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全球

打印

美国总统大选「民主政治」的含金量高吗?

美国总统大选「民主政治」的含金量高吗?


谭中
(旅美退休教授)

原载:《海峡评论》



直接选举是西方舆论辨别「民主」与「独裁」的唯一尺度,被认为亚洲国家中不「民主」典型的中国在半个世纪以来产生的最高领导层和亚洲其他国家相比都是相当不错而没有家族裙带关系的。但本文不想探讨这一问题(虽然它是最值得探讨的)。最近笔者到上海参加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会外和一位当地年轻学者争论直接选举是不是「民主」政治的要素问题。他似乎觉得:苏联解体以后俄国有了直接选举就是一大进步(影射中国政体仍然落后),我却举了美国当前总统大选的例子说明直接选举不是怎么了不起的。年轻人肯定是崇拜西方「民主」的,他对我贬抑美国总统大选颇为惊讶却又不敢反驳,我也没有机会去向那位没被我说服的小伙子详细解说。

美国民主机制两大特点
不管中国年轻朋友看不看得到《海峡评论》,我都想借这一论坛来发挥我对当前美国总统大选的一些观感。我认为美国总统大选是美国独特的、天下无双的最热闹、最奢华、最富戏剧性、夸张性、欺骗性的政治表演。美国的总统选举「民主」机制的两大特点是:(一)4-3-1周期,即四年一届的总统期间,三年正常运作,最后一年搭擂台竞选,乱哄哄、啭喳喳,唇枪舌剑、花言巧语,轰轰烈烈,真真假假;(二)一年竞选期间,政客都变得无比谦虚,普通选民形式上当家作主;四年统治期间总统专横跋扈、为所欲为,再坏也没法赶他下台。华盛顿那些国会议员也是高高在上,搞派系之争,为自己谋福利,很少反映民间呼声。二○○五年九月四级飓风「卡翠娜」袭击南部新奥尔良市,数万穷苦市民受困于洪水中,临时被收容在体育馆和大会议堂的难民断粮、断水、断药、断电,甚至遭到枪杀、强奸,美国总统、副总统却清静无为地度假,既不看报、又不看电视的布希总统第三天才听说有此事。连美国评论家都说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坏的政府(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教育部长伦纳甚至说,布希应该被枪毙)。如果在别的国家,国会马上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使得政府倒台,美国却没有这种机制,布希照样高高在上、悠哉游哉当总统。印度人按传统结婚,新郎、新娘接连好几天经受各种疲劳轰炸的仪式,人们说,目的是使他们印象深刻得一辈子不反悔(这样婚姻制度得到巩固)。我看,美国总统大选也这样,一年的疲劳轰炸以后选民对自己产生的总统和副总统根本没有反悔的余地。

奥巴马已募到四点四亿美元
这样的总统选举「民主政治」的含金量很低,可是美国大选却听得到金钱的叮当响声。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已经得到捐款四点四亿美元,八月一个月内就捐得六千六百万美元,破历史纪录。这口口声声反对「既得利益」的、想以平民之姿进入白宫的奥巴马最近到好莱坞亮相,凡是要去和他共进晚餐的,需付二万八千五百美元。到投票时止奥巴马搜刮的民脂民膏将超过五亿,一旦他输掉,这些可以建立几十座普通大学的钱都打水漂了,可见美国大选的奢侈。一个年收入在一万或数万美元的普通老百姓做梦也别想利用美国「民主」来改革美国政治弊端。借用林肯总统的名言,「民主」是「of the people/属于人民的」、「by the people/人民创造的」、「for the people/为人民谋福利的」(孙中山译为「民有、民治、民享」),美国总统大选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前面我形容美国总统竞选「乱哄哄、啭喳喳,唇枪舌剑、花言巧语,轰轰烈烈,真真假假」,一点也没有夸大。我在电视上也不知听过多少总统候选人的演说了,所有人的讲演都是王婆婆卖瓜,一方面揭露一些美国政治生活中的缺点,另一方面吹嘘自己怎么能干。一般来说,民主党候选人比共和党候选人更是假话连篇。过去希莱莉竞选时的吹嘘常常被媒体抓住小辫(因为主流媒体特别有意找她的错误),但无大碍。当然,这次竞选中吹得最天花乱坠的莫过于当今民主党正式候选人奥巴马。这奥巴马从黑马变成红星,大概也只有美国才有可能。他自己洋洋得意地在美国、在柏林演说时说,他和人们心目中的美国领袖、和美国钞票上的人头毫无相似之处。他父亲是非洲肯尼亚人,是黑种回教徒,奥巴马自己的名字中有「侯赛因」一字。现在共和党以及美国保守势力在口头、文字、报刊上、网上到处宣扬奥巴马不是基督教徒,不爱美国,很多文化水平低的美国人也搞不清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一切并不表明美国是个「伟大」的民主国,只能说美国是无奇不有。

科学地分析,这次奥巴马一步登天从头到尾都不是普通老百姓的意旨,我这是经过一番研究得出的结论。我在几个月以前就写过:这奥巴马不是自己从黑角里杀出来的程咬金,而是民主党内反克林顿家族势力大联合祭出的粉碎希莱莉.克林顿重回白宫计划的雇用「杀手」。希莱莉于一九九二年她丈夫竞选总统时就锋芒毕露,帮丈夫竞选如虎添翼,被丈夫比尔.克林顿形容为「买一送一」。从那时开始,她就毫不掩饰自己有朝一日也变成美国总统的雄心壮志,十余年来希莱莉一直是美国政坛的红星。平心而论,希莱莉在白宫当了八年智商高、在政治上抛头露面的「第一夫人」后马上胜选为纽约州参议员,在国会与社会上都大显身手。每次全国国会或各州选举,她都积极去帮助民主党人胜选。她和丈夫在美国上层社会头光闪烁,募款易如反掌。在美国社会,越是到达她这样的地步越是遭人妒嫉。她本人也欠缺谦虚,容易得罪人。这次民主党初选中,所有妒嫉希莱莉的党内元老(包括参议员肯尼迪、克里、众议院议长佩洛茜等)、骨干、普通党员结成「老中青」大联合,使得希莱莉的总统梦付诸东流,是美国「民主政治」史上暗算、暗害的突出事例。

幕后既得利益在恶斗
其实,这一场民主党内的暗算、暗害也等于使这次民主党从共和党手中夺回执政权的机会大受损伤。如果这次民主党推出的正式候选人是希莱莉.克林顿,那这竞选的最后阶段就不会这么艰巨了。因为希莱莉会得到大多数美国黑人、拉丁裔以及白人中广大妇女和劳工阶层拥护,在党内初选时没有选她的知识分子、激进分子、年轻一代也会转过来支持希莱莉而绝对不会去选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的。正是由于这次民主党初选主要是党内反克林顿势力联合起来为了削弱克林顿家族「霸权」而和克林顿夫妇与他们的坚决支持者进行激烈的斗争,前者的主要关注不在于捧出党内最理想的总统候选人来,而在于找到最能摧毁希莱莉当选机会的重磅炸弹。因为克林顿夫妇在美国黑人中威信极高,如果找一个白人政客是极难阻挡希莱莉得心应手的,因此出了一记高招,把初出茅庐、名不见经传的奥巴马捧出来当「杀手」,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奥巴马是否有足够的威力击败麦凯恩或其他共和党候选人。

民主党主宰势力捧出混血黑人奥巴马来似乎使人感到数百年来歧视黑人的美国已经进步到能够选出黑总统的地步了,究竟是否如此还难断定。我在美国看到的现象是:不但许多白人,甚至连拉丁裔及其他移民(特别是华裔)对黑人都没有好感。奥巴马本人、他夫人、他的教堂与牧师(现在脱离了),绝大多数黑人公众领袖以及芝加哥大学黑人问题专家都认为美国社会仍然严重歧视、压迫黑人。在民主党初选时,克林顿夫妇其实没有打「人种牌」却背了这一罪名,引起越来越多、最后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民主党黑人选民投了奥巴马一票,这一发展又引起反弹,把许多民主党白人选民逼到希莱莉阵营而最终旗鼓相当。从全国来看,黑人选民对美国总统大选的决定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如果再像民主党初选时那样产生种族对立情绪,奥巴马必败无疑。

这次民主党超前捧出黑人奥巴马的结果是许多行家预料到的、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充分表现出来的、至今没有彻底解决的民主党内的分裂,主要是许多坚决支持希莱莉的民主党人,特别是白人妇女,坚决不支持奥巴马。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竞选阵营看清了这一点,不但捧出了比奥巴马更年轻、更名不见经传的阿拉斯加女州长佩琳,而且大张旗鼓地争取希莱莉的支持者。奥巴马竞选阵营没有找希莱莉当副总统候选人以及麦凯恩竞选阵营出人意料地捧出佩琳,使得本次美国总统大选一波三折,本来死气沉沉的麦凯恩竞选活动突然出现活力,而本来应该所向披靡的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前景凶多吉少。我们当然看得清楚,这种戏剧性的发展根本不是为了美国「民主政治」,只是幕后既得利益之间险恶的勾心斗角的写照。

轮到共和党玩奥巴马的魔术了
《华盛顿邮报》九月十七日刊载格尔森(Michael Gerson)写的以「奥巴马的恐慌」为题的文章说:「奥巴马竞选缺乏根底、被动反应、心态恐慌」。文章认为奥巴马害怕坚持原则,随着民主党传统智慧而投机取巧。奥巴马选拜登为搭档就首先破坏了自己大力提倡的「change/改变华盛顿」的立场。做出决定的当时正逢俄国进军格鲁吉亚,奥巴马集团就把外交经验当作选择副总统候选人的关键要素,但格鲁吉亚危机马上过去,不但暴露了奥巴马选择不当,更使旁观者觉得他忽视党内团结而舍弃希莱莉。文章认为奥巴马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关键演说也放弃了自己一贯主张的「两党团结」原则而顺从民主党内智囊的劝告对麦凯恩大肆攻击,把美国现状说得一无是处,把麦凯恩说成无用之人。文章说,在竞选初期喊出要「击退恐惧、疑惑与愤世嫉俗」、提倡全国团结一心的政治家(指奥巴马)已经退出了竞选;正在竞选的奥巴马是被指责民主党人手段不够狠毒的党内智囊牵着鼻子走,又把美国大选带回派别争夺中去。

风水轮流转,现在是轮到共和党玩弄使黑马变成红星的魔术了。前面提到的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乘民主党内分裂而捧出佩琳当奥巴马的「杀手」,佩琳一上台就跳到舆论聚焦中心,甚至使奥巴马黯然失色。当初奥巴马露头,由于长相不错,出现了许多崇拜他的「Obama girls/奥巴马女郎」。曾经竞选过州级「美女」(并且获得某某「皇后」头衔)的佩琳现在成为媒体的偶像。佩琳也颇有口才,说话时表情丰富。相比之下,奥巴马讲演学究气味浓厚,甚至被人称为「professorial/教授式」,佩琳却说出大众语言,人情味浓厚,更能和听众打成一片。自从她亮相以后,到处都请她去讲演,人们去听她竞选的热烈场面就像去看好莱坞大明星那样。现在麦凯恩在全国各地的竞选活动,如果有佩琳同时出现,欢迎的热情就倍增。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麦凯恩和佩琳接受了正副总统候选人资格以后,许多共和党人开玩笑说,应该把搭档的两者顺序换一换——让佩琳当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当副总统候选人。

美国是商业社会,明星的知名度立刻从商品市场反映出来。在短短三个星期内,佩琳的形象符号早已在市场上走俏。商店里像酷似佩琳的洋娃娃以及相似于佩琳所戴的眼镜都被抢购一空。刻有佩琳肖像的南瓜卖价一百二十五美元,佩琳式假发卖价七十五美元,印有佩琳相、美国旗和「冰球母亲支持佩琳」字样的小小冰球卖价十五美元。互联网上销售佩琳的纪念品有一千五百种,民主党副总统拜登却只有二百九十八种。佩琳纪念品是九月初开始在互联网CafePress销售的,到九月十三日的一周之中,佩琳纪念品占总销售量的百分之三十二,麦凯恩占百分之二十九,奥巴马占百分之二十八,拜登只占百分之五。

捧出佩琳 孤注一掷
这次共和党阵营有意先让奥巴马选出副手以后再决定谁当麦凯恩的副手是想变被动为主动。麦凯恩本人对共和党初选时露面的政客一个也不喜欢,倒是属意于个人好友、马萨诸塞州亲民主党的独立派参议员李伯曼以及前本土安全部长汤姆.里奇当自己的搭档,由于这两人在社会问题上的见解和美国保守人士大相径庭,被麦凯恩竞选总部的智囊否决,他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就无可奈何,只能听党内智囊的安排。智囊团捧出佩琳也是孤注一掷,看中了佩琳的三大特点:一是思想行为保守、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二是既年轻、又漂亮、更有行政经验;三是她是女性。麦凯恩选了她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夺走奥巴马的头光,另一方面可以突出麦凯恩作为政坛着名的「maverick/标新立异派」形象。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佩琳也是「maverick/标新立异派」,麦凯恩选佩琳搭档就更证明他是不折不扣的「maverick/标新立异派」,这样就可以有力地还击民主党蓄意要把麦凯恩的胜利说成是「布什第三任」败政的逻辑。

当今美国舆论最热门的讨论议题是「佩琳效应」,它是对共和党阵营起了挽狂潮于既倒的效应,对民主党阵营起了正中要害的效应,奥巴马总部变得「恼羞成怒」,还有对克林顿夫妇与他们的坚决支持者所产生的感情上的微妙影响。麦凯恩大本营的政治部主任海姆(Mike DuHaime)公开透露了其「microtargeting/对准具体目标」战略:即争取民主党初选中的希莱莉支持者、不曾投票或没投票给希莱莉的民主党员。观察家看到参加佩琳竞选大会高喊「Sarah, Sarah, Sarah」(佩琳的名字)的群众中有许多虔诚的基督教徒,那就超越了坚决支持希莱莉的基本群体了。

九月二十九日出版的美国保守派《每周旗帜》(The Weekly Standard)杂志有叶茉莉Noemie Emery写的专门分析「佩琳效应」的文章,指出佩琳的出现在美国公众中,特别是妇女中,掀起了空前未有的反响。它透露了「Google/谷哥网」的「Palin’s pick is insulting to women/选佩琳是对妇女的侮辱」话题在三个星期中共有九十四万三千人次(绝大多数是妇女)贴了自己的看法,反映了许多踊跃与不踊跃投票的妇女的形形色色、有褒有贬的意见。

布莱德雷效应无疑还在
毫无疑问,「佩琳效应」的两大结果是:(一)挖奥巴马选票银行的墙角,(二)巩固麦凯恩的选票银行。上述《每周旗帜》文章谈到:佩琳的立竿见影的「效应」使得奥巴马竞选阵营大为恐慌,急切向希莱莉求援。「正当他(奥巴马)强调了她(希莱莉)失去重要性以后,却意识到今天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她」,这是女评论家叶茉莉一针见血地指出的莫大讽刺。她说:如果这次奥巴马胜选,希莱莉和丈夫比尔.克林顿都会变成「历史注脚」,总统不会尊敬希莱莉,第一夫人对她恨之入骨,副总统也不会当她一回事。如果这次麦凯恩胜选,希莱莉就会变成民主党最重量级的领袖,整个党都要靠她出来在二○一二年夺回白宫。从这一利益关系来看,希莱莉愿不愿意牺牲自己去成全在初选中一直对她没有公平对待的奥巴马就很难逆料了。

文章认为希莱莉和佩琳之间保持着和谐的共存关系。佩琳一露面就极力称赞希莱莉(说希莱莉是自己最崇拜的女性),希莱莉至今没有批评过佩琳(也没有正面攻击过麦凯恩)。前总统克林顿对佩琳的评论却是:「我可以理解她为什么这么红,我们不应该小看她,她有直觉的本领」、「她是个本能的强有力的候选人、有令人信服的事迹」、「作为妇女是令人激动的」,克林顿这样说。

文章认为佩琳巩固麦凯恩的基层支持是十分重要的。二○○四年的大选中,布希所得白种妇女选票超过百分之十一,是获胜的主要原因。这次如果佩琳能既巩固麦凯恩的选票银行又挖掉奥巴马选票银行的墙角而到达上次布希获胜时那样的地步也就大功告成了。可是话又得说回来,这次是总统大选,角逐的中锋是麦凯恩和奥巴马,佩琳的影响再大也只能起助动作用。再者,佩琳亮相还不到一个月,还要看今后一个多月决战阶段她是否能继续鹤立鸡群,特别是在和民主党对手辩论以及接受记者盘问时能否经得起考验。

最近突发的美国金融风暴对曾经形容美国经济基础坚实的麦凯恩是不利的。民意调查总的来说也是奥巴马不断领先。到目前为止,最终大选结局会怎么发展仍然不太明朗。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治中有一种叫做「Bradley effect/布莱德雷效应」的现象。一九八二年黑人领袖布莱德雷(Tom Bradley)竞选加利福尼亚州长,他在民意测验中的支持率一直领先,但结果落选。这民意测验不能正确反映实情,是因为那些心中不喜欢黑人的白种选民不愿意公开表露内心、免遭种族歧视之忌。现在这「布莱德雷效应」无疑仍然存在,是否会达到使奥巴马落选的强度则要由大选的结果来答覆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qq/2013-05-01/332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1 关键字:美国大选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