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她这一去就是50余年!
路生梅在佳县家里为患儿义诊。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在佳县,
经过我医治的4代人的家庭,
比比皆是。
走在佳县的街道上,
有人叫我‘路姐’,
有人叫我‘路姨’,
还有人叫我‘路奶奶’。”
朴实话语的背后
却是路生梅54年的坚守
54年来
她从北京到佳县
从门诊到手术台
从韶华到白头
北京姑娘一辈子扎根陕北
1944年1月
路生梅出生在北京后海西沿15号
品学兼优的她1963年
考入北京第二医学院
也就是首都医科大学前身
这是1968年的北京火车站,图片中左二是路生梅。
1968年大学毕业后
路生梅响应国家号召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乘火车,搭卡车
一路西行,一路颠簸
来到黄土高原上的陕北小城
——佳县
路生梅被分配到佳县人民医院
这里简陋落后的医疗条件
让她无比揪心
左图为1968年12月北京第二医学院毕业时的路生梅,右图为2021年1月18日在佳县窑洞接受采访的路生梅。新华社发
“当时我们的医院
基本是四五排窑洞,
妇产科也就是一个窑洞。
医院里头没有病床,
有的病房四五个病人
都在一个炕上。”
初到陕北
路生梅哭过
但从未退缩过
她说:
“当时我们毕业分配的时候
不是说到艰苦的地方去嘛,
这儿应该就是最艰苦的吧,
在这儿我有施展才华和能力的地方。
既来之,则安之。”
她的承诺: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
让路生梅下决心留下来的
是两次难忘的出诊
有一次
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
路生梅走了十几里路
摔了四十多跤
到患者家时几乎成了一个泥人
患者得了麻疹肺炎
是个孩子
这是种典型的
呼吸系统传染疾病
经过一系列治疗
孩子的病情终于稳定
路生梅刚松了口气
有村民告诉她
还有几个孩子得了同样的病
路生梅果断将患儿集中在一起
阻断了传染源
2021年2月4日,路生梅与同事一起去佳县店镇贺家沟村一名卧床不起的病人家义诊途中。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几天后,孩子们痊愈了
临走时
孩子的母亲拉住路生梅
塞给她一双千层底的棉布鞋
原来
老乡已悄悄量了她的脚底尺寸
看着大姐熬夜通红的双眼
路生梅感动得说不出话
同样是大雪纷飞的另一个夜晚
路生梅徒步一个多小时
来到一位待产妇家中
到了产妇家中
路生梅惊呆了:
孩子已经生下来了
老人正用黑乎乎的剪子剪脐带
产妇就在一个土袋子上生孩子
血渗到了土里面
这一幕让路生梅终身难忘
当天她就拿出纸笔
坐在书桌前
向医院党组织
郑重地写了一份思想汇报
那一刻
她像一名即将冲上前线的战士
坚定地写下自己的承诺:
“为党工作五十年,
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
在佳县店镇贺家沟村农家窑洞里,路生梅跪坐在土坑上为瘫痪不起的66岁村民乔爱芬义诊(2021年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退休后义诊的患者已超10万人次
2018年12月
路生梅终于完成了
“为党工作50年,
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
她又向自己作出新的承诺:
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在佳县
路生梅的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
几乎无人不知
大家常说:
“路大夫总爱开便宜药,
只为能让大伙儿瞧得起病。”
如今的路生梅
是患者口中的
“路姐”“路姨”“路奶奶”
也是全国道德模范、
最美巾帼奋斗者、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因为那句承诺
她信守一生,护佑一城
粗略估算
仅退休后的20年里
路生梅义诊的患者就超过10万人次
志愿服务
公益活动
抗击疫情
也都有她的身影
2020年1月29日,路生梅在抗疫请战书上写下:“不要嫌我老,我愿把生命留给患者,留给年轻的同行们。”(图片来源:榆林发布)
路生梅说
生命留给她的时间不知道有多少
可能眼睛看不见了
耳朵聋了
不能再做医疗工作了
“现在能帮助多少就帮助多少
尽自己所能。”
二十大代表路生梅这样说
最近,路生梅回北京了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她十分兴奋
“上次回北京,
是去年参加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当时,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路生梅激动地说:
“53年前,
我就是从天安门广场出发,
服从分配到了佳县;
53年后,
经过层层推选,
我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谢谢三秦父老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
又把我送回北京!”
“这次回去,深感责任重大。”
路生梅告诉记者
针对群众关心的相关医疗话题
她进行了专门调研
比如
期望在榆林建立一座
能够辐射周边的儿童医疗救治中心
解决更多儿童的就医需求
在路生梅看来
陕北地区近年来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已不是当年模样
“佳县就是最需要我的地方,
这里的人民就是最需要我的人。”
当地群众带着孩子来家里找路生梅看病。人民网记者 吴超 摄
一次采访中记者问路生梅:
“当时为什么会用五十年这个期限?“
路生梅说:
“以前学校在鼓励大家体育锻炼时
曾提出一个口号,
‘要健康地为党工作五十年’
就把这句话
引用到我的思想汇报当中了。”
记者又说:
“这个承诺
真的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
路生梅说:
“什么叫承诺?
不变的东西才叫承诺。”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sdjl/zsfz/2022-10-21/7818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