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海棠依旧》:初心是否依旧?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口号,不期然已在国内,尤其是党内引发了一场方兴未艾的政治寻根热潮,人们纷纷在追问: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准备到哪里去?

5.jpg 

政治寻根,其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因为任何政治运动都有“源”、“流”的关系,正如一条大河,在向前奔流的过程中,会不断有各种支流汇入,这些支流壮大了大河的声势,同时也使河水变得不那么纯洁了。但无论下游有什么变化,在源头,总还是存在着没有被污染的纯洁理想。因此一旦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人们总是会自然而然的想回到源头去探寻“初心”——初心,就是前进方向的指南针。

中国共产党也是这样。从1921年建党算起,迄今已经走过了95年的风雨历程,期间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文革、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路线、方针、政策等都做过许许多多的重大调整。如今,党的领导干部脱下中山装换上西装,形象和语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党是不是还记得原初的政治理想?面对未来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挑战乃至危机,党还能否重新找到不尽的力量源泉?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棠依旧》这部以反映开国总理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后27年间工作与生活的感人故事为内容的电视连续剧,可谓来的正是时候,因为它形象的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在一定意义上说,周恩来,可谓共产党“初心”的人格化。

那么,共产党的初心究竟是什么?也许我们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既是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 

1910年,年仅12岁的周恩来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那一年,正是辛亥革命的前夜,中国近代以来饱受列强欺辱的历史,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没齿难忘,希望中华崛起是很普遍的心理。但是,近代中国的各个以“救国”相号召的政治派别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把中国从亡国灭种的边缘带到了今天“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利位置上——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 

这是因为,只有共产党找到了通往中华崛起的道路:为人民服务!这既是毛主席在延安写下惊世名篇的标题,也是他为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的唯一宗旨。在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共产党正是如毛主席所指出的那样“紧紧地和中国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才有效地动员了全国人民,赶走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并在建国后用“高积累,低消费”的方式完成了工业化。没有共产党通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获得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和万众一心的团结,要完成如此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不可想象的。

今天,谈起周恩来,许多人都在缅怀他“亲切的人格魅力、潇洒从容的仪态、稳重别致的处事风范”,这当然是对的,但不是最主要的。周恩来总理最伟大的品格,是他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始终紧跟毛主席,全心全意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周总理晚年,胸前始终佩戴着一枚刻有毛主席手书的“为人民服务”字样纪念章,正是他这种信念的真实写照。 

看了已经播出的几集《海棠依旧》,应该说,这部电视剧遵循“大事不虚”的基本历史原则,通过一系列重大事情的处理,如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派遣驻外大使、抗美援朝、万隆会议、邢台抗震救灾……等,比较好的再现了周恩来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伟大风范,也让观众深切地感受到了新中国前三十年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的不易。

扮演周恩来的演员孙维民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如果说刘劲扮演的周恩来演出了一代伟人的忧郁、深沉的话,那么孙维民则演出了周恩来的儒雅、谦虚,他们都从一个侧面接近了周恩来。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表演艺术家能够成功的扮演毛泽东主席(尽管唐国强的表演已经相当出色),对未来会不会出现这样的艺术家,我也不抱希望——这很可能是因为,毛泽东主席作为中华五千年古典文明和近代忧患共同缔造而成的具有世界史意义的伟人,作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的导师,他的独特气质和神采,是无法被扮演的。 

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人民服务体现为“打土豪,分田地”;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人民服务体现为二五减租、三三制政权、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反对投降;在解放战争时期,则体现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则体现为抗美援朝、过渡时期总路线、缩小三大差别……等等,党的政策随着国内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为人民服务却始终如一。

在所有这些历史阶段,周恩来总理都堪称典范。为人民服务,他做到了始终如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最好的体现了共产党初心,也可以说是共产党初心的人格化。 

“海棠依旧”来自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词典里,“人民”的含义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则主要指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经历了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风疏雨骤”,可谓红已极瘦——工人、农民、中下层知识分子已沦为弱势群体;绿则极肥——金融寡头、地产豪强、官僚买办则富可敌国。一些党员干部早已把“初心”丢到爪哇国,屁股完全坐到了“绿”的一方了。我想,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倡“不忘初心”的现实针对性吧?

不忘初心,无疑应该包含重建自己的阶级基础,重新确定谁是“人民”的含义。

周恩来总理已经离开他深爱的人民四十年了。西花厅海棠依旧,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否依旧?每个看过《海棠依旧》的共产党员都应该严肃地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6-07-12/3891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07-13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