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爱国?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
你不必急于回答
先听听他们的故事
那时
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
面临着存亡危机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1934年11月初
时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
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
途中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
于1935年1月在江西被俘
在狱中
方志敏用敌人劝降的笔纸
写下了《可爱的中国》
也就在这一年
他英勇就义
但这篇遗作
被永远传颂
“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
这是方志敏的回答
1935年
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
第2团政治委员的赵一曼
在与日军战斗中受伤被俘
在日本侵略者面前
她被折磨得白骨遍露、血肉模糊
但至死不屈
赵一曼临刑前
在开往刑场的列车上
给自己年幼的儿子连写两封遗书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是赵一曼的回答
在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中
作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
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
亲自率部渡河作战
与日军奋战九昼夜
在追击中陷入重围
最终壮烈殉国
张自忠的部下拼死抢回他的遗体
右肩、右腿炮弹伤
腹部刺刀伤
左臂、左肋骨、右胸、右腹、右额
各中一弹
但在牺牲前的最后日子里
张自忠没有给家人留下只言片语
却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书: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这是张自忠的回答
千千万万个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勇士
千千万万句振聋发聩的话语
才有了69年前
天安门城楼上那声荡气回肠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今天成立了!”
和平不易
勇士前赴后继
新中国成立之初
百废待兴
我们面临着众多发展的难题
他们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上世纪50年代
大洋彼岸的一个青年科学家
在纽约《留美学生通讯》上发表了
《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信中写道
“祖国的父老们对我们寄存了无限的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这个人叫朱光亚
他冲破重重阻挠
终于回到祖国
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初
朱光亚的履历表上
出现最多的一句话便是
主持某次核试验,取得成功
1964年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朱光亚望着腾空跃起的蘑菇云
禁不住潸然泪下
三年后
朱光亚与同事们
又将中国带入了氢弹时代
人生为一大事来
朱光亚的一生就做了一件事
——为中国核事业鞠躬尽瘁
这是朱光亚的回答
与朱光亚先后回国的还有一个人
“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导弹之父”
“火箭之王”
……
他身上有这些光芒璀璨的标签
他就是钱学森
在钱学森提出归国要求后
却遭到监视和软禁
美国官员放话
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
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
但他不改初衷
在失去自由五年之后
毅然踏上归途
“我要尽最大力量来建设自己的国家,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
这是钱学森的回答
回望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
一批批知识分子冲破阻力、克服困难
归国报效的感人故事
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他们代表的群英
使我们的民族
——自信!自立!自尊!
这些优秀的品质
传承至今
9年前的那个冬日
当时已经是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的黄大年
放弃了在英国优厚的待遇
怀着一腔爱国热情返回祖国
震动海外
归国后
黄大年带着团队突破一个个技术难点
用5年时间完成了
西方国家20多年走过的路
他虽离去
但他的话仍然掷地有声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这是黄大年的回答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不求锦衣玉食、乘轻驱肥
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身上传承的血脉
万里而归
他们带回来的
是底气、是硬气
是对祖国深沉的爱
在《可爱的中国》里
还有这样一句话
“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曾几何时
中国短跑运动员刘长春远赴美国
那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今天
我们的体育健儿
在世界竞技场上摘金夺银
曾几何时
我们的国家深陷存亡危机
在血泪中挣扎
今天
同胞在异国他乡遭遇险情
不怕,“我妈接我回家了”
时间记录历史
也见证改变
今天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
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同时
我们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但是我们深深懂得
前进的道路上
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
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
这便是我的回答
那你呢?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18-10-02/52769.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