领导下去前事先安排,包括看哪一家、说什么话都预演好的机会,将越来越少。这对改进作风的巨大推动,是不言而喻的。

  三、在统筹规划中推进领导工作平台建设

  三中全会的决定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表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各级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联系实际,制定了落实措 施。但是,怎样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讨论还不够深入,认识还不够深刻,举措办法也不多。而信息技术是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 要手段,加强了这一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这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是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我感到,要推进这项工作的落实,各级必须深入领会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统一 思想认识,明确重大意义。现在,各国政府、军队都很重视以技术为支撑,加强网络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军队的数据链、C4I、一体化指挥平台都已具备相当 的规模。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各国在这方面还没有代差,如我们从现在开始,加强这一建设,有可能像弯道跑车,能赶上或超越发达国家。

  二是要制定标准,搞好设计。近几年,各地政府、各类机关的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方兴未艾,智慧城市的建设, 也在快速起步,积极性是好的,效果也是显著的。但是,也存在着自选标准、自立烟囱、分散建设、互不联通的缺点,亟需国家制定统一标准、加强顶层设计,指导 各地区、各机关参照统一标准建设,以利国家建立统一的网络运行平台。避免将来各行各业的标准各异、烟囱林立,难以打通或花费高额费用打通的局面。

  三是要加大投入,持续发展。以技术为支撑,加强国家治理体系网络平台,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现在国家调整产 业结构,扩大内需,不少经费找不到出路,这也是一项新兴的产业,而且是高技术产业,又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根本建设,搞好了,不仅对我们自己有利,还可以技术 输出。应该建议国家加大投入,保证这项工作持续发展,创造出新的成果,这比大量的资金投入公路、铁路、机场,甚至搞重复建设好。

  (作者是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上将,昆仑策研究院顾问;本文为作者2015年3月19日在昆仑策研究院“互联网时代的国家治理”研讨会上的讲话;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5-03-21/3081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hswh 更新时间:2015-03-21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