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北美

打印

美国意识形态控制与输出——以FBI对好莱坞的监控为例

 美国十分重视大众传媒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前苏联的崛起,出于对面临颠覆的恐惧,以及对电影 业地位的重视,美国联邦调查局对好莱坞展开了全面监控与调查,以维护美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冷战及后冷战时期,影视业则成为美国输出其价值观的有力工 具。对中国而言,要重视对影视文化的意识形态管控,同时也要防范美国影视文化对中国价值观输出的潜在威胁。

  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国际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就一直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大思想体系的 斗争。尤其是随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的诞生和逐渐强大,东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变得异常激烈。二战前后,随着前苏联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加 上共产党在美国的活动,使美国感到无论是在其世界领导地位的巩固,还是民主制度和价值观的推广上,都受到来自前苏联的挑战。前苏联及其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成 为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故美国政府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动员全部资源对付共产主义的威胁。电影是承载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常常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有 力工具。在美国国内,电影业也自然成为美国政府实现意识形态控制的重点。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就对好莱坞展开监视,但针对好莱 坞的全面监控则始于1942年,以一个长达16年的大规模调查为标志,包括对电影相关人员身份及社会关系、对电影内容及拍摄等的调查,尤其是同“非美活动 委员会”的联合意味着对好莱坞的监控达到新的高峰。

一、“反颠覆”:FBI好莱坞监控行动展开的背后

  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众多意识形式在内的观念上层建筑。世界各国都十分重 视对本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所谓意识形态控制,是指一个国家和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党,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牢牢掌握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权,保证 代表和反映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思想、观念、文化、道德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1]文化是世界各国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主要领域,而由于大众传媒在文 化

  传播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非凡的影响力,因而大众传媒成为意识形态控制的重要领域。在20世纪前半期,电影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之一,也是美国政府意识形态控制的重点,其中主要任务是防范来自前苏联及其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威胁。

  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将二战期间的美苏联盟看作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中的历史悖论,他认为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除了反法西斯那 段时间外,美苏关系都处于一种不可调和的敌对状态之中。[2]实际上,即使在反法西斯期间,在美国政府内部,对前苏联的恐惧和怀疑始终存在,其代表就是美 国联邦调查局(FBI)和它的领导人胡佛。FBI的这种恐惧被认为是典型的美国式恐惧。正如历史学家安德斯·斯蒂芬森所说,美国的冷战意识是从美国根深蒂 固的传统意识形态中演化出来的,“这种传统意识形态包含了激进的新教主义、传统的共和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的思想,并把它们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特别的政治 语言”。斯蒂芬森还说:“这种传统意识形态的第一条原则……是一种动态的观点,认为自由一直处于威胁之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如此,并且认为自由需要有人 来保护。”[3](P81-100)美国的这种意识形态传统展现出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又由于胡佛主义的出现而被大大加强。胡佛一直认可一种“反颠 覆”性的传统,其思想意识的特点就是对来自外国的危险和激进性质的颠覆有一种强烈的焦虑感。美国的FBI研究专家曾经指出,从20世纪20年代以 来,FBI的调查不但集中在间谍活动上,而且也集中在共产主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上。胡佛对来自国内的针对社会秩序所进行的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攻击非常在 意,但对来自国外的利用武器的攻击倒并不十分在意。

  在很大程度上,FBI和胡佛认为对美国的威胁主要隐藏在好莱坞。之所以如此重视好莱坞,是因为电影在塑造和反映国家身份方面所起的作用已经被广 泛认可。FBI的政策是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运行的,即:“电影工业正在被认为是能产生即使不是最强大的,那么也是最强大之一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会作用于不 但是美国人而且是全世界人的心灵上和文化上。”[4]FBI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好莱坞,大约一半的工会组织(共代表2万名雇员)或是由共产党控制的,或是 因为商业的原因跟随共产党的路线政策。但对华盛顿总部的FBI来说,更大的担心则来自那些对自由主义观点和激进主义观点越来越感兴趣的好莱坞作家、导演和 演员们。故早在20世纪20年代,胡佛就已经命令FBI探员去监视那些激进的电影制作人,并撰写关于这些人士拍摄电影的总结。20世纪30年代,FBI开 始监控电影行业中的劳工组织情况和罢工运动。但开始对好莱坞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监控,则始于二战开始之后。

  FBI在这个特殊时期启动对好莱坞的大规模调查并非巧合。FBI认为,共产主义者利用了战争,他们在战争期间伪装成“热切的爱国者”,趁机将宣 传性的内容放在电影或者写作中,将自己的组织用一切合法的手段融进好莱坞和整个国家,采用了邪恶的方法将其种种行径掩藏在普通行为之中。这对于没有戒心的 普通民众来说,很难区分它们。[5]即使伟大的美苏盟军在合作打击法西斯,FBI仍然认为美国正处于危险之中。随着对国内调查的深入,FBI的这种焦虑感 越来越严重,甚至认为:“有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控制阴谋,它的根源和指导意见都来自前苏联共产党。”[6]在他们眼中,二战期间的伟大联盟会产生这样一种局 面,即美国将来在面对共产党颠覆的时候会无能为力。毫无疑问,二战成为FBI在好莱坞扩大监控行为的催化剂。另外,二战期间,美国电影的受众面很广,据 FBI估计,在美国,每周大约有850万人走进电影院,这样的现状无疑令FBI更为担心。

二、“COMPIC”:FBI好莱坞监控与调查的具体实施

  1942年8月,FBI的局长胡佛命令洛杉矶分部的负责探员胡德准备一份关于好莱坞的综合性报告,以说明共产主义者对电影业的渗透以及控制情 况。以此为标志,一个长达16年、代号为“共产主义对美国电影行业的渗透情况”(COMPIC)并针对好莱坞的全面监控正式开始了。FBI对好莱坞的调查 和监控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电影相关人员身份及关系进行监控

  FBI于1943年夏天和秋天撰写的两份报告为自己的此类监控行为找到了合理的理由。报告将美国电影的发展分成了两个部分,以1930年有声电 影的引进作为分界线。FBI坚持认为,在无声电影时代,“电影只是为了娱乐的目的。任何严肃种类的宣传在电影中找不到任何位置。实际上,即使在某些地方有 类似的微妙的政治宣传,在无声电影的情况下也变得没有什么效果。这个事实是很清楚的……因此,电影工业以及那些突出的个人并没有涉入或者说关注政治事务” [7]。而在有声电影出现后,报告中写道:“有一伙与众不同的人渗透到好莱坞,开始接管它。”FBI认为这些外国人给好莱坞带来了威胁,他们以及他们的孩 子怀有跟“美国理想和传统”不同的“想法和文化”,身上带着“来自欧洲社会生活本能的种族密切联系”。在FBI看来,这种密切联系无论是否具有革命性,都 是非美的。[8]之后FBI的调查继续强调外国渗透的主题。如在一份大约包括150人的备忘录中,这些人都被怀疑与共产党有联系。洛杉矶分部的胡德十分强 调那些被怀疑人员的国家联系,作曲家汉斯·艾斯勒是一个德国难民,卓别林是英国人,导演伊利亚·卡赞“宣称自己是美国公民,但无法证实”,导演路易斯·迈 尔斯通,尽管声称“他已经归化了”但出生在俄国,等等。[9]

  1943年的这两份报告还详细列出了前苏联对好莱坞电影所做的一切。报告来源A宣称,前苏联是第一个意识到电影潜在的宣传作用的国家,它将自己最好的人员送到好莱坞接受训练。

  报告揭示,在收到共产国际的指示后,美国共产党1935年发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对好莱坞的工会组织和“所谓的文化及富有创造力的领域”进行渗 透,目的是要将政治宣传插入电影中。故除了关注相关人员的国籍之外,FBI探员还注重收集、分析好莱坞中一些人士的社会关系,然后通过所谓的“牵连犯罪” 来给这些激进人士扣上共产主义者或者共产主义跟随者的帽子。对卓别林的调查就是典型的例子。关于卓别林的大部分档案集中在1942年之后,这些档案宣称卓 别林与激进分子有联系,在他的私人朋友或者熟人中,有劳工领导人哈利·布瑞德斯、好莱坞的激进主义者保罗·加里克、赫伯特·比伯迈和达尔顿·特拉姆伯等, 这些都被作为证据来证明卓别林是个赤色分子。1944年3月,胡德给胡佛递交了一篇来自左翼出版物的文章,这篇文章强调说:“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的人们 可能不知道上帝,但是他们知道并热爱卓别林,因此当卓别林拍摄一部影片,如《大独裁者》,他影片中的思想比报纸、杂志,或者无线电等传播得更远。” [10]

  此外,针对某部具体的电影,FBI的做法就是收集参与电影拍摄过程的每一个人的政治关系资料。通常,FBI会这样假定,如果电影的制作人员与共 产党有联系,那么这部电影就是一部宣传影片。基于这样的提前假定,FBI的大部分情报就是为了寻找这种联系,以此证明好莱坞已被共产主义完全渗透。胡佛不 断要求下属递交“关于共产主义渗透电影行业的全面情况”的报告。迫于这种压力,1943年7月23号,FBI洛杉矶分部的探员们潜入了共产党好莱坞分部的 办公室,获取了许多共产党员的材料。此后,FBI不断潜入当地的共产党办公室,摄取相关资料。这种行为分别发生在1943年11月,1944年8 月,1945年的1月、2月以及11月,1947年的2月和5月。FBI通过这些资料不但证明了早期已经确认的共产党员,而且还确认了那些新招募的成员。 到1947年10月份,FBI洛杉矶分部已经确认了47名男演员、45名女演员、127名作家、8名制片人以及15名导演曾经是或者现在是共产党的成员。 [11]

  (二)携手“非美活动委员会”进入对好莱坞新一轮的监控调查

  1945年1月上旬,在国会议员约翰·兰金等人的努力下,通过了一项允许“非美活动委员会”(HUAC)成为永久性调查委员会的提案。这是美国 众议院历史上第一次给予一个调查委员会以永久性的地位。从那以后,该委员会的每次调查、发布的每项报告都涉及共产主义活动。其中尤为著名的是对好莱坞共产 主义活动的调查。FBI起初并不打算与HUAC合作,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以及对好莱坞共产主义渗透的共同担忧,使得FBI和HUAC很快联起手来。冷战开 始后,胡佛对好莱坞的兴趣更加高涨。一开始,美苏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没有给胡佛提供任何利用FBI已经积累起来的关于共产党员以及好莱坞情报的机会,因为共 产党员没有违反联邦法律,FBI洛杉矶分部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好莱坞共产党在从事间谍活动或者计划利用武力和暴力推翻美国政府。于是1947年5月,胡佛开 始倾向于另一种策略,即秘密地允许HUAC利用FBI的各种情报。这个决定意味着FBI对好莱坞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渗透控制和监控策略的转变,开始通过携手 “非美活动委员会”,进行对好莱坞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管控。

  1997年解密的FBI档案显示,FBI在HUAC调查好莱坞的过程中起了核心作用。在一份备忘中,胡佛陈述了自己这样做的政治目的:“我们不 能够将我们信息的秘密来源公布于众。毫无疑问,在某些情况下,因为情报的高度绝密性……我们不能泄露我们所拥有的情报。但是我还坚持认为,对共产主义在好 莱坞影响的曝光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目前FBI没有任何渠道来进行自己的曝光行动,因此,我们应当帮助国会的调查委员会来将这些事实暴露于公众的视野中。 FBI对HUAC提供帮助是恰当的和令人满意的。”[12]FBI在洛杉矶、纽约和华盛顿的档案被挑选出来,并准备好了一些总结性的备忘,主要是关于在好 莱坞的一些共产主义者和支持共产主义的人,以及他们参与的电影作品。FBI这种做法为HUAC和自身都解决了不少问题。对于HUAC来说,这将保证其在好 莱坞的听证会成功举行,因为当时HUAC手头并没有什么关于好莱坞的有价值的资料,而有了FBI的合作,HUAC的听证会无疑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HUAC的另一任主席J.帕奈尔对FBI的帮助感激涕零,认为胡佛“在让这个委员会得以存在下去的过程中,起了比其他任何人都重要的作用”[13] (P151-169)。对于FBI来说,则可以通过HUAC将自己多年以来收集的情报洗白,并通过HUAC将其以轰动的形式公布于众,从而达到胡佛所需要 的那种反颠覆模式———公众式的反对颠覆性势力。FBI已经收集了诸多的真真假假的关于好莱坞美国共产党的情报,但却不能随便将之公布于众。HUAC的出 现正好帮了胡佛一个大忙,正如胡佛在一份备忘中写道:我们目前没有媒介来暴露那些在好莱坞的共产党分子。这样,HUAC就成了FBI最好的帮手。但因害怕 FBI的调查曝光后可能引起嘲笑和误解,胡佛要求HUAC的主席J.托马斯保证,不能公布这些材料系FBI的调查所得,并且不得让FBI探员到听证会上作 证。

  (三)对电影内容及拍摄过程等进行监控

  早在1945年4月,FBI驻洛杉矶的负责人理查德·胡德就提出,不应单单把注意力集中在电影制作人员的政治关系上,应该更系统地对被怀疑电影 的内容进行分析。他认为共产党影响电影的方法变得非常微妙,非常狡猾,是在不带有政治含义的电影中插入一句话、一个场景和一个情景来表现其路线政策。因 此,“只是说明一下某部电影是某个已知的共产党员创作的、导演的或者监制的是远远不够的……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准确指出电影剧本中或电影中的某 个部分是带有共产主义宣传性质的话,意义将更大”[14](P20-21,P4-19)。胡德希望FBI探员们能够成为电影专家,从而识别出电影中宣传性 的内容,并且将之记录下来。故他建议胡佛扩大监控的范围。

  1947年,在FBI洛杉矶分部递交的一份报告中,共分析了8部电影的内容。为了确定哪部电影是带有颠覆性质的内容,FBI利用了一份由一群好 莱坞业内人士撰写的报告。这些业内人士都是自愿组织起来,对好莱坞面对的共同威胁异常警惕的专业电影人,包括编剧、监制和导演等。他们声称,发现了三种共 产主义者常用的手段,可以将非政治性的电影转化为带有政治宣传的电影,包括:一、美国的价值观和传统在电影中被玷污或者被认为是邪恶的;二、反美国传统价 值观的行为或者支持共产主义价值观的行为在电影中被美化;三、表面漫不经心地指向一些现存的事件,但实质是用来贬低美国的政治传统或者促进共产党的政策宣 传。他们宣称,这就是共产主义者经常采用的技巧。在利用这些标准来分析电影《生活多美好》时,FBI的探员们认为,这部电影至少采用了两种方法将影片变成 政治宣传的媒介,并引用了一些告密者的原话说道:“一个告密者说,在他看来,这部电影故意诋毁美国的上层阶级,打算告诉美国人民说,有钱人都是吝啬鬼且令 人所不齿。”[15](P134)

  1947年9月,在一次主管会议上,FBI决定对电影监控程度进行升级。会议要求FBI的探员们不要只凭电影剧本来撰写影评,而应当便装到电影 院去观看电影,找出电影中的一些具体场景,将这些场景中包含的共产主义宣传性内容指出来,并将它们同共产党出版物上的政策性内容联系起来。FBI洛杉矶分 部领导人胡德在此决定的基础上,施行一种更富有攻击性的政策来监控好莱坞电影的内容,即不但要求探员们监控已经拍摄完毕的电影,还要监控那些尚在制作过程 中的剧本。他认为,如果只获得那些已经拍摄完毕的电影剧本,很多潜在的危险就不能被发现。“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改动,一些宣传性的内容在这个 过程中可能被添加到剧本中,也可能被删掉。”胡德强调说,在这个监控过程中,FBI可以识别那些不同的人,他们要么是想在剧本中加入宣传性的内容,要么是 勇敢地阻止这一行为。[16]

三、新时期的到来:好莱坞监控与调查的结束及其启示

  随着20世纪50年代的来临,好莱坞的趋势逐渐走向拍摄纯粹的娱乐电影,FBI对好莱坞的监控调查也日益失去意义。1956年1月,FBI洛杉 矶分部建议关闭已经执行了14年的对好莱坞的监控项目。探员A.H.贝尔蒙特报告说:“共产主义对好莱坞的渗透在目前来说基本上不存在了。”好莱坞内部的 线人也报告说共产党没有新的继续渗透好莱坞的计划。[17](P591)两年后,FBI结束了对好莱坞的调查,并关闭了他们的备忘录。但此次监控结束并不 意味着FBI对好莱坞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渗透不再担忧,40年代末期一些批评性电影如《谢拉·马雷德的宝藏》(1948)、《我们是陌生人》(1949)、 《勇敢者归来》(1949)等的问世,让FBI及其告密者们依然深感不安。胡佛悲哀地说道:“电影行业依然是一个乱糟糟的地方。”[18]正如FBI自己 所认为的那样,对抗好莱坞共产主义宣传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彻底清除好莱坞中的共产主义者。

  从美国对好莱坞的监控和调查可以看出,美国十分重视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尤其在二战前后以及冷战时期,美国的“反颠覆、反渗透”意识根深蒂 固,以至于在冷战之后,这种意识仍然深刻影响着美国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态度和价值判断。二战以后,随着科技进步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大众文 化迅猛发展,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影响人们价值观念的一种重要资源。美国通过控制以电影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占领和把握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 主动性,进而又利用其在国际上的强势地位,向外输出美国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试图以美国的“普世价值”占领国际意识形态高地。美国的做法是否正当姑且不 论,单就其维护国家利益、树立其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与“话语权”而言,也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就中国而言,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组织形式、生活方式等多样化和差异化趋势愈加显 著,从而导致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日益走向复杂化、多元化。另外,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时期,仍出现过意识形态管理的失语、失职问题,以及大众传媒 在意识形态的缺位、错位问题,以至于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与影响中国国民意识的大众文化仍然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冷战之后,美国利用经济全球化,把以电影 为代表的美国文化商品推向全球,也将其所负载的意识形态推向全球,从而极大地冲击和瓦解着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权。当下中国正处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时期,电影、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都是承载意识形态内容的“特殊商品”,它们以现代化的传播方式迅速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对社会大众发挥着以往 任何文化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影响。今天,我们虽然不必像当年美国FBI那样对大众传媒实施异常严格的监控和调查,但要对其进行有效管控,从而占领大众文化这 个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高地,防止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与控制,瓦解西方通过“文化侵略”来“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图谋。

  【张秀见: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bm/2016-03-31/3702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凌云志 更新时间:2016-04-02 关键字:北美  小小环球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