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全球

打印

经济危机将成未来全球“新常态”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史中,2008年将是一个重要拐点。截止到这一年,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严重的有效需求不足将会成为一个新常态,严重的经济危机也必将成为2008年后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新常态。

事实上,资本主义发展到19世纪中期时,就已经进入严重经济危机阶段,严重的经济危机已经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常态。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经济增长无法维持而陷入衰退,失业随之增加;另一方面,收入分配严重不均,产业工人生活极端贫困,劳资之间势如水火。

马克思的《资本论》这是在这一新常态的背景下而产生的,是为反思和总结这一经济危机新常态所产生的根源,并探寻解决之道而写。尽管《资本论》很厚,但是马克思的理论很简单,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在消费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原因在收入分配不均,收入分配不均原因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及资本家的贪婪和自私,资本主义是有资本家玩的,所以,收入分配不均必将是资本主义的固有属性,然后必然推出,消费不足将是资本主义的必然属性,最终经济危机也就成为资本主义之必然属性。所以,消除经济危机必需消灭资本主义。


马克思论证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固有的、内在的矛盾,随着这些矛盾的恶化,资本主义将无法维持,会出现自我崩溃。

然而,自《资本论》第一卷发表以来,已经一个半世纪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但没有崩溃,而且似乎愈发强大了,尤其是1990年苏联解题以来,资本主义已经走出了西方而全球化了,当前全球都是资本主义的天下。

所以,很多人嘲笑说马克思错了,甚至有些所谓的经济学家高叫“最蠢还是马克思”。


不是马克思错了,而是后来资本主义的发展突破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假设。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是将资本主义的运行限定在一个封闭的空间,生产和消费时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内进行。但是,资本主义世界并非是封闭的,此后两种新情况的出现给资本主义提供动力支持。一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开始发动对非资本主义世界的侵略和掠夺,二是技术出现突破性进展。

对非资本主义世界的侵略和掠夺,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两个支持,一是通过获取更便宜的原材料和人力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价格,最终间接实现资本主义世界消费需求的扩大;二是非资本主义世界提供新市场,直接增加消费需求。

技术的突破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两个支持。一是技术进步,尤其是大规模的、机械化的生产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价格,扩大消费需求;二是新技术导致新的消费品的出现,也可以扩大消费需求。

事实上,技术进步也是一种侵略和掠夺,是对大自然的侵略和掠夺。所谓的财富,归根结底都是对某种自然资源的改变,都是通过对自然的侵略和掠夺实现的。
所以,也可以这么说,资本论之后的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延续和发展,是通过两种掠夺实现的,一是对非资本主义世界的掠夺,二是对自然的掠夺。

但是,150年之后,资本主义真正具备了马克思所假设的封闭性特征。一方面,资本主义已经实现了全球化,全球已经基本不存在“非资本主义”部分了,所以,资本主义无法再继续对非资本主义进行掠夺;另一方面,自然的承载力已经出现极限,在150年前认为无限存在的资源都出现了短缺,无论是化石能源,还是维持人类基本生存的水、森林,甚至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全球变暖),这导致向大自然的掠夺也无法继续。

当对非资本主义的掠夺、对自然的掠夺消失后,消费不足将再次成为资本主义的新常态,严重经济危机再次成为资本主义新常态。

整体来看,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同多三种掠夺实现的,一种在资本主义世界之内,是内部掠夺,属于内部矛盾,根本矛盾;两种在资本主义世界之外,是外部掠夺,是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矛盾。内部掠夺时掌握技术、资本、政治权力的强势利益集团对不掌握这些东西的弱势利益集团的掠夺;而第一种外部掠夺时资本主义世界多非资本主义世界的掠夺,第二种外部掠夺时对自然的掠夺。《资本论》之后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史通过发展外部掠夺而转移了内部掠夺的矛盾。但是,现在由于外部掠夺违法维持,内部掠夺的矛盾再也无法转移,所以,便会逐渐尖锐起来。

 (共道经济研究中心 www.gongdao.org  )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qq/2013-05-02/1803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资本论  经济危机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