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儒学论坛”在北京开幕 研讨亚洲文明交流互鉴
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举办的“国际儒学论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9日在北京开幕。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度、约旦以及俄罗斯、法国、埃及、美国等20多国专家学者与会。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贺信中指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对话交流,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文明间的相互理解,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进步。中国古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蕴含着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哲理和智慧,应该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遵循的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定律”。
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滕文生回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讲话中,对开展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提出的四点重要意见。滕文生表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文明之间进行交流互鉴,是一件常做常新的事,开展这种交流互鉴的动力与活力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希望专家学者们加强对亚洲文明、亚洲价值、东方智慧的研究与运用,不断地结出丰硕的学术成果,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各国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服务,促进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服务。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认为,亚洲文明不仅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使时至今日,亚洲文明在世界经济文化格局中依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进一步发掘、发挥亚洲文明的现代价值成为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识,此次研讨会在推进文明对话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方面是一次积极的、有益的尝试。
为期两天半的议程里,与会代表将分别从“历史上形成的东亚文明、东南亚文明、南亚文明、西亚文明、中亚文明各自所具有的特点和各自对整个亚洲文明、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历史上中华文明同亚洲各地区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促进共同进步的情况”,“亚洲不同地区的文明在长期的互学互鉴过程中共同形成的具有亚洲特色的智慧和价值”,“在当今新的形势下开展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亚洲各国人民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建议”四个方面展开学术研讨。
据悉,“国际儒学论坛”已先后在新加坡、韩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举办过。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16-07-10/3888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