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和谋划中日关系 习近平为何强调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
中新社北京9月4日电 (张素 张蔚然 李京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9月3日在北京举行。其间谈及中日两国关系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说,应该以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思考和谋划两国关系。
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中国近代史和国际关系专家认为,习近平在座谈会上专门就如何看待历史问题和发展中日关系作出表述,又从“时”和“空”两个维度论述保持中日长期和平友好关系的意涵,既是回应现实关切,也是立足长远发展。
建立和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
回溯中日两国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和平友好是主流。但也应看到,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从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到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反动统治者一次次侵略中国。
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试图歪曲篡改日本侵略历史。习近平在会上指出,正确对待和深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是建立和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他还说,任何否认侵略历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言论,都不能不引起中国人民和亚洲国家人民的极大愤慨、严厉谴责、高度警惕。
“考虑到日本国内总有一些人试图抹去这段历史,习近平在讲清楚日本侵华重要史实的基础上有此重要表述,正是在为健全和发展中日关系‘固本强基’。只有基础牢,方能走得远。”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说。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高士华看来,这段历史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损失,也给日本带来损失。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吸取惨痛教训也对其自身有利。
一些日本学者同样持有反省历史、警示当下的观点。日本明治学院大学国际和平研究所研究员松野诚也长年从事侵华日军毒气战领域相关研究,他希望能与中国历史学者共同去挖掘、记录真实的历史,一起打下“中日友好、中日不再战”的基础。
推动中日关系沿着正确轨道持续向前
座谈会后,共同社、东京放送(TBS)、日本电视台(NTV)等日本媒体都报道转引习近平关于要“正确对待和深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是建立和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的表述,同时亦十分关注中方对两国双边关系释放出的积极信号。
习近平在会上指出,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他还说,“坚持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基础上,积极推动构建携手合作、互利双赢的新格局,推动两国关系沿着正确轨道持续向前发展”。
王建朗分析说,中国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并非意在“算旧账”。而是通过鉴往知来,阐明中国政府发展中日长期和平友好关系的一贯立场,显示“向前看”的胸襟气度。
“我们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既要正视历史,不能忘记历史,也要着眼于未来构建中日关系。”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说。
近年来,中日关系重回正轨并取得新的发展。高士华举例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日相互支援,续写两国友好的佳话,中日关系当前仍保持着不错的发展势头。
符合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需要
除了从时间维度鉴往知来,习近平还从空间维度论述中日关系。他说,中国和日本是近邻。保持中日长期和平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符合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需要。
中日同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2019年中日双边贸易总额超过3100亿美元,日本累计在华实际投资超过1100亿美元,在中国利用外资总额国别排名中居首位。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中日经贸合作更是展现出较强韧性,单月进出口额自3月以来恢复增长态势。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3日表示,中方愿与日方一道,落实好两国领导人在经贸领域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不断深化抗击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合作,为全球经济摆脱疫情影响重回增长轨道作出应有贡献。
郭延军说,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化,但当今时代主题仍是和平与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应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中日两国携手合作,对于推动东亚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国际关系向好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中国最高领导人值此重要时刻思考和谋划中日关系的应有之义。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j/2020-09-04/6486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