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今天是 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欧洲

打印

卢布危机的警示意义值得深思

 卢布暴跌是2014年末最大的国际金融事件,这一事件的酿成是多种因素相互叠加、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卢布暴跌与其先天脆弱性有关。首先,卢布是原油关联货币,二者关联度高达0.90以上,卢布对油价波动极为敏感。在石油—美元计价机制下,美元指数变化时时影响油价,致使两者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卢布由于只盯住油价,其走势与油价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其次,卢布虽不是国际通用货币,却是完全自由兑换货币,国际投机资本更容易做空卢布。2014年以来,由于国际能源供需格局变化和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引发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和资本在新兴市场的逆向流动,直接带动了卢布的大幅贬值。全年布伦特基准原油下跌48%,俄卢布同步贬值45%。卢布成为彭博社跟踪监测的全球41种波动性货币中波动幅度排名第一的最不稳定货币。

  同时,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欧联手对俄罗斯发起多轮单边制裁。这种制裁本身就是“负能量”,不仅切断了俄银行和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渠道,人为中断资本流动性,造成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严重缺血,打击俄能源和军工等支柱产业长期的发展潜力,更严重打击了投资者信心。由于避险情绪升温,造成了资本大量外流,从而使卢布遭到投机性抛售。除大幅度提高利率外,俄央行多次入场进行外汇干预,导致外汇储备快速消耗。近日惠誉已将俄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BBB-”级,距离“垃圾级”仅咫尺之遥。而在油价暴跌、西方制裁和卢布大幅贬值的冲击下,俄GDP出现了5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居民收入也出现了15年来的首次负增长。预计未来2—3年,上述影响俄罗斯经济的因素仍将存在,俄经济继续在底部徘徊,经济增长进入温和衰退期。

  尽管中俄两国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经济开放度有较大差别,但卢布暴跌对中国仍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危机面前,我们更要居安思危,重点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不应急于放开资本管制。过早取消资本管制,实现货币完全自由兑换,被认为是卢布在历次金融危机中易受外部冲击、资本大幅外流的制度性因素。严格来讲,俄罗斯当初放开资本管制的条件并不十分理想,推进速度也操之过急,缺乏有效的汇率避险工具市场,为日后的跨境资本大幅波动留下隐患。在2008年和2014年两次危机中,俄罗斯均出现了国际金融理论中的所谓“突然中断”,即从证券投资组合净流入迅速转为净流出。由于担心离岸资本滞留不归和葬送改革成果,俄央行一直难以下决心恢复资本管制。而我国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同样面临资本管制逐渐解除、资本账户逐步开放的要求。在当前宏观经济走向不明、自身软实力落后、金融抗风险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我国开放资本账户的风险依然巨大。目前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相对量和绝对量早已超过俄罗斯,但在如何控制资本大规模流动上还缺乏经验。虽然中国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但国内金融市场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一旦出现经济波动和汇率贬值预期,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潜在风险突然暴露,大规模的资本瞬间外逃应是可以预知的事情。

  必须承认,中国之所以能够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幸免,适当的资本账户管制功不可没。货币国际化应是大国经济崛起水到渠成的结果,并非人为推动就能如愿,通过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并非正确的选择。在中国逐步推进金融开放的过程中,不必急于追求资本账户完全可兑换,而应认真研究和吸取俄罗斯的教训,审慎开放资本项目,避免出现短期国际资本的大进大出和套利套汇,造成国民财富的巨大损失,进而确保本国金融安全。

  第二,避免对单一产业和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西方制裁和卢布危机暴露的是俄罗斯经济的“陈年旧病”,即经济增长对能源和资源出口的过度依赖。能源对俄罗斯经济发展无疑具有全局性的影响。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在国际油价不断上升中获得了许多实际利益,不仅扭转了连续十年的经济衰退局面,而且在国际能源市场异军突起,成为挑战欧佩克的有力对手,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迅速扩大。但油价上涨在给俄罗斯带来诸多实际利益的同时,也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俄罗斯经济发展。目前俄50%的预算收入和60%的外汇收入来自石油、天然气出口,油市低迷对其无异于釜底抽薪。在应对未来油价下跌的“新常态”时,对油气资源的过度依赖令俄罗斯陷入被动局面,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敲响了警钟。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出口和房地产,而消费拉动则长期乏力,出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结构失衡。近年来,外部市场的疲软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而过度依赖政府大规模投资又形成了大量过剩产能,导致中国经济亟待转型,即从过去几十年长期依赖投资、生产要素、大规模投入转向依靠创新、质量、品牌等新经济增长模式。同时,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必须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发展经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俄罗斯卢布危机还表明,长期的产业失衡、大规模地依赖某个单一产业的经济是不可持续的。任何一个大国都要有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来支撑其国际地位,各产业之间也只有相互配合、协调运作,才能发挥更高的效率,为本国人民提供丰富的产品。近15年,在专注能源的同时,俄罗斯以往具有优势的制造业却处于衰退状态,除食品工业外,几乎所有的部门都依赖西方供货,就连辅助油气产业100%的软件、80%的技术均依赖进口。在创新竞争力领域,俄罗斯已经掉到G20的第三方阵中。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未来必须继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应对当下发达国家兴起的“再工业化”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形成独特的符合国情的制造技术和制造业升级路径,从而带动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oz/2015-01-19/2981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35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5-01-19 关键字:欧洲  小小环球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