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必须打破对西方发展道路的迷信

中国道路何以自信 之三

 中国道路是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探索出来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成功发展之路、和平发展之路。看待中国道路,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正确的国际比较。

中国道路是和平发展之路

郑必坚

   

  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能有今天,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能有今天,离不开一条全新的战略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当全世界把关注的目光更加聚焦中国,当各方面人们从各自角度出发议论中国快速发展对当今世界是威胁还是机遇,而且“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均有一定 市场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继续以鲜明的立场和态度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觉和自信。这种自觉和自信,来源于对当代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当代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也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

  

  从根本上说,中国道路所要回答的问题,乃是中国能否通过和平发展的道路,来实现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的问题。而这样一个问题以及中国所提出所坚持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世界近代以来一切后兴大国所从未遇到过、从未提出过、更没有实践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应当说,中国发展战略的最重大特点,就在这里。

  

  具体来说,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包含五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点:

  第一,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本立意,既是泛指需要由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的持续努力才能完成的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所要走的道 路;更是特指以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为开端,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从不发达国家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历史性飞跃为标志的,这样一个带 有和平崛起鲜明特征的发展阶段所要走的根本道路。

  第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本目标,就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阶段来说,乃是要解决在这总共70来年时间内中国人的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等 问题;就是要致力于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老老实实地发展我们自己,并在此基础上承担我们力所能及的国际义务。这就够我们几代中国人殚精竭力去奋斗的了。我 们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绝不需要去威胁任何国家、任何人。当然,在这以后中国发展起来了,仍然要始终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这也是列入“一百年不动 摇” 范畴的。

  第三,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本途径,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在同国际社会实现互利共赢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而所谓独立自主,就是把中国发展的基点放在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上,包括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和文化创新,依靠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 式转变,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努力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第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是对内方针与对外方针相统一、对内和谐与对外和平相统一。就是说,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外交,也 是内政;既是对外宣示与承诺,也是自我约束与规范。当然毫无疑问,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加强国防是天经地义的。反之,如果没有强大国防,不但中国自己很危 险,而且这种情况本身就会成为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大局严重动荡的重要因素。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若干代人直到今天的处境和心态,是深重的危机 感,是争取生存权、发展权不受侵害,是谋求一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二要发展和现代化,而不是什么扩张,更不是什么侵略。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 志还在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说,中国如果不能把自己建设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球籍!这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救亡图存和振兴发展的深刻观念。 时至今日,我们也许还是应当说,如果我们不能在21世纪上半叶实现工业化,进而实现现代化,我们迟早还是要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

  第五,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最深刻的根本内涵,就是要在21世纪上半叶,在同当代世界各种文明相交汇中,在不断弘扬自主创新精神中,用文明的理 念、文明的方式、文明的手段、文明的形象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这样讲,21世纪上半叶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最深刻的根本内涵,就是在当代中国发展了 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自己民族优秀文明传统的同时,积极借鉴和吸收当代世界各种文明的有益成果,在自主创新中实现包括物质文明、政治 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在内的中华文明的复兴。

  

  再展开一点来讨论,综观20世纪最后20年和进入21世纪以来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发展大势、发展主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六个字—— “大变动、新觉醒”。说完全一点,就是“以中国和平崛起为主题的中国大变动、新觉醒”和“以世界和平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大变动、新觉醒”。这样一种“大变 动、新觉醒”,乃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进程。而这个进程,可以说,中国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世界从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结束之后,就开始 启动了。从那时到现在,不到40年,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动。这样的大变动肯定还将持续下去。而这个发展大势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 世界范围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和平崛起以及发达国家的再发展。

  

  当然,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是两重性的发展,决非只有一面。你看,围绕和平发展的大变动、新觉醒是一方面,但是继续冷 战思维以至局部热战则是又一方面。蓬勃发展是一方面,一片混乱是又一方面。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形势大变动肯定还将不可避免地以“两重性”的复杂形态持续下 去。

  就中国的国际环境尤其是亚太形势而论,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两条线”,即北边一条线和南边一条线。北边这条线: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发展了,中国 同中亚的关系发展了,上合组织发展了,中国同欧洲的关系也发展了(北线当然还有很多问题,包括恐怖主义、“三股势力”,有什么办法呢?只能认真对付,并且 准备长期对付)。再看南边一条线,却是很麻烦的一条线,而根本的问题在于美国“重返亚太”。这就是以美国同日本的军事同盟为依托为所谓“基石”,并且以解 禁日本“集体自卫权”为抓手的“重返亚太”。

  但是南线的事情也有另一方面。这就是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在发展,就是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在发展,就是经济的、贸易的、金融的、科技的、 教育的合作为相关各国所欢迎,就是“利益汇合点”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成为大趋势,而且可能真正成为主流。再加上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能形成和可能发 展。凡此种种,难道不是反映了和可能反映“大变动、新觉醒”?历史将有力地证明,有这种“新觉醒”还是没有这种“新觉醒”,结果大不同。有这种“新觉 醒”,努力去做,那就意味着富裕、繁荣、发展,亚太前景将越来越好。反之,如果任由军事同盟横行,任由军国主义复活,那可是死路一条!

  这也可以叫做“两种亚太之命运”吧。

  

  总而言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世界和亚太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以来形势变化的估量,使我们确信光明在前,确信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世界及亚太和平发展道路必定能够排除这样那样的干扰,成为历史发展的重心。真正的大文章还在前面。

  (作者: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自主发展更加难能可贵

中国道路彰显自主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张胜军

    中国道路是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与生俱来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把中国道路放在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来审视,就能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道路是自主发展之路,具有强大生命力。

  按照时间顺序,迄今为止共有三代国家和地区成功完成了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转型。第一代主要是西欧、北美和东亚的日本等国,第二代则是以韩国和新加 坡为代表的“亚洲四小龙”、欧洲的其他一些国家和少数拉美国家,第三代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非拉少数国家。然而,第二代、第三代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转型总 体上很不顺利,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失败了。一些无条件接受西方说教的国家和地区落入了军事独裁、社会落后和经济上的殖民主义的发展陷阱。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则 处于日益严重的发展危机之中,有的国家和地区由于长期的现代化挫败而转向传统,甚至出现好斗的政治文化。正是在第三代现代化转型国家和地区整体受挫的背景 下,中国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再次彰显了自主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其实,包括第一代和第二代成功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国家和地区无不采用自主发展的道路,对外界的指手画脚置之不理。第一代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国家如法 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推行的是一种相对平衡的、抵抗态度与独立民族方案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只不过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大英帝国。第二代实现现代化转 型的国家和地区情形稍微复杂一些,特别是不少拉美和非洲国家不幸跌入发展陷阱。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坚持自主发展道路取得了成功,包括部分中东欧国家和屈指 可数的东亚几个国家和地区。以韩国为例,促使韩国经济腾飞的关键,是朴正熙时期推行的国家自主的经济发展计划。新加坡的现代化道路也不是西化之路,而是坚 持自力更生、博采东西方之长的自主发展道路。

  中国道路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同样是坚持自主发展道路。区别在于,中国道路是在所谓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全球化同步深化的历史 背景下,通过自己努力闯出来的一条新路。与第一代和第二代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需要克服的困难更多,自主发展的难度更大。正因如此,中国 的自主发展更为难能可贵。其实,自由主义的国际秩序并不自由。正如诺姆·乔姆斯基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最早倡导自由主义国际秩 序的是英国,但英国首先摧毁的却是印度的工业,其次关闭了对日贸易的国门,最后对其国内经济采取更直接的干预政策。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之后,非但没 有向“真正自由市场”转变,反而在武力干预和禁止其他国家独立发展方面比英国走得更远。在这样的国际秩序之下,穷国很难摆脱被富国掠夺的命运,而要在经济 全球化进程中谋求独立发展更是难上加难。值得庆幸的是,中国道路打破了这一魔咒,吹响了反对西方垄断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号角。

  中国道路是自主发展的道路,但无论自身拥有多少独特的内在特质,中国道路在整体上依然归属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不可分割 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道路必然拥有超越国别的世界性意义。现在,中国道路的世界性意义是被低估的。这种低估首先表现为把中国道路视为特殊环境 的产物,是一种例外,而不具有普遍性意义。持此论者往往过度强调中国道路的中国元素及其独特性的一面。其次,这种低估还表现为看不到中国道路未来的延伸和 发展。这其实是对中国道路所具有的内生动力及其发展前景缺乏信心的表现。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必须打破对西方发展道路的迷信

道路自信建立在国际比较基础上

陶文昭

    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好与坏、对与错,自说自话不行,必须要有国际比较。我们说中国道路走得对、行得通,就是通过国际比较得出的深刻结论。

  当今世界,各国发展道路各异、发展水平不同。我国与不同国家比较,都显示出中国道路的巨大优势。一是与发展中国家比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发 展中国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性质上与它们更为接近,与它们比较更为合适。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也很复杂,既有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好的,也有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重重的,更有一些国家陷入内战分裂之中。相比较而言,我国在发展和稳定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我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现 在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消除贫困。在过去30多年间,我国有6亿多人摆脱了贫困,对全球减贫事业贡献率达70%。二是与 发达国家比较。国际比较总是绕不开西方发达国家,因为它们长期以来都是其他国家追赶的目标。客观地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但我们也有比较优势。在发展水平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已从过去上百年的差距缩小到现在几十年的差距。我国是在用比西方发达国家时间更短、社会成本 更低的方式来实现现代化。在国家治理上,几年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一方面再次暴露了西方发展道路固有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显示了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制度优 势。环顾当今世界,同一些发达国家受困于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相比,同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陷阱相比,同西亚北非一些国家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相比,我国发 展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我们之所以对中国道路充满自信,就是源于比较优势。

  通过国际比较,我们也对发展道路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一是坚信世界上有多条发展道路,必须打破对西方发展道路是唯一正确道路的迷信。世界上 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国家的发展也没有完全相同的道路。历史条件和现实国情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二是坚信道路的正确与否由各国自己 判定,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在全球推行其发展模式,但其发展模式在许多国家都出现水土不服、南橘北枳的情况,更有一些国家步入歧途、陷 入困境,教训极其深刻。三是坚信中国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 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30多年来我国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走上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我们对发展道路问题的认识更深刻了,也就对中国道路更加自 信了。

  坚定对中国道路的自信,并不是说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都是错误的,更不是去指责和干涉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在国际比较中,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 不能妄自尊大。我们主张世界各国相互尊重,首先就是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尤其要尊重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我们对中国道路充满自信,但不能因此而自傲。在发展水平上,我国要追赶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还会遇到许多新的挑战。对于中国道路,一要坚定不 移。找到一条正确发展道路是多么不容易,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 东西南北风”。二要不断拓展。道路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面向未来,我们还要不断拓展中国道路,使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5-08-07/3338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左翎飞 更新时间:2015-08-09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