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代脊梁 >

工人

打印

中国式的斯达汉诺夫:“炼火”英雄赵占魁

 中国式的斯达汉诺夫:“炼火”英雄赵占魁

1.jpg

1943年11月26日,陕甘宁边区隆重召开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赵占魁的画像与毛泽东、朱德及其他模范的画像,被一同挂在大会主席台的帷幕上。

赵占魁,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式的斯达汉诺夫”,并题词“钢铁英雄”。

一名普通的工人为何能有如此荣耀?

怀着对英雄的崇敬,我们走进那段火热的历史,用心去体味艰苦的岁月里理想信念点燃的熊熊火炬。

“炼火”英雄

“在延安,赵占魁才算是摆脱了压迫,找到了真正的家,处处体现出为工厂、为革命的忠诚和决心。”聆听着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叶晓东的讲述,一个劳动英雄的形象渐渐变得清晰。

农民出身的赵占魁12岁就开始受苦干活,先后在太原铜元厂提炼部、太原兵工厂、同蒲路介休车站修理厂做苦工。1938年初,同蒲铁路被日军占领,赵占魁夫妻离散,最后流亡到西安,随后转展来到延安。

在延安,赵占魁被分配到陕甘宁边区农具厂当翻砂工、翻砂股股长。化铁是一项既艰苦又重要的工作,整个过程不能间断。特别是在夏天,头顶着炙热的太阳,身穿着厚厚的棉衣,站在2000多度的熔炉旁,汗水不停地往下滴。别人是一面吃饭一面看炉,可赵占魁却连饭也顾不得吃,一干就是12小时以上,一天下来,棉衣被汗湿透结成厚厚的白碱。

在《解放日报》上,鲜活地记录着赵占魁在工厂劳动的情景。

“在沉默里用手紧拿着铁钳,吃力地站在高凳子上,从炉口向炉内望着,用钳子把堆积着的铁块一块块地铺平,放进火苗里;突然,一阵风吹过来。烟火猛烈地扑向他的脸,他连忙向后仰了一下,被迫跳下凳子,铁钳沉重地落在熔炉的长柄上,发出铿锵的声响。他半晌才睁开眼睛,稍微喘息了一下,汗也不擦,又匆忙地搬开通风筒,弯着腰,从气门里用铁棍往外拨弄着被烧红了的渣滓……

“赵占魁高烧头晕了一个星期,病得不能起床,只好让学徒工李友贵看炉。然而,技艺不精的李友贵加铁过多,炉里化成了一个四百来斤的铁疙瘩,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赵占魁一听,立马从床上挣扎着起来,拄着一根棍子来到镕铁炉旁。站立不住,他就坐在地上,整整看了一天炉子,终于把那天的任务完成了。

“在一次熔炉时,坩埚突然坏了,十几斤千度以上的铜水一下倒在地上,溅在了他的右脚上,脚面立刻烧得焦黑一片。众人一下子傻眼了,可赵占魁一声不吭,也不要别人扶,硬是自己走到医务所做了包扎。

“1939年春,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抗大缺少生产工具,赵占魁马上提出自己开炉打造。于是,他立即召集工人,垒起3个炉子,仅半月的时间,就打出了200把镢头、300把锄头。

“1940年4月,赵占魁帮助别人试验弹花机时,不小心把一个指头轧坏了,轧碎了两块碎骨头。大家劝他休息,他却不肯,把手包上后,用另一只手继续工作。”

……

“老赵是从火里炼出来的!”张铁夫和穆青采访赵占魁时,工友这样评价赵占魁。

“咱们这里,就是自由痛快,遇事大家商量,工人可以随便找厂长谈问题,和兄弟一样,公家管吃管穿还发钱,人只要心里痛快,就是工作再累也甘心!”

对比过去20多年做牛做马的日子,赵占魁觉得这里才是他真正的家。

不能上前线是赵占魁的遗憾,他总是用自己的办法为前线战士出力。受伤住院期间,赵占魁收到了1.5万元慰问金,这些钱他一分未留,全部捐献给了前方战士,并把自己积存的5000元和两双鞋子、两条毛巾、10块肥皂,全捐献出来。在赵占魁的带动下,工厂的劳军捐献多达16万元。

“前方有许多同志在流血,比我痛苦得多呢,我不算啥!”捐献时,《解放日报》记录下了赵占魁的心声。

中国的“斯达汉诺夫”

2.jpg

毛主席与赵占魁在一起

“在边区政府,赵占魁不仅是一个劳动英雄、技术能手、节约模范,也是一个团结和学习的标兵、工人的一面旗帜。”叶晓东说,赵占魁的事迹多次被《解放日报》采访报道,“边区工人的旗帜赵占魁”“赵占魁同志”“赵占魁订出条件 向各工厂工友挑战”……让赵占魁成为边区家喻户晓的人物。

1942年初,胡宗南向陕甘宁根据地发动进攻,情况万分紧急。军委命令兵工厂要在短期内造出十万颗手榴弹,以应御敌之需。

紧急时刻,工人却在少数人的煽动下闹起事来,要求减轻生产任务,提高生活待遇,并扬言要罢工。

中央立即派人赴厂调查处理,向工人作了深人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工人正确认识当时敌我斗争的严峻形势,揭发批判极少数带头闹事的家伙,教育工人不要上当。于是工人很快醒悟过来,随即恢复了生产。

在向工人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调查人员发现第一兵工厂有一位叫赵占魁的工人,他一贯劳动态度好,技术水平高,很能团结人。更可贵的是,在一部分人煽动工人闹事时,他仍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进行了抵制。

调查人员认为,赵占魁用革命者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厂和工作任务,表现出很高的政治觉悟,决定对其予以嘉奖。

当嘉奖的消息在报上发表后,毛泽东主席立即指示说:平时我听你们说要找‘斯达汉诺夫’,赵占魁同志就是中国式的‘斯达汉诺夫’(斯达汉诺夫是苏联采煤工人,1935年他以冲天的劳动热情,在6小时一班的工作时间内采煤102吨,创造了世界纪录,成为全苏联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你们把他的优点总结起来,树立标兵,推广到各工厂、各生产单位去。”

1942年9月8日,《解放日报》发表“农具工厂提出学习模范工人赵占魁的号召”。9月11日,《解放日报》接着发表“向模范工人赵占魁学习的社论”。很快,“赵占魁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公营工厂中普遍开展起来,运动推广到其他解放区,各地区都树立了自己的“赵占魁”。

从那时起,边区政府经常召开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劳模大会,交流经验、表彰先进,红色区域形成一股争当先进的好风尚。这一运动使边区公营工厂发生了巨大变化:职工劳动态度显著改变,主人翁责任感大大增强;工厂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成本下降。

1944年6月,由苏、美、英及国统区的记者20多人组成的中外记者团来到延安。为了使他们深入了解我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坚持抗战的真实情况,周恩来亲自安排他们到工厂参观,并详细了解赵占魁的模范事迹和开展“赵占魁运动”的情形。

“真是世上罕见!”外国记者对用土办法炼铁、用简陋的工具制造武器弹药感到非常惊讶,美国记者期坦茵紧握着赵占魁的手说:“你们是不可战胜的英雄人民,你们一定会胜利!”

随着“赵占魁运动”的深入开展,文艺工作者把赵占魁的事迹编成歌曲、快板、戏剧等到处传唱、演出。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的两次劳动英雄大会上,赵占魁都被授予“特等劳动英雄”“工人旗帜”称号,还被选为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参议员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成为边区工人的一面旗帜。

1949年,赵占魁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5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建国后,赵占魁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劳动部副部长,陕西省总工会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sdjl/gr/2019-10-09/59150.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黄明娥 更新时间:2019-10-10 关键字:工人  时代脊梁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