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时代社会建设新版本
社会建设,关乎民生,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在社会建设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和做法,有的仍然习惯于套用过去的“老模板”搞“老一套”;有的盲目照搬西方国家的“洋模板”,结果水土不服、事与愿违。积极有效推进社会建设,必须深化对新时代社会建设的认识,着力打造社会建设的新版本。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建设总是与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紧密相连的。生产力不断发展进步,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不会一成不变,社会建设实践自然也不会千篇一律,“包治百病”的固定套路和模板显然是不存在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建设实践。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善于根据生产力发展阶段变化推动社会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这使社会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从社会经济变革来看,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和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日趋复杂,社会流动明显加快,社会建设需要关注的领域不断拓展,社会建设的内容更加丰富。从社会主要矛盾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期盼得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当前,社会建设还存在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依然任重而道远。从潜在的风险挑战来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严峻挑战。一些违法犯罪活动向互联网渗透,碎片化、泛娱乐化、真假难辨的海量信息衍生出新的社会问题,传统社会治理思路已明显滞后。同时,还存在重大疾病、生态环境危机等不确定性风险,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这些都考验着社会建设和治理模式。新老问题和挑战交织叠加,是我们未曾经历过的,也是西方国家未曾遇到过的。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新时代社会建设实际,不断推动社会建设创新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这为新时代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一是深化社会体制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需要,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收入分配、医疗卫生、扶贫等体制改革,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努力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二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出实招、求实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等社会应急管理能力。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18-07-17/51477.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