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以开放姿态打造“中国制造2025”
美国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关税商品清单瞄准的中国商品将对准“中国制造2025”所包括的产业。
依据美国“301调查”,美方对未来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行业进行制裁,具体分为十个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这十大领域与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所列的十大领域完全吻合。
面对新一轮贸易保护浪潮或所谓“中国威胁论”,应该怎么办?首先,中国需要适应贸易战的新常态。随着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大市场,在WTO影响力势弱的情势下,贸易摩擦和贸易战会成为新常态,应理性面对。当然,贸易战的方式不可取,但合理贸易竞争对于中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未必是坏事,可以变压力为中国实施进一步开放的动力。同时也要看到,这是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经之途,一方面需要通过“一带一路”这样的中国方案提升影响力,另一方面要补全一些我们容易引起对方疑虑和不信任的短板。
大国要有大国的定力,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以开放姿态应对各类“阴谋论”,让中国真正成为打造世界命运共同体的旗手。
在3月26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李克强总理说,中国欢迎更多外国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尤其是在智能制造领域。“中国制造2025”始终会在开放中进行。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然发展高水平制造业,这个发展过程会是一个开放过程,需要世界先进企业与中国企业一起合作,中国企业也需要走出去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已经深度卷入世界分工体系。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实际上演变为世界制造(Made in the World)或互联网制造(Made in Internet)。中国制造在几乎每个行业都与全球庞大的工业制造体系相连接。以手机为例,中国手机产量占到全球过半,而国内主流手机厂商都是通过向上游的硬件商采购核心元器件才得以完成制造的,这些上游厂商还包括三星、谷歌、苹果等业内竞争品牌。国际分工协作就是这样紧密交织在一起。为此,中国申诉那些贸易保护国的重要理由就是Made in China实际上是Made in the World,制裁中国就是制裁世界其他国家,一损俱损,对全球自由贸易没有好处,只有坏处。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就是要高举开放的大旗,以正确的姿态来推动全球化。3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期间,会见了美国前国防部长、科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科恩,及戴姆勒、西门子、高通、福特、辉瑞等企业主要负责人,就“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智能制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第5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及生物制药领域发展与合作等议题交换意见。苗圩表示,中国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欢迎外资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制造2025”实施,与中国产业界开展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事实上,跨国公司已经介入“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了。比如法国“未来工业”领袖、全球3D技术领导者达索系统就加入了“中国制造2025”。正如法国工业部部长西鲁格(Christophe Sirugue)所称:“法国工业向全世界开放,而中国是我们创新吸取经验的最佳目标。”又比如宝马汽车集团将其最先进的、代表德国工业4.0智能化制造水平的生产线设在了沈阳,就是要跟上中国市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节奏,因为宝马集团知道,技术进步是与市场发展同步的。
当然,推进“中国制造2025”也要内外一致,更应扶持内企。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将推动符合国家战略、掌握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属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这势必将吸引已在境外上市的一批大型红筹企业回归A股。
“开放”仍将是下一个4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无疑地,中国必将高举全球合作的大旗。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要全球分工协作,对无论中企、外企、国资、民资,都需要一视同仁。
中国新闻周刊评论员/闫肖锋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13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18-04-05/4964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