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京津冀异地就医可直接结算
明年本市将在石景山区试点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明年年底前本市将力争实现城乡居民统一持社保卡就医……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徐熙昨天介绍本市人力社保三年改革成就以及未来的改革方向。针对高血压等四种慢性疾病,社区医院与大医院开药同步的政策已经实施,但在社区仍有开不到药的现象。对此徐熙表示,已经加大统筹工作,社区医院做好及时登记,同时进行采购、配送,让药品流转起来。市民患者可联系社区医院,登记自己的用药需求。
高端领军人才被评为教授级高工
徐熙表示,近年来本市就业状况保持整体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以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徐熙表示,对科研人员,本市建立了高端领军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模式,科研机构的研究员也纳入直通车范围。近年来,400余名高端领军人才通过直通车评为教授级高工,如小米公司的雷军,还有百度公司的李彦宏等。
对中小学教师全面推行职称制度改革,从2014年起统一职称级别,增设正高级职称,全市17万中小学教师的晋升通道得以拓展,目前北京已有80余名中小学教师通过了正高级职称评审。
社保方面,徐熙表示,三年来本市城乡、身份、地域界限统统被打破,社保从政策全覆盖转向人群全覆盖。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从三年前的月均2773元提高到目前的3573元。
此外徐熙表示,今年年底居住在燕郊、在北京参保的人员可实现刷卡就医、直接结算。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整合的工作正在开展,力争明年年底实现统一持卡就医。
徐熙透露,河北燕郊的燕达医院,医保系统即将接通,今年年底前,在这里居住的40万“北京人”,持北京的医保卡就可以在燕达医院刷卡报销。此前,在北京参加新农合和缴纳社保的居民已经可以在燕达医院享受到医保服务,但不能及时结算。明年,京津冀三地可以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四种慢病用药缺货患者可先登记
为方便老年人家门口看病,近期市人力社保局公布社区用药向大医院“看齐”,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在社区就医也可报销两个月的长处方药。针对社区医院与大医院开药同步的政策已经实施,但在社区仍开不到药的现象,徐熙指出,确实存在一个政策的衔接期。按照新政,有两类药可以在社区买到,一类是北京市大医院药品报销目录上的2510种药;另一类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四类慢性疾病的两个月的长处方药。
“社区要备的药多了,但对于需要备哪些药,各备多少,心里还没底,所以第一步要知道哪些药是有需求的。”徐熙透露,目前已经加大了统筹工作,做好及时登记,同时进行采购和配送。“需要用药的市民也要及时跟社区医院联系,提交自己的需求。”徐熙说,目前人力社保部门正在和卫计委进行研究配送机制,让药品流转起来,真正惠及到每一位有需求的市民。
记者了解到,为了失能老人的“体面与尊严”,本市将建立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人员、半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明年,将在石景山区启动试点,搭建起包括护理需要认定、等级评定、服务质量评价、费用结算办法等完整的标准体系。2020年之前,形成符合本市实际的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并逐步在全市推开。
本市医保基金结余足够用6个月
针对本市社会保障投入力度的加大,不少人担心社保基金收不抵支,对此徐熙表示,任何新增的人和保障政策,后面都有它的筹资办法和政策,有资金来源,包括个人缴费、政府补助等。他表示,目前各项基金都有结余,都在人力社保部门结余的安全区间内,比如医保基金的结余,是能够足够使用6个月的。
徐熙还表示,国务院去年出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国家开始注重养老保险的保值增值,通过投资增值。北京今年已经启动这方面的试点工作。此外北京还加大了医保资金的管理力度,降低了各项费用,让市民感受到了这种改变带来实惠,各种保障资金向困难群体倾斜。比如肾透析、恶性肿瘤放化疗等大病的治疗,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由过去的平均每年七八万元降低到现在的5000元以下,大大减轻了特殊病患者的医疗负担。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16-12-13/41583.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