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全球

打印

刘仰:跨国公司,新的殖民主义

跨国公司,新的殖民主义


刘 仰 

    

    美国至今没有真正的海外殖民地,但它对全球的控制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强国。美国比英国高明,殖民地的管理成本很高,容易失控,也不地道,所以美国通过跨国公司的经济占领,来达到全球殖民的目的。这种新殖民方式,攫取财富的速度比领土殖民来得更快。
    自从西方领导的现代化占据世界中心舞台以来,世界变得如此现实:胜者为王,有钱就有一切。不管我们是否喜欢这个现实,这个难以改变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面对。中国谋求发展,也不得不以此为重要前提。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的霸主,就在于它拥有了最多的财富。美国之所以成为无数人向往的伊甸园,也因为它的富裕。没有了富裕,美国社会将无法想象。这个国家保持正常运转,只有增长财富,而且,必须不断增长。
    有人说,美国没有占领过殖民地,这是它与早先西方强国不同的地方,因而更容易成为榜样。这一说法容易造成误导,但不影响它表达的含义。从美国本土与其他国家的领土关系看,除了像菲律宾这样时间不长的殖民地外,美国确实没有像英国那样,成为殖民地遍布世界的“日不落帝国”。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美国本土就是抢占而来的,美国是把它的本土当成“无主土地”据为己有的。如今,天上已不会掉下这样的大馅饼。因而,美国200多年历史中,前100多年,美国的主要财富来源,就是开发自身这块“无主土地”的丰富资源。这样的条件,除了澳大利亚、新西兰之外,其他任何国家是不可能拥有的。
    美国在开发本国丰富资源的阶段,确实很少向外扩张。在这一时期,很多勤劳、聪明的美国人,在这片“无主土地”上找到了无数致富的机会,从无到有的过程轻而易举,并且快速。如今,如果谁再拥有另一块像美国一样大片的“无主土地”,注意,不能是撒哈拉沙漠那样贫瘠的土地。我想,再出现一个“从零开始”的国家,肯定会比美国做得更好。到20世纪初,美国仅靠开发本土未受“文明”打扰的丰富自然资源,就在很短的时间里,超越英国成为世界GDP总量第一的国家。英国人把印度殖民地当成大英帝国的明珠,我们完全可以说,美国本土的“无主土地”就是美国自己的“印度”明珠。哥伦布给美洲所起的名字,真的仿佛是天意一般。而且,美国的印度比英国的印度更大、更富饶,成本更低——连“人”都没有。不管怎么说,英国的印度“明珠”还要留出一部分财富给数量庞大的当地人,而美国只需把自己的“印度”看成 “无人”的“无主土地”,全部据为己有。
    进入20世纪,美国本土资源开发得差不多了。其典型标志就是石油。自从石油取代煤炭,成为“工业的血液”以来,美国在一段时间里是世界上石油产量第一的国家。直到感到自身石油资源开始短缺,美国的石油吸盘开始伸向了世界各地。从此以后,美国赚钱的手段发生了变化。美国像英国一样在世界各地搜刮财富,但使用的方式不再是粗鲁的殖民地,而是看起来文雅许多的跨国公司。美国的赚钱“特种兵”,伴随着战争胜利,走出国门,真正闯入了世界。美国比英国的高明在于,殖民地需要巨大的管理成本,跨国公司则可以免去这些成本,以更小的代价赚更多的钱。
    美国比英国更高明的“新殖民方式”,就是金融以及相配套的美元霸权。当人们意识到国家主权不可侵犯的时候,却对美元的金融霸权没有多少抵抗能力。美元像当初野蛮的殖民地入侵者一样,时时侵犯着其他国家的金融主权。如今,人们已经看到了美国这一“新殖民主义”的危害。如果说领土殖民地的纷纷独立,导致了大英帝国的衰落,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说,金融殖民地的纷纷独立,将导致美国“新殖民主义”的破产。换汤不换药的手段,都是靠扩张搜刮世界。当人们看清这一点,游戏就该结束了。
    本章不讨论美国开发自身“印度”的幸福岁月,只从几个侧面,探讨美国在当今世界的发财手段,以及这些手段面临的内在危机。
    一、跨国公司,非领土化殖民
    跨国公司与领土殖民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以占有当地财富为目的;向当地输出宗主国的文化;依靠经济力量和实力打击本土商业力量,谋求垄断利益。尼日利亚50%的石油被美国人拿走,至今一贫如洗。中国本土的乐凯胶卷,遭到“富士”和“柯达”两巨头的联合夹击。备受中国年轻人顶礼膜拜的微软,其殖民触角已经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
    500年前,从西班牙进入美洲开始,西方文明发财致富的主要手段就是抢占殖民地。殖民地的财富来源,一是直接抢劫,二是对其他人种的非人道剥削。这一方式的集大成者就是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对于中国来说,西方文明的这一现代致富手段是不可能复制的,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表明,这丝毫不该成为西方国家对于已到手财富心安理得的借口。中国人和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清楚地意识到,西方文明延续400多年的旧殖民地手段是野蛮的,缺乏道德的,它不该成为人类的骄傲和榜样。
    殖民地方式在西方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甚至可以说,它就是西方文明的“奶妈”——没有殖民地,就没有西方文明的繁荣。
    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没有殖民地的漫长历史时期,因此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500多年前的文艺复兴,让西方从教会统治的轨道上,恢复到古希腊、古罗马的精神,从而也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殖民地方式。文艺复兴时期的哥伦布、达伽马等一批海洋探险家,像古希腊的伊阿宋寻找金羊毛一样,在世界上开拓着新的殖民地。来自文艺复兴的文化源头,并没有使他们感到这种方式有什么不对。殖民地方式的终结,导致大英帝国的终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地殖民地风起云涌的独立浪潮,标志着西方文明延续数百年的致富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殖民地的财富方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人们很容易看到的。原先殖民地纷纷脱离宗主国而独立,一种表面上的平等的确出现了,传统的殖民地方式再难有市场。但是,
    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并没有因为领土殖民地的消失而改变。
    根深蒂固的殖民地观念,在西方文明中并没有消失,文艺复兴后500年来依然健在,只不过换了更加隐蔽的方式。
    当今全球2%的人占有50%的财富,全球30亿人只占有1%的财富,全球90%的财富集中在北美、欧洲和日澳等少数国家。这就是新殖民主义的结果,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用跨国公司代替领土殖民地。
    跨国公司与殖民地相比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只要财产所有权制度在所在国受到保护,经济利益就不会受伤害;第二,只要所在国实行自由经济,跨国公司就一定是当地国家难以超越的经济庞然大物;第三,跨国公司积极寻求获得所在国的经济利益,而较少负担所在国的文化矛盾、民族冲突等政治负担。举例来说,在一个殖民地国家,宗主国还需要在军队、警察、文官管理系统花费大量的成本,但是,利用跨国公司一样是赚钱,上述成本都可以大幅度减少。因此,跨国公司经济最需要的就是所在国的经济制度与西方大国基本保持一致。之所以说基本一致,是因为它不一定需要所在国非是一个民主制度不可,只要允许跨国公司存在并不受影响,独裁国家也无所谓。伊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作为后起国家,在自由经济环境里,要与西方跨国公司竞争是非常困难的。跨国公司有一系列配套手段,可以使它在所在国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如合资办厂后吞并品牌,接手市场份额后弃用本土品牌;用广告和规模效益直接攻占本地市场;以并购方式吃掉本地企业等等。跨国公司这些手段能够奏效,前提之一是所在国的经济制度与之一致,跨国公司的资本力量极为雄厚,本土企业的资本无法与之匹敌。当国家主权保护了很多平等的政治权利时,跨国公司在自由经济的名义下,正穿过国家主权的栅栏,通过市场份额而占领一个个后起国家。
    也许有人说,等我们有钱了,也可以把西方大公司买下来。这是一个天真的想法。利比亚的卡扎菲早就这么想过,也这么做过,但没有成功。卡扎菲拥有石油资源,很有钱。他曾经提出一个战略,集中阿拉伯石油国家的经济实力,联合起来同西方打一场经济战争,例如购买西方大银行、大企业,操控西方的汇市、股市。卡扎菲较为明确的动作之一是企图控股意大利菲亚特汽车,意大利人差点同意了。还是美国人比较有头脑,立即意识到,卡扎菲的举动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美国向意大利施压,最终由意大利政府出面,否决了卡扎菲的这个收购计划。近几年,中国企业多次试图收购几家美国公司,都被美国议会否决。联想集团购买了IBM的一个部分,立即被从美国政府的采购名单中剔除。
    西方跨国公司在提倡自由经济时,还时常借助本国的政治力量,向所在国施加压力。美国以前有一个超级跨国公司名叫联合水果公司,现在,因为臭名昭著而改为“奇奎塔”。联合水果公司顶峰时,控制了全世界所有的香蕉贸易,并控制了中美洲很多国家的货运业、邮政业和金融业。20世纪50年代,中美洲小国危地马拉在联合水果公司控制之下,很多危地马拉农民失去了土地。危地马拉民选总统古斯曼向联合水果公司提出,由政府出钱购置一部分联合水果公司闲置的土地,交给本国无地农民耕种。这个提议惹怒了联合水果公司。联合水果公司掌握着大量危地马拉的土地,名义上要给危地马拉政府交税。为了少交税,联合水果公司把土地价格定得很低。现在,危地马拉要求按照联合水果公司报税的地价购买土地,联合水果公司怎么办?约翰杜勒斯在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都身居要职,曾经担任美国国务卿,而他曾经是联合水果公司的法律官员。联合水果公司通过杜勒斯的关系向美国政府揭发,指控危地马拉民选总统古斯曼有共产主义倾向。1954年,美国CIA支持发动对危地马拉的入侵,危地马拉陷入长达40年的战争,20多万人丧命。CIA特工翻遍无数档案也没有找到古斯曼通共的证据。但是,没有关系,联合水果公司的土地,没有被危地马拉政府低价买走,这就够了。
    尼日利亚是非洲文明古国之一,有着长达2000多年悠久的文明史,素有“非洲黑人文化诞生地”之誉。但是,500年前葡萄牙人入侵后,尼日利亚便陷入了无尽的苦难之中。葡萄牙人在尼日利亚干的最有影响的一件事情就是贩卖黑奴。此后,几乎所有西方崛起的大国,都先后加入到贩卖黑奴的行列中。如今,有些热衷寻根的美国黑人,已经把根找到尼日利亚了。尼日利亚在1914年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经济完全受英国控制。英国人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将各个殖民地都发展成单一的经济模式。例如,印度生产棉花,斯里兰卡生产茶叶,尼日利亚则专门生产棕榈油,用来制造肥皂。殖民地的单一经济模式,其实是英国人搞的计划经济,一旦进入市场,基本上没有什么竞争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不得不顺应全世界解放殖民地的浪潮,但英国人只让尼日利亚自治,没有让它独立。1956年,尼日利亚历史上最具现代意义的一件事情发生了。尼日尔河是尼日利亚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非洲第三大河。这条河向南流入大西洋。1956年,
    在其南部入海口附近的三角洲,发现了石油。尼日利亚为了本国利益,于1960年宣布独立。很明确地把石油资源变成本国的资源。但是,西方大国眼看尼日利亚的石油不能为己所用,便开始挑拨离间,暗中搞鬼。尼日利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大大小小250个民族或部族。西方人的龌龊手段就是挑动某个位于石油资源区的大部族闹独立。英法等国同时向尼日利亚政府和闹独立的部族提供武器,同时与尼日利亚政府开展石油开采的谈判,通过操纵内战,达到自己的目的。尼日利亚独立后由西方操纵的内战,一共死亡200多万人。西方人用这200多万条生命,换来了石油公司在尼日利亚的经济利益保障。
    尼日利亚人口将近1.3亿,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已经探明的油气资源储量是非洲第一、世界第五。目前石油出口量是世界第六。在53个非盟国家中,尼日利亚的经济实力占第四位。按理说,这样一个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国家,在2006年全世界石油价格暴涨的情况下,应该过着不错的生活,但是,尼日利亚的现实是,70%的人生活在每天1美元以下的水平。2006年,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很多地方绝对贫困的人口都在减少,但是,非洲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目前,整个非洲日均1美元以下的人口约3亿,其中9000万就在尼日利亚。     这么一个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国家,为什么成为非洲乃至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原因很简单:尼日利亚的石油财富绝大多数都进了西方跨国石油公司的腰包。目前,尼日利亚的石油开采权几乎全在西方跨国石油公司手中,这些石油公司主要是美国、英国、意大利、法
    国和日本的。尼日利亚石油50%出口到美国。尼日利亚的黑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遭受更大的损失。西方跨国石油公司在尼日利亚的石油开采活动,造成土地和水源的严重污染。没有开采石油的时候,尼日利亚百姓还可以种地、捕鱼,现在,地里长不好庄稼,河里抓不到鱼,黑人的生活甚至无法维持原先的低水平。尼日利亚原先欠下了西方国家大笔外债,勒紧裤腰带还掉了23,但是,由于利息和滞纳金,新的外债反而膨胀到原先外债的近两倍。西方国家愿意减免这些债务吗?尼日利亚是整个国家被西方跨国公司吸髓盘剥的例子。
    还有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从某一领域下手,将吸盘插入世界的每个角落。例如,在数码技术出现之前,世界上的胶片行业只有两大巨头,富士与柯达,德国的爱克发基本没什么影响。中国搞了一个乐凯,很快遭到两大巨头的阻击。再如,全世界手机市场的主要份额都为屈指可数的几家西方跨国公司所垄断,中国国有品牌很难有生长的空间。在软件行业,一个微软便在全世界所向无敌。在销售领域,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跨国公司同样形成了垄断。由此,我们大致可以总结西方跨国公司“非领土化殖民”的特征:一是彼此之间避免竞争;二是少数寡头以假竞争实行共同垄断;三是用新科技、新经济的先天便利垄断市场;四是通过销售等关键环节控制复杂市场的两头;五是通过知识产权之类的霸权实现垄断。
    这是一种新的占领,与传统殖民地一样,目的仍然是在世界各地搜刮财富。旧殖民地花费在政权、军队方面的庞大费用,现在变成交给所在国的优惠税收。旧殖民地的社会危机和道德难堪,现在变成所在国自己的腐败,与跨国公司无关。旧殖民地百姓的贫穷,现在变成所在国自身的“血汗工厂”。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有一个全世界最强大的武装,给所有跨国公司经济提供安全保障。如果说,旧殖民地是西方国家直接在殖民地国家安装了压榨机,那么,跨国公司的新殖民主义就是大章鱼,伸出无数吸盘,在每个落后国家吸取当地的民脂民膏;如果说,旧殖民地是光天化日下明抢,现在的跨国公司就是改头换面地暗夺;如果说,旧殖民地是枪炮轰鸣、血肉横飞的战场,跨国公司就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和杀人不见血的软刀。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富裕、强大的国家,但是,中国从来没有实施过领土和经济殖民地。中国文化的传播从来不具有进攻性,而是形成自己最合理的社会、文化、经济形态,在道德感召力的作用下,由其他国家和地区自愿决定取舍。中国的这一社会形态,不以财富为首要目标,不以军队为后盾。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花在军队上的钱,少一点是必要的,太多了,对于社会就是有害的浪费。因此,中国文化的高尚在于,不强迫别人,不欺骗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在当今世界找不到榜样。
    二、知识产权,一场“贼喊捉贼”的游戏
    西方人不止一次辱骂中国人为“小偷”,他们想把“知识产权”变成了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超主权的东西,甚至把它跟民主和人权挂在一起。而在中国人眼里,“知识”比“产权”更重要,袁隆平的水稻杂交技术在全球交流,就没有向西方收取产权费。当初中国的造纸、陶瓷技术也免费送给了西方“小偷”,现在他们搞出一点技术,却把中国人当做“小偷”来防范。
    除了跨国公司,知识产权也是一种超主权存在。主权国家普遍形成后,旧殖民地土崩瓦解,于是,西方文明强化了一些超主权的概念,建立新的非领土殖民。从理论上说,很多基本权利都可以成为超主权的存在。但是,非领土殖民的“新殖民主义”只需要对它有利的超主权,如经济自由、金融自由、知识产权,而不需要对它不利的超主权,例如迁徙和定居,以及中国最近提出的“超主权货币”。这种选择性的超主权现象,在西方强大的媒体宣传攻势下,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并且变成人们自觉遵守的游戏规则。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人为选择性的不合理。当资金可以在主权之外自由流动,人们都觉得很正常;当劳动力不能在主权之外自由流动,人们也觉得很正常。很少有人问:为何两者截然不同?
    知识产权已经被现代西方社会强化到了不适当的地步。受美国宣传的影响,知识产权已经在一些人脑海里固定成为一个超主权的概念。人们不假思索地认为,知识产权必须受到每一个主权国家相同程度的维护,个人侵犯知识产权就等于主权国家犯罪。稍加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知识产权着重强调的是产权,而不是知识。因此,这个超主权的存在,还是为了赚钱。按理说,一个好知识、有用的知识应该让大家都能分享,但是,知识产权在同意别人分享的时候,附加了额外条件。说实话,如果附加条件不太过分,大家也能接受;少数人若不接受,也难以说服众人。但是,如果附加条件明显不合理,并且带有强制性,有用的知识也可能变得有害于人类。更何况,在当今保护知识产权的口号下,很多被保护的,并非都是有益的知识,而只是打着知识的名义,大力寻求保护的“产权”。
    人们都说,信息技术之后,下一个技术突破是生物技术。美国在这方面不遗余力地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转基因技术是美国比较成功的生物技术之一,尤其在植物种子方面,美国的转基因技术正在世界各地开花。那么转基因技术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别人买了美国人第一批转基因的种子,有了收获,从中筛选优秀的颗粒作下一年的种子,美国人怎么办?千百年来,地球上所有地方的农民们都是这么做的。现在,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正在消灭大自然慷慨赐予人们的这个权利。
    美国人的做法之一是,使用他的转基因种子,必须搭配他生产的某种农药才能正常生长。比方说,某公司的除草剂可以杀死所有草本植物,除了此公司的转基因种子。但是,这种办法只能保证必须买除草剂,不一定必须买种子。于是,在美国农业部指导下,美国跨国公司利用生物技术发明一种绝育的种子,也就是说,种子只能种一季,不会有后代。但是,这两种方法太霸道,难以阻止人们采用传统种子。于是,美国的知识产权决心推翻这一人类千百年的传统。据介绍,美国人正在开发一种技术,将转基因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在转基因植物的叶子中加入一种成分,肉眼看不见,但这种成分可以发出特殊的光,让太空卫星接收到。由此,美国人就能在全球范围内守卫自己的知识产权。
    虽说这个方案还在设想之中,能否成功尚是未知数,但这个由知识产权过度保护而产生的设想,说明了几个问题。
    第一,如果这种植物种子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粮食作物,人们的生活就受到了更多的控制。以前人们只要有块地,种点粮食,养点家禽家畜,山高皇帝远,日子可以过得自由自在。未来,这种技术一旦推广,不光粮食,鸡鸭猪狗都可以使用,不管你想采取怎样最低级的谋生手段,知识产权所有人立即就追上来向你收取使用费了,收多收少还像微软一样,全由它说了算。还让不让人活了?这种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开始侵犯基本人权。
    第二,可以想见,这种技术开发的投入应该是很大的,但是,美国人投入这么多钱,不是为了产量更高、品质更好,而只是为了收费的时候一网打尽,别想有漏网之鱼。这实际上是对人类无用的知识,只是对个别人赚钱有用的“产权”。这种太空种子的成本也会很高。一旦技术开发成功,权利人一定会大力推广,尽快收回投资,一劳永逸地赚大钱。然而,世界上植物种子众多,千百年来,无数的农民都是自己培养种子,人们不用美国的太空种子怎么办?美国岂不竹篮打水一场空?很明显,如果出现那种情况,知识产权的所有者会寻求美国政府的保护,美国会积极配合跨国大企业,用各种各样手段,强行推广他们的太空种子,威逼利诱,包括使用武力和战争。世界将成为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天堂,同时成为其他所有人的地狱。这种太空种子技术还没有问世,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却已经有了某种流氓气息。
    任何事物都不能绝对,好东西好过了头,也就变成坏的。吃人参也能吃死人。中国古人说“过犹不及”,过头了,就会走向反面。知识产权也不例外。美国利用世界贸易组织(WTO)将贸易与知识产权紧密挂钩,知识产权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超主权存在,其重要性对于某些美国人来说,已经超过了自由、民主、人权,目的就是利用不公平的知识产权地位,借助自由贸易的幌子,在全世界实现“新殖民”,到处疯狂赚钱。这样的知识产权保护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20世纪初,阿根廷的经济实力曾经排名世界第八,到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十位,变化不大。但到了2001年,阿根廷的排名降到了第17位,到2008年降到了第33位,紧随其后的是泰国、葡萄牙和中国香港。2007年的另一项调查统计显示,阿根廷的国家综合竞争力下降为世界第69位。也就是说,阿根廷还处于往下掉的趋势中。为何在20年左右的时间里,阿根廷会发生如此严重的倒退?原因很多,难以一下子全部说明白,这里仅从知识产权的角度考察:阿根廷由于接受美国的知识产权经济,如何毁掉了自己的农牧业?
    20世纪90年代,阿根廷依据美国提出的方案,开始农业革命。1995年,美国的一家超级农业跨国企业孟山都公司成功开发了一种转基因大豆,名叫“抗农达”。为何叫这个名字?“农达”是孟山都公司拥有专利的一种除草剂的名字,因此,转基因大豆“抗农达”的意思是说,这种大豆能够抵抗“农达”除草剂。中国古代有一个矛与盾的故事,用在美国孟山都公司身上恰如其分。矛和盾都是孟山都造的,然后一起推销给阿根廷。
  “抗农达”转基因大豆和“农达”农药必须一起使用,使用效果非常明显:农田里除了单一的大豆,几乎没有任何杂草。阿根廷原来农业具有多样性特征,农民不很愿意种植转基因大豆。孟山都公司一开始用优惠条件吸引农民,并宣称产量很高,收获以后由孟山都公司全部收购等等。但它回避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抗农达”和“农达”都是孟山都自己的专利产品,是不是要收费?孟山都不说这些,只对农民说自己的产品有多好。尽量鼓励阿根廷农民购买孟山都的产品,尽快扩大使用面积。在这个过程中,孟山都公司甚至亲自操纵自己转基因大豆种子的走私活动,不仅向阿根廷走私,还通过阿根廷向巴西等周边国家走私。这种走私活动的目的是,让孟山都的种子和农药的市场销售价更低,实际上是侵犯孟山都知识产权的行为。但是,人家愿意自己侵犯自己,你也没办法。如果有人告发,孟山都也根本不管。这个行为是否有点眼熟?当年微软产品在世界很多地方被侵权的时候,微软也只当没看见,根本不管。现在人们说,那是占领市场的第一步,总有一天要向你收钱的。
    廉价高产的承诺,优惠的条件,加上自编自导的走私,“抗农达”大豆的种植在阿根廷迅速普及。很快,阿根廷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就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几年之后,1999年,美国孟山都公司要求所有的农民支付延期专利费。也就是说,前几年放了你们一马,现在新账老账一起算。农民对这种毫无信义的行为甚为鄙夷,孟山都立即通过公关宣传,说自己的研究和开发花了很多钱,收费只是为了收回投资,而阿根廷农民的盗窃行为伤害了美国企业的利益,违背了保护知识产权的精神。
    农民不愿交费怎么办?孟山都自然有办法。随着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转基因大豆的出口成为阿根廷农民的主要收入,但是,大豆出口权也掌握在孟山都手中。孟山都宣布,如果阿根廷农民不交费,他们就在出口市场上收费,而且收得更高。如是,阿根廷大豆将失去国际市场,农民也就失去了收入来源。阿根廷政府不得不与孟山都达成协议。大豆从种植到出口,有一个加工储运过程,这也在孟山都等大公司的掌控中。于是,阿根廷政府规定,在加工环节向每位农民收取销售额的1%,作为专利使用费。农民只好束手就擒。
    那么,转基因大豆的专利,给阿根廷农民带来好处了吗?转基因大豆开始产量较高,几年后便开始降低,不再像宣传说的那么好了。成本呢?农民本来种庄稼大都是自留种子,不用花钱。花钱买美国种子的原因是产量更高,还能抗病虫害。但产量递减,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后来还多了一个摆脱不掉的专利使用费。几年后,配套的“农达”除草剂的使用量也不得不翻倍,因为出现了一种抗“农达”的超级杂草,连杂草也有了抗药性。除草剂也是有知识产权保护的美国专利,直接成本又提高了,还不算伤害环境、伤害人体的间接成本。最为关键的是,大豆的销售也控制在孟山都手中,收购价格完全由孟山都自己说了算。
    面对越来越小的利润空间,农民要想继续保持过去的收入水平,只有扩大土地种植面积。如果人人都扩大,势必有很多农民要失业,还会引发农民之间的冲突。而且,由于利润太低,除了糊口根本没有结余,每年买美国转基因专利种子和农药的钱,只能向孟山都借贷,还不了的时候,只好出卖土地。短短10年,阿根廷大豆产量雄踞世界前列,利润却都进入知识产权拥有者——美国人的口袋。大量阿根廷农民失业,阿根廷自身农业被基本摧毁,种植大豆的面积占国内土地48%,大批森林和草场被毁,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同时遭受严重打击。仅从美国转基因大豆在阿根廷的推广就可以看到,知识产权保护和滥用对阿根廷造成的伤害,这也是阿根廷从世界排名前10位落到30位以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尤其要说一下“抗农达”与“农达”的关系。
    在电脑行业有一种犯罪行为,自己设计电脑病毒,传播,然后推出针对性很强的杀毒软件。从商业概念说,这叫先制造市场、诱发市场,然后再非我莫属地大规模推销产品。这种行为在我国已经被明确定性为欺诈犯罪。美国很多转基因种子都有单独配套的农药,其原理与电脑界制造病毒再卖杀毒软件异曲同工,却没有人说它是欺诈。怪不得美国人要将生物技术当成下一个经济增长的重点,怪不得他们如此呵护他们的知识产权。制造电脑病毒同时销售杀毒软件的行为,在美国的生物技术领域极为普遍。未来还会出现什么花招,等着瞧吧。一旦美国的基因鸡、基因猪等能够商业化,针对非基因鸡、非基因猪的某种病毒很可能就会突然猖獗。
    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有时候是随着军队一起推进的。美国占领伊拉克后,立即在伊拉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其中就包括允许美国转基因农产品在伊拉克无障碍地推广。有一个美国公司的专利产品是向日葵,这种美国向日葵经过基因改良,油酸含量较高。但是,这个美国专利不仅包括了向日葵种子的基因技术,居然还包括了油酸含量。怎么理解?通俗一点打个比方,我发明了一种技术,可以让猪长到300斤,我不仅把这个技术申请为专利,而且还把猪的体重达到300斤也申请了专利。换句话说,今后任何人不管用什么方式,让猪长到300斤,我都可以收费。这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达到荒谬的地步,说它是知识产权的恶棍毫不为过。美国居然批准这样的知识产权也可以获得专利,还要大力保护,等于是扼杀其他一切技术创新。
    美国农业部与美国某跨国公司共同开发了一种绝育种子,叫“自杀种子”,或叫“终结者”。这种种子在第一次种植后,会自动杀死胚芽,因此,不能再继续作种子。这种方式保证了种植者必须每年购买种子。很多人批评这种技术太霸道,美国人又改进了这个技术。他们给种子配了一个激活基因,只有用专利者自己的某种产品(例如溶剂),种子的胚芽发育才能被激活。这个激活基因,可以视为一种开关,从理论上说,美国可以在一个植物生长的所有环节都设置开关,发芽要激活一次,开花要激活一次,结果要激活一次等等。每一次激活,在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下,人们都必须交钱,至少美国都有充分的理由向人们收钱。因此,对于美国大张旗鼓地在全世界提倡知识产权保护,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新殖民”的工具。
    几年前,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家生物公司申请了一项水稻专利。这种水稻是印度某地人们世世代代种植的水稻品种,德州根本不具备种植此种水稻的自然条件。那么,它为何能获得美国专利呢?美国政府的解释是,由于经过了基因改良(哪怕一点点),这种转基因水稻已经与印度的传统水稻实质上有了区别,所以,授予其专利是合法的。这里不去研究这种说法在法律上是否站得住脚。众所周知,现在世界各地所有的水稻品种,都源自亚洲野生水稻。几千年来,世界各地尤其是亚洲各国的人们,不断摸索实践,培养了众多的人工水稻品种,这些水稻至今还养育着几十亿亚洲人。人类人工培育水稻大约有7000到1万年的历史。按照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各地人们世世代代培育出来的水稻品种,其专利是否应该属于当地人?凭什么美国人作了一点点基因改动,专利就属于美国人了?以后当地人再吃这种水稻,居然要给遥远的美国佬交钱?美国人滥用知识产权实在是太过分了。知识产权这一“新殖民”手段甚至比旧殖民更狠,而且要狠得多。
    鉴于植物、动物等生命体的特殊性,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一个观点:一切具有生命特征的事物,禁止申请专利,禁止授予专利。对此,我非常赞同。假如某生物公司掌握了某人种的基因特征,然后制造了针对这一人种基因特征的特效生物病菌,然后又制造了消灭此病菌的特效药。在超主权的知识产权被绝对保护的现行体制下,这家生物公司岂不很容易就大大发财?但是,被研究的这个人种岂不成了新的奴隶?而且有可能引发种族主义新的罪恶。因此,禁止对生命申请专利,禁止对生命授予专利,即便不能完全消除生物灾难,至少也能大大减少。在生命领域彻底取消专利权,并不是反对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而是希望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属于全人类,生物技术的研究更加非功利性,在道德的约束下,更容易朝向有益于全体人类的方向发展。
    三、金融,魔鬼
    无论是人民币,还是美元,都不过是一张特制的易货凭证。但美国一直在跟中国较劲,逼迫人民币升值。类似于汇率、股票、金融衍生品这些东西,有人把它称为“虚拟武器”,用好了,可摧毁一个国家。“广场协议”搞垮了日本,量子基金偷袭过泰国,次贷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金融已经成为现代西方社会最快的发财手段。国家主权对于金融这一超主权力量的控制往往形同虚设。
    国际金融战已经成为攻击性极强的发财武器。一个“广场协议”搞垮了日本,日本经济学家说,“广场协议” 给日本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场亚洲金融风暴扫荡亚洲四小龙,四小龙10年的发展成果被劫掠一空。胜利者暗暗发笑,嘴里还说:“你们活该。”国际社会对偷袭者如此宽容,对被劫掠者如此无情,与当年老殖民者的傲慢异曲同工。
    中国是幸运的,因为中国还保留了一些金融主权的抵抗武器,因而在当前这场金融危机中稍稍得以自保,没有被一起拉进深渊。很多国家都在超主权的金融力量下,受到重击。关于现代金融的全貌,很难在小篇幅里说清楚。关于金融攻城略地、巧取豪夺的伟业,也已经有很多夸夸其谈的书为其树碑立传。本节要指出的是,美国的赚钱术已经山穷水尽。
    在金融这个领域,山穷水尽体现在现代金融自身的危机。它在以超主权方式掠夺他人时,也给自己埋下了祸根。资本主义无法摆脱的经济危机,与现代金融有着紧密的关系。
    2008年底,美国纳斯达克前主席伯纳德莫道夫因涉嫌欺诈而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逮捕,涉嫌欺诈的金额达到500亿美元。这一消息让人们重新想起了一个词——“庞氏骗局”。这个词来自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1878-1949年)的意大利人,此公1903年移民到美国,干过各种工作,一心想发大财。他曾经在加拿大因伪造罪而进班房,在美国亚特兰大因走私人口而蹲过监狱。经过十几年美国式发财梦的熏陶,庞齐发现最能快速赚钱的方法就是金融。于是,从1919年起,庞齐隐瞒了自己的历史,来到波士顿,设计了一个美妙的投资计划,向美国大众兜售。
    这个投资计划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投资一种东西,然后获得高额回报。但是,庞齐故意把这个计划弄得非常复杂,让普通人根本搞不清楚里面的机关。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经济体系一片混乱,庞齐便利用了这种混乱。他宣称,购买欧洲的某种邮政票据,再卖给美国,便可以赚钱。国家之间由于政策、汇率等等因素,很多经济行为普通人一般不容易搞清楚。其实,只要懂一点金融知识就会明白,这种方式根本不可能赚钱。然而,庞齐一方面在金融方面故弄玄虚,另一方面则设置了巨大的诱饵。他宣称,所有的投资,在45天之内都可以获得50%的回报。而且,他还给人们眼见为实的证据——最初的一批投资者的确在规定时间内拿到了庞齐所承诺的回报。于是,后面的投资者蜂拥跟进。
    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差不多有4万名波士顿市民,傻子一样变成庞齐赚钱计划的投资者,而且大部分是怀抱发财梦想的穷人。庞齐共收到约1500万美元的小额投资,平均每人投资数百美元。一些愚昧的美国人称庞齐为最伟大的意大利人之一,可以与哥伦布、马尔孔尼(无线电发明者)媲美,因为他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钱。
    庞齐住上了有20个房间的别墅,买了100多套昂贵的西装,并配备专门的皮鞋,拥有数十根镶金的拐杖,还给他的情人购买了无数昂贵的首饰,连他的烟斗都镶嵌着钻石。当某个金融专家揭露庞齐的投资骗术时,庞齐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反驳金融专家,说金融专家什么都不懂。
    1920年8月,庞齐破产了。他所收到的钱,按照他的许诺,可以购买几亿张欧洲邮政票据,事实上,他只买过两张。此后,“庞氏骗局”成为一个专门名词,意思是指用后来的投资者的钱,给前面的投资者以回报。只要后来者源源不断,这个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但是,哪里都不可能有无穷无尽的后来者,因此,所有的“庞氏骗局”即使不被拆穿,都必将因资金链条断裂而破产。庞齐被判处5年刑期。出狱后,他又干了几件类似的勾当,因而蹲了更长时间的监狱。1934年被遣送回意大利,他又想办法去骗墨索里尼,没能得逞。1949年,庞齐在巴西的一个慈善堂去世。死去时,这个“庞氏骗局”的发明者身无分文。
    在“庞氏骗局”中,最有可能得利的,是队列中最上端的人,尤其是当他可以逃脱制裁的话。倒霉的只能是后面跟进的人。或者说,最后跟进的人必定损失惨重。这话听起来怎么像说股市?没错!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庞氏骗局”在世界各地横行,包括股市。近年来,中国人越来越多地目睹甚至经历过各种非法集资的事情,这些事情无一不是以发财为诱惑。传销、“万里大造林”等都属于“庞氏骗局”。当我们说传销是“庞氏骗局”的时候,可以稍微分析一下。传销活动中,都有一个被传销的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被传销物。这个被传销物可以是一个有真实用途的产品,也可以是一个没有任何用处的东西。从传销理论上说,路边随便捡来的石头也可以当做被传销物。只要所有人相信它能赚钱就行。相信非常重要!
    如果这种相信转移到了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那么,一个上市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就可以成为被传销物。当然,由于上市公司在传销过程中使用的是股票,而非低水平街头传销那样直接使用钞票,因此,证券大厅里使用股票的间接传销行为,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街头传销由于赤裸裸,只能是非法的。在进一步解释之前,必须申明一下。股票的价值如果同上市公司的真实盈利水平紧密挂钩,它应该不属于传销,这本来是开办股市的初衷。但事实上,自从股票市场诞生以来,股票的真实价值经常与上市公司的真实盈利水平严重脱节。以至于发展到现在,专炒垃圾股也能赚大钱。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要让股民们相信:垃圾股未来能赚钱。相信很重要,但仅仅是相信。
    一般认为,现代股票市场诞生于荷兰。其实,在荷兰股票市场诞生之前,荷兰出现的“郁金香泡沫”,就是一次大规模的全民传销。之所以没有将其称之为“庞氏骗局”,可能是因为该泡沫缺少一个准确的源头。荷兰最初建立股票市场,可以看做是既想借助传销的神奇号召力,又想对其有所规范。
    股票市场作为现代经济的有效方式很快传到了其他地方。18世纪初,法国财政部长约翰劳,以国家名义发行了一种股票,叫做密西西比公司股票,也就是以法国在北美洲新建立的殖民地命名。财政部长许诺股票有200%的股利。成功炒作者,一年有30倍的盈利。于是,贷款利息涨到100%人们也在所不惜,无所畏惧,因为,所有法国人都相信这个神话,相信是多么重要!于是,法国全民借钱炒“密西西比股票”,最终整个国家破产,人民被洗劫一空。约翰劳贫困交加死于威尼斯。
    我时常想,如今以“庞氏骗局”而名垂史册的骗术,其实应该叫做“劳氏骗局”。之所以没有这么叫,是因为有些人不想让股市给人留下骗钱的印象。意大利人庞齐制造他的骗局的时候,没有利用股市。于是,用“庞氏骗局”来命名这种骗术,可以把股市解脱出来,显得自己是合法的。而事实上,这种骗局在股票历史上屡屡发生。
    就在法国发生“密西西比泡沫”的同时,18世纪初的英国也上演了一幕“南海泡沫”的闹剧。英国南海公司使人相信的被传销物是美洲殖民地的金银矿,当然,还有黑人奴隶贸易。它带动的传销活动,也以一年赢利十几倍的速度狂飙,还带动了一大批其他的上市公司迅速加入传销队伍,每个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被传销物,甚至包括“永动机”。其实,所有赢利项目都是莫须有的,人们不经查实,也不看业绩,只要编一个概念上市,就有人疯狂抢购。在这场股市传销中,英国所有的泡沫公司总市值约5亿英镑,相当于当时包括英国在内全欧洲货币流通量的5倍。但是,人们相信!当然,这种相信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100多年后,这个目标差不多达到了。但在当时,无数人都倾家荡产,以至于后来的100多年,在英国人的眼里,股票交易所就是赌场,股票经纪人与街上的小偷无异。
    遥远的事情也许是由于历史的不成熟造成的,那么今天呢?确实成熟多了,骗局已让人难以察觉。举上市公司为例。一家上市公司把股票作为主要盈利手段,上市公司具体做什么并不重要,股民懂也行,不懂也没关系。为了让人们相信公司未来能赚大钱,有很多种手法。制造概念是常见的,假造大量订单合同也是一个办法,用自己的影子公司自买自卖抬高身价也不少见。还有一种方法是把成本伪装起来,给人以盈利优秀的假象。比方说,公司所有的员工薪水都不高,甚至很低,于是账面上的利润就出现了,或者很大了。于是,股价就涨了。那么,员工的真实收入来自哪里?员工持股或期权。只要股价涨了,员工将期权变现,就成了个人收入。但是,这些收入本来应该是成本。很多账面盈利的上市公司,如果把这种收入当做成本,其实是亏损的。然而,制造盈利的目的是吸引股民,吸引投资,只有吸引来了,员工股或期权才能变现。这是一个典型的伪装起来的“庞氏骗局”。
    在上述员工持股的游戏中,当然包括公司的CEO或上层领导人。他们的变现比普通员工更容易,因为他们可以制定普通员工变现的约束条件,还可以制定员工持股的份额,他们自己肯定是最大的获利者。他们还对公司经营情况有比他人更多的知情权。因此,化名职业经理人的CEO们,挂着MBA之类的金字招牌,成为“庞氏骗局”的领头人。一旦股票无情下跌,骗局或传销就结束了,没有来得及变现的人就被套牢了。而这种时候,公司CEO们基本上已经提早或悄悄变现了。比方说,在美国著名的“安然公司丑闻”中,公司高层就提前卖出了大量股票。
    像安然公司这样被抓住的只是少数。大量没有被抓住的,都借助股市这一合法外衣,在一个骗局成功后,CEO变现了,扬长而去,留下一大堆凄惨的股民。世界各地的股市经常周期性地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每一次暴涨都是股市价值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表现。但是,各种各样的人都向股民们宣传,一定会赚钱的。当初股民们大多也都相信了。相信依然很重要。相信能赚钱是传销和“庞氏骗局”的核心。如今,在世界性金融危机面前,这种相信叫做信心。中国现在提倡信心,那是对于实体经济的信心。如果只针对股市,信心常常就是贪婪之心不死。
    如此看来,把股市的某些表现看成是赌场也不为过。细想一下,传销性质的股市与赌场还真是相似。去赌场的人虽然也想赢,但输的准备还是有的。充满“庞氏骗局”的股市,到处都是美好的希望,入场者输的思想准备比赌场小得多。而且由于充满希望,往往容易投入全部,甚至超额投入。而在赌场里,更多人由于有输的思想准备,比较容易控制自己。因此,在充满“庞氏骗局”的股市传销中被骗,往往比在赌场输掉更痛苦。在我看来,股市的每一次大涨大落都是一轮“庞氏骗局”的结束。周期性的出现,不过是新一轮骗局的开始。因此,只有在新骗局开始的时候,抓住见底的机会,让自己成为“庞氏骗局”队列中排在前面的人,才有可能捞到好处。但是,小股民能得到的这种好处,与股市“庞氏骗局”操盘手相比,太微不足道了。而且,这一轮骗局游戏中小股民也许赚了,很可能在新一轮的游戏中,就被扫荡一空。也许,这番话说得过分了。但是,只要股票价值严重脱离了企业的真实利润水平,只要股市疯狂地背离实体经济的真实价值,它就是“庞氏骗局”。
    当年,殖民者为了赚钱无视道德,或者设置双重道德标准,随心所欲地为我所用,今天的金融家依然如故。两位力挺自由主义经济的美国教授,在他们的一本书里,讲了一个例子。这本书叫《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副标题是“捍卫金融市场自由,创造财富和机会”。书中说,美国出现了一种“圣餐”(Viatical)证券,这是一种针对人寿保险而产生的金融衍生物。比方说,很多人买了人寿保险,有些后来得了大病,例如艾滋病。艾滋病不能进入商业医疗保险,只能自费。治疗艾滋病费用很高,得病的人有些不富裕,他们从哪里获得治病的钱呢?于是,有人就想到了他们的人寿保险单。人寿保险单是指人死了之后,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一笔钱。但是,人没死就拿不到这笔钱。“圣餐”证券的概念就是,病人把自己的人寿保险单卖给“圣餐”证券持有人,就可以在生前换得现金,用来治病或养病。
    人寿保险单因为在人死之后才能兑现,因此,作为一种金融资产,人寿保险单的流动性很差。而“圣餐”证券的出现,使得本来缺乏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可以加快转换,这也算是一种金融创新。这种创新名义上使得不太富裕的危重病人获得了融资的渠道和可能。粗听之下还挺人道主义的。但是,稍微多想一下,就会发现问题。人寿保险单在人死之后兑现的金额是固定的,“圣餐”证券买卖人寿保险,一定要低于人寿保险单上的保额,才有可能在兑现时有利润。那么,如果病人治病的费用超出了最终的保额怎么办?“圣餐”证券向病人支付现金会有一个上限,总是不会超出保额,否则就赔钱了。而赔钱的买卖没人做。因此,“圣餐”证券最理想的状态是,刚支付没多少,病人就死了。这样的话,兑现的保额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最大,获利也就最多。这就带来一个商业利益与公共道德的尖锐冲突:持有“圣餐”证券的人,无不希望病人早点死,快点死。一旦医疗技术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命,“圣餐”证券的价值就降低了。病人多活一天,对于该证券持有人来说,简直就是又抢了他一天的钱。
  “圣餐”证券从一开始就遭到激烈的道德批判。但是,金融创新的推动者们并不受此影响。他们认为,针对单个的病人,会因为单个病人的不同状况,而产生道德负疚。如果把很多人寿保险单捆绑起来,根据整体的、综合的情况来确定“圣餐”证券的市场价格,情况就会改变。首先,商业风险因平均化而降低了;其次,面对单一病人的道德负罪感,也可以被面对社会的善举所取代。事实上,虽然打包的人寿保险单变成综合的“圣餐”证券,似乎避免了盼望某一特定病人早点死的状况,然而,从整体上说,人们也可以认为,为了让“圣餐”证券这个金融创新获得最大效益,证券持有人更希望所有卖出人寿保险单的病人全部早点死,他们甚至不愿看到医疗技术有新的突破。他们道德负罪感的降低,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自我标榜。
    《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这本书的作者是支持这种金融创新的。他们在书中说道:“一方面,人们可以说冷酷无情的金融家利用‘圣餐’证券,从垂危的病人身上榨取最后一分钱;可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这种证券又起了非常重要的甚至值得歌颂的作用——给那些艾滋病人(最近还发展到其他的垂危病人)提供必要的资金,以减轻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承受的痛苦。”“恰恰是因为存在这种追求利益的投资人(或者说是‘贪婪’的投机家),恰恰是因为他们对于所购买的证券的道德意义没有顾虑,才使得这个市场有可能发展起来。正是由于投资者认钱不认人,才使得艾滋病人得到了帮助。”两位教授甚至还用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话来为之辩护。亚当斯密曾经说:我们每天早上可以吃到新鲜的面包,不是因为面包师傅的仁慈,而是因为他们需要挣钱。
    对于两位教授的评论,我想说,这一“值得歌颂的作用”,只是商人为了美化自己而给自己贴的金。美国人倡导的自由经济,就是在每一个可能领域无孔不入地赚钱。即便它确实给病人支付了现金,也掩盖不了它的罪恶感。跳开商业利益的纠缠,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对于治病救人,并不只有卖出人寿保险单这个唯一的办法。相比之下,英国、法国就有健全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他们的病人就不会面对这种状况,投资人也无须面对这种道德罪恶。这种“值得歌颂”的道德罪恶之所以在美国出现,原因只在于美国社会制度的缺陷。倡导自由经济的美国教授,不反思美国的制度缺陷,反而歌颂贪婪有功,鼓吹抛弃道德顾虑,他们的根本目的还是赚钱,并非是要治病救人。因此,美国酿成如此巨大的金融泡沫,以至最终破灭,与这些知识分子只为赚钱而鼓励缺德有着很大的关系。
    我认为,不能把亚当斯密的话绝对化,哪怕他是鼻祖是泰斗。商业活动对于社会来说确实必不可少,但是,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商业化。在很多有充分商业理由和商业价值的领域,即便具有明显的巨大市场,人类社会的道德与法律,依然会禁止其商业活动。例如,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都禁止贩卖毒品。我们虽然不指望面包师傅个个仁慈,但是,我们也绝不希望看到,在人类生活的每个领域,都只剩下贪婪,或者伪装成善良的贪婪。
    孔子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两位美国教授应该好好体会一下2500多年前孔夫子的话。“有道”、“无道”,区别很大。个体行为的“有道”、“无道”,汇总起来,就能变成社会的集体行为和风尚。追逐金钱是人的本性,根本不需要教授们来倡导,只需要合理的疏导。为了某种精神价值而藐视金钱、拒绝金钱,是需要教化的,这才是教授们应该提倡和做出榜样的。一个社会只有建立和维护高于金钱的精神价值,才是文明的体现。美国200多年来的赚钱理念,始终没有解决“有道”、“无道”的问题。如今,美国在国内和国外的赚钱方式,仍然缺乏道德制约。而任何没有道德感召力的行为,除非使用武力,否则,它是难以成为普遍榜样的。即使它能风光一时,早晚也会因害人害已而被唾弃。
    四、华尔街,金融骗子出没的地方
    金融高管一般先把自己打扮成华尔街的“模范生”,而后与同伙“集体行骗”。安然公司曾被美国人誉为“不沉的航空母舰”,在它破产之前,会计巨头“安达信”为它做假账,出事之前销毁了重达1吨的会计资料。还有那个叫麦道夫的老头,纳斯达克前主席,也搞出了惊天大案,诈骗500亿美元,华尔街从此名誉扫地。
    大资本经常人为制造这种脱离实际的泡沫,人们对它毫无办法。当年,年轻的小布什在父亲老布什当总统的时候,就是利用这种办法赚到了第一桶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为此也对小布什展开了调查。但是,做出裁决的人是老布什总统任命的,这个人曾经是小布什的私人律师。小布什当然无罪,清清白白,后来还当了美国总统。
    2001年,美国第七大企业安然公司(Enron)宣布破产的时候,要求加强监管,总结经验教训的言论多如牛毛。安然公司被指控的罪行,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中,几乎完全重现。当年受牵连的大通、摩根、美林、花旗、美洲银行等金融机构,并没有从安然事件中吸取教训,加强防范,反而变本加厉地玩着“钱生钱”的游戏,最终导致金融海啸。
    安然公司成立于1958年,开始只是一个经营能源的公司。到1985年,安然公司的市值到达100亿美元,16年后,2000年8月,安然公司的股价达到90美元,市值近700亿美元。同年,安然公司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美国500强第七位,世界500强第16位。当时的安然公司,掌控美国20%的电能和天然气交易,被称为“不沉的航空母舰”,“商业领域的泰坦尼克”。然而,到了2001年,安然的股票跌到每股30美分,年底宣告破产。成为美国当时最大的企业破产案。
    安然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肯尼斯雷(Kenneth Lay)一直是自由市场经济的鼓吹者。1985年,在里根总统任期内,美国政府以自由市场经济的原则,放开了对能源的管制,允许能源价格浮动,安然公司从此得以大显身手。到1992年,安然公司已经变成北美天然气最大的买家和卖家。安然公司能够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政府允许安然自己制定能源价格。这一权利在一般人手中,也许只是在成本和利润中滚打,最多做一点小手脚,但是,安然公司利用这个权利开始疯狂赚钱。
    手段之一就是卖出能源公司的未来。由于安然拥有能源定价权,即便某个能源公司现在亏损,它也可以做出一个未来赚钱的计划,上市发行股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安然不断并购中小型能源企业,根本不管这些企业的赢利水平,只要扩大规模,就能扩大虚构的赢利水平。从那时起,安然公司就成为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的典型。比方说,安然公司在印度建发电厂,理论上未来效益又增加了一大块,这样一个概念就会导致安然股价上升。但是,事实上,安然公司制定的能源价格,印度人根本消费不起,这一结果导致安然公司在印度的电厂亏损10亿美元。然而,安然公司坚持说印度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好的,未来一定能赚钱。这是一种假想的利润,按照常理,未来赚钱不等于现在赚钱,现在亏损就应该承担责任。但是,只要有对安然的股票价格上涨有利的概念,安然就会不断制造出来。
    安然公司赚钱的另一个手段就是在拉动股价上升的同时,不断增发股票。它一边通过并购扩大规模,扩大未来的赢利预期,一边增加配股,吸引更多的资金,如同传销的老鼠会,等待无穷无尽下线的加入,越早加入越赚钱。这是一种自我设计的数字游戏,华尔街唯一需要的东西,与实体经济毫无关系。尽一切力量和手段(作假也毫不在乎)保证股价的上升,鼓动人们拿出所有的积蓄(包括养老金),抵押所有值钱的物品,变成现金,买进安然的股票。只要股价一直涨,一切都OK,只要有更大的传销范围,安然就能画出最美好的未来。安然员工的收入主要是股票,他们随时都能将股票脱手变现,实现30岁就退休的富裕生活,但是,股价天天涨,谁舍得脱手?
    没有人怀疑这一切。拥有能源定价权的安然公司,不管当前的实际效益如何,都可以用未来的定价,画出一个巨大的美味馅饼,然后把未来卖出去。安然公司CEO斯杰林自称,这个定价权是“假设未来价值的会计原则”,可以创造数不尽的财富。如果能源行业饱和,发展势头不足,安然还可以通过并购、通过新经济,进入其他新概念的领域。换句话说,理论上他可以把几百年后所有经济领域的全部利润在今天都赚到手。但是想一想,今天把后人的钱都赚走了,后人怎么办?显然,这是一个无法持续的游戏。
    那么,是安然的高管们不懂经济吗?经济学博士、牧师后代的安然公司董事长肯尼斯雷,总是标榜自己和公司的道德形象。安然狂飙突进时期的CEO斯杰林毕业于哈佛商学院,自认为绝顶聪明,他相信一本名叫《自私的基因》的书。这本书的作者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强者想把自己的基因传播、延续下去,这个基因的特征就是自私和贪婪。在斯杰林看来,只有钱才是人类的根本动力。
    安然的另一个赚钱手法就是操纵市场。1996年,安然公司通过游说,迫使加州通过能源市场自由经济法案,加州的能源价格可以浮动了。安然公司进入加州能源领域后,加州的老百姓深受其害。加州是美国重要的经济圈,自爱迪生那会儿开始电力建设,可以说拥有美国最好的电力网络,自身电力供应充足,从来没有缺电的情况发生。自从安然公司进入加州能源领域后,连续发生几次断电事故,人们莫名其妙。直到安然破产,大家才发现,断电都是安然公司因恶意赚钱行为所致。安然公司利用电价差,不断倒卖电力。当他们缺钱的时候,就把加州的电力倒卖到其他地方。我们不要忘了,安然可以自己制定能源价格,因此,它可以自己制定价格差,随时倒卖电力。几次倒手后,加州就缺电了,富裕的加州不得不出更高的价钱,将电买回来。
    除了倒卖电力之外,安然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利,以维修的名义将电厂关闭几天。当加州的山林遭遇大火的时候,安然的交易员兴奋地大喊:烧啊,宝贝!因为,他们又能赚钱了,把电线输送线路烧掉最好!安然制造电价上涨赚钱还不算,他们还有金融工具,可以买卖电价的涨跌期权。类似股指期货,可以赌股票价格的涨跌。而操盘手完全是安然自己,只赢不输。
    这种手段使得安然从加州赚到300亿美元。当加州老百姓控诉安然公司操纵电价、剥削百姓的时候,安然公司反倒理直气壮地唱高调。安然指出,在能源市场实行自由经济之前,加州的能源管制是北美最严的,因此,加州能源的原有模式不适应新的自由市场。然后他们说,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市场会自行修正偏差,让一切恢复到正常轨道。加州老百姓这样说:自由市场经济就是他妈的超贵,涨价!
    安然公司的经营模式被美国经济学家们称为新的运营模式,其股票成为新经济的指标股、蓝筹股,安然公司被誉为新经济的模范生,没有人会认为安然公司会出问题。2000年一年间,安然的股价上升90%,《财富》杂志从1995到2001年,连续6年将安然公司评为美国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和最受尊敬的企业。与其说是安然公司掩盖了欺诈,不如说全美国根本不相信安然公司会欺诈。因为,安然公司的迅猛发展是自由经济下的结果。自由经济在全世界如同“普世价值”一样,是战无不胜的口号和法宝。在安然公司内部,人人都是自由经济的崇拜者,一种自由经济宗教从安然公司扩展到全美国。其标志就是安然永远上升的股票,购买安然的股票,就等于最直接地实现美国梦,谁会怀疑光辉灿烂的美国梦?谁会怀疑光芒四射的美国梦会破产?但是,安然还是在瞬间倒塌了。
    有识之士说几句要监管、当心风险之类的话,继续按照安然指出的方向,直奔“钱程”。没有几年时间,便出现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而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多少手段都是当年安然使用过的手段多少角色都是当年参与安然欺诈的角色?他们毫无愧色地再一次把美国梦给击碎了。
    世人已经看到了金融界一群贪婪者的无耻嘴脸,虽然这些贪婪者都像肯尼斯雷一样标榜道德,但实际上是一群毫无道德、一切为钱的功利主义者。安然首席财务官安迪法斯托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专门购买安然的财产,他公然向华尔街兜售说:两边都是我负责,我一定会让基金会赚钱。华尔街居然接受了。有96家银行投资该基金会,大都是世界顶尖的投资银行,如美林、大通、摩根、花旗、第一波士顿、德意志等,每家2500万美元。他们不知道这是舞弊?当然知道。但是他们需要联手骗股民的钱。黄健翔著名的狂吼评球,用在安然身上恰如其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安然事件是与华尔街合作的集体行骗。华尔街的银行、投行,财经律师、会计,所有参与者都能得到好处。所有参与这个老鼠会骗局的人只有一个愿望:只要安然在,大家都能发财。因此,所有人都帮助维护安然的骗局。
  “安然丑闻”中涉及一个美国著名的会计公司,安达信会计事务所,它像安然的首席财务官一样,长期为安然作假账。在安然摇摇欲坠的时候,安达信毁掉了重达1吨的安然公司财务资料。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有着100多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有些人还唏嘘一番。要知道,在雷曼兄弟公司之前垮台的安达信会计事务所,也是美国老牌的会计事务所,是全世界五大国际会计事务所之一。人们常把年头久远当成商界的奇迹。在我看来,雷曼兄弟公司、安达信的垮台只是说明,尽管年头久远,唯利是图的本质依然没有改变,时机一到,必然发作。当年在“安然丑闻”中共同参与的华尔街金融精英们,事后也受到了处罚。花旗、摩根、美洲银行因涉嫌财务欺诈,向安然破产的受害者分别支付了不同数额的赔偿金。他们吸取教训了吗?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中,人们看到,这些金融机构依然没有收敛,他们沿着安然公司金融衍生品的老路继续向前,事发之后还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等着美国政府援救。
    安然加州操纵电价致使加州多支付了300亿美元的电费,造成加州政府的财政赤字。对此,加州政府想通过联邦政府制定一条政策:限定电价的上限。小布什竞选总统时,安然也花钱了。小布什入主白宫后,安然董事长肯尼斯雷立即找到副总统切尼(与能源企业的关系非常紧密),强烈反对加州电价设立上限。小布什总统果然以“依法行政”的名义,不对加州电价设置上限。美国能源管制委员会主席,就是肯尼斯雷保荐的。小布什上台后,有一段时间还有传言说,安然董事长肯尼斯雷有可能出任美国能源部长。如果不是安然破产,肯尼斯雷说不定真的会当能源部长。美国有评论指出,安然企业与布什家族的关系,是美国历史上最紧密的政商结盟,你怎么能指望美国政府监管它?
    2001年8月,安然公司CEO斯杰林因“个人原因”突然辞职。事实上,这时斯杰林已经意识到安然即将出事。斯杰林带走了3亿美元变现的股票。11月,安然公司股价跌到19美元。兼任CEO的董事长肯尼斯雷亲自向外界宣布:公司一切都好,很正常,一切都会过去,股价正在收复失地。而就在此时,肯尼斯雷将自己的股票变现,得到2 6亿美元现金。2001年12月,安然股票跌至40美分,安然宣布破产。几万名安然员工几乎倾家荡产。在此之前,公司的核心要员一共脱手价值10亿美元的股票。2004年,斯杰林被起诉,他付给辩护律师2300万美元的律师费。曾经的高管们依然是有钱人。
    安然的破产并不只是战略错误、风险意识不足,而是现代美国经济制度的必然,当前的金融危机不过是再次印证而已。当人们说都是人性的贪婪造成了人性的悲剧时,那只是马后炮。当安然的股票一路飞涨的时候,谁说它贪婪?谁不愿意与它一起贪婪?当一些人理直气壮地说,资本主义就是以人性的贪婪为基础,那么,为何还要给这种贪婪以巨大的自由?
    由此可以看出,真正有价值的金融,只应该从属于实体经济,只应该为实体经济服务。美国建国200多年的历史中,之所以还有让人羡慕和激动的成分,是因为在前10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确实以实体经济为主,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然而,当实体经济的发展即将到达极限,或者发展缓慢的时候,美国经济却本末倒置地将金融置于实体经济之上,并从国内延伸到世界,财富似乎像井喷一样涌现。不过,这财富来得快,去得也快。当前的金融危机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五、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与
    中国的“万里长城”
    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即TMD和NMD,一个战区保护伞,一个本土保护伞,这跟中国的万里长城没什么两样,都是军事防御工程。不同的是,秦始皇采取横征暴敛的方式修筑这项工程,而美国则向全世界借钱,先用别人的钱打造世界上最昂贵的“盾”,然后用最锋利的“矛”向别人发动攻击。
    西方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它永无止尽的扩张,没有扩张,就只剩下衰亡。500年来的西方经济就是一个不断扩张,不断从世界各地往自己家里搬东西的过程。进入20世纪后半期,美国为这一扩张提供了一个新方式。以前西方经济的扩张主要是空间上的扩张。探险家到达世界每一个角落, 运输线就到达每一个地方,将值钱的东西运回西方。然而,地球只有这么大,地理空间的扩张已经到头了,继续扩张的潜力十分有限。为了保持西方经济的生命力,美国开始了一个崭新的扩张,这就是时间上的扩张。信贷消费、超前消费,将扩张的脚步迈向未来,迈向人类历史的尽头。
    让我们从2000多年前的中国说起。
    秦始皇被后世批判,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严刑峻法,法律极其严明、细致,执法极其冷酷,对于违法者毫不留情;二是劳民伤财,耗费财力,搞了一批大型工程,闹得民不聊生,最后百姓造反。第一个方面无须多论,因为秦始皇的严酷法律很多是为他的第二个方面反映出的目的服务的。他直接或间接杀的很多人,也都是因为第二个目的。秦始皇兴建的大型工程包括:自己的陵墓、阿房宫、长城、全国道路网、郑国渠、灵渠、都江堰等。批评者认为,秦始皇这些大兴土木的工程项目,除了一些有必要外,另一些纯属劳民伤财,最终弄得民怨沸腾,秦朝很快灭亡。然而,对照当今美国社会,按照现代经济学的理论,秦始皇所有这些工程大项目,都可以叫做国家投资,提供就业机会,扩大需求。从性质上说,这些工程同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胡佛水坝,实施登月计划、星球大战计划,建设导弹防卫体系等等国家大工程的性质差不多。为什么秦始皇的结局同美国的结局相比,会天上地下截然不同?

    关键在于钱。秦始皇搞大工程,需要很多钱,就像美国搞大工程需要钱一样。但是,秦始皇获得工程资金的办法与美国不同。在人类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国家大工程所需要的钱,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税收或劳役,二是掠夺。秦始皇扫灭六国,不能完全算是掠夺。因为他从六国获得的财富,很多最终也用在六国本地,而没有统统运回秦国,供自己享受。因此,秦始皇搞大工程的资金主要来源是增加税收和劳役。这个来源如果搜刮得严重,老百姓便很穷,最终失去民心。顺便说一下,劳役只是货币收税的古代形式。古代货币制度不够发达,很多税收靠劳役来实现。现代货币制度发达后,劳役大都被货币交税取代(兵役除外),两者本质上是一样的。
    对于中国来说,国家大,人口多,只要好好休养生息,税收就能增长。因此,中国很少去掠夺别国的财富。相比较而言,古希腊、古罗马国小人少,获得财富大部分靠掠夺,例如最早的殖民地。后来的大英帝国也同样,不管是税收还是掠夺,获得财富的目的都是很明确的。因此,在那种财富观念的指导下,世界经济学的最高成就,就是后来以英国亚当斯密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注重收支平衡,注重供需变化、自动调节的市场规律。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有多少钱,做多少事。不管是个人还是政府,花钱过头了,严重超支了,就会引起麻烦,整个经济就处于不健康的危险状态。
    美国现在花钱的方式,与古典经济学的方式完全不同,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一场革命。虽然美国也有税收,但是,美国所有的政府大工程,很少靠增加税收来筹款。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学,颠覆了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观念。古典经济学量入为出的观念被抛弃,改为政府大笔投资,拉动需求,提供就业机会。古典经济学主张的市场规律、自然调控,也被政府影响需求、影响供应所代替。凯恩斯主义刚出现的时候,在英国并没有获得广泛接受,反而在美国受到罗斯福总统的高度重视。从此,美国开始频频以投资国家大工程来拉动经济发展,刺激经济活力,提供就业岗位。
    从形式上说,凯恩斯主义所造成的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与秦始皇是一样的。但是当今美国没有像秦始皇一样,完全靠增加税收来搞大工程,也没有完全像西班牙、英国当年一样,靠赤裸裸的掠夺来筹款,而是增加了一种方式:借钱。秦始皇向国民收税收来的钱,在美国变成向国民借钱,钱一样到了政府的口袋,但是名义变了。英国、西班牙从别国武力掠夺来的财富,到了美国这里,变成向别国借钱。钱一样到了美国的口袋,但是名义也变了。这两种借钱方式,形式上是古代财富方式的翻版,本质上却有不同:不管借谁的钱,都是由未来还钱。而未来,看起来绝对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源泉。
    因此,秦始皇靠税收搞大工程,最终失去民心的结局,在美国没有出现。西班牙、英国靠掠夺获得财富,最终失去道德支持的现象,在美国似乎也没有出现。秦始皇与凯恩斯主义的区别在于:秦始皇是用现在的真实财富来影响未来;凯恩斯主义是用未来的虚拟财富来影响现在。秦始皇因为不懂现代经济,搜刮现实太严重,最终崩溃。因为,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了太遥远的未来而过多牺牲当前的现实利益。美国的这一做法,虽然形式上同秦始皇一样,但它理论上没有搜刮现实,而是搜刮未来。对于活在世上的人,让未来的人为自己服务,现在活着的人,一般不会有意见。这不是牺牲自己为别人,而是牺牲别人为自己,而且,这些别人还是现在不能说话的人,反对意见一点都没有。即使未来会有,反正现在的人都听不到。换句话说,今天美国的富裕,有很大一部分花的是未来的钱。
    经济学理论有时候并不复杂,可以按照常识来理解。从常识出发,有难处的时候,借一笔钱,渡过难关,是比较常见的。即便没有难处,为了一个新项目,借钱或发行股票,期待未来的收益,也是可行的。但是,如果借的钱超过了未来的偿还能力,就会有麻烦。如果借钱做事,变成一个社会的普遍现象,甚至是正当的经济规律,它就会出现问题。从道理上说,一个人可以透支自己的未来,一个社会也可以透支。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透支要有限度,对于社会也是一样。然而,永无止尽扩张的西方经济,自从美国开发了这个未来的金矿后,似乎找到了一个新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之源,但早已超过了可以忍受的限度,它所借的钱已远远超过它可能有的还钱能力。
    自金本位制取消后,美元实际上只是借条。人们当初收下借条,是因为那时候人们相信美国确实有能力还钱。只要人们相信美国能够还钱,相信美国有能力还钱,人们就还愿意把真实财富借给美国。美国发现这个办法很好使,美元越印越多,欠债越来越多,借来的财富越来越多,生活的水平越来越奢侈。他们居然真的以为这样的好日子会永远持续下去,却不想想借的钱总要还的。但是,他们以为未来的财富可以无穷无尽,而且还都可以提前挪到现在用掉。为了赖账,美国采取美元贬值的方针就是必然的。由美元主导的世界经济,通货膨胀也就成为必然。人们能够做的,只是控制速度而已。但是,不管什么速度,这种以负债为动力的经济模式,都是十分脆弱的。从常识上说,一个人借钱超过自己的还钱能力,其实就是骗钱,不光是没有道德,而且是对他人的犯罪。这正是当前美国在干的事情。
    美国以借钱来维持富裕的方式,从政府、企业,深入到每个民众。与此同时,为了少还钱,美国长期采用通货膨胀的方式赖账。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常规现象,最多假惺惺地将其控制在一个幅度之内。如果把通货膨胀看做是合法地偷钱,那么,控制通货膨胀率,实际上只是控制每次偷钱的多少而已。一次性偷多了,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灾难,细水长流地慢慢偷钱,加上宣传,人们已经在麻痹中不知不觉。然而,看清这个事实,人们是否该认真地想一想,为什么人们不得不为财富的保值而苦苦寻觅某种方式?为什么人们不能拒绝这种忐忑不安的财富命运呢?为什么在和平年代,人们也必须为守护自己的财产而成天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只有在强盗、骗子横行的年代,人们才会有这样的命运啊!这就是美国的现代发财术——它向全世界借钱,许诺用自己的未来还钱,同时用持续的贬值、偷钱来赖账。
    陶醉于美国财富模式的精英们,成天高喊着民主,却不懂什么是真正的民主。面对金融危机,真正的民主呼声是这样的:我们劳动所得的财富,不应该从到手的那天起,就自动进入持续贬值的过程;我们不愿意被迫依靠金融赌博来保护自己财产的价值,而且冒着巨大的风险,因为这种赌博的结局控制在金融资本的手中。这才是真正的民主要求,这是每个人保卫自己财富的最基本要求。美国的食客们、门客们,美国能否遵从这一民主要求——让每个人诚实劳动获得的财富都获得安全?
    为了让这种持续的偷钱不被发现,美国现代发财术还提供了一些虚幻的烟雾,如鸦片一般,麻醉着人们的财富梦想。
    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房产保值的神话。在别有用心的宣传下,这一神话已经深入人心:房价永远会涨,所以买房子就是最好的保值方式之一。于是,房子的使用功能退居到保值功能之后,美国发财术制造的长期性贬值恐慌,促使人们蜂拥购买房产。套用郎咸平先生一句口头禅:用你的膝盖想一想,房子真的会永远保值吗?房子都有使用寿命,使用寿命的意思就是总有一天要被拆掉,不被拆掉的那是文物,需要花钱大修的。换句话说,房子从造好的那天开始,就自动进入了自然毁坏的进程,就自动进入了持续贬值的过程。持续的通货膨胀造成价格必然持续上涨,通货膨胀的偷钱术,用这个假象,掩盖了房子必将贬值的真相。而且,因为房子的使用寿命较长,这一假象很难被戳穿。房子永远保值的神话,就好比一个肯定要死的人,被说成是长生不老。听着确实挺开心,事实上根本没有那回事。
    美国的发财术必然造成通货膨胀,永远不停地通货膨胀,因此制造了一系列假象:股价在涨,房价在涨,艺术品在涨,古董在涨。通货膨胀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但是,自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以来,通货膨胀的速度最快,规模最大,而且变成了常规性的合理合法的现象。如果我们把经济比喻为盖房子,货币就是用来衡量的尺子。通货永远膨胀,等于是这把尺子永远在变,而且变得极不规律,美国想怎么变就怎么变。那么,用这把尺子造出来的房子会怎样?房子盖得低的时候也许还看不出问题,盖高了,问题就大了。房子没倒,那只是时辰还没到罢了。
    在美国发财术制造虚假繁荣的时候,一些理论家制造了一个令人激动的新神话概念,所谓金融民主。就是说,人人都有借钱的权利,不需要真实财富的抵押,只需要你用自己的未来抵押。很多人在谎言的欺骗下,一次性抵押掉了自己的一生。这与奴隶有何区别?于是,“房奴”、“卡奴”成为很多人无法摆脱的命运。美国发财术利用人性的弱点,用假象欺骗普通人,并且用制度逼迫无数人不得不借钱,最终落到大家都还不出钱的地步,美国自己也无法向全世界还钱。
    西方经济的扩张已经到了尽头。从时间的轴线上说,在当前的时间点上,耸立了一座高楼,这座高楼在时间轴线上移动,前面是已经挖好的深渊。因为,未来的财富已经不存在了,已经提前消费掉了。
    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西方经济疯狂地从空间扩张发展到时间扩张,还有哪里可以继续扩张?莫非伟大的爱因斯坦,真的给西方经济提供了一个四维空间?莫非还有一个巨大的财富空间即将被发现?中国人自古以来都不主张寅吃卯粮,中国人一直不喜欢借钱,总喜欢存钱。这种诚实的方式必须具备一个前提,那就是拒绝通货膨胀。中国人是在被美国诱惑后,几千年来量入为出、注重节约的传统才受嘲笑而被迫改变。如今,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到,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这个极为朴素的原则,是多么重要。就凭这一点,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人也应该自豪地说:中国自己的传统才是全世界的榜样。
    六、企业帝国,新殖民主义的执行者
    跨国公司富可敌国。美国通用电气的经济实力可敌半个印度,相当于2个葡萄牙,3个菲律宾;微软的经济实力可敌半个澳大利亚,相当于2个以色列,3个新西兰。它们的财富从何而来?它们游弋于全球经济属地,将对这些国家安全构成何等程度的威胁?
    在美国200多年的发展史上,有一个重要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这就是美国的私营企业。私营企业是美国经济的动力源泉,它创造了无数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奇迹。在200多年的历史中,美国私营企业的成就使得人们很少怀疑它的存在价值,也很少认真反思这些私营企业可能带来的危害。如今,在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美国企业的比例依然超过30%,与美国整体经济规模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接近。可以说,规模庞大的私营企业是美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柱。然而,私营企业规模的扩张,也使得少数庞大的私营企业开始控制社会生活,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呈现。
    如今,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企业。我们已不再用柔软的旧布头作婴儿尿布,而用企业生产的一次性尿布;母乳喂养也被故意冷落,奶瓶、奶嘴、奶粉都是企业生产的;除了农村,我们吃的每一口饭,喝的每一口水,都是企业生产的;我们上学、看病,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一种理论反复强调说,应该像美国一样,把这些事情都交给企业,直到殡仪馆、墓地、骨灰盒等等,都以企业赚钱的方式把守在我们无奈的必经之路上,连死人都不放过……企业从未像现在这样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紧密地与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联系在一起。因此,企业常常成为影响我们生活质量与品质的关键因素。
    我们首先应该意识到,企业是一个限制自由的机构,尤其是随着工业化的到来,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工具化、日益狭窄的分工、日益严密的配合等等,都成为对个人自由的限制。在这种限制下,企业内的统一号令远比民主重要得多。换句话说,企业就是专制的。一个内部民主的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几乎完全不是内部专制企业的对手。现代社会以民主为最高原则,但是,保护这一民主的,偏偏是最不民主的军队。这正好暗合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的民主居然保护了企业内部的专制。在企业利润至上的目标引导下,民众对于企业的专制,居然也都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实在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奇观。现代企业的专制特征,与社会的民主要求形成令人惊讶的巨大反差。
    与企业帝国造成的民主反差相似,企业帝国另一个制胜法宝就是自由经济。它把自由经济塑造成真理,并告诉大家,自由经济对所有人都有利。然而,当我们理解了企业帝国的强大存在,就会发现,自由经济在它那里只是一个诡计。历史上大力强调自由经济为真理的,大致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美国。而且,这两个国家对外强调自由经济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他们最强盛的时期。如今的企业帝国,充分发挥了自由经济的制胜秘诀。庞大的企业帝国好比一个大块头肌肉男,经常与其他瘦小子单打独斗,大块头总是主张自由散打、自由搏击,屡屡挨打的瘦小子如果要拿一根棍子,那就属于保护主义!大块头不用棍子就能打败瘦小子。大块头拥有自由,并且强迫瘦小子自由,让瘦小子放弃保护,可以保证大块头永远胜利。表面上的公平自由,实际上只对大块头有利。然而,在当前美国的金融危机中,我们发现,企业帝国因内在的健康原因而衰弱,只好扔掉自由经济的遮羞布,开始寻求保护。
    企业帝国的出现,是现代西方文明的必然结果。它用严密的法律,完整彻底地保护私有制,并将私有制放到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建立这一强大保护的理由是:只有保护私有制,才能保护自由。理由是有道理的,但是忽视了一个前提,当私有制必然性地形成贫富分化时,法律坚决保护私有制,等于是全力保护企业的独裁专制。与此同时,私营企业主所主导的社会法律和舆论,在企业外部形成自由和民主的气氛,并且把矛头指向政府,等于是转移人们在企业内部遭受专制统治的愤怒。这种搞错对象的愤怒,在企业专制的故意引导下,要求政府缩小权力,某种程度上等于企业利用人们爆发的压抑,打击有可能对企业产生抗衡的政府。换句话说,本来一个有可能帮助民众抗衡企业专制的政府,却在企业别有用心的操纵下,让民众与政府两败俱伤,一方面形成企业独大的状态,另一方面使得政府要想生存,不得不依附企业,政府从此成为企业独裁专制的工具。
    企业帝国的专制实际上已经伤害了社会民主,它以金钱力量影响政治,让政治为企业服务。当有人解释说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才能给社会带来好处,我们却看到,提出这一主张的人,同时要求给私营企业减税,减轻私营企业的负担,那么,私营企业效益最大化,又如何呈献给社会?当有人解释说企业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就可以给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我们却看到,提出这一主张的人,同时提出,为了企业的效益,可以大量裁减员工。在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中,美国不愿拯救三大汽车企业,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员工的高福利已经成为企业无法摆脱的负担,只好让企业破产。对于资本来说,负担过重的旧企业的破产,正好逃避了负担,从而可以另起炉灶,搞一个没有“负担”的新企业。于是我们看到,庞大的企业帝国实际上已经从政府手里攫取了很多社会权利,但是,专制的私营企业帝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却不肯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果说少数庞大的私营企业帝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私人政府”,那么,这个“私人政府”已经将权利和义务剥离。“私人政府”只需要社会权利,而将社会义务当做一个烫手山芋,扔给了公共政府。与此同时,这些“私人政府”的拥护者还在说:应该限制公共政府的权利。
    不管是跨国公司、高技术公司,还是投资银行,其疯狂的行为主体都是超级庞大的私人企业帝国。这些独裁专制的企业帝国,在国内外的社会环境中,赢得了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和舆论倾向,并且由于被法律保护的私有性,造成社会财富严重的两极分化。面对贫富分化产生的不满,私营企业帝国又利用自己掌握的媒体,向社会大众进行愚民教育。有时候他们说,适者生存是自然规律,所以失败者没什么可以抱怨;有时候他们又说,成功与失败在于个人的性格原因。于是,他们把贫富分化全部归为个人原因,背后蠕动的声音其实是在说:穷,是你活该。与此同时,私人媒体把成功的企业家塑造成社会最高的英雄形象,供失败者顶礼膜拜,让失败者面对自己的不幸时,产生深深的自责。于是,私人企业帝国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自己的成果。  限制私人企业帝国的力量已经被削弱。民众的力量只能在独裁的企业之外,通过政府而实现。但是,为了企业帝国利益的最大化,公共政府已经被限制成为“小政府”。即使这个“小政府”尚存的一点限制企业帝国“私人政府”的力量,如监管,也被企业帝国变相地篡夺。独裁的企业帝国自行制定的很多标准都成为行业标准。自定的行业标准提高了入行门槛,为现在的企业帝国挡住了后起的竞争者,保障了企业帝国的垄断。“私人政府”与公共政府之间畅通无碍的人才流动,又使得公共政府的监管,常常成为“私人政府”的自律。
    当前,美国的发财术出现了巨大危机,其原因并非只是个别环节的欠缺,而是根本上的观念错误。这种观念在美国由来已久,曾经在某些历史状态下获得过成功,从而掩盖了这些观念的不合理。如今,美国发财术的对象已经没有扩张空间,美国发财术的强力工具——私营企业帝国——也开始摇摇欲坠,美国的发财术实际上已经碰壁。要想突破,几无可能,除非洗心革面。然而,在中国,人们对企业帝国深刻的负面作用还缺乏认识,中国人在倾向性舆论的影响下,还憧憬着自己企业帝国的美好未来。由此带来的种种危害正在中国出现,人们对危害出现的原因却浑然不觉。     对此,我不得不重复地说,中国要发展,在经济目标和经济手段上,都不能以美国为榜样。中国只能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
    (《环球视野》第312期,书摘)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qq/2013-05-02/1747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跨国公司  殖民主义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