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向世界递出中国新“名片”
11月10日,为期6天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落下帷幕。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由习近平亲自提议、直接推动,并出席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向世界递出的进博会这张中国新“名片”,承载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场国际大型会展的容量,其价值也不止是未来15年40万亿美元的进口预期所能衡量。
关键转身的“标志性事件”
正如习近平所说,这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而是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在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宣布了一系列扩大开放和配套改革的新举措。
会计师事务所安永日前发布报告称,进博会是中国经济增长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的标志性事件,将助力各国企业把握中国消费升级、扩大开放和数字化经济下的新机遇。
过去,中国曾更多从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获取发展动力,“世界工厂”的形象深入人心。如今,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积累,中国经济来到新的起点,中国也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消费国。扩大进口、推动贸易平衡发展成为中国近年来一直坚持的既定方向。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2017年5月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将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今年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将主动扩大进口列为扩大开放的四个重大举措之一,并指出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真诚希望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举办进博会,既为满足中国民众美好生活需要拓宽渠道,又可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是契合中国以开放促改革思路的神来之笔。这一笔,或可成为中国在关键发展时刻,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关键转身的一个标志。
说明中国“世界观”
习近平用进博会向世界递出了一张中国的新“名片”,在刷新中国形象的同时,也在重塑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和定位。
当前,在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主要发达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剧的背景之下,市场需求成为最稀缺的资源。举办进博会,既是顺应自身发展需要的主动转型,也是中国在自身发展起来后,主动向全球输出总需求、开放本国市场、调整对世界经济作出贡献的方式与动能。
中国主动转换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和定位,显示了大国担当,被外界视为典范之举。实际上,这恰与当今中国的“世界观”互为表里。习近平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验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举办进博会正表明,这一启示已经写入中国面向未来发展的基因里。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进博会期间称赞中国这一开放之举:“这给所有人上了一课。贸易有助于在世界各地创造就业机会。通过发展贸易,我们可以做到包容性和经济增长两者兼得。”
“搭建通往未来之桥”
举办进博会,也是中国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立场的实际行动,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促进全球经贸增长。
此次进博会期间,面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的形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呼吁,各方应缓和经济贸易争端,充分利用国际贸易的合作力量,修复全球贸易体系,而不是毁掉世界经济。
此前,有美国媒体报道,一些经济学家预计“中国庞大的需求可能很快令世界震惊,比起其庞大的工厂产出带给世界的震动将毫不逊色。”此次进博会吸引了近700家欧洲企业、400多家日本企业、近200家韩国企业、近180家美国企业,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参会各方密集签约,百亿元大单频现,在展现中国市场巨大吸引力的同时,也让各国看到了世界经济修复发展的希望。
正如习近平在进博会开幕式上所说,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
有学者指出,现代贸易重塑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结方式,使中国经济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迈向了一个新型开放型经济体。中国已从世界网络的“接入者”主动变为“组网者”,以面向未来的贸易方式催生世界经济新格局,为自身和世界经济突破全球化当前的困境提供了重要方案。
中国近年来一直在致力推动国际合作,并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进博会是这一持续动作的最新表达。拉加德把中国的这些努力比喻成“搭建通往未来之桥”。
承载重要寄托的首届进博会将落下帷幕,第二届进博会的展位预定已在火热进行。习近平向世界递出的这张中国新“名片”,将使中国与世界发生新的联结。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18-11-10/5345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