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旗帜鲜明地坚持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

旗帜鲜明地坚持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

田心铭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这一新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特征,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党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理论,指明了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根本标志”所体现的,是一事物成为该事物而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本质特征。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所表明的是它区别于其他历史时代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特征。为什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这样的“根本标志”呢?在人类社会有机体中,哲学社会科学属于社会意识;从其总体看,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社会中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特征或根本标志,归根到底是由该社会的社会存在尤其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的,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抛弃了历来统治社会历史理论领域的唯心史观关于“一般社会”的臆想,提出了“社会形态”这个基本范畴。不同社会中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区别,归根到底取决于不同社会形态、社会制度之间的区别。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同世界其他社会制度的国家及历史上其他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当代中国的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哲学社会科学。正是这一区别决定了它的根本标志。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的社会制度。近代以来的中国,处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在这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性变革中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并为其服务的哲学社会科学,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哲学社会科学。这就表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历史起点的,今后也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方法论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在人类几千年的思想史上,只有马克思才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使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而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使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置于它的真实基础之上,为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使关于社会历史的各门学问得以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而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的科学。

事物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坚持事物的“根本标志”,就是坚持事物的根本性质。抛弃或改变“根本标志”,就是否定或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在当代中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改变性质、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阐明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阐明了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第一,解决好“真懂真信”的问题是前提。科学的世界观不能自发地产生。中国人民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以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为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的。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通过学习和实践,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原著,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没有“真懂真信”,“指导”就成了空话、套话。

第二,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核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运动,哲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社会运动。恩格斯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一开始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的,并且从工人阶级那里得到了同情”。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只有面向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才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由此就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站在工人阶级和人民的立场,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

第三,解决好“怎么用”的问题是落脚点。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的世界观,目的在于为工人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锻造精神武器。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离开中国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是因为它能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落实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实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

只有解决好“真懂真信”、“为什么人”和“怎么用”这三个问题,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才能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于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6-10-20/4062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10-21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