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想象,110年前,已有美国人在设想如何利用病毒灭绝中国人
话不多说,先看一篇110年前的文章:
“在拥有一千一百万人口的城市中,一位市民将目睹一个奇怪的景象……飞艇盘旋在城市上空来回飞行,降下奇特而无害的“导弹”:易碎的玻璃试管,在街道和房子的顶部粉碎成数以千计的碎片。
六个星期后,如果有人再次在北京出现,他会发现一千一百万人大都不知所终……大约几十万人,他们的尸体溃烂,分散在房屋和无人的街道上或是堆积在被丢弃的堆得高高的运尸车上。而其他人会分布在帝国各个公路和小道上……
瘟疫不仅仅发生在……,而是发生在帝国所有的城市,城镇,和村庄……不是一种两种瘟疫,而是十几种的瘟疫。
各种致命的传染病都在大地上快速蔓延。直到此时,……终于理解了之前……来自世界的舰队,锡制飞艇,和玻璃试管的含义。政府文件是徒劳的……医生和卫生……死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切都已经被死亡征服了!
这是对中国的一次前所未有地入侵。对于这十几亿人来说,他们毫无希望。只能蜷缩在停尸的房子里面腐烂和发臭,失去所有的组织力和凝聚力,他们的一切努力都化为乌有,只能等待死亡。
每天数百万人死于饥饿。此外,饥饿削弱了受害者的身体,……整个国家陷入了自相残杀,谋杀和疯狂之中。至此,中国灭亡。所有发现的幸存者都被当即处死。然后开始了一项庞大的工程,彻底地把中国打扫干净。”
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文字都来自杰克•伦敦的笔下,《空前绝后的入侵》(TheUnparalleledInvasion)是一篇短文,收录于1914年出版的小说集《强者的力量》(The Strength of the Strong)。
故事年代背景设定在10年以后的1922年至1976年未来(小说发表时)的中国,跨度五十多年。文章大意是讲欧美日如何联合起来,用生物武器种族灭绝中国人。
因为很多人可能没看过这篇文章,就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1、1922年,日本入侵中国却遭到中国人的沉重反击,最后不得不龟缩在岛上;
2、获得胜利的中国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强大的东方大国,顺便继续欺负着隔壁的小日子;
3、随后近半个世纪,中国成为了一个拥有5亿人口的超级大国,国内经济发达,并与世界经济接轨,但毫无军事实力,唯一军事力量只是民兵组织;
4、接着中国人口开始迅速膨胀,然后开始对外人口扩张,这种人口急速扩张的现象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恐惧和警惕;
5、于是,欧美国家决定要彻底打败中国,法国最先派出10万人组成侵略军进攻中国,但很快被中国打得落花流水;
6、无奈的欧美联盟军最终决定,通过飞船向中国投放细菌武器,最终通过病毒造成的疫情击败了中国,造成大量中国人死亡;
7、一年后,随着疫情造成的传染病逐渐减弱,欧美联军终于攻入中国,将已毫无抵抗力的中国瓜分殆尽……
“在1976年的夏季和秋季,中国是一个地狱。微生物武器到达了每一个最偏远的藏身地,无处躲避。未掩埋的尸体繁衍着细菌导致传染能力翻倍,最后,每天数百万人死于饥饿。此外,饥饿削弱了受害者的身体,并摧毁他们对瘟疫的天然免疫能力。整个国家陷入了自相残杀,谋杀和疯狂之中。至此,中国灭亡。”
“直到次年2月,在最寒冷的天气中,各国开始了小心翼翼地第一次远征.....他们发现中国满目疮痍,到处都是萧瑟的旷野,只有成群的野狗和绝望的幸存者们像土匪一样地徘徊。所有发现的幸存者都被当即处死。然后开始了一项庞大的工程,彻底地把中国打扫干净。五年内,亿万珠宝被找到并搜走。”
故事的结尾写道
“时间到了1987年,大休战协议已经解除,法国和德国之间关于阿尔萨斯-洛林的旷日持久的争吵再次发生。在4月里,战云密布,双方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4月 17日,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世界各国代表出席了会议,所有国家郑重承诺,彼此间绝不使用他们在入侵中国时使用的实验室战争手段。”
这本书看得令人既愤慨,又莫名其妙。
实际上由于这篇小说既没有情节,又没有人物塑造;既谈不上是科幻小说,也不算什么论文研究,在欧美评论家眼里,这就是一篇浓缩了西方殖民话语特征,十分低劣的“爽文”。
按照文中的描述,中国并不是个好战的民族。
“中国并没有表现出征服世界的打算。中国不是一个帝国主义种族,而是勤劳、节俭、爱好和平的。战争被中国人看成一个不愉快的、但有时必须执行的任务。而西方国家却在不停地争吵和战斗,在全世界冒险。”
文章中描述中国人勤劳工作,生活安逸,却又忽然话锋一转,说
“中国移民以一种可怕的冰川一般的缓慢而坚定的势头蔓延到邻近的领土。”
“法国人却无法阻挡来自中国的人流,法国在殖民地和中国的边界集结了10万部队,中国派出了100万民兵战士,他们的家人和行李组成第二集团军,于是法国部队像苍蝇一样被拍死了。”
整篇内容完全逻辑不通,中国人口多了就要向外扩张?而且对外移民时也毫无军事保护,就这么稀里糊涂硬闯他国?然后移民们就靠人多干死了武装到牙齿的职业军队?
不知道还以为这些内容就是某个不知名的网文作家胡言乱语,可事实上,作者杰克·伦敦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甚至比同时代的海明威还要出名(当然也比海明威更精神分裂)。
杰克·伦敦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国内读者更熟悉的《野性的呼唤》,他还写过长篇小说《海狼》《铁蹄》和《马丁·伊登》等作品。
那么,写出如此带有种族灭绝内容的杰克·伦敦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其实,杰克·伦敦还有一篇《热爱生命》,曾节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旧版)。
既然能进入中国教科书,杰克·伦敦就肯定不是个简单的无脑作者。
杰克·伦敦出身是工人阶级,曾写了不少反抗资本家、争取工人权益的作品,因此在美国一直被视为左派作家。
但是,这并非就能证明杰克·伦敦立场鲜明,热爱劳动阶级。他的一生其实是矛盾又可悲的,因此写出的文章带有浓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杰克·伦敦幼年因为家庭贫困,14岁就被迫当了水手,靠四处打零工维持生计。
18岁时,杰克·伦敦回到岸上,处于四处流浪状态,监牢、警察局成了他常进常出的地方。
好在长年的流浪没有使杰克·伦敦丧失生活的信心,他强烈地追求知识,还曾考入了加州大学,可惜还是因为贫困,最终不得不退学去西部淘金,只是因为疫病,他的“淘金梦”破灭,只能回家休养。
艰难的人生路让杰克·伦敦萌发了写作的愿望,依靠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他很快以淘金工人故事出版了多篇小说,开始风靡美国文坛。
因为曾阅读过大量哲学书籍,他接触到了黑格尔、斯宾塞、达尔文和尼采的理论,让他的作品充满了思想的力量。
比如他的《铁蹄》《马丁伊登》,都寓意深刻,不仅指出美国资本主义有向极权主义转变的可能性,还对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消亡作了有预见性的警告。
但是,随着年少成名,已经赚到的稿费越来越多,极端的个人主义以及尼采的“超人”哲学开始让杰克·伦敦变得消极、自我,甚至开始玩世不恭,整日花天酒地,沉沦到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深渊。
1916年11月22日,40岁的杰克·伦敦因服用过量吗啡,一命呜呼,留下了鱼龙混杂的四十九部著作。
那么,杰克·伦敦为何会写出《空前绝后的入侵》这样荒唐的文章呢?
其实,《空前绝后的入侵》并非杰克·伦敦仇视华人的唯一文章。
杰克·伦敦自己也是“苦出身”,他在西部淘金时,遇到大量华工。这些沉默寡言,做事勤恳的华人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不过,基于“白人至上”立场,他对华工始终持鄙夷的态度,认为“白人是一个伟大的种族,地球的一半和海洋的全部都是他们的世袭财产。”
1869年6月,法国殖民当局在南太平洋塔希提岛上制造了一起冤案,错斩棉花种植园的华人苦力詹秀公。
当地华工为詹氏在当地华人的“永安坟园”修建了一座马蹄形墓,并在关帝庙里为他设了一个祭台,寄托海外未亡人的哀思。
知晓此事的杰克·伦敦立即根据这则新闻撰写出小说《中国佬》,在他笔下,主人公“阿秋”,因法国帕皮提法庭书记员将被判处极刑者阿楚的“楚”字错写成“秋”而代人受过,一生愚昧、丑陋、冥顽不化,他的死,完全是身为“劣等人”的活该。
在这篇文章中,杰克·伦敦没有谴责白人殖民者草菅人命,却将脏水一股脑倾倒在了华人身上,他对华人深深地鄙视,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
杰克·伦敦从未去过中国,但在1904年,曾以记者身份只身潜入日本以报道日俄战争,被日本当做间谍逮捕,后被美国政府营救。
此后,杰克·伦敦就开始在文章中表达对日本在中国扩张后果的忧虑,但也通过他的观察指出中国必将超越日本,成为最值得警惕的东方大国。
因此在1904年获释后,他写了一篇随笔《黄祸》,文章以游记的形式介绍日俄战争期间,中国人对发生在自己祖国土地上的战争像"雨露、阳光"一样正常,并“毫无顾忌地搜检阵亡将士财物”。
杰克·伦敦对此觉得不可思议,同时以痛恨的口吻写道,4亿中国人有着丰富的人口资源,如果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利用中国人天性的“任劳任怨”,就有可能成为欧洲无法抑制的“黄祸”,因此他在文章中极力呼吁西方必须想法遏制中国人口的“蔓延”。
1905年,杰克·伦敦又在《渔业巡警故事集》中,表现出明显的种族歧视观点。比如文集中的《白与黄》是丑化华人渔民是"肮脏的中国佬",《黄手巾》则描写华人"邪恶无比"。
1909年,杰克·伦敦又在《中国狗》中,描写中国劳工麻木不仁、逆来顺受的性格,言语中充满了蔑视。
如果说之前这些文章可能是杰克·伦敦对中国某些误解,可在1年后撰写的这篇《史无前例的入侵》,幻想西方世界成功用瘟疫消灭中国人,就彻底暴露出极其丑恶的“黄祸”论思维。
事实上,杰克·伦敦对中国人其实很矛盾,他一方面并不否认中国人在各方面的优秀,但也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人愚昧无知一面的厌恶,才对西方世界鼓吹的“黄祸论”深感赞同。
所谓“黄祸论”,是德皇威廉二世在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对沙皇尼古拉二世鼓吹欧洲共同抵抗“黄祸”,还构思创作一幅《黄祸图》,赠送给俄国暴君,以示中国“火龙”象征的“黄色恐怖”。
这其实表现zai在近代以来,傲慢的西方对中华文明一直存在一种负面评价:愚昧、落后。同时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对中国崛起又存在深深的恐惧情绪。
在《空前绝后的入侵》中,杰克·伦敦虽然预言了日本对华战争的失败,中国的迅速工业化和人口爆炸,但是他对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却十分恐惧和憎恨,因此才塑造了“西方国家联合用细菌战消灭所有中国人”这个情节,似乎这是他能想到的“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可行方案”。
1910年2月,杰克·伦敦在传播美国大众文化的《麦克柯鲁瑞》月刊上发表了他阐明“黄祸”论的“畅想”小说《空前绝后的入侵》,最终成为西方世界妖魔化中国最直接,也是最荒唐的一个证据。
虽然《空前绝后的入侵》只是一百多年前的荒唐小说,可背后折射的很多细节还是令人细思恐极。
《空前绝后的入侵》小说中描述的“细菌战”,对他自己来说也并不陌生,当年美国政府将染有天花病毒的毛毯送给印第安人故事,时常混迹在西部的杰克·伦敦早有耳闻。
即便国内很多推崇杰克·伦敦是左翼作家的学者觉得。他在小说中提到日本侵略中国注定失败,也不是什么对中国友好的作家或预言家。
只是基于他长期对各地华人的了解,清楚以中国人永不屈服的精神,驱逐日本侵略者一定是必然的结果。
值得警惕的是,连杰克·伦敦这样一位被视为进步的左翼作家都存在如此可怕的思想,那些本来就仇视华人的作家、政客,其背后的想法和勾当或许更令人毛骨悚然。
因此,不管这个故事多么荒诞,多么冠冕堂皇,哪怕时光过去百年,依旧能从中看出这个世界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友好。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依然存在巨大的利益纷争,这个世界对所有民族并非绝对的公平对待。
世界的动荡,总会带来命运的无常。无常,才是最难过的劫。
在对峙和敌视中,这个世界依旧不太平。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bm/2023-11-29/85171.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