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柴璐:新闻媒体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初闻要集体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点疑惑,我们在学校不都已经听过课、考过试么?学新闻、学电视的人,哪个不是从这条河里趟过去才上岸的?如 今工作十几年了,反要重学一遍,所为何来?但回过头再想想,对于这条河的样子,自己真的还记得么?不得不承认,模糊了。除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八个 字,剩下的几乎一片空白。像个徒步者,擎着个巨大的水囊上路,以为万无一失,可天气干燥、路途迢迢,倏忽发觉水囊已经空了。那么,重新找到这条河,装满我 们的水囊,就显得十分必要。
听课之前,是做了预习的。对于这条河,问了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怎么来的?它的核心要义是什么?为什么在100多年之后,这个理论仍然对媒体发挥指导作用?
一
最好的学习,是从真正的历史中去寻找答案,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好的温习,应该是从史料的线索中找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的轨迹。对于如今我们 定义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个名词,马克思本人未必知道,因为他老人家在做新闻的时候,绝不是先建立了一个“观”,然后因循为之,所以,它不是一个一成 不变的概念,而是一个过程。它是马克思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是新闻的本质、本源、传播规律。
1840年,马克思在柏林大学学哲学时,开始涉及社会政治,参与社会活动。1842年初,他的第一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集 中抨击了普鲁士的封建制度及其文化专制主义。同年他写的另一篇《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提出“自由出版物人民性”的观点,他认为,自 由出版物表现了一定的人民精神,“是把个人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有声的纽带”,是“人民用来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它可以教育人民变得聪明起来”。自 由出版物的人民性正是历史所赋予它的独特性质。1842年12月,普鲁士查禁《莱比锡总汇报》,马克思针对这件事写了7篇文章,抗议专制政府对进步报纸的 迫害,鲜明提出了“人民报刊”的思想,他说:“报刊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虑、热爱与憎恨、欢乐与痛苦”。可以说,“人民报刊思 想”是青年马克思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逐渐形成的一个基本起点,从那时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重要的内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对人民负责”的“人民性原 则”就已初步形成。同时,他也提出了探讨真理最好的方式是“用事物本身的语言来说话,来表达事物的本质特征”。在他的一生中,多次强调报纸要坚持“陈述事 实”,因为报刊的本质总是真实的、纯洁的。其实这已经指明了要求新闻媒体坚持对事实负责的“真实性”原则。列宁后来也说过:“我们的报纸,是我们党的一面 镜子,它应该永远是清洁的、正确的、什么也不应歪曲”,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马克思也是从写这些政论文章开始,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开始了自己的政治活动。后来在《莱茵报》的工作中,他与恩格斯结 识,两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共同办报、编杂志、写书,结下深厚的战斗情谊。他们共同创办、主编、编辑的报刊有十多家,指导过的各地工人报纸有几十 家,从这也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们的先驱在丰富的报刊实践中所总结出的对一般新闻规律的认识,这些实践活动确定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理, 奠定了基础。
1849年,在创办《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的招股启事上,马克思明确说:“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 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这时,可以看出,马克思已经意识到新闻媒体的“喉舌”作用。他认为,在 阶级社会中,新闻媒体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总要做某个阶层、阶级、党派、集团的喉舌。资产阶级有自己的喉舌,无产阶级也是一样,而无产阶级的喉舌,代表更 广大的劳苦大众利益,代表大多数人利益,因此,作为无产阶级的喉舌,为群众说话,这是一份被更多人赋予的荣誉与责任。
翻看这些史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脉络在逐渐清晰的过程中,所指向的目标也逐渐明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质正是:新闻宣传必须与党保持高 度一致,这是党性原则;新闻宣传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人民性原则;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真实性原则。
二
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与100多年前的马恩时代大不相同。19世纪后半叶,整个德国社会民主党拥有41种报纸,那时候,只有报纸、杂志,印 刷或手抄。而今天,我们已进入一个更开放的时代,每天被爆炸的信息环绕,数千种报纸杂志(据统计,2012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918种,其中全国和省级报 纸1022种,全国共出版期刊9867种),除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外,还有网络、手机、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新闻传播的途径更多、 速度更快、面积更广,同时也更不容易把控。在这个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会被淹没、被遗忘、被淘汰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1.对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的理解。在一个快速变动的环境中,人容易失去方向感,如果常常是被周围的环境裹胁着、不由自主地往一个方向走,必是 越走越心虚,因为不知道要去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下来。科技的确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改变的是生活方式,不是生活的本质。无论科技把我们的生活变成什么 样子,人还是要回归内心有支撑的生活才会心安理得、坦然镇定,而这个内在的支撑就是我们的“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一个新闻人,新闻观会同 时体现“三观”。这个“观”的意义是立场。你站在什么立场上?你的方向是什么?取舍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做这条新闻?从哪个角度做?如何取舍素材?如何访 问?这个过程的终点,所使用的传播手段可能不同,报纸、电视、网站、手机报,等等,渠道不同,受众不同,但是,别忘了,被传播的内容的创作过程与100多 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创作时的过程是一样的。任何表情达意的手段都离不开文字与图画,离不开信息的组合,离不开事实,离不开思考,离不开观点,离不开真情实 感,离不开责任意识,离不开传播规律。而这些,正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义。
无论哪家媒体,最终的服务对象都是受众,目标都是赢得影响力,影响力的体现一方面在覆盖率,一方面在美誉度。观众、听众、读者、网民是什么人? 是人民,人民的一部分。所以如果某一种新闻媒体的声音偏颇了,必是它对于人民利益的把握出了偏差,必是它对于人民感受的判断出了差错。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 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媒体,更是容不得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有半步差池。编辑、记者、主持人,都必须秉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与为 人民服务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事业。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发生冲突,哪个更重要?我觉得这个问题恰如问“水与乳交融,哪个吞噬了哪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党 性原则与人民性原则是高度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点,是这个党存在的理由。党领导的新闻机构工作,正是党全部工作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为人民服务的内容之一。新闻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三贴近”、“走转改”,都是从人民的需求出发,为生民立命,唱道义之歌,都是马克思 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实践。
2.对新闻真实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的理解。作为身处新闻工作一线的人,坚持“真实性原则”,不仅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表现,是这个工作岗位 本身职责的要求所在,更是一个新闻人安身立命之本。我们的职责本身要求我们找到“带露珠的新闻”、“冒热气的新闻”,我们的职责所在就是要接天线、通地 气,我们的工作内容就是接近事实,从实地采访中全面、准确地掌握第一手素材,梳理清楚,传递出去。尽管靠近新闻事实的这个过程是一个无穷尽的过程,但至少 我们可以尽力做到更近、最近,更真、最真。如果因为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无法接近事实的风暴眼,那么我们至少应该在收集和分辨事实的过程中,保持职业 的冷静和克制,不迷信经验,不妄自猜度,不渲染情绪,这是新闻人应有的基本职业素养。
在整个新闻生产的作业链条中,我们的分工不同,有不同的担当。作为一线记者,可以最接近事实,收集信息,那时我们要考虑的是,向谁去拿事实?如 何拿到事实?如何拿到更丰富更准确的新闻事实?如何最快地梳理并传递出去?作为后方的编辑、主播,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论证事实?如何以后方强大的背景 信息来支撑和挖掘新闻的深度?如何萃取新闻事实的价值?如何从新闻事实中提炼出精准的态度?如果坚持了这样一种珍视事实的态度,那么“谣言惑众”的现象将 消弭许多。
从第一个街头采访开始,我就感受到了自己的工作与人民群众之间有着多么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十几年间,无论是我把话筒对着部长、省长这样的高官, 还是打工者、农民这样的基层群众,我心中始终有一个不可撼动的信条:他们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是人民的一部分,我之所以有机会站在他们的对面,是因为他们将 说出的话,是更多的人民所希望听到的,希望了解的,是对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推动意义的。我无法确保每一次话筒所对向的受访者都百分之百地在那一刻 说出了他们的真心,但新闻工作者的价值就在于推动人们接近真实,推动受访者更接近他自己的真实,推动所有事件之外的人接近事件的事实。每一个人,都是某一 个真实的碎片,也许不够完整,但可以拼接,当我们走近人民,沉入基层,我们可以发现更多这样的真实的碎片;我们更多地走进人民的内心,就可以发现更多的碎 片背后的原因,这个“走进”的能力和“拼接”的能力,也是我们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
三
很多时候,我们来不及停下来思考,在混沌中往前跑,跑着跑着就把自己弄丢了。理论指导实践,认真地重学理论、反思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 践,更准确地找到方向。我想,当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目的、价值、意义和规则的时候,我们自然会做到“忘记自己”,因为在这样一份宏大的责任面前, 在这样一条滚滚的长河面前,奢谈自己,多么可笑。我们既认识到自己的卑微,又清楚自己的重要,更谦卑谨慎,才更沉稳强大,忘记自我,才能超越自我,不愿追 名逐利,才不会怨声载道。如果说,作为这个新闻部队里的一个主播小兵,身上有所谓小小光环的话,我想我明白,光是从哪里来的?我如何才来到这光下?我站在 这里究竟要干什么?如何能干得不负所托?
当我想明白了这些,再开始思考其他的有关职业能力、文化底蕴、语言表达的技巧,那些是我们所行的路两旁绽放的花朵,或多或少,而以上说的这些,能决定我们不走错路。
(作者: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持人。
原标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谈的是什么?
原载《红旗文稿》2014年第2期,略有修改。)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5-04-11/3131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