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要新闻 >

国内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祛疫未竟 征衣不解——绥芬河小城的抗疫故事

  5月6日零时起,绥芬河市防疫风险等级下调至低风险,生产生活开始有序恢复。

  时钟拨回3月27日。那时黑龙江省绥芬河市还是一个新冠肺炎零感染地区。随着一名无症状感染者从境外输入,这座边境小城逐渐成为全国“外防输入”的焦点。

  各地专家和医务人员紧急驰援,防疫物资火速调配,许多湖北归来的白衣战士再次出征,核酸检测实验室及时建立……经绥芬河口岸入境的新冠肺炎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边境线上筑起一道生命守护线。

  守护生命

  截至5月6日24时,经绥芬河口岸入境2497人,其中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80例。

  4月初,绥芬河确诊病例数量持续增长,当地医疗设备不足,防疫物资短缺,检测能力达到上限……这座没有三甲医院的小城面临巨大压力。

  各地医护和疾控人员迎“疫”来战。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疾控局、医管中心等多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控处处长李六亿等在内的专家团队,紧急驰援。

  征尘未洗再出发。4月11日,刚从武汉一线结束战斗,回到成都短暂休整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再接战令,一路北上,参与边境线上的生命保卫战。

  黑龙江本地白衣战士冲锋在前。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专家组组长于凯江,紧急赶赴绥芬河市领战,哈尔滨医科大学4所附属医院70名医务人员迅速参战。

  据统计,自3月31日以来,黑龙江省先后派出数十名管理、疾控、临床专家抵达绥芬河、牡丹江参与救治工作,牡丹江市派出百余名医务人员支援绥芬河。

  4月19日一早,在绥芬河市富民互市贸易区,来自湖北汉川的抗疫物资车缓缓驶入。医用外科口罩、防渗透隔离衣、医用防护服、呼吸机等各类物资,从全国各地向绥芬河纷纷涌来。

  “绥芬河别慌”,全国强大的后援为这座小城化解了燃眉之急。于凯江说:“我们竭力统筹各级医疗资源,共同做好境外输入患者救治工作。”

  有关部门全力提升当地定点医院收治能力。黑龙江省除牡丹江外的其他地市,也储备了相当规模的医疗支援力量,根据临床需要,可分梯次整建制随时投入救治工作。

  精准救治

  提高核酸检测能力,是精准救治的关键。

  3月底,绥芬河检测能力每日只有200份。4月11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15名成员在两个小时内完成集结,50多种医疗物资随之而来,仅用两天时间,一座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在边境线上搭建起来。

  按照负压实验室要求,每名队员每天只能在实验室内工作4个小时。团队成员有序交接,形成了严密的工作流水线。

  高效检测才能尽早识别。检测队队长、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科学家武桂珍说,当地日检测能力增加上千份,有效缓解了核酸检测能力的不足。

  与病魔抗争,就是与时间赛跑。绥芬河和牡丹江第一时间调集床位、医疗物资、医务人员、专家力量,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工作要求,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要让每一类患者都得到精准治疗。起初,按照分类诊治要求,绥芬河市人民医院主要收治无症状感染者,牡丹江市康安医院收治普通型病例,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重型、危重型病例。4月末,为进一步方便患者集中治疗,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成为主战场。

  生命重于泰山。对于重型、危重型患者,重症医学专家组每天查看其各项身体指标,根据不同指标和数据对患者采取相应措施。“我们正尽全力降低病亡率。”康焰说,目前对重症病人管理到位,对于有可能转重的病人,也会及时会诊做好预警,全力使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用心疗愈

  清晨,一场小雨送来凉意。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重症监护室内,重症监护科主治医生张虹正手持注射器,为一旁的患者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这位患者54岁,患有心脏房间隔缺损等病症。4月6日,该患者被转入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治疗。

  “我们采取轻微的治疗措施,他都会特别紧张,额头上直冒汗。”张虹说,患者内心普遍焦虑和恐惧,除了对症治疗,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也是重要工作内容。

  用心守护,才能驱散患者心中的恐惧和阴霾。在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下,这名患者的病情每天都在好转。经过治疗,他的肺部CT复查结果显示,炎症明显吸收,病情持续向好。

  “姨,我给您扎一针,有点疼,您忍一忍啊。”随着亲切的问候,“80后”护士纪薇正为一名患者输液。由于患者血管条件不好,很难找到合适的进针区域。为清晰看到患者的皮肤状况,身着防护面罩、护目镜的纪薇索性单膝跪地,只扎一次,就顺利进针。

  在医务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越来越多的患者病情好转。截至5月6日24时,经绥芬河口岸入境确诊病例380例中,已有278例治愈出院。

  温暖人心的消息不断传来,驱散病魔的努力仍昼夜不停。(参与记者:孙晓宇、唐铁富)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20-05-08/6278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0-05-09 关键字:国内  重要新闻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