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新机遇、新引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新动向观察
从南海之滨到杭州湾畔,从跨海大桥到新兴产业,中国的经济引擎正发出隆隆轰鸣声。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但越是此时越要坚定向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当前,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新基建正在加快推进实施,各地区各部门奋力开动生产引擎,在新经济浪潮中抢抓新机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引擎新助力。
工地恢复活力 生产引擎加力
随着一声“开始起吊”的指令,施工人员检查吊具、挂钩,起吊、落位一气呵成。近日,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首节钢结构顺利完成吊装,拉开了下一阶段钢结构主体工程安装施工的序幕。
光明科学城是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阵地”之一,这里将布局一批大科学装置、高校、实验室,聚集高端基础研究资源。复工以来,承建单位中建三局正朝着今年年底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的目标全速推进。
这是重大项目有序复工复产的一个缩影,随着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各地正在恢复往日的活力。
伶仃洋上,集“隧、岛、桥、水下互通”四位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通道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正在加紧建设。自全面复工复产以来,主要承建单位中交集团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面备战首节沉管对接这一重大节点目标的实现。目前,近4000名工作人员现场作业,565台(套)大型设备正在紧张忙碌。
杭州湾南岸,占地2200亩的空旷土地上吊机林立、打桩机嘶吼,中国石化镇海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位于浙江宁波的镇海基地项目是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一期工程规划于2021年年底建成,可带动下游千亿元级产业,推动我国石化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项目工程管理部负责人张延军说,虽然疫情使工程施工一度停止,但现在已经科学有序追回了工期。
大理至瑞丽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大柱山隧道顺利贯通、位于沈阳的1.5万吨重的非对称独塔斜拉大桥完成主体转体施工、京雄高铁雄安站混凝土主体结构封顶……近日,中国中铁加速推进国家重大项目、地方重点项目,多个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据统计,境内在建项目复工率达100%,复工总人数达122万人。
稳定发展环境 护航重要项目
面积约24万平方米的岗厦北枢纽是深圳在建最大的轨道交通单体工程,未来将是4条地铁线路的换乘站。
在岗厦北枢纽工程现场,所有施工人员都需要在闸机前停下来,对着镜头“打卡”测体温,再步行穿过超声波雾化消毒通道才能够进入施工现场。为了最大程度降低风险,项目部对施工人员采取工地和宿舍“两点一线”式管理,每天上下班用大巴车点对点集中接送。
正是靠着这种“饱和式”防疫的态度,全国各地重大项目在疫情防控和加速建设之间找到了平衡。
8000只口罩、300升消毒酒精、20支红外线体温计、50套防护服、40间隔离板房……这是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为复工复产准备的第一批防疫物资,为了尽快实现满员满产,承建单位还组织专车帮助外地工人返岗。
“单位给统一做核酸检测,这样我们干起活儿来也更踏实了。”浙江省绍兴市329国道智慧快速路项目务工人员黄世军说。这个目前正快马加鞭进行当中的项目,是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配套工程,总承包单位自掏腰包,从杭州请来了专业检测人员,为560名返岗农民工做了核酸检测,让大家能更安心上岗。
不因防控疫情而对复工复产观望懈怠,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一些重大项目不断取得新的技术突破。
4月27日,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克服人员返程、专用船舶备品备件采购周期长,以及工期紧张、交叉作业繁多等困难,实现了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与钢壳沉管的首次连接。
“此次船管连接采用了世界首创的施工工艺,连接过程中会受到安装误差、船管定位偏差等影响,难度非常大。下一步我们将朝着6月中旬实现首节沉管对接这个节点去努力。”该项目部常务副总经理岳远征说。
疫情之下,各地政府灵活施政、有效防控、创新举措,为重大项目开工落地打开新空间。
特斯拉公司宣布扩大上海工厂产能,总投资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4月下旬正式动工……一系列重大外资项目有序开动见证着中国经济克难而上的宝贵韧性。
向未来投资 把握新发展机遇
在深圳华星光电公司,过去依靠人工难以发现的产品瑕疵,在AI算法的帮助下就无处遁形。近日,华星光电与腾讯云共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启用,显示面板的质检工作变得简单而高效。
腾讯云智能制造总经理梁定安说,作为新基建的重点领域之一,工业互联网的投资和建设处于提速阶段。目前,腾讯云正在帮助烟台、西安、佛山、德州等地建设多个工业互联网项目。
新基建浪潮正在催生更多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
深圳超算二期建设进入攻坚阶段——成立了E级机研制指挥部。建成后,深圳超算将拥有比现在强千倍的计算、存储能力,为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海洋科技等新兴产业提供算力应用支持。
在上海,152个新兴项目、超4400亿元的投资正在凝聚新经济发展动能。总投资15亿元的上海国际超导总部项目,目标是成为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培育和国资国企改革项目的典范。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重点项目,为上海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抢滩新基建,培育后疫情时代新增长点,正在成为新发展潮流。
在长沙,工人们正在紧张建设湖南省首个标准化绿地5G网络C-RAN汇聚机房。这里是长株潭城市群“融城”核心,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106个新基建项目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未来5年工业企业开展网络化改造投资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5G网络建设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
向未来投资,各地正在面向新的发展方向“加速跑”,共同迎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参与记者:马剑、陈刚、周琳)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20-05-16/6292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