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耀邦:奥巴马---一名战士
奥巴马:一名战士
(加)马耀邦著 林贤剑译、林小芳校
2011年3月28日,也就是美国对利比亚发动军事攻击9天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终于向其国民发表演讲,解释了他发动战争的理由:“一直以来,美国扮演着全球安全之锚和人类自由倡导者的角色。考虑到军事行动的风险和代价,我们当然不希望使用武力解决世界上的许多挑战。然而,当我们的利益和价值观遭受威胁时,我们有责任付诸行动。”1
奥巴马先生为其“人道主义干预”声辩称,这是为了阻止即将在利比亚发生的大屠杀。他描绘了一幅可怕的利比亚局面:“面对全世界的谴责,卡扎菲选择了进一步升级其攻击行为,向利比亚人民发起一场军事运动。无辜的平民遭到屠杀。医院和救护车也受到攻击……在这个特殊的国家——利比亚,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面对的暴力达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程度。”1
遗憾的是,正如李怀特(Lee Wrights)所指出的,奥巴马先生对利比亚的战争是“基于谎言和歪曲事实,奥巴马总统不断炮制和扩大这种欺诈行为。有关这次军事行动的一切都是一个谎言,包括为这次行动辩护的声明,证明空袭合法的伪造的联合国决议,以及欺骗性的‘禁飞区’的落实。”2
麦克莱齐报业集团的新闻记者克里斯·亚当斯(Chris Adams)指出,利比亚叛乱是由赫夫特(Khalifa Haftar)领导的。赫夫特曾是卡扎菲的高级将领,20世纪80年代末在乍得湖爆发的灾难性的军事行动之后,他背叛了卡扎菲。实际上,他是被美国支持的侯赛因·哈布雷(Hissene Habre )政府俘虏了,继而投靠了受美国中央情报局资助的反卡扎菲组织——拯救利比亚全国阵线(National Front for the Salvation of Libya)。后来,由于哈布雷政府在乍得被推翻,赫夫特民兵组织随之瓦解。在美国中情局的资助下,赫夫特及其反卡扎菲民兵组织成员于是迁移至美国。过去二十年来,赫夫特成为中情局的一笔财富,他居住在弗吉尼亚,毗邻位于兰利的中情局总部。4
据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资料显示,“在中央情报局的大力支持下”,赫夫特于1988年建立了利比亚国民军。52011年3月14日,赫夫特返回利比亚,负责发起推翻卡扎菲的运动。并非巧合的是,奥巴马总统也在这一时间发布密令,也就是签署“总统调查令(presidential finding)”,授权中央情报局采取秘密行动,推翻卡扎菲政权。6
美国的干预以推翻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为目的,这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这场干预与人权和民主并无多大关系,因为卡扎菲政权已经持续四十多年,利比亚向其国民提供免费的医疗卫生和教育,一直被公认为是拥有高生活水平的非洲国家之一。人们只能借用奥巴马总统的言论提出疑问,美国政府为何决定,“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国家——利比亚”,推翻卡扎菲政权,攻击一个主权国家。1
自执政以来,卡扎菲已经清楚地表明,在与西方的交往中,他与其他中东统治者迥然不同。卡扎菲是有志气的,他并不希望像埃及的穆巴拉克政权一样,成为美国和以色列的附属盟友。与之交往的西方商人对他的描述是“捉摸不透、反复无常和性情暴躁”。7最初,卡扎菲从跨国公司获取更多石油收益的方法之一,就是提高原油价格和税收。随后,他开始对西方石油公司实施国有化。西方石油巨头的技术人员遭受敌视和骚扰,迫使他们放弃利比亚油田。这些油田逐步由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接管。
在政治上,卡扎菲支持巴勒斯坦事业。为此,1979年,美国将利比亚列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之一。随着1979年美国驻的黎波里大使馆的关闭,美国和利比亚的关系进一步恶化。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称卡扎菲为“中东疯狗”,他于1986年对利比亚实施制裁,并进行轰炸。1988年,泛美航空公司班机在苏格兰的洛克比爆炸;1989年,利比亚袭击一架法国客机。之后,利比亚与西方的石油贸易和经济关系猛然中断,这导致利比亚的经济迅速下滑,利比亚的人均收入下降了20%。7
经济困境,加上担心利比亚可能成为美国总统小布什“反恐战争”的下一个目标,导致卡扎菲在2003年宣布放弃发展核武器。当时,美国正在对伊拉克发动战争。至2006年,利比亚与美国和西方的关系重新回暖,国际制裁被移除。美国也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撤除。
结果,西方石油公司尤其是美国跨国公司蜂拥进入石油含量丰富的利比亚。“卡扎菲的战略是偏向美国公司,而不是道达尔等欧洲公司,尽管事实上欧洲公司在制裁期间一直支持利比亚。”7然而,卡扎菲还是对西方公司施加了苛刻的条件,将它们的股份减少至略高于10%。让西方石油巨头不快的是,卡扎菲又一次表明,他仍然掌握着利比亚的自然资源。7
更为不可忍受的是,2009年1月,也就是奥巴马就职典礼之时,卡扎菲再次谈及石油工业国有化的问题。他声称:“石油如今应当归国家所有,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产量,更好地控制石油价格。”8从而,西方石油公司决定让卡扎菲走人。
除了石油之外,水资源是西方公司大有利益可图的另一资源。据报道,利比亚的沙漠之下发现了大量的水源。“大多数水资源拥有14000年至38000年的历史。卡扎菲开始通过数英里的管道和水库,向各个城市输出水源。”9“卡扎菲的计划是让利比亚的沙漠开花,有人誉之为‘世界第八奇迹’。”8随着一个330亿美元的大人工河项目的宣布,“卡扎菲称之为第三世界的礼物。”他宣称,“美国对利比亚的威胁将加倍”,因为“据报道,伦敦和华盛顿对这个项目感到‘震怒’。”8
对于利比亚拒绝加入美国非洲司令部,伦敦和华盛顿同样感到震怒,“卡扎菲拒绝对西方在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军事行动进行积极捐助。”10新的美国非洲司令部简称为AFRICOM,由小布什政府于2007年设立,其职责是,“实现非洲军队的专业化,使他们更加具有战斗力。”11设立非洲司令部是由美国传统基金会的詹姆斯·卡拉法诺(James Jay Carafano)和加德纳(Nile Gardiner)提出的,“他们勾勒了一幅如何运用军队控制那片广阔大陆的蓝图。”12在“人道主义援助和安全合作”的名义下,他们高声宣布,“当重大的国家利益遭到侵犯时,基于正当防卫的理由,先发制人的攻击是合法的。”12这种关于侵略战争的立论与奥巴马总统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的声明似乎有太多相似之处。
卡拉法诺曾任美国中校,加德纳曾任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外交政策研究员。在他们两人看来,对利比亚和索马里等国家采取军事行动是有必要的。
显然,美国正在非洲遂行控制资源的战争,“但这也是小布什政府锁定中国战略的一部分。中国在非洲的‘威胁’一直是美国传统基金会和企业研究所的关注焦点。”12
究其缘由,是因为近些年来,中国进口的30%石油来自非洲,中国对非洲地区的援助一向慷慨大方。中国还对尼日利亚、安哥拉和苏丹的石油业投入巨资。12并非巧合的是,除了安哥拉、苏丹和尼日利亚之外,利比亚也是中国从非洲获取石油资源的主要国家之一。因此,攻击利比亚的第一条可以解释的理由,是破坏中国在该地区不断增长的商业利益,因为30000名中国工人已经撤离利比亚。利比亚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商业和战略利益的损害是巨大的。
利比亚战争充分暴露出,奥巴马“不仅继承了小布什的战争政策——事实上是全球精英的战争政策,而且扩大化。”13自执政以来,奥巴马对小布什的政策鲜有改变,如“继续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驻军;五角大楼和中情局加强了在巴勒斯坦的恐怖主义行动;关塔那摩监狱继续开放。”13这与奥巴马在选举期间所作的承诺完全背道而驰,当时他猛烈抨击小布什的战争行为。与其大多数前任一样,奥巴马再次利用谎言和欺骗误导其选民。
这提出了美国式民主的本质问题。9·11事件后的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在“全球反恐战争”的旗号下,“美国政府在战争、间谍活动和秘密行动上投入数以千亿计的美元。美国人民依然认为,他们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受害者’。由于美国承担了整个中东挥发性的婚礼和葬礼,美国媒体和政治阶层始终处于持久的危机状态,这与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身份不相吻合。”14在这种气氛下,法定程序被忽视,法定授权遭到抛弃,借助反恐的名义,刑讯、绑架和虐待俘虏成为美国军队和秘密行动的例行公事。
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侵略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义危机,数以十万计的平民因此死亡,数百万人沦为难民。然而,奥巴马仍然有勇气在人道主义干预的名义下,发动另一场战争。小布什的前白宫律师杰克·戈德史密斯(Jack Goldsmith)表示,奥巴马无视其选举时的豪言壮语,“他不仅承延了小布什和切尼的恐怖主义政策,而且强化了该政策。”15
曾在小布什政府任职的前中情局局长迈克尔·海登(Michael Hayden)指出:“关于如何在国会上为其执行秘密行动的权力进行辩解,在这一点上,奥巴马已经变得与小布什总统一样,充满挑衅性。”15因此,奥巴马违背宪法,在未经国会批准的情况下发动对利比亚的战争,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美国担负着不堪重负的债务,其赤字达到破纪录的数以万亿计的美元之时,奥巴马却在利比亚发动了另一场新的战争,进一步推动美国在海外的军事扩张。由于战争和海外承诺,在未来几年里,美国将面临一万亿美元的赤字。
美国沉迷于侵略主权国家之时,正是美国工业基础遭受严重破坏之时。美国的失业人口猛增至2000多万,这是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的基础设施处于失修的状态,而基础设施对一个现代化工业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人们无法想象,任何一位美国总统,会仅仅为了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在继续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战争之外,又在远离本国数千里的地区发动另一场战争,这要么是虚构的,要么另有其因。然而,有人可能认为,这是美帝国主义战争文化的自然结果,在这种文化中,战争永不停息。在美国,人们欣然接受战争,视其为天然之事;他们对战争已经习以为常,因为肆意破坏和杀害无辜平民等事实已经被电视和媒体完全抹煞。在美国,小布什战争已经变为奥巴马战争。奥巴马是一名战士,他不是“轻量级的小布什”,而是“重量级的小布什”,这个称号他当之无愧。
注释:
1. President Obama: “Address to the Nation”, March 28, 2011.
2. Wrights, Lee: “Lies, Damn Lies, and Presidential Statements”, AntiWar.com, April 2, 2011.
3. Adams, Chris: “Libyan rebel leader spent much of past 29 years in suburban Virginia” McClatchy Newspapers, March 26, 2011.
4. Martin, Patrick: “A CIA commander for Libyan rebels”, wsws.com, March 28, 2011.
5. Martin, Patrick: “Mounting evidence of CIA ties to Libyan rebels”, wsws.com, April 4, 2011.
6. Horsenball, Mark: “Exclusive: Obama authorizes secret help for Libyan rebels”, Reuter, March 30, 2011.
7. Sereni, Jean-Pierre: “Why the oil companies decided Qaddafi Has to Go”, Counterpunch, April 8-10, 2011.
8. Arbuthnot, Felcity: “Libya: Oil, Banks, the United Nations and America’s Holy Crusade”, Global Research, April 5, 2011.
9. Wearechange.Org: “Libya: Blood for Oil becomes Blood for Water”, April 4, 2011.
10. Petras, James: “The Euro-U.S. War on Libya: Offical Lies and Misconception of Critics”, Global Research, March 30, 2011.
11. Engdahl, Williams F.: “China and the U.S.A. in New Cold War over Africa’s Oil Riches”, Global Research, May 20, 2007.
12. Hallinan, Conn: “Guns, Foundation and Free Trade”, Counterpunch, July 14-15 2007.
13. Nimmo, Kurt: “Obama Sucessfully Demobilized the Anti-War Movement”, Prison Planet.com, April 8, 2011.
14. Feldman, Andrew: “Review: The American Way of War: How Bush’s Wars Become Obama’s”, August 20, 2010.
15. Greenwald, Glenn: “The vindication of Dick Cheney”, Salon, January 18, 2011.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qq/2013-05-01/4026.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