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防止某些党员干部“男足化”
最近,有些文章提出防止男足现象蔓延的问题。这个话题,可谓一语中的。
不过,我以为当下最为担心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还是防止我们干部队伍中的某些人“男足化”。一个球队的“男足化”,不过是输了一场球,大不了不能满足人民对足球的期待。但是如果我们的公务员队伍,一批人或者更多的人出现“男足化”现象,那对我们的国家、对人民危害极大。
并非危言耸听,这种男足化现象,眼下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最为担心的问题。不信略述一二。
某些干部“男足化”现象表现之一,出工不出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关键时刻不敢担当,大众最为需要的时候就不敢踢出临门一脚。这就很像男足与越南队的比赛,眼看要射门了,关键时刻一下子疲软下来,急得观众直跺脚。我们的某些干部呢,也是这样,过去习惯了吃拿卡要,现在有了八项规定的约束,突然觉得不在吃吃喝喝的氛围中就不会干和不知道怎样干工作了。在人民群众最需要他出来担当的时候,你推我托,就是不敢上前,怕这怕那,关键就是怕承担责任。所以许多工作,你不让我受贿可以,可是我不干不行吗,消极怠工你不能说是犯罪吧,因为你不好给我定性。因此,很多下边基层报上来的工作,干脆你推我让,就是不肯有谁真干。有群众反映,过去知道送点礼找谁能够办事,现在虽然不用送礼了(但是私下送礼据说依然如故),但是事情也不干了。这种情况,对事业危害极大。这样一来,工作像是足球,被踢来踢去,就是不见谁卖力、谁来担当。
某些干部“男足化”现象之二,就像男足一样,有的干部特别会爱惜羽毛,唯恐自己的位置有个闪失。在男足某些队员看来,脚就是小银行,脚就是摇钱树,脚就是一家老小的经济支柱,要千方百计保护脚。输球事小,伤脚事大,脚比输赢要重要得多。输赢是国家的,脚却是自己的。很多干部也是这样,很会爱惜羽毛,爱自己的交椅,一切有利于升迁的事抢着干,不利于升迁的事听而不闻,假装不见。三年五年可见政绩的事马上干,三五年以后才见政绩的事躲着干,或者干脆不干。所以群众叫这样的干部叫五年政绩干部。
某些干部“男足化”现象之三,崇尚西方文化,哪怕西方的东西是垃圾糟粕,也跟着人家亦步亦趋的瞎模仿。比如,某些男足队员球踢得不怎样,可生活中一个标准的“美国”模样,你看,口里嚼着口香糖,身上刺得花里胡哨,走起路摇头晃脑,从来目中无人,好像全世界都在关注他,那形态一看让人恶心恐怖,如果单独碰见,你或许以为是什么黑社会的什么人。凡是西方的癖好,都当作模拟的样板。小小年纪,还没有尺寸之功,就学会豪华版物资享受,住上了数百米上千米的高级别墅,用着伺候自己的高级别保姆。我们的有些干部与男足很像。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前辈们那种良好的作风传统没有学会,对某些贪官污吏吃拿卡要的坏习气却完整继承下来。这些人有的人读了点西方的书,张口闭口就是普世价值,就是美国怎样,鹦鹉学舌般高喊美国好,一副奴才相。所以群众反映,某些“35岁干部”贪起来比老家伙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社会管这部分男足现象的干部叫“35岁现象”。这批干部学历很高,是属于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但是对我们的事业和未来最为危险。所以不久前党中央领导同志在《求是》杂志发表专文,专门提出对青年干部培养的要求。特别提出年轻干部怎么做到有理想信仰这个极为重要的话题。
某些干部男足化表现之四,善于喊口号,贴标语,说空话。我们发现,每次出征之前,男足那些动听的口号很能鼓舞人,那些训练场的标语也是很有点血性。可但凡到了战场,却稀松的很,一下子怂了起来。一个球队,胜败乃兵家常事,本也不必以胜败论英雄,但是如果经常话说得天花乱坠,却屡战屡败,且毫无愧疚之心,我们不能不怀疑这些口号不过是一种忽悠观众的谎言。
有些男足化干部也是这样的。整天不琢磨工作,整天琢磨上级喜欢的新词新语,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有讨上级欢心之意,无对百姓负责之心,满足于贴标语,造新词,编一些激荡人心球用不管的大话,就是不见落实到工作上。光听打雷不下雨,光听吆喝不“进球”。就像面对社会常常高喊“狼来了”,就是不见狼来。中国观众本来每天都在想看足球,却每次都让人们气得几乎要患心脏病一样难受,为了保护身体,现在更多观众因为健康需要,选择不看足球了。就像人们已经对某些干部的空话套话已经不再当回事一样。这种情况,与贪腐一样,一害事业,二害个人。这样的人已经不是个别,已经成为一种干部队伍“现象级”的现象。对此,社会大众已经非常厌恶反感,只是要呼唤对这样的男足化干部应该当作与贪腐一样对待和进行处理。
消极怠工,不愿作为,尸位素餐,得过且过,这是当下干部男足化的典型表现。这种现象如果任其蔓延,便会成为干部队伍的顽症,甚至成为一种新的新冠病毒,毒害我们的肌体,损害我们的事业。就像有些文章所说,这样的一种怠工和男足化现象,足以让我们的发展停滞不前,足以让我们在人民心中失去威望,所以说,这某种程度上,这种顽症与南海海面游弋的那些美国航空母舰一样的,对我们的建设和事业都是同样的威胁,我们全社会绝不可等闲视之。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22-02-10/73803.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