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如何“逆练马列”应对美国大萧条和革命浪潮
前些天,阳和平老师在视频里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名词——“逆练马列”。
其实,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一位“逆练马列的高手”。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罗斯福上台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美国和欧洲等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步入帝国主义阶段,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让本国从帝国争霸中取胜,各国的资产阶级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
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的愤怒与反抗。共产主义理论的传入使得美国的工人阶级意识到,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只有团结起来进行斗争。工人们提出的罢工口号,就是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开始了。工人阶级走上街头,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缩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罢工人数不断激增,迫使美国国会出台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这个法律在野蛮的资本家面前变成了一纸空文。
1886年5月1日,美国35万工人举行总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作出让步。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第二国际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20世纪初,美国工人斗争的优良传统得以继续,工人的激烈抗争此起彼伏,促使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节贫富分化的税收法案,例如1916年通过的《收入法》,将收入税引入美国,其中还包括遗产税。
一战之后,美国的资产阶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激烈的镇压措施,打击了工人运动和美国的共产主义运动,而一战之后美国劳动阶层生活状况的短期改善也使广大工人麻木。此外,受国际修正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1910年代的工人运动日趋朝着工联主义的方向发展,完全以争取更高的工资和更短的工作日为目标,对于政治行动则完全不考虑。
与之同时,在美国政府通过立法向富人征税,想以此平息工人怒火、缓和阶级矛盾的时候,美国的垄断资产阶级已经同时在酝酿怎样“合法避税”。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岁入法》,基金会等慈善组织列入免税对象;再后来,对进行慈善捐助的公司也给予减税优待……
洛克菲勒在1910年就成立了第一个基金会,其所要应对的就是1910年美国多数州开始征收的累进收入所得税。其后,经过洛克菲勒家族几代人精心经营,洛克菲勒财团已将绝大部分财产转移至不同层次的基金会,用于规避各种税收,但所有的钱事实上依然还是在自己家族的控制之下。
垄断资本主义的野蛮生长最终导致0.1%的美国人坐拥该国25%的财富,引发了严重的生产过剩危机,进而引发了1929年的大萧条。
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这个统计还不包括1100万户农村人口,流浪人口达200万,仅纽约一地1931年一年中记录在案的饿毙街头的案件就有两万余起。全美有330万儿童失学,女孩子为了养家糊口冒着怀孕的危险以10美分一次的价格到街上卖淫……
经历了大萧条的美国人民在思想上发生了转变,工人从20年代的麻木状态中清醒过来,就连当时的自由主义者也被马克思主义所吸引。这里插一句,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介绍中国革命的《红星照耀中国》在美国流行开来。
美国的工人阶级发动了富有战斗性的罢工,罢工潮迅速席卷全美,工人斗争的烈度也在不断升级,政治目标也越来越清晰。
1930年3月6日全美出现一百多万失业工人上街;
1931年芝加哥失业工人举起了列宁像;
1934年俄亥俄州的托雷多汽车工人从罢工演变成更有冲突性的抗争事件,大概一万名工人对抗了1300名军队士兵;
1935年的纽约五一大游行,工人们举着列宁和斯大林的画像上街……
当时的美国共产党在这些抗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人斗争的性质从捍卫经济利益逐渐变成追求该变社会制度的政治斗争。美国的资产阶级统治岌岌可危,资产阶级内部非常真实地感受到了对革命即将到来的恐惧。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罗斯福击败了胡佛,于1932年当选美国总统。
为了应对岌岌可危的大萧条以及愈演愈烈的革命浪潮,罗斯福开始了自己“逆练马列”的奇幻操作,这些操作不仅仅局限于部分地借鉴社会主义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不过,罗斯福当然不可能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家庭出身和成长经历,决定了他只会是一个“坚定”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卫道士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捍卫者。
1882年,罗斯福出身于美国资产阶级的上流家庭,他的父亲是铁路公司的总裁,母亲是来自上流社会的名媛,他们家族在过去上百年间出过无数资本家,从而积累了惊人的财富;
1896年被送入以培养政界人物为目标的格罗顿学校,后来又进入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法学院深造;
1905年与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侄女埃莉诺联姻;
作为罗斯福家族的政治新星, 1911年罗斯福就以民主党人的身份,进入纽约州参议院;
1913年,罗斯福被威尔逊总统任命为助理海军部长,并以旁观者的身份近距离观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场景令他痴迷;
1920年,罗斯福结束军旅生涯、重返政坛,作为民主党候选人考克斯的副手去竞选美国总统,很快以失败告终。
彼时,公开拥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美国社会党右派已经开始积极融入美国的主流政治,参与地方和全国的竞选,提出了一系列改良主义的施政蓝图,例如:减少工时与提高工资、废除童工、全国高龄与失业保险方案、更多的城市公园与游乐场、国有的公共住宅、免费的产科诊所和医院、公共剧院,文化建设与阅览室……这些措施对工会温和派和工人阶级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于是,重返政坛的罗斯福开始了另类的“学习”。他一度与社会主义成衣工人工会的领袖罗莎・施奈德曼(Rose Schneiderman)和莫得・斯瓦茨(Maud Swartz)交往甚密,从中了解工会运动的理论与历史;
罗斯福还通过劳工律师路易斯・沃尔德曼结交了美国社会党的领导者诺曼・汤马斯,后者后来以社会主义党总统竞选人的身份,与小罗斯福角逐1932年的总统选举。
通过这类的“学习”,罗斯福很快就窃取了社会党的大部分政见,并包装成自己的见解,与之同时还给美国的工人阶级造成一种错觉和假象,仿佛罗斯福是社会主义的拥护者、甚至就是社会党人。
这样的错觉与“标签”,最终帮助罗斯福在1932年击败了日益壮大的社会党竞争者,赢得了总统竞选,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
上台之后的罗斯福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并没有像他的前任胡佛那样,急于纾困主要金融机构、企图遏止经济衰退、提振企业家信心,而是继续着他的“逆操作”。
罗斯福极力打造自己的“亲民”形象以收买人心,还亲自到电台担任广播宣传员,将美国的劳工阶层称呼为“我的朋友”。1935年,罗斯福政府又出台了国家劳动关系法,这是美国的第一部劳动法,在法律上承认了工人组织工会的权利、工人的集体谈判权以及工人的罢工权。
这个法案的出台确实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工会的发展,但从制度设计开始就有了对革命的“防范”。例如,劳动关系法规定“必须通过工人投票,过半数的工人同意才能组织工会”,这看起来很“民主”,但实际上给工会组织带来了巨大阻碍,给了雇主分化瓦解工人的机会。劳动关系法还规定“工人的集体谈判只能在公司或者说单个雇主的层面上展开”,这阻绝了工人阶级在行业以及地域层面的联合。
这个法案让罗斯福争取到了美国工会的支持,美国工会也成了罗斯福的票仓,工会与民主党的勾连使其自身逐渐丧失了独立性,一步步演变成民主党的一个选举机器。失去了工会的基础,社会党这样的民主、共和两党之外的独立左翼政党支持率大幅崩溃。
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正式参加二战,美国劳工运动的上层开始帮着政府一起镇压基层罢工的工人,打击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将他们清理出工会,美国产联还唆使工会作出战争期间不罢工的承诺。到二战之后的三年时间里,美国的工会就逐渐被收编或镇压。以至于60年代民权运动之前,美国的工人运动一路衰退。
美国历年千人以上罢工次数统计
尽管罗斯福为代表的美国新政客剽窃了社会党的政见工具箱,但罗斯福并未打算真的实行,其折衷程度甚至远比不上二战后西欧的资本主义福利措施;新政本身虽然包含了遏制资本主义野蛮生长的要素,但这些改革都是打擦边球,丝毫没有对生产资料的私有权造成威胁。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逆练马列”的结果,确实让罗斯福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至少暂时地找到了应对经济危机的途径。
“罗斯福新政”抛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抑制通货膨胀,通过赤字财政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事业来刺激经济,开展紧急救济,实施社会保险,扩大就业机会,提升社会购买力,罗斯福还与最高法院为代表的反对新政的美国资产阶级保守势力展开了一系列斗争,保证新政的顺利实施。
在多年来“美国神话”的洗礼下,这些措施我们几乎已经耳熟能详,我就不详细展开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政里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劫富济贫”,进行税制改革,根据纳税能力纳税,分级征收公司所得税和过分利得税等,大幅提高对富人的征税力度,这的确极大地抑制了美国的贫富分化程度。以遗产税为例,从1941年到1976年,最高税率更是一直保持在77%的高水平,这对美国的顶级富豪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但这样的“噩梦”的确是有利于美国垄断资本寡头们的长久统治和资产阶级的长远利益。罗斯福的改良措施,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美国的贫富分化,到70年代末0.1%的美国人掌控的财富跌落的7%的水平。
最富0.1%美国人所有财富比重逐年变化趋势
贫富分化的抑制,一方面极大地缓解了美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为遏制革命浪潮的发生提供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让美国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大大提升,的确有效地消化了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哪怕只是暂时性的。
7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美国人民的抗争也陷入沉寂,资产阶级通过新自由主义卷土重来。从80年代至今的四十多年间,财富垄断程度又回到了大萧条前的水平。
面对新的经济大萧条,美国现任总统拜登自上任以来,已经多次提出增税方案,但屡屡受阻。其根本原因就是如今的美国工人阶级的抗争广度和烈度,已经远远不及上世纪30年代的工人斗争、不及民权运动,世界的东方也再无列宁、毛泽东。
罗斯福的新政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有多么“善良”,真的对工人阶级多么“友好”。换个角度看,罗斯福也只是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自身长久统治,推出的一个代理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动和美国工人阶级浴血抗争的结果。没有了工人阶级真正有效的抗争,资产阶级连“增税”这样的最基本的改良手段都不会愿意做出。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bm/2023-03-23/8085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