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战“疫”中的“凡人微光”
在23日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了社区工作人员、广大志愿者等为抗疫作出的贡献。
在我们身边,在战“疫”的许多角落里,有这样一群“平凡”的人,他们每天做着看似平凡的小事,但面对疫情,他们选择默默坚守奋战,选择奉献担当,他们的“凡人微光”照亮生活、温暖你我。
列队!我们是“为百姓保平安”小分队
“知道我为什么戴红帽子吗?因为它代表胜利。”
刚做完手术出院不久,武汉市江岸区新村街道为群社区副主任刘娟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转运病人、为居民提供服务……每天工作到凌晨。
为群社区是一个已进行拆迁登记的老旧社区,常住人口8000多,80岁以上老人400多,社区工作人员只有12人。“面对疫情,拼了命也要顶上去。”刘娟坚定地说。
坚守,只因肩上是沉甸甸的责任。
有这样一张照片在网络热传:黑夜里,灯光下,十几个人站成一排,他们是警察、街办干部、环卫工人……“没有造型、没有美颜,甚至每个人的脸都看不清。但是,它有点戳心。”网友在留言中给他们取名:“为百姓保平安”小分队。
中华大地上,有无数个这样默默奋战的小分队。
不能漏掉一户,不能漏掉一人!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大河中路街道弯腰树社区租赁房多、老年人多,常常久敲无人应答,党委副书记李松江只能反复上门,每天走200多户,每天敲门上千次,手指关节红肿。
近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奋战在防控一线,守护着65万个城乡社区。这个来自民政部“显眼”数据的背后,凝聚着太多“看不见”的心血付出。
深夜,山西平遥罗城村口,寒风刺骨。
一顶蓝色的帐篷里,王金亮裹紧棉大衣,把“小太阳”电暖气调到最大。只要一听到有人车响动,他便立刻跑出去检查。
王金亮是罗城村党支部书记。为防控疫情,村里只留下一个出入口,并设立关卡。从大年三十至今的一个多月里,王金亮一直守在关卡处,睡在帐篷里。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警察出现;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警察战斗。
过去一个月,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局长张晓红带领1500名民警值守了47家医院、隔离点;硚口分局6名党员民警28个昼夜没有回家;警车送了1200多名病人去医院……
郑勇、何建华、李弦、程建阳、尹祖川、刘大庆……一些人民警察牺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保百姓平安,警徽因你而闪耀。”一位青年警察在微博上这样写道。
快进!他们分秒必争
袁传伟从没像这样忙碌过。
大年初二,接到一批用于湖北医院的“火线订单”,已回乡的工人无法赶回,苏州盈玛精密机械公司生产负责人袁传伟决定,一个人扛起生产线!
编程、采购原料、准备刀具、加工、质检、送货……原本需5名员工协同完成的工序,袁传伟硬是咬牙全顶了下来。他吃住都在工厂里,累了就在沙发上眯一会儿。
许多人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但有一群人却开启了“快进”模式,争分夺秒地为前方生产输送“护盾”“铠甲”。
被称为“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的河南省长垣市,工人们赶回生产一线,早晚两班倒,一干就是12小时;北京谊安医疗燕郊生产基地,“加班加点加油干、打赢防控阻击战”的横幅下,一台台呼吸机生产出来送往一线,成为无数患者的“救命机”……
从杭州到武汉,900多公里,途经3个省份,超过12个小时车程,浙江省邮政分公司驾驶员王小平和孙金刚已在这条运送防疫物资的路上往返5趟了,累了就在车上睡会儿,饿了就吃泡面。
水陆空运输线一刻不停,无数如王小平一样的人穿梭在一条条“生命通道”上。
医疗队包机、防疫物资运输、接运滞留海外同胞……运输任务一个接一个,东航上海飞行部,飞行员们的请战书也如雪片般飞来。“在这种特殊时刻,更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武汉加油!”武汉籍飞行员王储这样写道。
非常时期,大多数人“蛰伏”家中,但有一些身影却在奔走。人们说,有他们在,城市就没有停止运转。
在武汉读书四年的吴辉,网名“老计”,是一名外卖骑手。除夕晚上,他一边吃火锅,一边刷微博,看到一线医护人员只能吃泡面,心里难过,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正月初一第一单,吴辉送到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内科。他奔走在这个城市间,也被各种各样的温暖所感动。
“老计”在微博上记录点滴瞬间,得到逾6万名网友关注。他说:“我相信,只要我们都在,武汉就不会孤独!我相信最先怂的一定是病毒。”
加油!凡人亦是英雄
“我,一个普通人,能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许多人在心里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经营一家餐馆的武汉小伙郝乐,每天早晨7点起床赶到店里,跟员工一起用储备的食材炒菜做饭,准时将盒饭送到医护人员手中。春节以来,他累计为9家医院免费送出盒饭超过3500份。
2月23日,武汉市在全市范围内专项招募志愿者,为居民提供食品药品代购代送等服务。当天报名人数就突破1万人。
小郑,一位湖南“90后”。大年初一,他从长沙宁乡驱车300多公里,只身来到陌生的武汉,“我志愿接受最脏最累的一切任务,这都是我的选择,也都是自己的社会责任……我不怕死,只怕今生有憾。”在武汉城内,他开车穿梭,义务帮助有需要的市民出行、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运送医疗物资,还协助运送病逝者。
宫达飞是一位山西运城的农民工。听说要建火神山医院,他开车十几个小时来到武汉,“还没来得及看清城市的样子,就直接进了工地”。
宫达飞和工友们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领到工资后,他转头跟项目部说,要把钱捐出来救病人。
来自深圳的一位“00后”大学生,治愈出院后又回到医院,捐献了200CC血浆。“希望我身体里的抗体,能成为战‘疫’的有力‘武器’。”
一个个凡人善举,在这个冬春更替之际汇成温暖的潮流。
在武汉,一家又一家餐馆为医护人员免费送餐、一位又一位志愿者报名参与社区“拉网排查”;在上海,来自各行各业的“义务工人”到口罩厂免费上夜班,这些“业余选手”一晚上能生产约30万只口罩;在山西太原,2000多辆出租车上摆放着“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免费乘坐”的牌子,司机们说,医生为患者保驾护航,我们为医生保驾护航。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点点萤火汇成星河璀璨。
“你会不会害怕?”有人问志愿者小郑。他说,我感到的不是害怕,而是团结、温暖,更有一种力量。(参与记者:谭元斌、喻珮、孙飞、胡旭、陈健、张紫赟、孟含琪)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20-02-25/6153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