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恐被扭曲 借东风夺地抬高房价
我国新型城镇化恐被扭曲 借东风夺地抬高房价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中国新型城镇化工作正在推进,据媒体报道,“县改市”借“新型城镇化”之名,再次高歌猛进,大有卷土重来之势。据统计,目前至少有138县酝酿撤县设市。据华夏时报报道,《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经过多次修改,目前整体框架和方向已经确定,《规划》提出将再新增10个城市群。
我国138县酝酿撤县设市
据《中国民商》报道,沉寂16 年之后,“县改市”借“新型城镇化”之名,再次高歌猛进,大有卷土重来之势。据统计,至少有138个县酝酿撤县设市,广东、贵州、云南和陕西4 省就有60 多个县提出撤县设市。
“这是典型的政绩冲动,与加大县城和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意图背道而驰。对其中的胡作非为如不明令禁止,耽误发展不说,还会严重冲击农村社会稳定。”中国人民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小组负责人彭真怀严词指责。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县域经济迅速壮大,相应地要求行政权力和管辖范围扩张升级,县升格为市一度成为切实可行而又风光无限的扩张模式。
仅1994 年-1996 年间,全国共有95 个“县改市”,其中,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县改市”较为突出,江苏苏南的县基本都升级为市。
对于县级单元来说,“县改市”之后可获得更高的税收返还比例、城市维护建设税等收入,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工业项目、水资源占用量等好处,在当时客观上这也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事实证明,改市之后,江苏、山东、浙江等省的县域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每年的全国百强县排行榜基本都被这三个省占据。
“在特定时期,县改市不失为一条有效的发展道路。”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认为,城镇化快速发展,就需要给中小城市放权,让他们有扩张和发展的欲望。如果一个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城市规划面积到位,财政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人口聚集达到一定的能量,自身的造血能力大幅度提高,就可以变成市,使农民就地变成市民。
据媒体报道,“县改市”借“新型城镇化”之名,再次高歌猛进,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然而这一轮的“县改市”风潮,被中央政府1997 年紧急叫停。彭真怀研究认为,中央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很多地方盲目追求县改市,冲击了县制为主要特色的传统行政管理系统,造成很多县级市出现“虚假城市化”弊病,比如市区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城郊比例失调,城乡概念模糊等等。
“现在这些老毛病又发作了,简单把县一撤了之,搞硬生生的‘拉郎配’,甚至农民‘被上楼’,背离了新型城镇化的初衷。”他说。
如何释放县域经济的活力一直是行政区划改制的中心议题,不可否认,扩权强县无疑是城镇化的下一个增长点。“但我们要对新型城镇化重新理解,不能走入误区,甚至走向反面。”彭真怀表示。
借助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东风,“县改市”风潮再起,引起专家学者的普遍担忧。
“很多人对新型城镇化缺乏常识性的判断,仍在片面追求城市空间扩张,大兴造城运动,借新城之名,行夺地、争地和占地之实,抬高房价和地价。”彭真怀说,如此放任下去,被严重扭曲的新型城镇化就会演变成一场灾难。
城镇化规划拟再造十大城市
据《华夏时报》报道,近日,记者获悉,《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过多次修改,目前整体框架和方向已经确定,《规划》提出将再新增10个城市群,而且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中西部地区。
本报记者采访获悉,更多的国家级城市群也会在这十年出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目前已有的国家级城市群,而新增的国家级城市群也很有可能会出现在中西部,目前长江中游、成渝、东北、广西、青海、陕西、甘肃等多地已经开始争抢这一指标,但在《规划》出台之前,谁入围国家级还有不少变数。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10个城市群,分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辽中南、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关中、川渝城市群。他们当中东部地区5个、东北地区1个、中部地区2个、西部地区2个。
“我国城镇化水平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特征,东部一些地区人口资源矛盾加剧,而中西部许多地区的潜力又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城市群数量不足与质量不高并存。”接近政策制定的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
据媒体报道,“县改市”借“新型城镇化”之名,再次高歌猛进,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据该人士称,《规划》涉及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具体的目标是,到2020年,17个城市群占据43.3%的全国城镇建设用地,集中48.7%的城镇人口。
据悉,由发改委牵头编制的《规划》内容可能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比较接近,都提出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的“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可以确定的是,接下来,我国将把城市群发展作为引领区域发展的龙头,发挥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国土空间均衡开发的重要作用。
上述知情人士称,按照既定目标,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将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另外再打造哈长、呼包鄂榆、太原、宁夏沿黄、江淮、北部湾、黔中、滇中、兰西、乌昌石等10个区域性城市群。
多地争两国家城市群指标
日前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根据正在制定的城镇化规划,国家级城市群会增加2个,这2个城市群是中部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和西部地区的成渝城市群,加上已有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国家级城市群,未来国家级城市群或将达到5个。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从地理概念上看,东北的沈大或辽中南城市群、沿海的山东半岛和海峡西岸、中部的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西北的关中和西南成渝城市群,乃至兰州城市群,都能入围这份“候选名单”。
“目前三个确定的国家级城市群都有沿海地区的城市,且环渤海城市群包含了大连和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因此,这些‘候选人’暂都可剔除。”徐长乐分析,“剩下的名单中,就经济能级及发展看,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入围的可能性很大。”
“关中城市群的缺点在于只有西安一个大的核心城市,很难聚集起所有的力量;西北兰州城市群本就地广人稀,这将成为发展先天的缺陷之一。”他进一步解释。
成渝城市群目前以有超过1400万人口的成都和直辖市重庆为中心,经济能级不可小觑。《国际金融报》记者此前多次与外资企业交流时发现,外资进军西部首选往往是成都或重庆,曾一度有传闻,中国第三个迪士尼乐园的选择很可能放在成都。另外,目前中国汽车业、页岩气开采等工业项目均早已深耕于这两个城市,加上自身的文化底蕴、自然资源及部分地方政府优惠的政策,该城市群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据媒体报道,“县改市”借“新型城镇化”之名,再次高歌猛进,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优势在于“抱团”。有消息说,该城市群“包括武汉城市圈、长株潭、江西鄱阳湖经济区、皖江城市带四个小集群”。“皖江城市群属于泛长三角地区,且地处长江下游,最终很可能不会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徐长乐认为,“但即便只有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和鄱阳湖经济区,也具备了挑战成渝城市群的能力。毕竟,这些地区不仅会继续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原本也有固定的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基础。”
也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按国家新的战略构想,正在布置一些新的增长极,除了东部三大城市群外,还有中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和西部地区的成渝城市群。但该人士强调,“此前的讨论意见是在中部和西部各增加一个。但方案未最终确定,存在一定的变数。”
“城市群的好处在于‘办事’更有效率。”徐长乐说,“这意味着,城市发展的速度将会加快。”
“不能否认建城市群的好处,但要防止部分城市为了发展而发展,并以牺牲民生为代价。”徐长乐说,“另外,粗放型的发展也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杨重光也对媒体说,“并不主张城市群一下子扩充十几个,应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他说,“城市经济的发展不能批量地发展,首先还是要考虑质量,包括它本身的结构和环境的容量,没有很好的内部结构和各个环境相协调,得不到好效果。”
“新的城市群的提法虽然比‘造城运动’有所改进,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曹建海对媒体说,中国经济虽然总体GDP在全球排列第二,但人均收入水平还在100名左右。统计在城市人员当中,其中将近3亿人是农村户籍,他们的子女教育、家庭基本上还在农村,大多数没有融入到城市里面,“这样一个经济发展阶段,是不是符合我们要建造世界级城市群的现代化大跃进”。他分析,城市群的形成应该是一个区域当中很多城市的经济社会长期发展且自然发展的一个结果,不宜进行短期的推进。
他还建议,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要打破当前地区之间的行政封锁,打破由政府和开发商来主导城市发展的局面,“这样才有可能形成一个由市场、全体人民推动的城市群的发展,而不是由政府和开发商相互力量推动的城市群发展”。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13-06-09/2126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