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习近平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场考试

9月30日烈士纪念日,10月1日国庆日,为什么将这两个日子安排在一起?就是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为了不忘我们一直在“进京赶考”。习近平称这是一场“历史性考试”。他在西柏坡时说:“‘考试’仍在继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他强调:“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他再次强调:“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这是一场什么样的考试?

2016年9月30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一、考题: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一场历史性考试,关乎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这场历史性考试的考题就是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这场历史性考试将贯穿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全过程,且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分考题。

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同志在谈笑间提出了“进京赶考”这一超级命题。1949年1月31日,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都北平和平解放,一个崭新的新中国即将喷薄欲出。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率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该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能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提出:“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

1991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西柏坡时指出并题写:“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02年12月6日,党的十六大闭幕后不久,胡锦涛同志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去西柏坡,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讲话。当时,胡锦涛同志说:“今天,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11年后,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郑重地提出:“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指出:“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出席大会。

二、考生:中国共产党人

这场历史性考试的考生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我们党是一个有8800多万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党,并且是在拥有13亿多人口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执政的党。95年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性赶考的历程。

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接受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考题,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这两大历史任务。只有13名党员参加的党的一大就明确提出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这个纲领,体现了党拯救中国社会的思想,并明确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从南湖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走向北京,一路都在赶考。

党的赶考之路还有很长,阶段性考题越来越难,考生必须越来越用功,越来越优秀,才能不断考出好成绩。习近平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了党、国家、人民交给我们的沉甸甸的接力棒,我们一定要接好这一棒。”他强调:“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三、考官:人民群众

人民是这场考试的永恒考官,人民既是监考者,又是阅卷者,党的成绩如何只有人民说了算。这也是我们党自觉自愿之选择,我们心甘情愿永远当人们的服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指出:“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共产党宣言》开宗明义地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共产党人视死如归,勇往直前;为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宗旨。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为止”。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议会行动的决案》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及贫苦农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的先锋军”“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依靠谁”决定着党的执政之基,“为了谁”决定着党的价值取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永恒不变的执政理念。人民是我们天经地义的监考官,也是最权威的阅卷人。

2016年9月30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四、成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千古风流在担当,万里功名须躬行。”从67年前“进京赶考”开始,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不断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我们不仅没有“名落孙山”,而且不断“金榜题名”,让中国骄傲、让民族自豪、让人民幸福。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指出:“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他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共产党的出现,真正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幕。党在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力挽狂澜,缔造了新中国。接着,摆在党面前的又一历史难题是“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探索建构社会主义新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基础,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这个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又是党面临的新考题。在艰苦探索中,党找出了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在“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以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坚定信念,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终于让中国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考题,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000年中国GDP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2009年超过5万亿美元,2014年GDP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现在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时代不断出题,党不停赶考,人民持续获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习近平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原标题:习近平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场考试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6-10-01/4030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10-02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