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侄女周秉建:“伯父教诲让我受益终生”
全国政协委员、周恩来侄女周秉建3月3日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会后,特别请中新社记者帮她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门前拍了一张照片。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多年来,周秉建每年都在此留影。她在会议间隙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这是为了一份不能被忘却的纪念,“伯父生前为两岸统一付出了很多心血。伯父去世后,在追悼会前,他的骨灰盒在台湾厅停放了一夜。”
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正逢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伯父曾经担任新中国总理26年,恰恰有了这样一种巧合,我感觉对他老人家是一种非常好的纪念。”
4天前,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周秉建应邀参加了座谈会,她清晰地记得习主席在讲话中强调,“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
她说,伯父一生都是为“中华之崛起”、为“相会于中华飞腾世界时”、为“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这些使命而奋斗,为中华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奉献,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秉建的父亲周恩寿,是周恩来的胞弟。幼年起,她就常随家长去中南海西花厅看望伯父伯母,有时还住上一段时间。
“伯父对我们的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周秉建回忆,伯父曾说他是国家和人民的总理,不是周家的总理,不是为周家服务的,不允许晚辈对外说出与他的关系,更不允许打着他的牌子为自己谋私利。“半点都不行,这是我一上小学就被叮嘱的。”
周秉建从小和家人住在西城区的大杂院里,和邻居们一样,用煤渣黄土做煤球、煤饼,排队买大白菜、土豆。“伯父无论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是我们的大家长,他的理念都是,既要为人民服务,也要做跟人民一样的人。”
1968年,十多岁的周秉建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号召,到内蒙古牧区插队。2年后,她曾短暂当过3个月兵,被伯父劝告继续回牧区插队。1975年,她由牧民推荐到内蒙古大学中文系蒙文专业学习,毕业后又回到牧区工作。
1994年调入北京工作前,周秉建在内蒙古生活和工作了整整26年。“小时候,我和哥哥姐姐们都接受过伯父的一个理念,他非常希望孩子们当中有人能到一线基层做工人或农民,我做到了。”
周秉建说,50年了,她的心从未离开过草原。
常回到牧区生活或调研,周秉建每年都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与草原相关的提案。今年,她关注的是推动建立锡林郭勒草原生态保护横向补偿机制。
在委员驻地,周秉建房间书桌上堆满了资料和书籍。她说自己要按照政协履职要求,更加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老百姓所思所想,用参政议政的新作为继续做好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这是纪念伯父最好的方式。”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18-03-05/4910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