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曝习近平现身开封 到访焦裕禄纪念馆
据微博网友中午1点爆料,习近平今天上午到开封某地视察。这是2014年全国两会结束后习近平首次到地方调研考察。
微博如下:【习大大来开封了】今天上午,有网友在河南开封某地见到了习大大。(13:00 2014/3/17)(@小道妹子)。照片中,民众激动拍照。这也是两会后习近平首度现身街头。
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等人陪同参观。据网友“新浪拍客”照片,习近平的车队开进了焦裕禄纪念馆。
此前,2月25日,北京正持续雾霾天气,微博网友“@国安低调哥”发布微博“习大大来南锣了!”,并配有多张照片。照片上习近平出现在北京街头,与市民交流。
习近平现身开封,民众激动拍照
民众激动
习近平微笑
网友小道妹子微博截图
车队驶入焦裕禄纪念馆
焦裕禄纪念馆外
焦裕禄纪念馆外
习近平和民众
焦裕禄纪念馆外
习近平和开封民众
今天的《河南日报》刊文:焦裕禄精神光耀中原
河南日报头版截图
2009年4月3日,在河南省人才市场,习近平与前来应聘的大学生交谈。
2009年4月1日,习近平在兰考县焦桐园附近一片绿油油的麦田中,亲自植苗、培土、浇水,栽下一棵泡桐。本报资料图片
2009年4月1日,习近平视察兰考时亲切看望当地群众。本报资料图片
原标题:焦裕禄精神光耀中原
本报记者 刘哲 万川明 童浩麟 王华岗
历史的天空中,总有一些响亮的名字,如恒星般绽放无尽的光辉,给人力量、催人奋进。
有这样一个人,他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0年了,但他却依然鲜活生动、永葆青春,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灵里、血脉中。他的事迹和以他名字命名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感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因工作而忘我,因奉献而升华。
他,就是焦裕禄。
3月16日,兰考县三义寨乡南马庄村,麦苗青青,鱼塘漾波,新柳依依。焦裕禄当年跋涉的“水淹地”,如今已变成了“兰考小江南”。村支部书记肖建林说:“2009年习近平同志来兰考调研,希望南马庄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生态村。我们搞循环农业、绿色养殖,生态猪卖到了北京城,有机米走进了大饭店,总书记的嘱托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时光回溯到5年前,2009年3月31日至4月3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河南视察,专程到兰考拜谒焦陵,致敬忠魂。在全县干部群众座谈会上,习近平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习近平这样评价焦裕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深情的话语,深刻的阐释,在中原大地澎湃激荡。5年来,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对照焦裕禄,学习焦裕禄,以焦裕禄为镜子,以焦裕禄为标杆,书写着新时期大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崭新篇章。
精神的火种
——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50年前,焦裕禄亲手种下的那棵“焦桐”,如今已根深叶茂,四周已蔚然成林。
5年前的4月1日,兰考大地春光明媚,风和日丽。习近平同志在“焦桐”附近一片绿油油的麦田中,亲自植苗、培土、浇水,栽下一棵泡桐树,表达见贤思齐之心,希望生生不息的焦裕禄精神在神州大地永远传承、永放光芒。
习近平动情地说:“1966年2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当时正上初一,政治课张老师念了这篇通讯,我们当时几次都泣不成声……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兰考,实地感受老一代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我心情很激动、很不平静,很受教育、很受启发也很受鼓舞,深感在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加强党性修养,转变工作作风。”
泡桐无言,迎风挺立。“焦桐”葱茏,愈见伟岸。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兰考县的党员干部“坐不住”了,“习主席讲得真带劲,赶紧干起来吧。”
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时任兰考县委书记魏治功语气急切:
“焦书记为我们谋划的蓝图描绘得再好,不干,变不成现实;民心所盼,不可不干;机遇珍贵,不能不干;精神之源,必须先干;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干一件成一件;大干快干实干苦干拼命干!”
听会的人,笔头子再快也赶不上他的语速快,只好回去传达:魏书记说啦,就是让咱“干”!
一个“干”字,传达出兰考基层干部对焦裕禄精神的朴素理解——那就是像焦裕禄那样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想方设法谋发展,永远不搞花架子。
在兰考,时时处处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焦裕禄精神的传承:这些年,始终叫响“学习焦裕禄,多为民造福”,持续开展“焦裕禄式好公仆”评选,选派千名干部下基层,到群众中去大调研、大走访,问民需、办实事。路宽了,楼高了,游园多了,图书馆盖了,而县委大院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样子。
红庙镇双杨树村是焦裕禄同志当年树立的“四面红旗”之一,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吴青云是个有名的“干家儿”,先是自己闯市场身家百万,后来又回到村里当支书。他带着群众修路、打井、安路灯、建图书室,四处招商引资,让这个原来号称“泥泥窝”的穷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超万元。
说起双杨树的今天,他掩饰不住兴奋,“我们村的企业已经建到县产业集聚区了,是个高档民用纸厂,全体村民参股,已经通过省级环评啦,绿色环保,村里200多乡亲家门口就能就业。”
“双杨树村因为走集体发展的道路,被焦书记树为‘四面红旗’之一。现在我们仍然按照焦书记指引的道路,发展集体经济。我自己挣钱是少了,但双杨树的精神又回来了。”吴青云乐呵呵地说,“你只要真正为百姓做一点点小事,他们就会记你好长好长时间。”
对于兰考土生土长的小麦育种专家沈天民来说,5年前和习近平见面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宛如昨日:
“我记得可清楚啦,那天是4月1日,习主席来我们高产攻关研究示范基地。他看得认真,问得仔细,拿着包装袋端详好一阵,防伪条形码都不放过。他亲口对我说,你们这种做法非常好,这样一来,农民就能够用上放心的种子了。我听着,心里那叫一个美。”
5年来,沈天民把习近平的话当作鼓励,更当作要求,时刻不忘为农民兄弟增收致富育好种、服好务,创新研发出的小麦良种“兰考198”,2012年亩产超过810公斤,创全国小麦亩产单产最高纪录。
沈天民说:“习总书记总结焦裕禄精神,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迎难而上。育种是个苦差事、难差事,但再难也要上,再苦也要干,不干,就永远在穷窝里翻不了身。焦书记1962年来兰考的时候,兰考亩产是43公斤,那时候兰考人靠救济粮,靠四处要饭。现在兰考小麦夺高产、破纪录、全国供种,变化多大呀!如果再见到习总书记,我一定要请他到试验田里再看看最新培育的良种苗。”
精神的动力一旦凝聚起来,就会为实践注入巨大的正能量。不单单是兰考,5年前习近平同志走过的地方,都在焦裕禄精神这面大旗的感召、鼓舞下,发生着实实在在的变化:
国家级创新企业中信重工,其前身洛阳矿山机械厂,是焦裕禄曾经工作过9年的地方,厂区的景观大道就叫焦裕禄大道。2009年习近平同志视察这个有着“中国工业脊梁”美誉的大型企业时,对他们坚定地走高端技术之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表示“很有触动,也很振奋”。
5年时间,中信重工众志成城,阔步前进,不但在上交所成功上市,而且全资收购了西班牙公司,把办事处开到了巴西、智利。如今,中信重工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矿业装备和水泥装备制造商,拥有四个“中国名牌产品”。
“每天走在焦裕禄大道上,我们踩着焦裕禄的脚印;在他工作的一金工、二金工车间,我们能现场感受到焦裕禄的气息。”中信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任沁新说:“焦裕禄精神早已成为我们企业文化的精髓,一代代薪火相传,转化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花园一样漂亮的农家小院,仿佛还回响着习近平同志视察时乡亲们的欢声笑语。
这5年,村两委班子以焦裕禄精神为镜鉴,以老支书史来贺为榜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带领全村1800口人,把两个药厂干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产品卖到了欧美、日本,现在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肌苷和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出口总量居全国前列。“只要铆足劲干,生物医药这样的高精尖,我们农民照样能够玩得转。乡亲们的收入每年也都增长一大截,绝对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村党委书记史世领自豪地说。
郑东新区,5年前那只破茧而出的蝴蝶,如今已经流光溢彩、美不胜收,成为全省高端服务业态最丰富的地区,成为拉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代表河南发展进步的“烫金名片”。
“‘大玉米’每长高一层,周边的景致都会发生新变化。看到原先的一片片荒地长出一座座高楼,我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玉米”的郑州新地标——千玺大厦的建设者、党员张涛说这些话时,眼睛里闪烁着喜悦,“当年习主席视察郑东新区,我就已经在这个工地上了。
他在兰考号召党员干部学习焦裕禄精神,我们都看了新闻。我既是建筑工又是流动党员,哪里盖楼哪里跑,啥时有活啥时干,但我觉得,焦裕禄精神任何地方都需要,任何时候都需要。学习焦裕禄,就是立足本职,把咱的活儿干扎实、把脚下的路走踏实。”
五年弹指一挥,五年使命召唤,五年激情满怀,五年日新月异。
发展环境会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会改变。然而,不变的是对一种理想信念锲而不舍的追求,不变的是对一种伟大精神矢志不渝的坚守,不变的是对一份殷殷重托念兹在兹的担当。
——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与群众的距离远了,就与党拉开了距离;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
这是一种引领希望的精神——共产党员始终站在时代潮头,不畏艰难,引领群众谋幸福;
这是一种民心所向的精神——共产党员牢牢根植于人民之中,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甘苦、共命运;
这是一种大胆探索的精神——共产党员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智慧,用伟大的实践发展着这种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焦裕禄精神!
5年来,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赋予焦裕禄精神以时代内涵、时代特色、时代风采,把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成为河南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2009年5月14日,习近平同志视察兰考一个半月后,省委召开纪念焦裕禄逝世45周年大会,并庄严地发出号召:
以习近平同志视察兰考总结提炼焦裕禄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在全省上下掀起深入学习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的热潮,为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新崛起提供强大动力。
5月15日,全省158名县(市、区)委书记在《河南日报》上联合发出给全省党员干部的倡议书:“学习焦裕禄品质,弘扬焦裕禄精神,争做焦裕禄式干部,争创焦裕禄式业绩。”全省县委书记带头“走千乡访万村”,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干实事。
宁陵县石桥镇刘花桥村酥梨合作社社员刘勤聚说起当年的往事如数家珍:“刚开始说村里搞合作社,我还不积极,想单干。但没想到县委书记到俺村跑了好几趟,亲自牵头搞,我就一点顾虑都没了。大家拧成一股绳,越干越有劲,越干越美气,一年下来,比光种地生生多出了两万块钱呢!”
从2010年7月至今,我省又选派近万名机关干部到经济贫困村、基层组织薄弱村和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此作为落实习近平同志指示、践行焦裕禄精神的有力抓手。
太行深处、大别山下,革命老区、黄河滩区……哪里还有贫困乡亲,哪里还要改变面貌,“第一书记”就出现在哪里。
“干部不领,水牛掉井。”这是焦裕禄的一句名言。现在“第一书记”领着干,党员干部扎实干,老百姓们齐心干,“领导带头,万事不愁。”绝大多数村都在经济发展、硬件设施、居住环境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问卷调查显示,群众对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满意率高达98.8%。
铁的事实证明,我们这支党员干部队伍思想是过硬的,骨头是过硬的,作风也是过硬的。
“然而,纵向比成绩不小,横向比差距惊人,依然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人口多、基础大、底子薄的‘河南底色’,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告诫过我们,用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来形容,我们工作中成绩是主要的,缺点和错误是次要的,当然是可以的。但是,这决不等于只谈九个指头,不谈一个指头;更不等于那一个指头已经不存在。”郑州大学教授辛世俊说得很中肯。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深刻指出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上。
“四风”问题,在我省同样存在。一些党员干部有重形式不重内容、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口号不重行动的形式主义问题,搞文山会海、走过场、做“盆景”、假大空;一些干部爱当老好人,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因循守旧的“平庸官”,逃避责任的“圆滑官”;还有一些人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耍特权,搞特殊,甚至滑向腐败犯罪的深渊。
归根到底,是这些党员干部迷失了方向,是群众观点丢掉了,群众立场站歪了,群众路线走偏了,群众工作方法不对头。
“共产党的干部跟老百姓不能隔着一道墙”,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找准了突出问题,就要对症下药。严格按照中央部署,密切结合河南实际,我省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批活动,我省一以贯之的主题都是“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民务实清廉表率”。
2013年7月1日上午,焦裕禄纪念园,松柏寄追思,泡桐传精神,汉白玉纪念碑庄严肃穆。郭庚茂、谢伏瞻等省委常委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焦裕禄墓敬献花篮,集体三鞠躬。
下午,省委常委会在兰考召开,省委书记郭庚茂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切实把握好焦裕禄精神的实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照镜子、正衣冠的生动教材,推动活动扎实开展。”
这次活动,是全省教育实践活动的“冲锋号”和“动员令”,使活动一开始就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无缝对接”、水乳交融。
“学习焦裕禄,做到‘六问六带头’,这是一次精神的沐浴、思想的洗礼。”省煤田地质局四队党委书记缑延民在给分管部室上党课时这样讲道。这里所说的“六问六带头”,是省委经过深思熟虑明确提出的,也是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具有河南特色的“自选动作”。
“六问”,就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问问自己是否像焦裕禄那样,始终做到一心为民、真抓实做、敢于担当、科学求真、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六带头”,就是以焦裕禄为标杆,带头学习提高、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开拓创新、带头务实重干、带头廉洁自律、带头推动发展。
“学习焦裕禄,我们怎么做?”省直机关大讨论、报告会进行得紧张热烈;豫剧现代戏《焦裕禄》,荡气回肠,震撼和净化着党员干部的心灵;焦裕禄纪念园,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人们前来瞻仰学习;《河南日报》推出长篇通讯《永不磨灭的精神圣火——来自焦家小院的报告》,焦裕禄遗孀和后人把他毕生的遵循秉承下去,撼人心魄,催人泪下。
“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要让群众信任,就要努力使干群之间情绪无对立、办事无猜忌、沟通无障碍。”郭庚茂指出。
“一学三促四抓”、“群众三评”……桩桩件件实实在在的举措,都是为了真正把群众请进来,由群众评价、由群众评议、由群众评判,与群众打成一片。
一大批审批事项权限下放了;文山会海、节庆论坛、检查评比整顿了;群众反映强烈的“三公”经费庞大、滥盖楼堂馆所、大吃大喝现象被当头棒喝;严查严纠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和当事人,1232名公职人员受到处理。公车私用少了,勤俭节约多了;迟到早退少了,热情服务多了;接待应酬少了,下基层的多了……这些变化,正在河南广大党员干部中蔚然成风。
正在全面开展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我省继续把焦裕禄精神的旗帜遍插基层。两批活动前后衔接、上下联动,真正做到主题不变、镜头不换。
“河南这个学习典型选得很准。焦裕禄是在河南成长起来的干部,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最好典型,大家对他的事迹很熟悉,以他为镜子和样板,更容易反思自己、检查自己、激励自己。”中央直属机关工委研究室何忠国说。
五年来,在省委的大力推动下,焦裕禄这面旗帜,更加高扬,焦裕禄这面镜子,更加明亮。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众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丰碑的力量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我们就是要善于向先进典型学习,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从小事小节上修炼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先进、保持先进、赶超先进
一年多来,从参观展览沿途不封路,到河北农村坐炕上和老乡拉家常;从庆丰包子店排队就餐,到北京老胡同的四合院走家串户,嘘寒问暖……习近平总书记的身体力行,为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出了表率。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知道你是重还是轻;老百姓就像一面镜,知道你是浊还是清……”豫剧《焦裕禄》中的这段经典唱词,唱出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心声。这部主旋律作品热演的背后,是河南广大党员干部对焦裕禄精神的强烈认同。
五年来,一场场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活剧,以中原热土为舞台,波澜壮阔,动人心弦。
——亲民爱民得民心。
告别土坯房,住进“小洋楼”;告别地窨水,喝上自来水;告别“靠天收”,用上“自流灌”;告别“囊中涩”,种上大棚菜——短短8年时间,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从一个省级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说起村里的变化,87岁的裴礼老人笑得合不拢嘴,“俺村能有今天,全托了春亮的福啊!”
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个人致富后,毅然返乡回报乡亲,又是架桥铺路,又是兴办企业,还拿出3000万元为每家每户建了一套新楼房。为彻底解决吃水、用水难,四年前他个人出巨资,带领全村老少齐上阵,修建裴寨水库。去年12月,水库通水,碧波荡漾,百姓们为此欢呼雀跃。
裴春亮深有感触地说:“乡亲们的愿望,就是我奋斗的目标。现在裴寨有首顺口溜,‘在路东当庄稼人,在路西当工人,商业街里当商人,住进社区是城里人,走进企业是主人,来到夜校是读书人’,这话听着,真叫人高兴。”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来自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就是焦裕禄精神之所以感人至深的恒久魅力所在。
——艰苦奋斗是本色。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是位闻名全国的老典型。他带领群众治山治水,发展集体经济,被称为现代版“山乡巨变”的导演。
2010年,为了吸引世界500强企业——百威英博啤酒集团在唐庄投资建厂,年近七旬的吴金印一次一次到上海,曾经一连几天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项目奠基之前,老吴又组织全镇干部群众,在短短28天内拉了80多万立方米土方、平出方圆600亩的工地,完成了对方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任务。百威的外籍高管紧紧握住吴金印的手说:“VERYGOOD!这是了不起的‘唐庄速度’!”
今日唐庄,产业集聚区里已经引进企业30多家,年工业总产值达近40亿元。
唐庄富了,但唐庄的领路人吴金印依然是那副老农民的装束,依然用着简陋的办公室,依然蹲着和村民们拉家常……“我也知道现在社会上吃吃喝喝的现象比较普遍,可咱唐庄就是不兴这一套,就是不能容忍‘败家子’现象的存在。”吴金印斩钉截铁。
作为年轻干部,洛阳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颖颖对此还有更富时代感的解读。她说,“当年,焦裕禄同志靠着自行车、铁脚板,踏遍兰考的土地,呕心沥血改变兰考面貌。现在我们工作条件好了,各种环境改善了,学习焦裕禄精神,强调艰苦奋斗,不是要大家像过去那样‘一床被子盖几十年’,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反浪费、过紧日子上,尤其是放在千方百计谋发展上。”
——科学求实重规律。
豫南有位“老科学”,他就是平煤集团原总工程师张铁岗。40多年工作在煤矿生产、科研一线,在瓦斯的防突、分级和隔、抑爆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百里煤海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这位从矿井里走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矿工们亲切地称为“生命的守护神”。
为破解瓦斯治理这一世界性难题,他总是冲在最前头,到井下收集第一手资料。虽然年届古稀,张院士还发挥余热,承担着河南理工大学等多家高校的教学任务,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我要在科学的道路上永远前进”。
豫北也有位“老科学”,他就是鹤壁农科院院长程相文。程老出名,是因为他带领的团队南繁北育,先后选育出39个玉米新品种,而他50年育种走过的路程,可以绕地球7圈还多。2012年,他带队完成的玉米单交“浚单20”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谈起成功之道,程相文却恳切地说:“我这个人不聪明,一辈子就干一件事,玉米育种。育种是最讲耐性的活儿,一个新品种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才能培育成功。拍脑袋拍不出来,拔苗助长拔不出来,急功近利急不出来。说到底,就是要尊重规律、按照规律、研究规律、利用规律。”
翻开河南的经济版图,会有这样的发现:西北角的林州从红旗渠生发出滑翔基地,东北角的台前从黄河滩区生发出羽绒城,东南角的新县从将军县生发出“打洋工”大军,西南角的西峡由深山沟生发出菌、果、药……这些当年全省出了名的贫困县,靠着因地制宜,凭着顺应规律,扬长避短,科学谋划,都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佼佼者。
“当年焦裕禄跑遍全县,把所有风口、沙丘都编上号,才摸清了‘三害’的底子,制定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现在我们资讯发达了,交通便利了,沟通便捷了,更应该沉下身子沉下心,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创实绩,不玩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林州市委书记郑中华说。
——迎难而上勇担当。
今年2月22日,奔涌的黄河水经过穿黄工程南岸竖井预留孔,注入两条隧洞,充水试验顺利完成。
望着欢腾的水花从脚下流过,穿黄隧洞下游线标项目部经理陈建军热泪盈眶。腊月天泥水里摸爬滚打,他和他的团队攻克地下连续墙等世界性技术难关。凭着一股子永不气馁、勇闯难关、智夺险隘的劲头,完成这个难啃的硬骨头工程,他们只用了45天。
何止陈建军一人,千千万万的陈建军都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挥洒着智慧和汗水。何止穿黄工程一地,工程全线就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确保一脉清流送京津,再难、再累、再苦,也要保证完成任务!”全省上下,戮力同心,3年时间5万多名移民干部,忍辱负重,心无旁骛,先后克服对接难、建房难、搬迁难、融入难、发展难,组织移民搬迁193批,16.54万人不伤、不亡、不漏一人,创造了中国水利移民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鄂竟平,一连用了“四个感动”称赞河南的移民工作:“被移民舍小家为国家的精神所感动,被广大移民干部尤其是基层移民干部兢兢业业、不畏艰辛、任劳任怨的工作所感动,被河南省各级移民办事机构细致而扎实、高水平的协调组织工作所感动,被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对移民工作的高度重视所感动。”
“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敢教日月换新天”……焦裕禄当年这些振聋发聩的誓言,都深深地镌刻在河南广大党员干部心中。
——无私奉献铸忠诚。
杨奎烈,中信重工能源供应公司原党委书记、经理,2011年5月27日昏倒在办公桌前。公司日志显示:
在他生命最后287天里,他跑到工地现场100多次,平均每天接打业务电话20次以上。2012年春节前后,在生命进入倒计时的第47天到第38天的10天内,杨奎烈又先后6次“偷溜”出医院,乘出租车赶到公司安装现场,指导设备安装。
还有消防队长李隆,与死神赛跑,与绝境抗争,无论地震废墟、洪水滔天、冰雪严寒,都冲在救援最前线;
还有以花甲之躯绑满防护装备的排爆专家王百姓,28年无数次生死只是一瞬间;
还有猝然倒在工作岗位上的省人社厅纪委书记王宏,“案子不破不回家”;
……
这些好党员、好干部,让中原生辉,让中国感动,让人心温暖,让世界充满爱与希望,引领和激励着更多的人锐意进取,砥砺前行。
五年的实践,生动践行着习近平同志的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命题,探索新途径总结新经验,赋予焦裕禄精神以时代精神、时代内涵,把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
永远的传承
——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态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从一棵“焦桐”到一片“焦林”,再到一个产业,当年焦裕禄用泡桐治“三害”,如今兰考人民把泡桐当“摇钱树”。
“泡桐是‘宝’,是‘天然氧吧’,是‘绿色银行’。兰考人沾了焦书记的福,用泡桐干出了年产值超5亿元的乐器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民族乐器之乡’。国内很多大型民族乐器演奏会,乐器都指定用‘兰考造’。”兰考县民族乐器行业协会汤二法会长一说到这些,就打开了话匣子,收都收不住。
这么多年,兰考人民一直把焦裕禄当亲人一样念叨着,萦记着,是因为焦书记为乡亲们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带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转变作风,说千道万,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发展上,落实在成效上。
谈发展易,行发展难。这几年,河南大事多、难事多。
在耕地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确保粮食产量稳中有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难;
传统农区实现工业化,在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省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难上加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下,构筑对外开放大平台,积极融入国际生产和销售网络,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省,更是难上加难。
千难万难,只要干,就不难。
2009年以来的5年,是大力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5年,也是河南快速发展、干成了很多大事的5年。
今年全国“两会”上,河南的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备受关注,64家境内外媒体记者扎堆采访河南团开放日。吸引记者们的,是河南跨越发展的强劲态势和大好前景。
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子挑在肩头,河南的党员干部始终有这份责任担当。5年间,河南的耕地红线一寸也没有后退,要政策给政策,要投入给投入,保粮田,兴水利,购农机,推良种……粮食产量“五连增”,创造了“十连增”的佳绩。不但解决了1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向全国调出400亿斤原粮和粮食制品。
与此同时,土地流转、合作社、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集群……源自田间地头的“新名词”层出不穷,“土疙瘩里种出金疙瘩”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5年前习近平到位于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海马商务汽车有限公司视察时,河南的产业集聚区才刚刚起步。这5年,海马扎根郑州经开区,已经建成了三个整车工厂、两个配套工业园、一个发动机工厂、一个技术中心。而以海马汽车整车生产配套项目为龙头,经开区更是加快推进汽车工业园建设,宇通、东风日产等多家知名汽车品牌入驻其中。
像郑州经开区这样的产业集聚区,如今全省已经有180个,呈遍地开花之势,去年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七成,是我省风头最盛、效果最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
“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再烦也要有礼貌,再急也要带微笑,再累也得坚持,再苦也得干好。”这苦中有乐、泪中有笑的话语,生动地刻画出各地干部抢抓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投身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强烈责任感和实干作风。
“虽然整天漂在外面,连家都顾不上,但是机遇你不抓别人抓,咱不能落在别人后头。当年焦裕禄470多天跑了兰考120多个村,连命都搭进去了,现在我们吃的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商城县产业集聚区招商办主任王启富说。
总投资183亿元的新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声隆隆,3000多名建设者征衣不解,马不卸鞍,日夜兼程。他们的身旁,一架架银色班机起起落落,蔚为壮观。
从开始谋划到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引入富士康到货运航线占中部九成,吞吐量爆发式增长,从UPS、菜鸟等现代物流“大鳄”抢滩布局,到郑欧班列高频常态化,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让河南这个内陆省份,嵌入“货通全球的物流世界”,融入全球供应链和消费链。
没有机会就去拼去抢去创造,没有政策就创新配套,没有空间就千方百计拓展,没有项目就四处招引,航空港实验区创造了“郑州速度”、“奋飞精神”,彰显着不甘落后、不甘平庸的强烈发展意识,映射着变中取胜、顺应世界潮流的高远眼光,体现着海纳百川、大开放、大改革、大突破的宽广胸怀。这一个高起点的“华丽转身”,使厚重中原有了“国际范儿”。
最大的变化当然是民生。
每年年初,省政府都会公布上一年的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并部署当年的民生工作。十项工程,涉及“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业保”,桩桩件件,都与老百姓息息相关。“过去的五年,是河南财政发展变化最大的五年,是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职能发挥最充分的五年,也是财政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最多的五年。”省财政厅负责同志这样说。
而健康卡、社保卡、种粮直补、保障性住房、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等等,都像一颗颗饱满的改革“果实”,明明白白装进了群众的口袋。
干大事,需要有伟大的精神。今天的中原大地,崛起振兴富民强省号角嘹亮,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的画卷,正次第展开。画卷的执笔人,正是千千万万以实际行动弘扬焦裕禄精神的中原儿女!
宁静的焦家小院,草木正舒展身姿,添上第一抹新绿。焦裕禄似乎从未离去。
兰考火车站,人流如织,走南闯北的务工者满载而归。焦裕禄似乎从未离去。
中信重工的主干道依然宽阔笔直,车间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焦裕禄似乎从未离去。
郑欧班列呼啸着驶出函谷关,在新丝绸之路上隆隆向前。焦裕禄似乎在深情凝望。
郑州航空港二期建设工地,自卸卡车往来穿梭。焦裕禄似乎在深情凝望。
春天的原野上,踏青的人们挽着和煦的春风,挽着孩子的欢歌。焦裕禄似乎在深情凝望……
焦裕禄,这个离开我们50年的伟大灵魂,其实从未离开过我们一步。
他的精神长存天地,永放光芒。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14-03-17/25313.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