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剌导弹入台,美国毁台计划昭然若揭!
今年2月份,台媒惊爆美国总统拜登亲口说出“等你们看到我们毁灭台湾的计划就知道了”。当时真的震惊了世界,而且听拜登的口气,毁台计划要比毁灭乌克兰的计划更加恶毒和彻底。此消息一出,一下子就炸锅了,大陆也发表了言辞激烈的讨美檄文《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及其危害》。详见(《刚刚,要天变了,讨美檄文重磅发布!》)
随着美国毒刺导弹的深夜入台,我们看到美国的毁台计划正在露出水面。据台湾国防部近日证实,美国出售台湾的首批“毒刺”防空导弹已于5月24日深夜运抵台湾。美国政府经总统拨款权渠道,售台价值5亿美元的军售案已开始实施。
我们要注意一点就是这批毒刺导弹走的不是常规的议会拨款,而是走的总统拨款,这样就大大加快了速度和保证了机密,也证明拜登深度参与了毁台计划,他去年在巴厘岛中美元首会晤所说的“五不三无”没一个字是真的。美国是企图用毁灭乌克兰来搞掉俄罗斯,用毁灭台湾来牵制中国。
美国为台湾提供的便携式防空导弹或肩射导弹,由美国研发并在美军部队中广泛使用,同时也卖到了世界各地,曾击落过大约270架飞机。美方嘴上说不支持“台独”,却公然向岛内“台独”分裂分子提供军援。
毒刺防空导弹是一种肩扛便携式防空导弹,自从1981年正式在美军服役以来,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局部战争,在抗击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曾大显神威,打得苏联直升机死去活来,包括目前正在进行的战争,俄罗斯也是深受其害。
美国向台湾提供毒刺导弹,就是其将台湾武装成刺猬的一部分,要将乌克兰战争中的焦土战略,巷战模式套用到台湾来。企图通过打造所谓的非对称作战模式,通过游击战的方式,模仿乌克兰战场上,乌军防空小组偷袭俄军直升机的经验,消耗解放军的作战实力。
由于毒刺导弹结构简单可靠,采用红外制导,毒刺导弹对于低空目标的杀伤概率非常高,出口到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生产总数已经超过7万枚。根据雷神公司的公开资料显示,毒刺导弹的成本价大概是38000美元,全套价格接近5万美元。
美国此次对台出售了5亿美元的毒刺,如果是按成本价算的话,就是一万多套,数量惊人,如果是按正常价格算也是有一万套。当然一般来说,美国对台军售价格会是正常价格的3-5倍,那也有好几千套了,如此多的毒刺导弹,肯定会给我们武统台湾增加麻烦。
当然,我们也不必过于神化毒刺导弹,因为毒刺导弹的射程只有8000米,仅仅是野战防空的最后一个环节。毒刺导弹对于现代化空军没啥威胁,但是对于直升机、无人机和坦克、装甲车等等有一定的威胁,显然这是武装台湾打巷战。
中国新任大使才刚刚抵达美国,美国就做出了这种举动,非常令人恶心,难怪新任大使在机场演讲中第一句话就是要捍卫中国利益。外交部发言人就此做出措辞强烈的回应。
针对美国5月24日向台湾地区交付首批“毒刺”防空导弹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美国向台湾提供武器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的规定,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破坏台海和平稳定,是极其错误和非常危险的举动。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毛宁指出,从美国政客公开宣扬“毁灭台积电”,到加快把台湾武装成“豪猪岛”,美国为了“以台制华”,不惜“毁台”的用心昭然若揭,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4亿多中国人民决不会答应。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规定,停止美台军事联系和武装台湾,停止制造台海局势紧张因素,停止纵容支持“台独”分裂势力以武谋“独”。“我们再次正告民进党当局,企图挟洋谋‘独’,‘以武拒统’,只会以失败告终。”
对于美国的狼子野心,毁台计划,台湾岛内也不乏明白人。台军退役少将栗正杰在岛内政论节目中表示:
“这种武器对台陆军来讲是有需要,一旦对方突破“天弓导弹”、空军战机的防御系统之后,已经来到陆军前面,那最后的手段就是用毒刺导弹。但不能把毒刺导弹当成“护台神弹”,因为这是最后的自保手段,况且以解放军的能力根本不会跟你打城镇战。真要打城镇作战对双方来说,都将是很悲惨的事。”
很显然,毒刺导弹是真的毒,它就是在诱导台毒势力与解放军打巷战,就要想把台湾军人当成是炮灰,就跟在乌克兰战场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一旦陷入巷战,对于交战双方来讲,都是非常悲惨的事情。
我们当然不希望看到那一幕,我们希望到时候解放军一登岛,台军望风而降。美国向台湾输送武器,与其说是武装台湾,不如说是在收保护费,美台政客利益均沾。同时也在宣传蛊惑台湾军民,拿他们去做炮灰。
中国经济正在强势崛起,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几款武器并不能改变两岸军力此长彼消的趋势。台湾当局和美国的倒行逆施,只能是螳臂挡车,必将被历史车轮碾压得粉碎!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bm/2023-05-29/8199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