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捏在美国人手中的安倍经济学
佐藤面包房离笔者家不远,下班时经过那里总会进去买上第二天的早餐。
近日,再次走进面包房时,我最喜欢的豆沙面包的边上,贴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真的对不起,涨价10日元。”
中川先生是研究宏观经济的,他很担忧安倍的经济改革政策会是一个泡沫。根据他的观察,目前日元汇率大幅走低,日本股市出现狂涨,是因为美国容忍了日元的贬值。
“这半年来,日本实体经济根本没有起色,只是股市在跳跃。现在出现了一些高档商品销售的动向,大部分的购买者都是股票获利者。我们不得不警惕,目前投资日本股市的,大多是外国投资家,日本股民只是收益不追加投资。一旦美国出口受阻,失业率增加,必定会实施新的金融缓和政策,那时,美元会出现大幅贬值,毫无疑问的会抬升日元,外国投资家于是会抛售日本股票,东京股市就会崩盘。”
与中川先生持相近观点的,还有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的一名干部。他说,目前日本经济最大的问题是,日元贬值,股票上涨,企业利润增加,但是,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决定要增加员工的工资,大家都处于一种谨慎的观望之中,捏着好不容易得来的钱不敢轻易放手,最多增发一点夏季的奖金,更多的企业是准备留存做储备资金。
他说:“日元如此大的贬值,就像是买彩票中奖,也许只有一次,不会重来。”
安倍首相3日,被记者尴尬地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股市上升,景气上扬,但是企业的设备投资反而下降?”安倍首相苦笑了一下,回答说:“我听黑田总裁说,景气正在处于复苏之中。”
黑田是日本银行的行长,安倍金融缓和政策的最积极支持者和操盘手。黑田总裁在上周的一次讲演中,称日本的金融缓和政策已经给日本众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但是,黑田总裁却忘记了日本企业的90%,是中小企业。以内需市场为主的中小企业,享受不到汇率差价的利益,却不得不承受进口商品价格上升的打击。要知道,日本农副产品的60%依赖于进口,而且直接与每一位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挂钩。
目前还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日本企业准备给员工增加工资。企业不加工资,也就意味着企业的利润无法转换为消费能力,结果,日本就会出现“物价飞涨工资不涨”的怪异景象。
佐藤先生看我拿出手机拍照,走过来对我说:“实在没办法,就这几个月,面粉涨价太厉害了,实在亏不起了。”
自从安倍晋三上台,推行日元贬值政策以来,在短短的5个月时间里,日元贬值20%,虽然这一举动让日本一些跨国企业在一夜之间,大赚外汇差价,并出现了“扭亏为盈”的景象,但是,日元的大幅贬值,也大大提升了进口商品的成本,尤其是与日本人生计息息相关的小麦、奶酪、豆类等产品,进口价格节节攀升,使得日本的食品产业陷入一片悲鸣的状态。
佐藤先生一条要消耗100公斤面粉,5公斤香油,5公斤奶酪,与今年1月相比,原材料成本已经攀升18%以上,但是,面包一直没有提价。他怕涨价失去顾客。
让佐藤先生下决心涨价的,是日本最大的面包制作公司——山崎面包公司决定全面涨价。这一消息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后,佐藤坚定了“不能亏本做买卖”的决心。
和日本综合研究所研究员中川先生聊涨价问题,他说,预计在今年7月开始,日本的食品行业将会出现全面涨价的风潮,不仅是面包行业,啤酒制造业和方便面产业等也将会加入涨价的行列。
中川先生说:“我自己都后悔没有去买iPad,以为价格会越来越便宜,没有想到苹果公司会突然宣布涨价,而且一下子涨了1万6000日元(约1000元人民币)。真的没有想到。”
一旦消费市场无法激活,那么,安倍经济改革政策就无法出现良性循环。“安倍通胀学”或者会成为“口号英雄”的代名词。
4日,安倍首相在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的会员大会上呼吁企业巨头们给员工“输血”,增加员工工资以提高市场消费能力。但是,这一呼吁,让时时担心安倍改革会闹泡沫的日本企业巨头们漠然不已。
人们更多担心的是,上周五的美国政府公布的雇佣率,是改善,还是恶化?一旦呈现恶化,毫无疑问,日元将会重返高升之路。
由此看来,安倍经济改革的命运,其实是捏在美国人手中。
日前,安倍首相在东京发表了自己经济改革的“第三箭”——经济成长战略,宣布在东京等大都市附近要建“国家战略特区”,吸引外国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投资,允许外国医生在特区内开业行医。
安倍更是许诺,国民收入要实现年增3%的目标,10年后,每人年收入增加150万日元(约9万5000元人民币)。
东京街头的股市显示屏,揪着股民们的心。
对于安倍的这些豪言壮语,东京股市立即做出反应:出口型企业股遭大量抛售,日经平均指数更是出现今年以来的第三大暴跌,跌幅高达3.8%。
日本市场对安倍的经济成长战略不仅没有感到欢欣鼓舞,反而感到极大的不安与失望。为什么?
真的有点看不懂!
(作者是亚洲通讯社社长、早稻田大学特别讲师。)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yz/2013-06-07/21223.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