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推进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作者:冯颜利 刘民主 来源:红旗文稿 日期:2013-11-19 点击: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怎样创新发展?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时间上来看,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要体现与时俱进,更加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从空间上来看,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新实践相结合,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符合我国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群众新诉求的理论概括;从现实上来看,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准确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紧密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提高国内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等新任务新要求,牢牢把握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研究新问题,不断丰富内涵、拓宽视野、提高境界。
1.着眼于中国梦的实现,赋予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内涵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始终紧扣时代主题、把握时代精神、给予实践解答、进而破解实践难题,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发展中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提出,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前我国基本国情的新特征、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现代化建设新实践的深度结合,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内涵。中国梦是对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与个人利益高度的统一,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根本原则的认识。中国梦是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目标的高度统一,提高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根本要求的认识。中国梦把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探索贯穿始终,提升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渊源、现实基础和光明前景的认识。中国梦把中国、世界和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与发展问题、主题与性质的认识与把握。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实现中国梦亟需中国马克思主义紧跟实践进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得到拓展延伸、发展创新和取得新成果,为中国梦的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比如,需要进一步厘清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宣传和传播,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等三大规律的总体认识,以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向歧途、不偏离方向。研究和回答中国梦中的重大问题,必将开拓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内涵新境界,深化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
2.着眼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增强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和实践力。
2014年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了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依据新的时代特点和要求,基于党要如何建立治国理政布局、如何实施治国理政的总体定位,作出的总体战略部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时期党中央对如何科学治国理政等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是我们党取得的最新重大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重点抓好的主要工作,“四个全面”战略使我们党的战略重点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更为全面的治国理政综合领域,体现了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和治国理政规律的科学认识。紧密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着眼历史的新特点,在正确认识、积极适应时代特征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一要吸收改革发展稳定新成果。立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实践,让中国马克思主义保持强大的发展张力,将最新的改革实践成果内化为新理论新思想,并在时代发展中经受历史和实践的不断检验完善,为治国理政奠定强大的思想基础。二要创造性地回答重大时代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新鲜活力。要从更加宽广的视野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深化研究,善于抓住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性和全局性的中心问题,比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和市场关系处理等重大问题,给予及时的科学回答和解决,提供分析处理矛盾的科学方法,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推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本领。
3.着眼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开拓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宽广的全球视野。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提出,是党中央积极顺应全球形势变化和统筹国际国内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种发展合作共赢的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举措,更是各个国家的发展共赢事业。
如何实现和平发展,不断凝聚世界各国的共识和力量,不断强化“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目光要更加远大、视野要更加宽阔。一要深化全球治理思想。应围绕如何深化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建设,打破国际货币旧格局、构建国际货币新体系、展现中国货币大国新形象等重大问题,为深化全球治理提供思路和方法,提高我国对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二要深化合作共赢思想。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构建推动发展合作的大平台,把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打造新的发展空间,创建新的发展引擎,共享思想财富物质服务,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必须关注和回答的重点问题。三要深化大国外交理论。如何实现不同文明、价值、制度、道路之间得到相互承认尊重,共享和平发展成果,避免国际体系分裂对抗,需要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理论提供新概念新范畴新思想。
4.着眼于意识形态激烈交锋,不断提升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
当前,从世界范围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我们既要牢固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提高国际话语权,又要善于从批判和破斥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意识形态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政治安全、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至关重要的大问题。国家政权的丢失,常常是先从思想领域和意识形态的颠覆开始的。如果意识形态工作丧失了国家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在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等方面出现方向性和全局错误,就必将导致政权不稳、社会动乱。
从近年的情况来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一个焦点是,一些人打着反历史虚无主义旗号贩卖历史虚无主义,打着“维护宪法”、“依法治国”的旗号,鼓吹西方“宪政民主”,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企图瓦解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在这种复杂而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如果没有抵制错误思潮的强大政治定力,就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失败。在主流意识形态领域与各种社会思潮互相激荡、交锋斗争中,需要我们坚定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通过主动发声,引导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想舆论走向,在多元中发挥主导作用,夯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双重视阈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研究”[12AZD001]的中期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5-11-19/3502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