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要新闻 >

国内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不放松!——各地努力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

  抗疫一线坚持奋战、织密基层“安全网”、统筹推进防疫复工……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全国上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争分夺秒:奋战在抗疫最前线

  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四楼,一声声响亮的啼哭打破了连日的沉闷,每个新生儿的降临都如同希望之光刺破阴霾,照进人们心底。

  这里是新冠肺炎孕产妇定点科室,也是黑龙江支援武汉医师于世寰的战场。他带领呼吸内科、感染科等科室的45名医护人员持续奋战在一线。

  尽管经历过抗洪、汶川地震等多次突发救援,这位众多同事眼中的“老手”依旧时刻保持谨慎。防护、接诊、待产、手术、探视……每个环节,于世寰都详细部署。“做不到精准判断,就会有无法预知的凶险,不能有半点马虎。”他说。

  每次新生都是对病魔的宣战。截至目前,他们已经收治38名患有新冠肺炎的孕产妇、48名非孕产妇新冠肺炎患者。通过自然分娩、剖宫产,迎来了21个新生儿。

  与病魔较量,拼的是速度,争的是时间。为抢救生命,每一位“逆行者”都按下快进键。

  “患者挣扎在死亡线上,我们提前进驻一分钟,他们就多了一分生的希望。”除夕夜,35年军龄的仲月霞踏上征程。刚到武汉,她就带领6名护理骨干穿着隔离衣进入病区。

  军地一心,鱼水情深。这是仲月霞第一次直面新冠病毒。整整4个小时,查看病区环境、翻阅患者病历,她在最短时间内提出了一系列感染防控和防护技术操作建议。

  “尊重生命,是医者立身之本。”仲月霞担任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从配药、输液、发药、吸氧、吸痰到监测病情变化,侍候病人饮食,仲月霞反复嘱咐医护人员:“细点,细点,再细点。”

  一次查房时,仲月霞突然发现,一位无创通气呼吸机患者血氧饱和度骤降至83%。她立即调节呼吸机参数,联系医生给予药物治疗。由于抢救及时,患者被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前几天,同一病房的3位患者向仲月霞各献了一枝用红纸叠的花,作为答谢。那一刻,仲月霞有些泪目……

  在荆楚大地,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从除夕夜星夜驰援,到元宵节紧急集结,全国各地已选派330多支医疗队、超过4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成为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最真实的写照。

  “整个国家都为这场战斗做准备,速度不可思议!”这是一名国外网友对这场战“疫”的评价。

  步步为营:筑牢基层疫情防线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

  不久前,为了摸清人员底数,武汉进行了拉网式大排查,发动了一场“攻坚战”。

  接到大排查通知的当天夜里,武汉市江岸区桃源社区的网格员就全部下到楼栋,挨家挨户“数电灯”。社区书记胡郡艳发现,有的住户亮着灯,但人不在名单里,就把他们纳入名单。有的人在名单里,但家里灯不亮,就打电话询问情况,以备再查。

  在武汉光谷关东街、佛祖岭街、九峰街及花山街,社区利用“机器人”随访系统自动拨打辖区居民电话,询问记录住户发热、接触史等数据,生成表格,反馈给社区。截至2月25日,该系统已累计外呼超110万次,防疫宣传短信通知43万余次,排查出发热居民229人。

  据统计,在武汉,来自省、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5万多名干部下沉社区,与社区干部一起轮班值守、并肩战斗。

  在全国各地,利用“大数据+网格化+跟踪随访”的先进手段,志愿服务组织昼夜坚守、群防群控,从城市到乡村,从社区到卡点,全民行动“线上+线下”扎实“防控网”。

  在哈尔滨市道外区南直街道的七处卡点,道外区法院干警24小时轮岗值守。这里老旧小区多、人口密集,人员和车辆结构复杂。繁忙时段,执勤干警连续几个小时不停奔走,顾不上吃饭、喝水。

  寒夜,东北气温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嘴唇冻得干裂;站时间长了,双腿变得肿胀。他们依然默默坚守。

  疫情暴发以来,哈尔滨市和平小区发现多位确诊患者,在社区工作人员全被隔离的紧要关头,道外区法院司法警察大队主动请缨接管整个小区。他们自行设计居民出入证、车辆通行证,为小区1080户居民发放出入证。

  他们当中,有人在卡点一守就是十几个小时;有人几天后就退休,却依然冲锋在前;有人参加工作不足4个月,挨家挨户为居民发放消毒酒精,对楼道进行消毒消杀……

  “战地”不分东南西北,“战士”不分工种职业,层层联动、人人迎战、精准发力,团结一心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精细统筹:防疫复工“两手抓”

  腊月二十九,正准备从南昌回到湖北黄冈老家过年的王亮,接到公司紧急复产的通知,调转车头就返回工作岗位。

  疫情就是命令。整个春节,王亮所在的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股份有限公司,加班加点、连续奋战,向疫情防控一线输送宝贵的负压监护型救护车。向武汉发送87辆,向黄冈发送两辆,向山东发送7辆,向河南发送3辆……

  抓进度、赶生产,更要做好员工安全防护。从上班前体温检测,到给员工发放一次性口罩,保障每4个小时更换一次,从间隔排队用餐到对通勤车严格消毒……公司里一项项周密细致的防护举措,让工人们安心投入生产。

  疫情形势变化,各地按照分区分级分类方式,制定复工复产具体方案。重庆通过摸底调查、前期工作“网上办”、招标投标“隔空投”等方式为重大项目开工复工创造条件;天津要求建设管理部门不得因疫情防控对工程项目复工增设开复工门槛条件……

  特殊时期,复工复产也是一项考验智慧的“技术活”。在宁波锦浪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组装车间,“新员工”胡港海与同事们在流水线上忙得不亦乐,他的身份叫“共享员工”。

  锦浪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光伏发电核心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去年企业有员工近1000人,其中外来员工占七成左右。而今受疫情影响,外来员工返岗面临不小困难。

  用工缺口告急,市场订单告急,怎么办?公司负责人想到近年来比较火的“共享”概念——既然单车可以共享,员工或许也可“共享”。

  锦浪科技发布了“人才共享”计划,很快就有了回应:23名餐饮店的员工前来应聘。胡港海原本是一名餐馆厨师。由于当地大部分餐馆歇业关门,他不得不在家待业。经过一轮培训,他便实现了岗位转换。

  “通过‘共享员工’模式,实现人力资源‘跨企流动’,加快恢复企业产出水平。”锦浪科技市场总监陆荷峰说,除原单位缴纳五险一金外,锦浪科技还为他们提供基本工资、疫情补贴、大巴接送、日常吃住等待遇。自2月10日企业复工以来,该公司入职新员工200余人,产能恢复六成以上。

  一手做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经济发展。连日来,不同地区视情况对疫情防控响应级别进行了调整,目前全国多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已超70%。住宿餐饮、文体旅游行业也正逐步复工。

  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凛冬悄悄走远,暖春款款而来,亿万人民群众,心手相牵、团结奋斗,必将战胜疫情、攻克难关。(参与记者:廖君、贾启龙、余贤红、顾小立)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20-03-03/6165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0-03-04 关键字:国内  重要新闻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