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劳模:马恒昌小组的“传奇密码”
开国劳模:马恒昌小组的“传奇密码”
吴 凡
1950年,马恒昌小组建组初期10名老组员的合影。前排左起于忠山、谢溪华、马恒昌、祝普庆、徐景荣;后排左起黄焕瑞、章荣海、柳玉璞、董振远、赵连科。(马恒昌小组展览馆资料图)
1951年4月,马恒昌小组成员一起研究图纸,攻克生产难题。工人日报 陈勃 摄
1951年4月,马恒昌小组签订爱国公约。工人日报 陈勃 摄
1951年4月1日,沈阳市化工厂硬化油车间精油部张义昌小组,深入学习马恒昌先进小组经验。他们主动向技术人员学习改进技术,并善于启发群众的智慧改进操作方法,同时在小组内贯彻责任制。工人日报 吴洛夫 摄
1978年10月10日,北京,全总干校招待所。全国著名劳动模范马恒昌(右二)、哈尔滨市总工会副主任吴贵和(右一)、大庆劳动模范标兵薛国帮(左一)、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总工会副主任敖荣华(达斡尔族)在一起讨论中国工会“九大”报告,表示在新长征中要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人日报 吴洛夫 摄
2019年8月28日,马恒昌组员手拿他们最常用的工具一起合影。从左往右依次为李梁、米学峰、王亚东、张海森、马兵、吴建明和王伟。本报记者 吴凡 摄
2019年8月29日,马兵(图左)向王亚东了解新引进数控机床的运行情况,不久后小组的设备都要进行更新。本报记者 吴凡 摄
2019年8月29日,老组长魏连(图右)来工厂办事,顺路来班组看望,看见老同事张海森,二人聊得不亦乐乎。本报记者 吴凡 摄
70年前,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一名工人说:“要做工厂的主人,就得拿出当主人的样子!”往后余生,他始终以身作则,不仅自己成为开国劳模,还带出一个声名赫赫的模范班组。
70年岁月沧桑,他和他的17位继任者们一起,让模范班组的精神代代相传,写就了一部恢弘浩荡的中国工人为祖国富强而倾情奉献的奋斗史诗。
70年后,他的孙子接过了前辈的接力棒,在工厂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勇打头阵,敢为人先,带领班组在新时代再创佳绩。
这名工人,叫马恒昌;这个班组,叫马恒昌小组。
8月26日,列车驶向齐齐哈尔的途中,北大荒延绵不绝。乌云从远方飘过,一会儿窗外就下起了雨,而雨又很快消失在一望无际的荒原里。
齐齐哈尔源自达斡尔语,是“天然牧场”之意,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即成为一座工业重镇。这重镇还培育出一个与共和国同龄的传奇班组——马恒昌小组。著名劳模马恒昌是小组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任组长。
这个班组有很多“中国之最”——最早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全国劳模班组,最早提出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班组,最早开创职工民主管理先例的班组,最早实行职工岗位责任制的班组。
这个班组建立于1949年4月28日,今年正好是建组70周年。在创业初期,国民党留下的工厂千疮百孔、破乱不堪,为了尽早恢复生产,厂里多次组织召开老工人座谈献策会。“要做工厂的主人,就得拿出当主人的样子!”这是马恒昌当时在会上的表态,也成了他后来常说的一句话。
“当主人的样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对此,马恒昌的长子马春忠曾在书中用“生命品牌”来形容。而作为班组带头人的马恒昌,则用他一生的坚持,将这个品牌内化为小组代代相传的精神品格,延续至今。
为了做出这个“样子”,马恒昌事事做在前头,甚至不惜身处险地。
时光回溯至1948年11月,沈阳刚刚解放,国民党的飞机仗着解放军防空武器匮乏,三天两头来轰炸。解放军手里倒是有缴获来的17门高射炮,但无奈核心部件之一的闭锁机被敌人拆掉了。制造任务下达至原沈阳第五机器厂(后北迁至齐齐哈尔),马恒昌和他的工友们临危受命。
制造闭锁机需要工装卡具,厂里没有可用的,马恒昌就连夜坐火车回老家,把家里最值钱的压箱底“宝贝”百分尺取回来,送给了工厂。“这个百分尺,当年家里快有人要饿死了,父亲也没舍得拿出来卖掉。”马春忠回忆道。
有了工具,还要技术攻关。
“活是我接的,责任在我,我相信那句话,路是走出来的,办法是从干里得的,我先干。”马恒昌对组员们说。马恒昌开始没日没夜地干起来,一旦全身心投入,便什么都不顾了。
一天早上,马恒昌拿着刚研制出的工具开始试验,外面突然响起空袭警报,一声接一声的“轰轰”巨响后,一颗炸弹落在车间旁边,瞬间把玻璃震得粉碎。马恒昌却没有离开工位,他只是第一时间把新研制的工具抱在怀里,工友跑进来想把他拖走,他却说:“他炸他的,我干我的,我命大,没事。”
马恒昌拼起来不要命的劲头感染了大伙儿,大家纷纷参与进来出谋划策。最终,在马恒昌的带领下,小组保质保量提前5天完成了17门高射炮闭锁机的制造任务。炮声响起,敌机再不敢来犯。
在闭锁机的攻关任务上,马恒昌为工友们做出了样子,也因此更加被大伙儿尊敬。在1949年春季,马恒昌又带领班组向全厂发出“开展迎接红五月劳动竞赛”的倡议,得到全厂50多个班组的热烈响应。竞赛中,马恒昌小组带头开展技术革新,大大提高工效,被厂里评为“生产竞赛模范班组”。
1950年,马恒昌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马恒昌小组被评为“生产战线上的模范”。9月30日,党中央举行国庆招待酒会,马恒昌被选为工人阶级的代表首先向毛主席敬酒。
从此,马恒昌小组成为全国知名班组之一。
1950年底,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广播里传来志愿军的消息,刚刚从沈阳迁至齐齐哈尔的马恒昌小组很快行动起来。
1951年1月17日,马恒昌小组通过《工人日报》,向全国职工正式发出“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挑战书,得到全国1.8万个班组的热烈响应。许多企业劳动生产率成倍甚至十几倍地增长,“向马恒昌小组学习”“做马恒昌小组式的班组”成为当时全国工人中的一股热潮。
这一年,马恒昌小组提前两个半月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创造了69项新纪录。
之后,《工人日报》还刊登了马恒昌的一封公开信,信中说:“我们小组首先要做个榜样,事事要走到前头;不要光向我们小组应战,要尽可能多地推动所有班组参加到全国爱国主义劳动竞赛里来,这样起的作用更大一些;不要犯冷热病,要持久地坚持下去。”
坚持一时容易,坚持一世难,更不用说要坚持70年。
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脚步,马恒昌小组也在接受各种考验。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是在很多工厂被迫停工的“文革”时期,还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马恒昌小组改过名,但却从未停过工,而且几乎是年年先进。
为了铭记小组精神,厂里很早就建起了纪念馆,后来又几经扩建。馆内,历代小组的先进事迹和无数荣誉证书、奖杯、奖状等悉数陈列。马恒昌、徐景荣、董振远、依奎元、李凤和、王占学……小组迄今为止的18任组长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我们班组有一个特别好的传统,就是每年在4月28日小组生日这天,召开新老组员座谈会,有时候市委书记都会来参加。”第16任组长魏连介绍说,那个时候,前几任老组长们能参加的也都会来,大家会一起坐下来讲故事,讲传统,其乐融融。“座谈会后,大家的集体荣誉感提升了,干活的精神头更足了。”魏连从1988年至1991年担任马恒昌小组的组长,35岁被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马恒昌小组70年的历程中,最有声望的是首任组长马恒昌,工作时间最长的则是孙普选。他在岗34年,1991年起接班成为第17任组长,一干就是22年。按照马春忠的评价,孙普选是马恒昌小组中“经受风雨最多的车工铁人”。
自1996年开始,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出现了产品积压、开工不足、工资锐减、人员外流的局面。
据记载,当时车间的90多人有一半离开了工厂,马恒昌小组也减员了,什么活都干,连收割机、插秧机都做过。不过,由于缺乏市场经验,还是赔了本,记得最少的一个月只开了50钱工资。在最困难的时期,一位大企业老总相中了孙普选的为人和手艺,想高新聘请过去,但孙普选觉得,能当上“马组”的带头人是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最终他选择了留下,成为小组在困难时期坚持下来的主心骨。2000年,孙普选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连续四届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如今,接力棒交到了马恒昌的孙子马兵手里,算是孙承祖业了,但这个接班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么顺利。
当年,马兵通过技校考进厂里,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一名锅炉工。1996年底赶上市场经济转型,马兵等刚毕业的青工们都被迫下岗了。马兵意识到了自己文化知识的短板,就一边在外面打工,一边通过成人高考,在职工大学学习计算机等知识。直到2000年,厂子效益好了些,马兵才重回到工厂上班。
这时,厂子的设备逐渐老化,而其他很多厂子已经开始使用数控机床了。马兵看到了这个趋势,就自学起数控车床编程和操作技术理论。
要不要上数控机床?起初这个提议在小组内是有争议的。不少老同志认为,老设备用得更顺手,更有劲,不用换,但马兵认识到数控是趋势,必须要主动学习才能跟上市场需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马兵成为所在单位掌控数控技术第一人,当年完成以前需要7000多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量,提高工效3倍多,产品质量合格率100%。马兵用自己的成果做出了样子,征服了所有班组成员。他还跟他的师傅同用一台数控车床,实行两班倒作业,很快形成了生产能力。这样,马兵成为厂里15年来结对子活动中,徒弟带师傅的第一人。
“我经常跟兄弟们说,马恒昌小组就像一棵大树,我们是在树下成长。前辈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好的平台,我们有责任让它生长得更加茂盛。”马兵说,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干什么事都应该有个样子,这是爷爷马恒昌教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链接:
马恒昌(1907-1985)是全国著名先进班组马恒昌小组的创始人,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创者,著名全国劳动模范,中国著名工运活动家,曾任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部副部长,中国工会第八届、第九届执行委员,齐齐哈尔市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主任,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总机械师、党委副书记等职。他先后13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1950年9月,中共中央和政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作为出席会议的代表,马恒昌在会上代表小组,介绍了民主管理和开展劳动竞赛的经验,受到代表们的一致欢迎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马恒昌小组被评为全国“生产战线上的模范”,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先进班组。从1950年至今,该小组共诞生了4名全国劳模,获得荣誉数以百计。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sdjl/gr/2019-09-30/5898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