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创新自信,习近平这样勉励科技工作者
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科学院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技界要共同努力,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
今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习近平给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再次强调“坚定创新自信”,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尤其是今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带来挑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定的创新自信。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科技一穷二白,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成果。改革开放后,高性能计算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战略抉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深海探测、C919大飞机、天眼望远镜等重大科技成果振奋人心,深海钻井平台、港珠澳大桥等国家工程捷报频传,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铁、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网购等引领潮流……一个繁荣昌盛、日新月异的科技大国不断向世界呈现出中国精彩。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国科技工作者通过打这场硬仗,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产品”。5月8日,习近平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中指出:“我们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迅速筛选了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多条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积跬步以致千里,汇涓滴而成江海。前行的信心和力量,来自数十年积累的强大实力,一系列成就为创新自信增添了充足的底气。
随着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造了更多元、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今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3月底4月初在浙江考察时,习近平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育新机、开新局,创新是化解危机的“金钥匙”,创新自信是危中见机的“题中之义”。
2013年3月4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讨论时指出,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必须“走自主创新道路,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今年5月26日,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近平要求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加强国防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原始创新。
“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重温历史,几多感慨,几多壮志。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创新自信让我们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以14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我们要不断增强创新自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中国号巨轮拥有创新的强大引擎,劈波斩浪、稳步前行。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20-07-19/64046.html-红色文化网