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票预售期将延长至60天 春运首日火车票12月7日开卖
2015年春运紧俏车票预售日列表
昨天,中国铁路总公司宣布,我国火车票预售期将发生重大调整。自2014年12月1日起,铁路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的预售期将由目前的20天逐步延长至60天。按照此安排,12月7日,将提前60天开始发售2015年铁路春运第一天(2月4日)的火车票。春运结束后,火车票的预售期仍保持60天。车站窗口等其他售票方式仍按错后两天的原则同步执行。
春运车票12月中下旬开卖
中国铁路总公司表示,自2014年12月1日起,将用一周的时间,逐步将铁路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的预售期,由目前的20天延长至60天。
具体的实施方案是:12月1日,预售期由现行20天延长至30天;12月2日至12月6日,预售期每天再比上一日延长6天。也就是说12月2日旅客可以购买明年1月6日以前的车票,12月3日可以购买明年1月13日以前的车票,以此类推;12月6日起,预售期延长至60天,可以购买明年2月3日以前的车票。
2015年春节为2月19日,铁路春运将于节前15天启动,也就是说12月7日开始发售2015年铁路春运第一天(明年2月4日)的火车票。12月18日开始销售明年2月15日(腊月廿七)的火车票,以此类推。
铁路总公司表示,曾有不少旅客向铁路部门提出希望能够延长客票预售期,以便提早安排出行计划。随着客运能力的不断增加和铁路客票系统的升级完善,目前已具备延长客票预售期的条件,可以为广大旅客购票提供更为宽裕的时间选择。
延长客票预售期后,旅客不仅可以提前购买春运客流高峰期的去程车票,还可以提前买到返程车票,一次性解决往返问题。
旅客担心提前购票变数大
对于火车票预售期的延长,不少网友表示,现在生活节奏快,每天安排的事情都存在很大的变数,大都市里的人很难去安排两月以后的出行。
旅客许先生就表示,他经常出差,多是提前几天才能决定行程,预售期延长至60天,他根本就不可能提前这么久安排出行计划。他因此想了两个解决办法,一个是60天时先把相近几天的火车票买了占上,到时候计划订了,再改签或是退票;或者就到出行前再试试运气,不行就只能改坐飞机。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预售期提前至60天,时间越长,旅客行程变更的几率就会越大,退票、改签的数量也将由此增加,甚至有些旅客发出延长预售期铁路是在变相多捞退票费的质疑。也有网友担心黄牛会借此机会提前囤票,到开车前几天再高价出售。
针对旅客的这些担心和质疑,铁路总公司也进行了解答。为了让更多的车票能及时周转到急需的旅客,铁路部门将完善梯次退票和改签的相关措施,继续执行2014年春运办法:正常退票按照原阶梯次退票办法执行,改签后的车票乘车日期在春运期间的,退票时收取20%的退票费。为了满足更多旅客的购票需求,铁路部门对售票系统进行了完善,旅客不能购买同一时间的不同车次列车车票。
对于黄牛倒票,铁路部门将强化实名制进站查验,切实做到票、证、人相一致;铁路公安严厉打击倒票行为;严查代售点违规收费、抢票、囤票、倒卖车票等行为。
春运临客将给务工者留团体往返票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购票,铁路部门考虑到部分务工人员难以提前较长时间确定返乡日期,提前60天发售的车票仅限图定旅客列车,铁路部门将在1月上中旬,使用临客列车车票票额以及学生票的剩余票额,用来办理。而且,由于图定列车车票预售早于临客列车,对于务工人员来说,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2015年春运,铁路将进一步增加临客开行,更好地满足务工人员返乡需求。
行业影响
旅行社订票失去优势
本报讯(记者 赵婷婷)火车票预售期延长到60天的消息,在迎来一片掌声的同时,也给旅行社市场带来一定困扰。对于有长远计划的散客而言,的确可以更从容地抢票。可是对于旅行社,销售火车团旅游线路就更难了。“提前60天开始售票,大部分票都会被提前抢走,对旅行社来说,票源就更紧张了。”神舟国旅市场部负责人郭玲梅表示,国人的出游习惯还停留在说走就走的层面,尤其是国内游,提前半个月报名的人都很少,更别说提前两个月了,等到游客想报名的时候,没法提前抢票的旅行社就会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就像这次突然增加的APEC假期,一些单位的放假安排直到假期到来前两天才确定,可是当时很多热门地区的火车票和机票早就没有了,一些人想出去都走不了。”郭玲梅表示,除非人们慢慢习惯提前两个月制定旅游计划或报名参团,否则临出发前因为订不到车票而被困家里的情况将十分普遍。
“建议铁路部门能像航空部门一样,给旅行社开辟特殊通道,允许旅行社以非实名制的方式提前抢占部分车票,到临出发前确定游客之后,再确定实名制信息。”郭玲梅建议,否则火车旅游团将会越来越少。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14-11-16/28846.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