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乾元: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通向真理之路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旗帜和灵魂,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这一科学论述,既从理论的高度指明了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原则,又从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的高度指明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之所以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是对18世纪启蒙精神、19世纪初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思想的批判继承,而成为“欧洲整个历史科学、经济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最高发展”,它是以事实而不是以可能性为依据,力图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深刻揭示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做的最确切、最缜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借助于充分掌握以往的科学所提供的全部知识而证实”的结论,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历史的理解,这是连马克思主义最激烈的批评者也无法否认的事实。”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还在于这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变革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历史经验。鸦片战争后,为了寻求救亡图存之策,林则徐、魏源、严复等仁人志士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同时,也逐步把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译介到我国,并推动我国现代社会科学各学科逐渐发展起来。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许多进步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艰苦的实践探索中,产生了一大批名家大师,为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行了开拓性努力。“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是思想解放的先声,并推动社会政治变革。以1978年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标志,哲学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这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大讨论,不仅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而且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不仅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形成,并最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开辟了道路。新中国的历史,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变革,而且也推动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任何科学的研究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受到一定思想理论的支配。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尽管可以采取他们自己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但“还得受哲学的支配”,所不同的是他们是否意识到,或者是否愿意接受某种思想理论的指导,“他们是愿意受某种蹩脚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某种建立在通晓思维历史及其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形式的支配”。哲学社会科学以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为研究对象,以人的社会关系研究为核心,这必然与人的社会利益相关联,具有强烈的利益取向和价值导向,因此更加需要自觉地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当代中国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前所未有。面对纷纭激荡的社会思潮,特别是西方错误思潮的渗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突出的新形势,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才能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科学理论;面对不断呈现的深层次矛盾和不断增多的风险和挑战,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才能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才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面对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归结到一句话,就是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才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经济政治的发展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伟大的时代产生跨越时代的理论。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的当代中国,迫切需要提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旗帜和灵魂,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在当今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6-05-26/3799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