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理论研究所举办社会形态问题座谈会
2023年4月27日下午,社会形态问题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举行,近10位专家在此次座谈会上发言,历史理论研究所部分青年学者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若干研究生参加了座谈会。历史理论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曾军同志在座谈会上致辞,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张顺洪主持。
历史理论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曾军致辞
乔治忠教授发言
廊坊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乔治忠作了题为“略谈马克思主义历史规律学说研讨上的一些误区”的发言。他指出:1884年恩格斯撰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得出精准的五种社会形态演进历史规律的最后表述,即:“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加之公认存在过的原始社会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即五种社会形态顺序演进的历史规律。这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二人共同的结论。而学界诸人往往喜爱引述此前的过渡性叙述,以不同的解说来冲击马、恩最后的结论。这是造成理论误区的根源。他还强调:每个有志于研究历史理论的朋友,都应当秉持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尊重、敬畏之心,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严谨思考,防卫一切谬说的误导,不要偏离正确理论方向。
李世安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世安作了题为“对在历史学科三大体系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五种社会形态学说的几点看法和建议”的发言。他说: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浓缩和结晶。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类社会的历史,看成一个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历史发展过程。马、恩的社会形态学说,是实实在在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那种认为马、恩只说过“三种形态”,而没有说过“五种社会形态”,“五种社会形态”论是斯大林提出的人,从而质疑五种社会形态学说的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事实上,五种社会形态学说和“五种生产方式”说,绝对不仅仅是斯大林论述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人都有过精辟论述。应当强调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只有从小就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五种社会形态学说的教育,我国未来的接班人才可能坚持马克思主义,才可能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精神。
吴恩远研究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吴恩远作了题为“社会形态变化问题研究的关键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取代资本主义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的发言。他指出: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宪法确定了以西方模式为基础的社会形态。转向西方体制给俄罗斯社会发展带来严重恶果;许多俄罗斯人希望拨正俄罗斯重新转向“社会主义”的航向。今天,我们要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研究。我们研究社会形态问题,关键是要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逐步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方向。
柴尚金研究员发言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研究员柴尚金作了题为“对人类社会新形态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几点看法”的发言。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和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对社会形态有不同的划分。根据生产关系性质,把人类社会依次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社会依次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我们要从同一性和多样性的相互关系中把握社会形态内涵,要从必然性和选择性的辩证统一中看社会形态的更替。马克思创立的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体系是以社会形态结构与演进理论为主体,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追求的一个科学体系。它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并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立论基础,还可以应用到东西方各个国家具体的历史发展道路中,为其指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他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整个人类的文明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更好解决全球性问题、实现人类更好发展,提供了共同体发展的新范式,为人类发展指明了方向。
王启发研究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启发作了题为“社会形态史研究需要关注的三个方面——世界史基础、国际视野及可持续性”的发言。他指出,社会形态史研究,既是一种历史观的展现,也是一种具体实践。社会形态史观是基于世界史范围的认识和研究,而形成的一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论。那么对世界史意义上的社会形态史的研究予以更多的关注,我们才能够对五种社会形态说的历史根据有进一步深入的确定性认识。我们需要对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历史上至于当下的社会形态问题的研究,予以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展现社会形态史观的合理性、普遍性及科学性。我们研究社会形态问题,要关注国际学界对社会形态史研究的现状与成果;要加强研究团队的建设,加强多学科合作和国际学术合作。同时,在知识传播和理论传播方面也要做出努力,通过社会形态史教程和教科书的形式,使社会形态史认识、社会形态史观能够在学术界和知识界得到更广泛的理解与认同,并持续性地得到实践性发展。
解扬研究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解扬作了题为“结合社会形态理论开展史学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的发言。他指出: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形态演进的经典科学,关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性问题,也关系到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问题。要透彻理解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科学性,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客观分析不同文明发展的自身规律,将社会形态与具体历史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有体系、系统性地科学研究。在研究中国古代史中,尤其需要注意以下三组关系。首先,注意把握社会形态理论体系与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体系的关系。其次,注意把握社会形态理论的事实基础与中国历史具体问题的关系。第三,注意追踪世界范围内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形态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结合研究具体历史问题的最新成果,准确理解社会形态理论内涵,将之科学运用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科学地运用于研究中国历史具体问题,是推进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概念体系、事实基础和前沿发展三者的把握,不失为可行的方法。
赵庆云研究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赵庆云作了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讨论及反思”的发言。他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概括,是将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创造。这一概念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近代史诠释体系的基石。其形成及定型,体现了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的关联互动。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简称“两半论”),长期以来在学界被视为不言自明的共识。“两半论”长期以来在学界被视为定论,并无异议。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家核心任务转变为发展生产力,史学界开始从偏重民族矛盾、阶级斗争转向以生产力标准来衡量近代历史进程。随着学界对此前以“三次革命高潮”为标帜的近代史学科体系提出反思,“两半论”亦受到质疑和挑战,并引起热烈争鸣。就其观点倾向而言,参与讨论者大体可以分为质疑与坚持两个阵营,但其具体阐释互有交错,远非泾渭分明,整个讨论呈现出众说纷纭的局面。赵庆云研究员在发言中还对学术界就三个焦点问题的分支进行了梳理评述。这三个焦点问题是:一,“半封建”与“半资本主义”是何种关系;二,“半殖民地”能否表述社会性质,“半殖民地”与“半封建”能否割开来;三,“两种趋向”论能否成立。他指出:经过反思与争论,学界已大体形成共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特殊过渡形态。社会形态理论着眼于从社会物质生产活动出发,从生产方式这一人类社会存续的根本层面来分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则重视研究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及其为何遭受重重窒碍而未能独立发展,自然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定性的题中应有之义。
甄小东发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甄小东作了题为“关于加强工科院校社会形态理论学习的一点思考”的发言。他在发言中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学习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马克思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甄小东强调:社会形态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学习它有助于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立德树人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他还就加强社会形态理论的学习,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张顺洪研究员发言
张顺洪在发言讲,“五形态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明确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一以贯之的观点。《中国社会形态史纲》和《社会形态的演进》这两部著作都是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五形态说”的。诚然,世界历史发展具有多样性,各国各地区历史发展具有特殊性,但五种社会形态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却体现在这样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之中。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不能过分强调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特殊性”,而否定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五形态说”是符合历史实际的,是科学的理论。我们要努力坚持和丰富“五形态说”,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理论水平和理论说服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23-05-14/81747.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