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景胜:这次中国强硬反制还有说民族主义、义和团的吗?
近年历次重大国际政治经济事件关口,只要有观点主张中国应强硬应对反制或中国实际已经强硬反制,总有故作高明、不切实际、装扮“理中客”教训指点人们要韬光养晦,要冷静,不要民族主义、头脑发热、义和团,或拿出晚清腐败王朝及慈禧与列强开战,不自量力必然战败,且自找亡国说事。还有嘲笑主张国家应适度反制的学者,污名其为民族主义、义和团,尤其对主张丛林社会忘战必危,必须对遏制绞杀中国的敌对势力也应反制的学者更是造谣污蔑抹黑诋毁,如对戴旭、罗援等。不知昨日中国强硬反制美国及香港NGO是否又有高论污名为民族主义、义和团?
一旦国危国难,有关义和团、晚清失败的贴文及段子就会涂抹着历史口红游走泛滥于网络间。钓鱼岛如此,南海仲裁如此,朝核危机如此,中美贸易战如此,美国颜色革命香港如此--------,估计今后还会有上述如此。
都9012年了还生活在一百多年前,分析现代复杂多维的国际政治事件及现象,其分析范式、理据、工具就是慈禧、义和团、晚清衰败亡国,其固定思维方式之狭隘偏狭,其分析死路及分析工具之单一贫乏,且一以贯之多年、十几年,对每次国际政治中中外冲突都预设前提、戴帽子、贴标签、套用这套固定说辞,让人感到思维僵化、审美疲劳,其学术专业性难觅,逻辑说服力难找,亟需换戏码、拓思路、有新说。时代国际环境下,如何构建大国战略定力,不盲动也不绥靖妥协软弱,在残酷的国际斗争中捍卫国家利益?
1、国际政治角逐、角力没有成规戒律之说,都是权宜机变与时俱进、因时而异,总拿“韬光养晦”说事,断章取义不说后半句“有所作为”。时代变化需要国策调整适应国际斗争的需要,中美关系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美国对中国的敌意至少就精英阶层的表现来看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在美国形成了跨党派的对华敌视一致思维。丛林社会弱肉强食不相信眼泪,不尊重礼让腐儒,不信奉经院教条,不施舍怜悯跪下求饶,只有实力平衡、以战止战才是王道。
2、局部对抗与角力是今后国际关系的必要因素和无法回避的事实,强硬与柔软讲究时点、分寸、火候、场合,该强则强,该灵活则灵活。没有一味的绥靖妥协退让,斗而不破需有斗,大国崛起不可能一帆风顺,反遏制与对抗就是不可避免且为常态,所以论持久战之心态是为必要。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梦想需要且无法回避,甚至无法逃避伟大斗争。斗争是为新的平衡。斗争是让对手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让对手明白我有实力,且能运用这种实力,且在国家利益受到侵害时,我有运用这种实力的意志和决心。否则对手的野心及欲望不可测底。
大国崛起之路毕竟不是依附之路,完全依附西方是不现实的,俄罗斯的教训历历在目。中国不是病猫,西方也不是猛兽。中国不会刻意迎合臣服西方。钓鱼岛、南海、中美贸易战抗争了,强硬了,坚守了,最后捍卫了国家核心利益,没有被强权吓倒,也没有如晚清差点亡国。
3、拿义和团、慈禧、晚清比附当下国家决策机制和体制牵强附会,体现了缺乏常识和专业语境的盲区。总以义和团和一个六旬昏聩专制老妇比附想象现代国家决策、影射当下时局不合时宜不符实际,看似秀出了智商,实则杞人忧天,也显现出自己的低端。晚清衰败的政治体制、专制决策机制与当今现代政治家执政团队和国家决策机制怎可同日而语,无论信息整合分析、思维逻辑知识角度、胸怀气度视野、集体讨论民主决策,高下有分、天壤有别。
4、晚清、慈禧、义和团样本的潜在隐喻和思维定式是中国应服从、依附西方,否则便是失败、耻辱与亡国。义和团是弱国的悲哀与无奈,晚清是中华民族的至暗时刻之一,当下中国不会再允许华人与狗同样的时代。义和团的反抗是悲哀无奈的,义和团的教训就是落后就要挨打。晚清的衰败腐朽体制注定了国家民族必遭劫难的宿命。
而今的中国砥砺前行艰苦奋斗,义和团的刀弓箭弩已变成两弹一星,大国利器呵护岁月和平,强大国家可以捍卫自己的国家民族利益。国人有此实力有此底气所以从容面对西方,在国家核心利益上中国不会惧怕西方,事事为西方马首是瞻。
义和团时代回不去了,请走出体制愚昧黑暗的时代,走出血泪屈辱的岁月。义和团的失败是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和民族百年耻辱的继续,百年耻辱的血泪之屈、血泪之痛曾经釜底抽薪般打击毁灭了中华民族最后的尊严和最后的自信。中华民族复兴崛起不可能总活在至暗岁月屈辱时代。重拾自信是大国复兴崛起的必要心理准备。
5、国家间角力与反制霸权不是自我封闭,斗争的有理有利有节表现为并非与欧美整体对抗,开放及改革的中国秉持悠久古老包容的文明善待亲和世界,中国的基本国策一直在倡导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分化消解对抗,争取欧洲国家的理解及合作,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改革开放的中国从不拒绝世界,一直力求民心相通、设施相通、经济相通、文化相通等等,开放博大的中国与世界相连,不存在义和团产生的时代环境和社会土壤。中国几十年来虚心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科技成果对强大中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当下及未来的中国将一如既往以阳光、乐观、平和、理性、博大、包容拥抱这个世界,学习这个世界,分享这个世界,贡献这个世界。
【吕景胜,察网专栏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9-12-03/60087.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