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舆论引导“主动仗”
打好舆论引导“主动仗”
李 扬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高屋建瓴地对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作出专门部署,鲜明提出要“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应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在把握时代大势和遵循规律中守正创新,进一步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把思想定力和人民情怀贯注新闻舆论传播全过程
“文者,贯道之器也。”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人们看重媒体,是因为希望它能生产有思想、有价值的内容。受众倚重信息资讯的传播,在于它对社会环境、精神气候、道德风尚能产生有方向的引领、有筋骨的支撑和有温度的浸润。“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新闻媒体工作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见证者、记录者,刻画的是时代、作用的是人心。衡量我们舆论工作做得好不好,最根本的是看我们能不能将正道传得开、大道传得响。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永葆思想定力。有什么样的新闻观,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立场,就有什么样的洞察力鉴别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关于新闻事业本质和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是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看家本领。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才能做到站位高、定力强、瞭望远。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掌握精髓、把握要义、融会贯通,努力做到学思用、知信行的统一。践行“四向四做”的理想和追求,恪守新闻事业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相统一,自觉抵制西方“新闻自由”观等错误思潮侵蚀。善于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望远镜与显微镜,以手中的笔、话筒和镜头观照现实、追问真相、解疑释惑、明辨是非,真正以坚如磐石的思想定力增强新闻工作的战斗力。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永葆人民情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舆论宣传必须深深涵养人民情怀,自觉倾听群众呼声,密切关注百姓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焦点对准基层、把服务落到实处,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新闻生产要即时即刻装着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群众最困难的地方、人民最需要的时刻;编辑记者要在内心深处真正建立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用真心真情去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倡导鼓励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深入一线体察实情,站稳群众立场,真正深下去、沉下去接地气,以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讴歌最美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多写人民群众接受、认可、满意的时代之作、传世之品。
始终牢牢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导权话语权
坚持正确导向,这既是新闻舆论的政治责任,又是舆论传播的安全底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牢牢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这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生命线。
党管媒体的原则不动摇。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坚持党管媒体,就是要端正新闻媒体和党的关系,自觉自愿地接受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听从党的指挥,一心一意地服务党的事业。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就要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都应纳入管理范围,所有新闻信息服务和相关从业人员都要实行准入管理。要坚决抵制所谓“社会公器”“第四权力”等错误观点,坚决不允许存在什么“特殊成员”“舆论飞地”,自觉把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媒体贯穿舆论传播全过程各环节,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
防范舆情风险不放松。对舆情的科学化防范与有效性化解,是舆论引导工作的难点与重点。当前,因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带来的利益诉求增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导致重大、突发及次生舆情发生频度不断增强,叠加效应也在不断加大。尤其是突发事件“零时差”,重大关切在数小时之内就能在移动媒体上形成涟漪式传播甚至“病毒式”传播,这都要求主流新闻媒体必须及时做出响应。要构建政府与媒体联动的风险预判机制,及时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青萍之末”,敏察有关舆情的风起、风向和风潮,及时引导公众认知、干预舆情发展。要把防范化解风险的阵线拉得更长、触角伸得更远,关注舆情动态,关注网民意见,干预热点事件,回应热点关切。把握好“时度效”,强化时效意识,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讲求引导艺术,主动设置议题、适当转换议题、掌握引导主动权;注意引导策略,有理有节有据,对什么时候说、说什么、怎么说,都了然于胸,在众声喧哗中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及时发声、有效发声。要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在传播中抢得先机、及时发出为我所用的声音。要互动式传播,加强与受众用户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受众用户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使舆情发展朝着我们所希望所确定的流向走,真正占据舆论引导的制高点。
推动舆论监督不缺位。积极运用新闻舆论推动发展,就要建设性地开展舆论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进入新时代,科学而准确地开展舆论监督,是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增强社会治理、基层治理的需要。舆论监督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的新闻事件进行剖析和评说,善于把领导和群众关注的结合点作为舆论监督的重点。新闻媒体履行法律赋予的对社会环境的舆论监督的权利和义务,目的是激浊扬清、祛邪扶正、匡正时弊、抵制错误倾向、促进问题的解决。舆论监督的作用,核心体现在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力量。用好舆论监督这把“手术刀”的关键在于,要有清醒的全局意识,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既把握好政策又把握好时机,兼顾批评力度和报道尺度的平衡,从而达到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高度统一。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话语的背后是“道”。传道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关键一招,必须注重创新表达、注重把道理讲透彻、把故事讲生动,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以大道先行、大道广行,营造出清朗的向上向善的舆论环境。
集成运用“两论”资源共发力。理论与舆论同根同源,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彰显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舆论引导工作必须恪守“两论起家、理论当家、舆论持家”优良传统,自觉统筹理论与舆论两种资源,集成运用两种力量。理论要以舆论作为“瞭望哨”,舆论要把理论作为“方向标”,在同心传播中打造“表达共同体”,在同向发力中释放正能量。坚持将“陈情”和“说理”结合,用理论之“镜”观照解析实践之“象”,讲好故事、传递好声音,推动新闻生产提质增效,提高舆论引导的思想分量、理论底色。当前,主流媒体越来越重视理论宣传和新闻评论,生产出越来越多理性与感性“美美与共”的新闻产品,就是最生动的印证。理论与舆论同向发力,不但要在力道上把理论的正本清源与舆论的有效引导结合起来,而且要在劲道上强化正向效应,切实使价值流淌笔端,使真理披情入文、统摄人心。
聚合运用“四全”媒体融传播。“道”的传播力,核心在于分众化、差别化、精准化地融通话语、重塑话语。当前,要利用好建设“四全”媒体的时与势,让舆论引导借力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功能,突破时空、技术、地理等维度局限,更好地进行矩阵式、全方位的内容生产和传播。独家新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深度和广度上的高人一筹。所谓的“高人一筹”,就是通过融传播,实现二次加工和N次传播,从海量的信息中披沙拣金,凝练出有价值的精华,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要注重新兴媒体“快、全、动”的传播特性,努力提高舆论的多样化呈现、立体化表达,运用5G、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推出各种样式形态的新闻产品,探索用直播新闻、互动新闻、个性新闻、可视化新闻、动新闻、听新闻、大数据新闻等,使新闻报道动起来、活起来。要鼓励推动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到新媒体平台上去施展拳脚,推出更多原创栏目,培育更有“范”的品牌公号,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网红”。实现新闻传播多领域拓展、全方位覆盖以及全天候延伸,筑起“四全”媒体传播格局,就一定能掌握舆论主动权,让主流价值声音更响更远更得人心。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20-02-10/6125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